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孝文帝立,以为太尉勃亲以兵诛吕氏,功多;陈平欲让勃尊位,乃谢病。于是孝文帝乃以绛侯勃为右丞相,位次第一;平徙为左丞相,位次第二。居顷之,-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孝文帝立,以为太尉勃亲以兵诛吕氏,功多;陈平欲让勃尊位,乃谢病。于是孝文帝乃以绛侯勃为右丞相,位次第一;平徙为左丞相,位次第二。居顷之,-高二语文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孝文帝立,以为太尉勃亲以兵诛吕氏,功多;陈平欲让勃尊位,乃谢病。于是孝文帝乃以绛侯勃为右丞相,位次第一;平徙为左丞相,位次第二。居顷之,-高二语文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孝文帝立,以为太尉勃亲以兵诛吕氏,功多;陈平欲让勃尊位,乃谢病。于是孝文帝乃以绛侯勃为右丞相,位次第一;平徙为左丞相,位次第二。
居顷之,孝文皇帝既益明习国家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主臣。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孝文帝乃称善。右丞相大惭,出而让陈平曰:“君独不素教我对!”陈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居顷之,绛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史记·陈丞相世家》节录)
笠翁日:“陈平不对决狱、钱谷之问,论者皆谓能持大体,以大臣不当亲细务也。予谓开千万世堂高帘远之门,而使下情不能土达者,必此言也。盖文帝此问,重民命也,惜民力也。虑有司用刑之滥,以致失入者多,国家费用之繁,以致聚敛者众。为宰相者,正当因其势而利导之,劝之省刑罚,薄税敛,而乃以夸诞之词掩其疏略之过。幸文帝天资充实,不为外物所阻,始终得遂其仁心。万一惑于陈平之言,则三代之治,何由复见于文景之世哉?”(清《笠翁别集》)
1.比较下列各组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陛下即问决狱,
责
廷尉
若无兴德之言,则
责
攸之、袜、允等之慢
B.出而
让
陈平曰:“君独不素教我对!”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
让
C.孝文帝立,
以为
太尉勃亲以兵诛吕氏,功多
南取百越之地,
以为
桂林、象郡
D.而
乃
以夸诞之词掩其疏略之过
而陋者
乃
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2.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表现陈平能持大体的一组是( )
①陈平欲让勃尊位,乃谢病
②问钱谷,责治粟内史
③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
④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
⑤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⑥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④
D.①④⑥
3.下面对文意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文帝即位后,陈平因病之故,就想把右丞相的尊位让给周勃,孝文帝终于满足了陈平的愿望。
B.汉文帝问周勃“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周勃都答不上来,弄得汗流浃背,惭愧不已。
C.汉文帝以同样的问题问陈平,陈平却说这样的问题,应该去问具体主管的人员,不是我宰相应该管的。
D.文帝问陈平,既然各有所司,那么你宰相管什么呢?陈平说出一番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的话来,文帝称赞他说得好。于是周勃辞职,让陈平专任宰相。
4.对后面李笠翁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锐利的眼光看穿陈平回答的实质是用虚夸不实之词来掩饰其疏略之过?
B.从历史的高度指明陈平此言的危害是使下情不得上达,大臣不当亲细务,那皇帝就更不当管了,这不是要皇帝高高在上、脱离实际吗?
