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丘逢甲《春愁》诗:“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该诗相关联的事件是A.美国对我台湾的侵略B.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高一历史
丘逢甲《春愁》诗:“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该诗相关联的事件是A.美国对我台湾的侵略B.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高一历史
题目简介
丘逢甲《春愁》诗:“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该诗相关联的事件是A.美国对我台湾的侵略B.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高一历史
题目详情
丘逢甲《春愁》诗:“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该诗相关联的事件是
A.美国对我台湾的侵略
B.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题型:单选题
难度:偏易
来源:不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史实。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后,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故选C
上一篇 :
下图是1900年西方国家出版的一
下一篇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近代中国某地的一份布告称:“今洋人诈称通商传教……自道光以来……焚我皇宫,灭我属国,既占上海,又割台湾,强迫开埠胶州,竟欲瓜分中国。”其中“割台湾”的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高二历史
“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与“转折点”直接相-历史
春帆楼位于日本下关市一座小山丘上,当年谈判的会场依然保存完好;楼前的那块石碑上,还醒目地镌刻着“今之国威之隆,实滥觞于甲午之役”字样。这句话实际上道出了()A.甲午中日-高二历史
(22分)中日两国政府为了克服不时干扰双边关系的历史问题,2006年起开展共同研究计划,各自派出10名历史学家,一起研究两千年来的中日关系。2010年1月30日,中日共同历史研究-高二历史
你见过扯线木偶吗?木偶被线扯着,任人摆布。右图反映的就是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清政府就像木偶一样任人摆布。请问,清政府最终成为任人摆布的木偶是在下面哪个条约签订之后-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下图执信中学是1920年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办的一所中学,以纪念在虎门不幸牺牲的杰出民主革命家朱执信先生。在开学典礼上孙中山先生要求:愿诸生人人皆学执信-高三历史
之所以说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主要是因为它[]A.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要求B.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C.适应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要-高一历史
当初次起义(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诅咒谩骂之声不绝于耳,吾人足迹所到,凡人识者,几视为毒蛇猛兽,而莫敢与吾人交游也。惟□□失败-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凡有见识的人,皆知社会革命,欧美是决不能免的。这真是前车之鉴,将来中国要到这步田地,才去讲民生主义,已经很迟了。……解决的法子,社会-高三历史
鲁迅说,“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穿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历史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导致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得出此结论的历史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B.五四运动C-高一历史
史学界认为: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形成,对中国而言,是部分领土和主权的丧失;对列强而言,则是在中国国土上取得了超国民待遇。这是一种国际关系和国际法上的严重不对等。据此解-历史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日本所索之款虽极奢巨,然与普法之役已迥不相侔(同)。查法国所让两省之地,较之奉天南边并台湾全岛为尤要;所赔兵费用金申算,则六倍日本之-高三历史
记录片《复兴之路》说到:“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这“国耻”指的是A.鸦片战争B.甲午战争C.八国联军侵-高三历史
1905年成立的同盟会,被誉为“中国革命之母”,这主要是因为[]A.首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目标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统一领导中心C.革命党人着手发动起义推翻清朝统治D.-高三历史
如果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历程有是三个重要的时间点,那它们应该是:[]A、1894年1905年1911年B、1905年1911年1916年C、1911年1913年1923年D、1911年1917年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来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高三历史
(12分)近来,钓鱼岛撞船事件影响持续发酵,中日关系出现严重危机,不禁让人回想起历史上的中日关系的曲曲折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高一历史
以下观点符合下图思想家主张的是[]A.“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B.“公理未明、旧俗俱在……不可革命而独可立宪”C.“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高一历史
(2009年1月广东梅州中学期末检测)下列《辛丑条约》的内容,最能表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A.支付高额赔款B.划定使馆区C.外务部列六部之首D.承诺禁止中国人反帝-历史
1861年海关外籍税务司制度的确立,侵犯了中国的主权,使近代中国的海关半殖民地化。但据统计,海关税收在1861年为500余万两,到1910年达到3450余万两,50年增加6倍多。究其主-高三历史
在《马关条约》中,最能反映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特征的条款是A.割占台湾岛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C.给予日本巨额赔款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高三历史
下图是某同学在学习“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斗争”后制作的时间轴,所标注的7处事件中,标注正确的有A.4处B.3处C.2处D.1处-高三历史
