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1898年梁启超在日本创办《清议报》,开辟专栏对时事进行论说。下列陆续在报上发表的评论是针对序号题目所刊载的期数1论非皇上复政则国乱不能平定第49期2论义民与乱民之异第52期-高三历史
1898年梁启超在日本创办《清议报》,开辟专栏对时事进行论说。下列陆续在报上发表的评论是针对序号题目所刊载的期数1论非皇上复政则国乱不能平定第49期2论义民与乱民之异第52期-高三历史
题目简介
1898年梁启超在日本创办《清议报》,开辟专栏对时事进行论说。下列陆续在报上发表的评论是针对序号题目所刊载的期数1论非皇上复政则国乱不能平定第49期2论义民与乱民之异第52期-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1898年梁启超在日本创办《清议报》,开辟专栏对时事进行论说。下列陆续在报上发表的评论是针对
序号
题目
所刊载的期数
1
论非皇上复政则国乱不能平定
第49期
2
论义民与乱民之异
第52期
3
论中国民气之可用
第57期
4
排外平议
第68期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辛亥革命
题型:单选题
难度:偏易
来源:不详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炼与归纳的能力,解题时注意题干中的时间“1898年”,以及表格中的“义民与乱民”“中国民气之可用”“排外平议”等信息可得出梁启超所评论的对象是义和团运动,而AD在时间上不合题意,C与题意无关,故选B。
上一篇 :
中国同盟会纲领中的“民族主义
下一篇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目的与前几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甲午中日战争后,俄、德、法三国向日本提出放弃占领辽东半岛的警告。与此同时,三国军舰在日本海面游弋,对日本进行武力威胁。这说明A.列强争夺中国矛盾激烈B.列强武力调停中-高三历史
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思想,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高一历史
报刊的出现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体现。以下关于下面三种报刊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梁启超在《时务报》上撰文宣传变法图存②《新青年》的时代是批判复古逆流,崇尚民主科学的时代③《民报-高三历史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引起了中国社会的重大变化。为挽救民族危机,各种政治力量进行了努力和探索。下列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A.孙中山成立“兴中会”,提出“-高三历史
19世纪末,一份西方国家的外交文件中提到“中国现行之关税,对于一切所谓势力范围内之口岸装卸一切货物,无论属于何国,均当适用。”其对中国的主要影响是[]A.便利了英国对中国-高三历史
20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回望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近代百年的艰辛探索历程。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是过激主义的结果-高二历史
在下列文献中反映20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是[]A、B、C、D、-高二历史
下列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建立的先后顺序是①华兴会②兴中会③日知会④中国同盟会[]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①③④D.①②④③-高一历史
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井上清先生曾于1972年撰写了一部专著,题为《“尖阁”列岛---钓鱼岛的历史解析》。他在书中指出,作为一个历史学家,他经过查阅历史文献而断定:钓鱼岛在日本染指-高一历史
“虽然他们的行为极端幼稚可笑,愚昧堪怜,但他们的用心是爱国的、自救的,也可说是一种民族自觉运动,不过不是革命的正轨……”文中“他们”指的是()A.湘军B.太平天国C.义和团D.淮-高一历史
19世纪末,列强侵华出现的新现象有①割占土地②在华大规模开办工厂③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④侵入到中国内河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高一历史
某历史兴趣小组为下列图片拟一历史主题。最贴切的是图1图2图3图4[]A.抗争——摆脱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B.探索——寻找强国御侮之道C.屈辱——逐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渊D.复兴——中华民族崛-高三历史
近代史上某一条约的签订,列强采取了所谓的“保全政策”,但当时就有先进的中国人指出其是“托保全之名,行灭国之实”。此条约名称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高三历史
今天下非不稍变旧法也,洋差商局学堂之设,开矿公司之事,电线机器轮船铁舰之用,不睹其变,反以蔽奸。夫泰西行之而富强、中国行之而奸蠹,何哉?上体太尊而下情不达故也。”激-高三历史
观察下图,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B.火烧圆明园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D.八国联军占领北京-高一历史
以下最早体现西方人“以华制华”策略的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高一历史
2011年是辛亥革命l00周年、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纪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1图2图3请回答:(1)材料一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图2所示内容是哪一革命-高二历史
有学者对某次战争曾有这样的评价:此战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此战”指的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抗日战争-高三历史
有人对近代史上的列强侵华评述道:“一半是残忍的破坏和掠夺,一半却是客观上的建设和推动。”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A.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B.组织华工出国垦殖筑路C.在通-高三历史
材料一中国民众在义和团运动中所显示的巨大反抗力量与生命力,使西方列强深为震慑,从此不敢轻言瓜分中国……以慈禧为首的清王朝最高执政集团,在追究并清算“原教旨”式的保守派-历史
关于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为满足本国资本主义发展需要而发动B.都曾侵犯过我国环渤海地区C.都要求在规定范围内对华投资D.都破坏了我国领土主权的完-高一历史
《剑桥中国晚清史》中记载: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新的着重点对-高三历史