C.认为文帝问钱谷出入是重民命,问决狱多少是惜民力,是仁爱之心的表现。
D.赞扬文帝天资仁厚,不受陈平之惑,始终得遂其仁心,否则,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就不可能出现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来源:同步题
答案
1.D
2.C
3.A
4.C
上一篇 :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1~5题。
下一篇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嵇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游媚笔泉记姚鼐桐城之西北,连山殆数百里,及县治而迤平。其将平也,两崖忽合,屏矗墉回,崭横若不可径。龙溪①曲流,出乎其间。以岁三月上旬,-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古者井天下之田,而党庠、遂序、国学之法立乎其中。则士朝夕所见所闻,无非所以治天下国家之道-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序,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高二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1~5题。古大将之才,类出天授。然其临敌制胜也,要皆先识兵势虚实,而以避实击虚为百战百胜之法。文士家作文,亦何独不然?盖意乘间则巧,笔翻空则奇,局逆振则-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也。祖茂,魏秦、华二州刺史。父显,周邢州刺史。彦光少岐嶷(幼年聪慧),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有风骨,当-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刘宰,字平国,金坛人。既冠,入乡校,卓然不苟于去就取舍。绍熙元年举进士,调江宁尉。江宁巫风为盛,宰下令保伍互相纠察,往往改业为农。岁旱-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石门亭记王安石石门亭在青田县若干里,令朱君为之。石门者,名山也,古之人咸刻其观游之感慨,留之山中,其石相望。君至而为亭,悉取古今之刻,立-高一语文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雩而雨,何也?曰:无何也,犹不雩而雨也。日月食而救之,天旱而雩,卜筮然后决大事,非以为得求也,以文之也。故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以为文则吉,-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淳于髡者,齐之赘婿①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②,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高二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梁大夫有宋就者,尝为边县令,与楚邻界。梁之边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梁之边亭人,劬①力数灌其瓜,瓜美。楚人窳②而稀灌其瓜,瓜恶。楚令因以-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童贤母,姓罗氏,宁海童处士释卿妻也。罗为县旧族,贤母少丧亲,姿端厚,有识度,年十三归童氏。时处士之祖母高年而父母皆老,贤母事之孝-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题目。比往来南北,颇承友朋推一日之长,问道于盲。窃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往往言心言性,而茫乎不得其解也。命与仁,夫子之所罕言也;性与夭道,-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张飞字益德,涿郡人也,少与关羽俱事先主。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先主从曹公破吕布,随还许,曹公拜飞为中郎将。先主背曹公依袁绍、刘表。表-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王曰:“吾悟,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孟子》序说朱熹《史记列传》曰:“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①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论语·述而》)②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高二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桂南方号桂海,秦取百粤,号曰桂林。桂之所产,古以名地。今桂产于钦、宾二州,于宾者,行商陆运致之北方;于钦者,舶商海运致之东方。蜀亦有桂,天其以-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对联,完成问题。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予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诸君请看,洞庭湖南极-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高二语文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周维城传[清]张惠言嘉庆元年,余游富阳,知县恽侯请余修县志,未及属稿,而恽侯奉调,余去富阳。富阳高傅占,君子人也,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高二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1~6题。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高适,字达夫,沧州渤海人。适少落魄,不事生业,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取给。天宝中,海内事干进者注意文词。适年过五十,始留意诗什,数年之-高二语文
阅读文段,完成问题。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雎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高二语文
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也。祖父经,为郡县狱吏,案法平允,务存宽恕。诩年十二,能通《尚书》。早孤,孝养祖母。后祖母终,服阕,辟太尉李脩府,拜郎中。永初四年,羌胡反乱,-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抚州通判、太常博士施侯,为阁于其舍之西偏。既成,与客升以饮,而为之名曰“见山”。且言曰:“吾人脱于兵火,洗沐仁圣之膏泽,以休其父子者馀百-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陈碹,字彦纯,合肥人。碹少从大将军幕,以射雁见称。永乐元年命碹充总兵官,总督海运,输粟四十九万余石,饷北京及辽东。宋礼既治会通河成,-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高一语文
