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高三历史
题目简介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是故或于人为既往之陈迹,或于我为方来之大患,要为缮吾群所有事,则不可不并时而弛张之。
——《民报?发刊词》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他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三 现在民族危机极端严重,国民党已不能照旧不变地统治下去,因而全国人民和国民党中的爱国分子,又有两党合作的迫切要求。因此,重新整顿三民主义的精神,在对外争取独立解放的民族主义、对内实现民主自由的民权主义和增进人民幸福的民生主义之下,两党重新合作,并领导人民坚决地实行起来,是完全适合于中国革命的历史要求,而应为每一个共产党员所明白认识的。共产党人决不抛弃其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他们将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阶段而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阶段。
——《毛泽东选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1937年5月)
请回答:
(1)列举1911——1912年间的史实说明材料一主张的实施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材料一、二中,中国共产党与同盟会的革命纲领的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材料二、三中,中国共产党在政策上做了哪些调整?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共做出这一调整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材料一到材料三,概括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材料题
难度:中档
来源:云南省同步题
答案
(1)发动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
(2)彻底反帝、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权、废除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
(3)调整:与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原因:日本侵华;国民党倡导三民主义。
(4)在革命政党的领导和纲领的指导下进行;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革命政策调整(纲领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上一篇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凤凰
下一篇 :
下列文献属于中国近代第一个全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孙中山指出:“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故现今之主义,总以互相联络为要”。为此他采取的行动是[]A.成立中国同盟会B.发动-高二历史
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是因为: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此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②它的成立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③从此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高二历史
下列明确反映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书刊是[]A、B、C、D、-高一历史
下列是近代前期列强侵华战争形势图的局部,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②③④A.①②③④B.④②①③C.①③②④D.④③②①-高三历史
某同学学习中国近代史时摘录了下面一段笔记。他摘录的历史事件发生在()这场战争虽然持续的时间不长,但中国为此付出的成本却十分昂贵,其不仅阻碍了中国向近代化国家的缓慢转-历史
德国与沙俄、法国一起干涉还辽,充分证明了()A.三国是同盟国B.列强维护中国的主权C.列强之间的关系是既争夺又勾结D.日本已经独霸中国-高一历史
国运沧桑,甲子轮回,2014年,又是中国农历的“甲午年”。“甲午”二字,早已如烙印刻在国人的骨子里。120年前“甲午之役“后部分先进国人的最初选择是A.师夷长技,自强求福B.实业-高三历史
右图漫画是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国内时局图,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直接因素是()A.《南京条约》的签订B.《北京条约》的签订C.《马关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的签订-高二历史
下图是1900年西方国家出版的一幅“八位强人正在合理痛打一位弱者”的宣传画。据你所学历史知识推测他们痛打的结果是A.“弱者”最终灭亡B.“弱者”成为“木偶”C.“弱者”迅速恢复,并发-高一历史
丘逢甲《春愁》诗:“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该诗相关联的事件是A.美国对我台湾的侵略B.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高一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辛丑条约》规定:“在天津周围20里内不得驻扎中国军队,…”这一条实际上是剥夺了清政府在天津的驻兵权。因此,清朝官员都不敢带兵去接收-高二历史
近代中国某地的一份布告称:“今洋人诈称通商传教……自道光以来……焚我皇宫,灭我属国,既占上海,又割台湾,强迫开埠胶州,竟欲瓜分中国。”其中“割台湾”的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高二历史
“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与“转折点”直接相-历史
春帆楼位于日本下关市一座小山丘上,当年谈判的会场依然保存完好;楼前的那块石碑上,还醒目地镌刻着“今之国威之隆,实滥觞于甲午之役”字样。这句话实际上道出了()A.甲午中日-高二历史
(22分)中日两国政府为了克服不时干扰双边关系的历史问题,2006年起开展共同研究计划,各自派出10名历史学家,一起研究两千年来的中日关系。2010年1月30日,中日共同历史研究-高二历史
你见过扯线木偶吗?木偶被线扯着,任人摆布。右图反映的就是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清政府就像木偶一样任人摆布。请问,清政府最终成为任人摆布的木偶是在下面哪个条约签订之后-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下图执信中学是1920年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办的一所中学,以纪念在虎门不幸牺牲的杰出民主革命家朱执信先生。在开学典礼上孙中山先生要求:愿诸生人人皆学执信-高三历史
之所以说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主要是因为它[]A.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要求B.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C.适应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要-高一历史
当初次起义(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诅咒谩骂之声不绝于耳,吾人足迹所到,凡人识者,几视为毒蛇猛兽,而莫敢与吾人交游也。惟□□失败-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凡有见识的人,皆知社会革命,欧美是决不能免的。这真是前车之鉴,将来中国要到这步田地,才去讲民生主义,已经很迟了。……解决的法子,社会-高三历史
鲁迅说,“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穿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历史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导致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得出此结论的历史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B.五四运动C-高一历史
