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材料一莎士比亚(1564~1616)的戏剧《哈姆雷特》中的一段独白:“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高二历史

题目简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材料一莎士比亚(1564~1616)的戏剧《哈姆雷特》中的一段独白:“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高二历史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  莎士比亚(1564~1616)的戏剧《哈姆雷特》中的一段独白:“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材料二  “近五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人文根本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所以最近两三年间,算是画出一个新时期来。”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材料三    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的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张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不难看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精神的继续弘扬。
——摘自高九江《启蒙推动下的欧洲文明》
材料四   张岱年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中有这样一段论述:“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黄宗羲、顾炎武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资产阶级思想家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请回答:                               
(1) 材料一欧洲出现了什么社会思潮?(2分)推动这一社会思潮不断向前发展的有哪三大事件?(3分)
(2) 材料二中梁启超所归纳的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分别有哪些重大史实。(6分)
(3)欧洲的人文主义起源于什么时期?(2分)你怎样理解材料三中“启蒙运动实质上是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精神的继续弘扬”这句话?(2分)
(4)依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和“近代社会”分别指什么社会,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为什么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欧洲启蒙思想却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5分)
题型:综合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答案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1) 思潮:人文主义。事件: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及欧洲启蒙运动。(5分)
(2) 史实:从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洋务运动,是学习西方的器物;从维新变法到辛亥革命,是学习西方的制度;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6分)
(3)时期:人文主义起源于古希腊;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它为启蒙运动所继承与发展,人文主义发展到启蒙运动时成为理性主义,并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4分)
(4)“中世纪”指封建社会,“近代社会”指资本主义社会。原因: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始终处于萌芽状态,未能形成引起社会变革的阶级力量;西欧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阶级日益壮大。(5分)

试题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核心思潮,再联系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两大事件。
(2)注意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三个阶段:学造器物----仿行制度----提倡思想解放,具体是指
从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洋务运动,是学习西方的器物;从维新变法到辛亥革命,是学习西方的制度;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3)结合所学知识,古希腊是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联系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再注意比较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时人文主义发展为理性主义,并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4)结合所学知识,“中世纪”指封建社会,“近代社会”指资本主义社会。再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分析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为什么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欧洲启蒙思想却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点评:材料解析题答题技巧
按照略读材料——分析题干——细读材料、提取信息——组织答案的过程解题。高考大纲与去年相比考试范围并没有做调整,只是在考试说明中替换了几道例题。从更换的例题来看,2012年高考将继续加强对考生整理材料,完整、准确、合理解读材料信息并结合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略读材料主要是粗略地阅读材料,了解材料的大致内容,特别是试题如有导语应给予关注。分析题干主要是对问题进行分析,分析时应注意题干中的提问项、限制项等要求。细读材料就是带着问题在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在细读材料过程中还应注意材料与教科书所学知识的联系(既可以是时代背景,也可以是相似事件的联系),这样我们可以利用教科书所学的知识结构和分析角度分析材料、组织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