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平原君朱建者,楚人也。故尝为淮南王黥布相,有罪去,后复事黥布。布欲反时,问平原君,平原君非之,布不听而听梁父侯,遂反。汉已诛布,闻平原君谏不与谋,得不诛。平原君为-高三语文
平原君朱建者,楚人也。故尝为淮南王黥布相,有罪去,后复事黥布。布欲反时,问平原君,平原君非之,布不听而听梁父侯,遂反。汉已诛布,闻平原君谏不与谋,得不诛。平原君为-高三语文
题目简介
平原君朱建者,楚人也。故尝为淮南王黥布相,有罪去,后复事黥布。布欲反时,问平原君,平原君非之,布不听而听梁父侯,遂反。汉已诛布,闻平原君谏不与谋,得不诛。平原君为-高三语文
题目详情
平原君朱建者,楚人也。故尝为淮南王黥布相,有罪去,后复事黥布。布欲反时,问平原君,平原君非之,布不听而听梁父侯,遂反。汉已诛布,闻平原君谏不与谋,得不诛。
平原君为人辩有口,刻廉刚直,家于长安。行不苟合,义不取容。辟阳侯行不正,得幸吕太后。时辟阳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不肯见。及平原君母死,陆生素与平原君善,过之。平原君家贫,未有以发丧,方假贷服具,陆生令平原君发丧。陆生往见辟阳侯,贺曰:“平原君母死。”辟阳侯曰:“平原君母死。何乃贺我乎?”陆贾曰:“前日君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义不知君,以其母故。
今其母死,君诚厚送丧,则彼为君死矣
。”辟阳侯乃奉百金往税。列侯贵人以辟阳侯故,往税凡五百金。
辟阳侯幸吕太后,人或毁辟阳侯于孝惠帝,孝惠帝大怒,下吏,欲诛之。吕太后惭,不可以言。大臣多害辟阳侯行,欲遂诛之。辟阳侯急,因使人欲见平原君。平原君辞曰:“狱急。不敢见君。”乃求见孝惠幸臣闳籍孺,说之曰:“君所以得幸帝,天下莫不闻。今辟阳侯幸太后而下吏,道路皆言君谗,欲杀之。今日辟阳侯诛,旦日太后含怒,亦诛君。何不肉袒为辟阳侯言于帝?帝听君出辟阳侯,太后大欢。两主共幸君,君贵富益倍矣。”于是闳籍孺大恐,从其计,言帝,果出辟阳侯。辟阳侯之囚,欲见平原君,平原君不见辟阳侯,辟阳侯以为倍己,大怒。及其成功出之,乃大惊。
吕太后崩,大臣诛诸吕,辟阳侯与诸吕至深,而卒不诛。计画所以全者,皆陆生、平原君之力也。
孝文帝时,淮南厉王杀辟阳侯,以诸吕故。文帝闻其客平原君为计策,使交捕欲治。闻吏至门,平原君欲自杀。诸子及吏皆曰:“事未可知,何早自杀为?”平原君曰:“
我死祸绝,不及而身矣
。”遂自刭。孝文帝闻而惜之,曰:“吾无意杀之。”乃召其子,拜为中大夫。使匈奴,单于无礼,乃骂单于,遂死匈奴中。(节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时辟阳侯欲
知
平原君——知:结交
B、往
税
凡五百金——税:赠送
C、大臣多
害
辟阳侯行——害:害怕
D、
狱
急,不敢见君——狱:案件
2、下列各组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列侯贵人
以
辟阳侯故 ②
以
资政殿学士行
B、①
因
使人欲见平原君 ②
因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①皆陆生、平原君
之
力也 ②此天之亡我,非战
之
罪也
D、①
乃
召其子,拜为中大夫 ②今其智
乃
反不能及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明平原君“刻廉刚直”的一项是
[ ]
①布欲反时,问平原君,平原君非之
②行不苟合,义不取容
③时辟阳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不肯见
④辟阳侯之囚,欲见平原君,平原君不见辟阳侯
⑤我死祸绝,不及而身矣
⑥乃骂单于,遂死匈奴中
A、③④⑥
B、①②③
C、②④⑤
D、①③⑥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当年黥布欲谋反,找朱建商量有关问题,朱建却不畏权贵,不但不为黥布出谋划策,而且还竭力谏止。
B、辟阳侯因罪下狱,从孝惠帝到诸臣皆欲诛之。朱建威胁和利诱孝惠帝的宠臣为辟阳侯说情;吕氏集团覆灭后,朱建又为辟阳侯出谋划策,使之得以苟延残喘。
C、孝文帝时,淮南厉王诛杀了辟阳侯。孝文帝听说辟阳侯的许多计谋出自朱建,便欲逮捕朱建问罪,朱建深知罪孽深重而畏罪自杀。
D、朱建家境贫寒,母亲对他管教甚严,使朱建形成了“行不苟合,义不取容”的品格,朱建拒交辟阳侯就与母亲有一定关系。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其母死,君诚厚送丧,则彼为君死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死祸绝,不及而身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来源:浙江省期末题
答案
1、C
2、C
3、B
4、C
5、(1)现在他母亲已经去世,您若是赠送厚礼为他母亲送丧,那么他一定愿意为您拼死效劳。
(2)我一死,灾祸到此为止,不会连累你们。
上一篇 :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下一篇 :
宋清,长安西部药人也,居善药。有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髡钳季布,衣褐衣,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之洛-高一语文
刘安世,字器之。父航,终太仆卿。(安世)登进士第,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已之要。光教之以诚,且今自不妄语始。迁起居舍人,兼左司谏,进左谏议大夫。安世仪状魁硕-高二语文
罢弈文(清)俞长城二客弈于庭,息机子从旁观焉。其始也局既布,二客悠然,喜怒不形。未几,争数子,皆瞪目凝视,惟恐失,若强敌在前,誓不返顾也。已而,胜负分,胜者喜,败者-高一语文
纵囚论欧阳修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高二语文
教战守策苏轼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其患不见于今,而将见于他日。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是故天-高二语文