史学界认为: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形成,对中国而言,是部分领土和主权的丧失;对列强而言,则是在中国国土上取得了超国民待遇。这是一种国际关系和国际法上的严重不对等。据此解-历史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日本所索之款虽极奢巨,然与普法之役已迥不相侔(同)。查法国所让两省之地,较之奉天南边并台湾全岛为尤要;所赔兵费用金申算,则六倍日本之-高三历史
记录片《复兴之路》说到:“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这“国耻”指的是A.鸦片战争B.甲午战争C.八国联军侵-高三历史
1905年成立的同盟会,被誉为“中国革命之母”,这主要是因为[]A.首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目标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统一领导中心C.革命党人着手发动起义推翻清朝统治D.-高三历史
如果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历程有是三个重要的时间点,那它们应该是:[]A、1894年1905年1911年B、1905年1911年1916年C、1911年1913年1923年D、1911年1917年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来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高三历史
(12分)近来,钓鱼岛撞船事件影响持续发酵,中日关系出现严重危机,不禁让人回想起历史上的中日关系的曲曲折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高一历史
以下观点符合下图思想家主张的是[]A.“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B.“公理未明、旧俗俱在……不可革命而独可立宪”C.“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高一历史
(2009年1月广东梅州中学期末检测)下列《辛丑条约》的内容,最能表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A.支付高额赔款B.划定使馆区C.外务部列六部之首D.承诺禁止中国人反帝-历史
1861年海关外籍税务司制度的确立,侵犯了中国的主权,使近代中国的海关半殖民地化。但据统计,海关税收在1861年为500余万两,到1910年达到3450余万两,50年增加6倍多。究其主-高三历史
在《马关条约》中,最能反映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特征的条款是A.割占台湾岛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C.给予日本巨额赔款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高三历史
下图是某同学在学习“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斗争”后制作的时间轴,所标注的7处事件中,标注正确的有A.4处B.3处C.2处D.1处-高三历史
孙中山在赞赏中国近代史上某次社会运动具有“民族主义”精神的同时,又批评其“只知有民族,不知有民权;只知有君主,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高三历史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者平等以有参政权……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材料出自哪一政党的誓词[]A.中国兴中会B.中国同盟会C.中国国民党D.中国共产党-高三历史
“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这是近代爱国诗人丘逢甲的一首诗,它充分表达了作者A.对清政府割台的强烈不满B.对宰相擅权割地的谴责C-高二历史
20世纪初,孙中山在同盟会纲领中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帝国主义。[]-高二历史
1923年,某英文报纸开展了一项民意调查,评选“当今中国十二个大人物”,调查结果如下:从评选结果来看,“当今中国十二个大人物”中国民党有4人当选,其中孙中山雄居第一;军阀出-高三历史
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因为它:[]A.成立的时间早B.实现了所有革命团体的大联合C.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D.有明确的纲领、-高一历史
中国同盟会纲领中的“民族主义”的含义是[]A.推翻腐朽的清朝统治B.结束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D.贯彻“平均地权”的主张-高一历史
1898年梁启超在日本创办《清议报》,开辟专栏对时事进行论说。下列陆续在报上发表的评论是针对序号题目所刊载的期数1论非皇上复政则国乱不能平定第49期2论义民与乱民之异第52期-高三历史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目的与前几次列强侵华战争相比,主要不同在于()A.打开中国商品市场B.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C.获取在华特权D.扩大对华资本输出-高一历史
甲午中日战争后,俄、德、法三国向日本提出放弃占领辽东半岛的警告。与此同时,三国军舰在日本海面游弋,对日本进行武力威胁。这说明A.列强争夺中国矛盾激烈B.列强武力调停中-高三历史
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思想,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高一历史
报刊的出现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体现。以下关于下面三种报刊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梁启超在《时务报》上撰文宣传变法图存②《新青年》的时代是批判复古逆流,崇尚民主科学的时代③《民报-高三历史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引起了中国社会的重大变化。为挽救民族危机,各种政治力量进行了努力和探索。下列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A.孙中山成立“兴中会”,提出“-高三历史
19世纪末,一份西方国家的外交文件中提到“中国现行之关税,对于一切所谓势力范围内之口岸装卸一切货物,无论属于何国,均当适用。”其对中国的主要影响是[]A.便利了英国对中国-高三历史
20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回望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近代百年的艰辛探索历程。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是过激主义的结果-高二历史
在下列文献中反映20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是[]A、B、C、D、-高二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材料一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是故或于人为既往之陈迹,或于我为方来之大患,要为缮吾群所有事,则不可不并时而弛张之。
(1)列举1911——1912年间的史实说明材料一主张的实施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材料一、二中,中国共产党与同盟会的革命纲领的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材料二、三中,中国共产党在政策上做了哪些调整?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共做出这一调整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材料一到材料三,概括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彻底反帝、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权、废除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
(3)调整:与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原因:日本侵华;国民党倡导三民主义。
(4)在革命政党的领导和纲领的指导下进行;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革命政策调整(纲领被赋予了新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