阅读材料,完成(1)~(3)题。(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实先意气而后辞句慕古而尚仁义者苟为之不已资以学问则古作者不为难到古者其-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日岐亭。庵居蔬-高二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1~5题。曰:“……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其羞-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曰:“天与之。”“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曰:“否。天-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民不知礼义,法弗能正也,非崇善废丑,不向礼义。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法能杀不孝-高一语文
阅读材料,完成1—3题。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实先意气而后辞句慕古而尚仁义者苟为之不已资以学问则古作者不为难到古者其身不-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登泰山记薛福成必置身高明之域,然后心与目不蔽于迩,有以发吾胸中闳廓俊迈之趣。所居弥峻,所涵弥远。昔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非谓人之目-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来济,扬州江都人。父护儿,隋左翊卫大将军。宇文化及难,阖门死之,济幼得免。转侧流离,而笃志为文章,善议论,晓畅时务,擢进士。贞观中,累-高一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高二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昔秦缪公兴师以袭郑,蹇叔谏曰:“不可。臣闻之,袭国邑,以车不过百里,以人不过三十里,皆以其气之趫[注]与力之盛,是以犯敌能灭,去之能速。今行数-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练习。韦丹字文明,京兆万年人,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顺宗为太子,以殿中侍御史召为舍人。新罗国君死,诏拜司封郎中往吊。故事,使外国,赐州县-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送徐无党南归序欧阳修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彭越者,昌邑人也,字仲。常渔钜野泽中,为群盗。陈胜、项梁之起,少年或谓越曰:“诸豪杰相立畔秦,仲可以来,亦效之。”彭越曰:“两龙方斗,且待-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独乐园记司马光孟子曰: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如与众乐乐。此王公大人之乐,非贫贱者所及也。孔子曰:“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高二语文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4题。(甲)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日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高二语文
《游褒禅山记》作者无论是记游还是描写都有着怎样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欧阳)公讳颍,字孝叔。成平三年,举进士中第,初任峡州军事判官,有能名,即州拜秘书省著作佐郎、知建宁县。未半岁,峡路转运使薛颜巡部至-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放鹤亭记苏轼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题目。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一3题。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高一语文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孝文帝立,以为太尉勃亲以兵诛吕氏,功多;陈平欲让勃尊位,乃谢病。于是孝文帝乃以绛侯勃为右丞相,位次第一;平徙为左丞相,位次第二。居顷之,-高二语文
题目详情
孝文帝立,以为太尉勃亲以兵诛吕氏,功多;陈平欲让勃尊位,乃谢病。于是孝文帝乃以绛侯勃为右丞相,位次第一;平徙为左丞相,位次第二。
居顷之,孝文皇帝既益明习国家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主臣。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孝文帝乃称善。右丞相大惭,出而让陈平曰:“君独不素教我对!”陈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居顷之,绛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史记·陈丞相世家》节录)
笠翁日:“陈平不对决狱、钱谷之问,论者皆谓能持大体,以大臣不当亲细务也。予谓开千万世堂高帘远之门,而使下情不能土达者,必此言也。盖文帝此问,重民命也,惜民力也。虑有司用刑之滥,以致失入者多,国家费用之繁,以致聚敛者众。为宰相者,正当因其势而利导之,劝之省刑罚,薄税敛,而乃以夸诞之词掩其疏略之过。幸文帝天资充实,不为外物所阻,始终得遂其仁心。万一惑于陈平之言,则三代之治,何由复见于文景之世哉?”(清《笠翁别集》)
1.比较下列各组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袜、允等之慢
B.出而让陈平曰:“君独不素教我对!”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C.孝文帝立,以为太尉勃亲以兵诛吕氏,功多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D.而乃以夸诞之词掩其疏略之过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2.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表现陈平能持大体的一组是( )
①陈平欲让勃尊位,乃谢病
②问钱谷,责治粟内史
③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
④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
⑤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⑥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④
D.①④⑥
3.下面对文意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文帝即位后,陈平因病之故,就想把右丞相的尊位让给周勃,孝文帝终于满足了陈平的愿望。
B.汉文帝问周勃“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周勃都答不上来,弄得汗流浃背,惭愧不已。
C.汉文帝以同样的问题问陈平,陈平却说这样的问题,应该去问具体主管的人员,不是我宰相应该管的。
D.文帝问陈平,既然各有所司,那么你宰相管什么呢?陈平说出一番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的话来,文帝称赞他说得好。于是周勃辞职,让陈平专任宰相。
4.对后面李笠翁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锐利的眼光看穿陈平回答的实质是用虚夸不实之词来掩饰其疏略之过?
B.从历史的高度指明陈平此言的危害是使下情不得上达,大臣不当亲细务,那皇帝就更不当管了,这不是要皇帝高高在上、脱离实际吗?
C.认为文帝问钱谷出入是重民命,问决狱多少是惜民力,是仁爱之心的表现。
D.赞扬文帝天资仁厚,不受陈平之惑,始终得遂其仁心,否则,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就不可能出现了。
答案
2.C
3.A
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