阅读曾巩《墨池记》,完成第1-4题。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日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高一语文
阅读韩愈的文章《李实①》,完成第1-4题。实谄事李齐运②,骤迁至京兆尹,恃宠强愎,不顾文法。是时春夏旱,京畿乏食,实一不以介意,方务聚敛征求,以给进奉。每奏对,辄曰:“今-高一语文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高一语文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高一语文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高二语文
秦士录①宋濂邓弼,秦人也。身长七尺,能以力雄人。邻牛方斗,不可擘,拳其脊,折仆地。然好使酒,怒视人,人见辄避,曰:“狂生不可近,近则必得奇辱。”一日,独饮娼楼,两书生-高二语文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郤。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高二语文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也。彦光少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魏大统末,入太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及高祖受禅,以为岐州刺史。开皇二-高二语文
膑生阿鄄之间,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高一语文
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高一语文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高二语文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高二语文
李若水字清卿①,洺州曲周人。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若水言:“俅以幸臣躐跻显位②,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得全首领-高一语文
豫让传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高一语文
韦丹字文明,京兆万年人,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顺宗为太子,以殿中侍御史召为舍人。新罗国君死,诏拜司封郎中往吊。故事,使外国,赐州县十官。卖以取赀。丹曰:“使外国,不-高一语文
乐毅伐齐齐湣王既灭宋而骄,乃南侵楚,西侵三晋,欲并二周,为天子。燕昭王日夜抚循其人,益为富实,乃与乐毅谋伐齐。乐毅曰:“齐,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王必欲伐之,莫如约-高一语文
于慎行,字无垢,东阿人。年十七,举于乡。御史欲即鹿呜宴①冠之,以未奉父命辞。隆庆二年成进士。授编修。万历初,《穆宗实录》成,进修撰,充日讲官。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直日-高二语文
黄州快哉亭记苏辙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高一语文
赵韩王普①为相,太祖即位之初,数出微行,或过功臣之家,不可测。一日大雪,向夜,叩赵普门。普亟出,惶惧迎拜,问日:“夜久甚寒,陛下何以出?”帝日:“吾睡不能着,一榻之外,-高二语文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高一语文
①“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高一语文
智伯率韩、魏二国伐赵。围晋阳,决晋水而灌之。城下缘木而处,县釜而炊。襄子谓张孟谈曰:“城中力已尽,粮食匮乏,大夫病,为之奈何?”张孟谈曰:“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高一语文
李朝隐,字光国,京兆三原人。明法中第,调临汾尉,擢至大理丞。武三思构五王,而侍御史郑愔请诛之,朝隐独以“不经鞫实,不宜轻用法”,忤旨,贬岭南丑地。宰相韦巨源、李峤言-高二语文
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高一语文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髡钳季布,衣褐衣,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之洛-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问题。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1)有人认为诗人把晴天的西湖比淡妆的西子,把雨天-高二语文
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高一语文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依烛之式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高一语文
盖苗,字耘夫,大名元城人。幼聪敏好学,善记诵,及弱冠,游学四方,艺业大进。延祐五年,登进士第,授济宁路单州判官。州多系囚,苗请疏决之。知州以为囚数已上,部使者未报-高二语文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上堂拜阿母,阿母怒-高二语文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高一语文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侍之。”公曰:“吾与士-高一语文