孙中山在赞赏中国近代史上某次社会运动具有“民族主义”精神的同时,又批评其“只知有民族,不知有民权;只知有君主,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高三历史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者平等以有参政权……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材料出自哪一政党的誓词[]A.中国兴中会B.中国同盟会C.中国国民党D.中国共产党-高三历史
“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这是近代爱国诗人丘逢甲的一首诗,它充分表达了作者A.对清政府割台的强烈不满B.对宰相擅权割地的谴责C-高二历史
20世纪初,孙中山在同盟会纲领中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帝国主义。[]-高二历史
1923年,某英文报纸开展了一项民意调查,评选“当今中国十二个大人物”,调查结果如下:从评选结果来看,“当今中国十二个大人物”中国民党有4人当选,其中孙中山雄居第一;军阀出-高三历史
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因为它:[]A.成立的时间早B.实现了所有革命团体的大联合C.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D.有明确的纲领、-高一历史
中国同盟会纲领中的“民族主义”的含义是[]A.推翻腐朽的清朝统治B.结束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D.贯彻“平均地权”的主张-高一历史
1898年梁启超在日本创办《清议报》,开辟专栏对时事进行论说。下列陆续在报上发表的评论是针对序号题目所刊载的期数1论非皇上复政则国乱不能平定第49期2论义民与乱民之异第52期-高三历史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目的与前几次列强侵华战争相比,主要不同在于()A.打开中国商品市场B.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C.获取在华特权D.扩大对华资本输出-高一历史
甲午中日战争后,俄、德、法三国向日本提出放弃占领辽东半岛的警告。与此同时,三国军舰在日本海面游弋,对日本进行武力威胁。这说明A.列强争夺中国矛盾激烈B.列强武力调停中-高三历史
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思想,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高一历史
报刊的出现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体现。以下关于下面三种报刊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梁启超在《时务报》上撰文宣传变法图存②《新青年》的时代是批判复古逆流,崇尚民主科学的时代③《民报-高三历史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引起了中国社会的重大变化。为挽救民族危机,各种政治力量进行了努力和探索。下列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A.孙中山成立“兴中会”,提出“-高三历史
19世纪末,一份西方国家的外交文件中提到“中国现行之关税,对于一切所谓势力范围内之口岸装卸一切货物,无论属于何国,均当适用。”其对中国的主要影响是[]A.便利了英国对中国-高三历史
20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回望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近代百年的艰辛探索历程。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是过激主义的结果-高二历史
在下列文献中反映20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是[]A、B、C、D、-高二历史
下列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建立的先后顺序是①华兴会②兴中会③日知会④中国同盟会[]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①③④D.①②④③-高一历史
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井上清先生曾于1972年撰写了一部专著,题为《“尖阁”列岛---钓鱼岛的历史解析》。他在书中指出,作为一个历史学家,他经过查阅历史文献而断定:钓鱼岛在日本染指-高一历史
“虽然他们的行为极端幼稚可笑,愚昧堪怜,但他们的用心是爱国的、自救的,也可说是一种民族自觉运动,不过不是革命的正轨……”文中“他们”指的是()A.湘军B.太平天国C.义和团D.淮-高一历史
19世纪末,列强侵华出现的新现象有①割占土地②在华大规模开办工厂③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④侵入到中国内河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高一历史
某历史兴趣小组为下列图片拟一历史主题。最贴切的是图1图2图3图4[]A.抗争——摆脱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B.探索——寻找强国御侮之道C.屈辱——逐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渊D.复兴——中华民族崛-高三历史
近代史上某一条约的签订,列强采取了所谓的“保全政策”,但当时就有先进的中国人指出其是“托保全之名,行灭国之实”。此条约名称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高三历史
今天下非不稍变旧法也,洋差商局学堂之设,开矿公司之事,电线机器轮船铁舰之用,不睹其变,反以蔽奸。夫泰西行之而富强、中国行之而奸蠹,何哉?上体太尊而下情不达故也。”激-高三历史
观察下图,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B.火烧圆明园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D.八国联军占领北京-高一历史
以下最早体现西方人“以华制华”策略的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高一历史
2011年是辛亥革命l00周年、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纪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1图2图3请回答:(1)材料一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图2所示内容是哪一革命-高二历史
有学者对某次战争曾有这样的评价:此战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此战”指的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抗日战争-高三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丘逢甲《春愁》诗:“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该诗相关联的事件是A.美国对我台湾的侵略B.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高一历史
题目详情
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史实。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后,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