有人这样评价近代史上的列强侵华:“一半是残忍的破坏和掠夺,一半却是客观上的建设和推动。”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一项是()A.割占中国大片领土B.从中国掠走大量贵金属C.进行惨无-高二历史
天津的解放桥最初建于1902年,原名“万国桥”,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将“万国桥”改为“中正桥”。1949年,天津解放后此桥正式更名为“解放桥”,并沿用至今。透过解放桥名称的变更-高三历史
下列《辛丑条约》的内容中哪一项最能说明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A.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B.清政府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地区C.清-历史
北京在20世纪初刚刚引进自来水与电力照明的时候,社会上就流行着一些谣言,认为“北京新的供水系统是外国人布下的圈套,供应的水是腐败的;电力是外国人的鬼魂,西方人的阴谋-高三历史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业至今仍值得我们缅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高二历史
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这次“反思”使先进人士认识到必须()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B.彻底批判儒家传统思想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高二历史
材料县设六十议员,是谓县议员;府设六十议员,是谓府议员;省设六十议员,是谓省议员。县议员于秀才中选择其人,公举者平民主之……府议员于举人中选择其人,公举者秀才主之…-历史
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依据应是A.北洋海军的参战B.战争由朝鲜引发C.日本是亚洲第一个近代化国家D.《马-高三历史
在20世纪初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中,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因为它[]A.成立的时间最早B.实现了所有革命团体的大联合C.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高一历史
翻阅《中国近代史》时,看到有关某不平等条约的一段文字:“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你推断这段文字出自()A.《南京条约-高二历史
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率舰与敌战斗到底,最后壮烈牺牲,该舰是()A.定远号B.致远号C.经远号D.平远号-历史
材料一:阅读丘逢甲的诗《往事》: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流行的一首歌:《毕业歌》,田汉词,聂耳曲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高二历史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确立的标志是()A.总理衙门的设立B.《辛丑条约》的签订C.《南京条约》的签订D.《马关条约》的签订-高一历史
下图展示了近代甲午中日战争中某一次重要战役,对此叙述正确的是()A.战役结束后清舰队全军覆没B.清朝军民反割台斗争的关键战役C.清军将领邓世昌于此役壮烈殉国D.战役发生于清-高一历史
历史学家蒋廷黻认为,“那一次的海军战争是中华民族在这次全面抗战以前最要紧的一次战争,如胜了,高丽(朝鲜半岛)可保,东北不致发生问题。”这场“战争”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B.中-高三历史
金冲及教授在《中国近代历史的几个根本问题》中写道:“我们在洋务运动时候讲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A.宣告洋务运-历史
孙中山在1905年的一次东京集会上说:“中国现不必忧各国之瓜分,但忧自己之内讧,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此时各国乘而干涉之,则中国必亡无疑矣。故现今之主义,总以互-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材料二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高一历史
清朝官员袁昶说:“中国是礼仪之邦,春秋之时已有明约,两国相争不斩来使,如今攻使馆,要开杀戒,一背礼义之道,二背国际公法。拳术不可恃,外衅不可开,杀公使,悖公法,事将-历史
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么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高二历史
《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澎湖列岛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引发三国干涉还辽B.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C.便利了日本向中国东北扩张D.列强展开资本输出的激烈竞争-历史
右图反映的情景应是哪一次列强侵华战争带来的影响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高二历史
历史学家雷海宗对近代某一历史事件的评价时说:“这是历来既傲慢又幼稚的民族特征所演出的滑稽惨剧,最后为自己制造了政治上与经济上无穷的负担,满清的命运也随着到了末路。”-高一历史
有人将右面漫画中跑路者的现实活动归纳为:溜之大吉→反咬一口→为人打工。漫画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发生后列强获得的侵华权益是A.西方列强拉开了瓜分中国的序幕B.外国军队长期驻扎-高三历史
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的是[]A、兴中会成立B、中国同盟会成立C、黄花岗起义D、武昌起义-高一历史
著名维新人士容闳认为:“(美国)十三州独立,杀英税吏,焚英货船,其举动何殊义和团?”这表明其()A.肯定了义和团反帝斗争的正义性B.认识到义和团运动对美国的指导C.批判义和团反-历史
报刊往往能够反映政情舆论。近代以来,“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20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时代也。”以上言论应该刊登于[-高三历史
下图是某研究小组收集到的近代中国某个政党的党员证,该实物应该可以作为下列哪一研究的直接史料[]A.资产阶级革命党及兴中会的宗旨B.资产阶级革命党及同盟会的宗旨C.国民党及-高一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1898年梁启超在日本创办《清议报》,开辟专栏对时事进行论说。下列陆续在报上发表的评论是针对序号题目所刊载的期数1论非皇上复政则国乱不能平定第49期2论义民与乱民之异第52期-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炼与归纳的能力,解题时注意题干中的时间“1898年”,以及表格中的“义民与乱民”“中国民气之可用”“排外平议”等信息可得出梁启超所评论的对象是义和团运动,而AD在时间上不合题意,C与题意无关,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