范增论苏轼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苏子曰:“增之去,善矣!-高一语文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事梁孝王为中大夫。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为将,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吴楚已破,安国名由此显。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高一语文
廖冀亨,字瀛海,福建永定人。康熙二十九年举人,四十七年,授江苏吴县知县。值岁旱,留漕赈饥,不足,自贷金易米以济。士人感其诚,相率捐助,赈以无乏。吴中赋额甲天下,县-高一语文
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尸乃上疏-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高一语文
韩休,京兆长安人。工文辞,举贤良。玄宗在东宫,令条对国政,与校书郎赵冬曦并中乙科,擢左补阙,判主爵员外郎。进至礼部侍郎,知制诰。出为虢州刺史。號于东、西京为近州,-高一语文
【甲】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高一语文
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高一语文
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高二语文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高一语文
孔子世家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高二语文
唐临,京兆长安人,周内史瑾孙也。其先自北海徙关中。伯父令则,开皇末为左庶子,坐谄事太子勇诛死。临少与兄皎俱有令名。……,出为万泉丞。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高一语文
韦丹字文明,京兆万年人,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顺宗为太子,以殿中侍御史召为舍人。新罗国君死,诏拜司封郎中往吊。故事,使外国,赐州县十官。卖以取赀。丹曰:“使外国,不-高一语文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平原君朱建者,楚人也。故尝为淮南王黥布相,有罪去,后复事黥布。布欲反时,问平原君,平原君非之,布不听而听梁父侯,遂反。汉已诛布,闻平原君谏不与谋,得不诛。平原君为-高三语文
题目详情
平原君为人辩有口,刻廉刚直,家于长安。行不苟合,义不取容。辟阳侯行不正,得幸吕太后。时辟阳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不肯见。及平原君母死,陆生素与平原君善,过之。平原君家贫,未有以发丧,方假贷服具,陆生令平原君发丧。陆生往见辟阳侯,贺曰:“平原君母死。”辟阳侯曰:“平原君母死。何乃贺我乎?”陆贾曰:“前日君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义不知君,以其母故。今其母死,君诚厚送丧,则彼为君死矣。”辟阳侯乃奉百金往税。列侯贵人以辟阳侯故,往税凡五百金。
辟阳侯幸吕太后,人或毁辟阳侯于孝惠帝,孝惠帝大怒,下吏,欲诛之。吕太后惭,不可以言。大臣多害辟阳侯行,欲遂诛之。辟阳侯急,因使人欲见平原君。平原君辞曰:“狱急。不敢见君。”乃求见孝惠幸臣闳籍孺,说之曰:“君所以得幸帝,天下莫不闻。今辟阳侯幸太后而下吏,道路皆言君谗,欲杀之。今日辟阳侯诛,旦日太后含怒,亦诛君。何不肉袒为辟阳侯言于帝?帝听君出辟阳侯,太后大欢。两主共幸君,君贵富益倍矣。”于是闳籍孺大恐,从其计,言帝,果出辟阳侯。辟阳侯之囚,欲见平原君,平原君不见辟阳侯,辟阳侯以为倍己,大怒。及其成功出之,乃大惊。
吕太后崩,大臣诛诸吕,辟阳侯与诸吕至深,而卒不诛。计画所以全者,皆陆生、平原君之力也。
孝文帝时,淮南厉王杀辟阳侯,以诸吕故。文帝闻其客平原君为计策,使交捕欲治。闻吏至门,平原君欲自杀。诸子及吏皆曰:“事未可知,何早自杀为?”平原君曰:“我死祸绝,不及而身矣。”遂自刭。孝文帝闻而惜之,曰:“吾无意杀之。”乃召其子,拜为中大夫。使匈奴,单于无礼,乃骂单于,遂死匈奴中。(节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往税凡五百金——税:赠送
C、大臣多害辟阳侯行——害:害怕
D、狱急,不敢见君——狱:案件
2、下列各组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①因使人欲见平原君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①皆陆生、平原君之力也 ②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D、①乃召其子,拜为中大夫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明平原君“刻廉刚直”的一项是
B、①②③
C、②④⑤
D、①③⑥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辟阳侯因罪下狱,从孝惠帝到诸臣皆欲诛之。朱建威胁和利诱孝惠帝的宠臣为辟阳侯说情;吕氏集团覆灭后,朱建又为辟阳侯出谋划策,使之得以苟延残喘。
C、孝文帝时,淮南厉王诛杀了辟阳侯。孝文帝听说辟阳侯的许多计谋出自朱建,便欲逮捕朱建问罪,朱建深知罪孽深重而畏罪自杀。
D、朱建家境贫寒,母亲对他管教甚严,使朱建形成了“行不苟合,义不取容”的品格,朱建拒交辟阳侯就与母亲有一定关系。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其母死,君诚厚送丧,则彼为君死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死祸绝,不及而身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C
3、B
4、C
5、(1)现在他母亲已经去世,您若是赠送厚礼为他母亲送丧,那么他一定愿意为您拼死效劳。
(2)我一死,灾祸到此为止,不会连累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