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材料一蒸汽机及机车的发明大事记(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铁路运输出现的条件。当时欧洲报刊曾就谁是“火车之父”展开争论,你认为谁是“火车之父”?请说明理由。_________-高三历史
材料一蒸汽机及机车的发明大事记(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铁路运输出现的条件。当时欧洲报刊曾就谁是“火车之父”展开争论,你认为谁是“火车之父”?请说明理由。_________-高三历史
题目简介
材料一蒸汽机及机车的发明大事记(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铁路运输出现的条件。当时欧洲报刊曾就谁是“火车之父”展开争论,你认为谁是“火车之父”?请说明理由。_________-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材料一 蒸汽机及机车的发明大事记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铁路运输出现的条件。当时欧洲报刊曾就谁是“火车之父”展开争论,你认为谁是“火车之父”?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清政府遂搁置修路倡议。1881年,李鸿章请求在唐山至胥各庄建一条运煤铁路,在答应不用机车,改用骡马拖拽等条件下,清庭同意修建。1882年经过反复疏通才允许改用机车牵引。
早期中国铁路建设和技术发展迟缓,机车车辆和其他铁路设备多赖于进口,各种设备和器材十分杂乱,仅机车就有英、美、法、德、日、捷和比利时等国的190多种型号,机车车辆轨距达四五种之多,由此形成了世界各国机车车辆和装备器材齐聚中国的独特景观,中国铁路被讥讽为“万国铁路博览会”。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早期修建铁路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万国铁路博览会”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一变。……至1911年,中国共建铁路8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的铁路占46%,中国向外国贷款建筑铁路占40%,自筹资金修建的铁路仅1200公里,占总里程的14%。
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意中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
据袁昶估计,庚子前后,仅顺天府穷民之中,“失车船踮脚之力,而受铁路之害者”即在万余人以上。
(3)根据材料三,分析铁路建设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材料题
难度:中档
来源:0120 模拟题
答案
(1)条件: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铁轨道路的出现;蒸汽机车的发明和改进;工业革命使生产飞速发展,对运输需求的增长。
理由:①库纳:最早发明蒸汽机车,并成功行驶。②特里维克:他的发明使铁路与蒸汽机车真正结合,具备了火车的性质和功能。③史蒂芬孙:他的发明运量大、速度快、正式投入商业营运,是真正实用的火车。
(2)特点:受顽固派阻挠,起步艰难;引进外国技术、设备,并开始自制;技术发展缓慢、标准混乱。(6分)看法:一方面,广泛引进各国铁路先进技术,便于参照对比,吸收利用,有利于创新;另一方面,缺乏统一技术标准,不利于铁路的普及和发展。
(3)活跃了闭塞地区的经济,推动了商业城镇的发展;带动了与铁路相关行业的发展;冲击了传统的交通运输业及其从业人员的生活,加速了小农经济的瓦解;冲击旧观念,促进社会转型,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的铁路建筑权,便于对中国输出资本和掠夺财富(或控制中国经济命脉),加深了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化。
上一篇 :
2010年9月台风凡亚比席卷台湾
下一篇 :
在19世纪上半期,欧洲流行着这样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下列对以蒸汽机和电力为代表的两次工业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A.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B.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进入“铁路时代”C.机械化的生产方式提高了社会生-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统计材料二从广义说,我们可以说,在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5世纪之间,中国比欧洲的科学技术(除了希腊光辉灿烂的理论建设高潮之外)-高二历史
阅读下面一组图片:图一万能蒸汽机的诞生图二耐用电灯的诞生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1)图一的机器是谁发明的?这项发明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二
阅读下列相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二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构成这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高三历史
在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社会生产力都显著提高,其反映的主要现象是[]A.科技是第一生产力B.人们越来越聪明C.科技成果是不断探索的结果D.社会阶级结构变化-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17世纪以来主要科学成果情况表》,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①科学成果从发明到应用的时间越来越快②从发明到生产推广的年限越长科技含量越低③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高三历史
彼得.盖伊在其著作中写道:“对成千上万知道它的人和的观察家来说,在1760年——1800年之间,生活彻底改变了”。“这个时代疯狂地追求发明”。这种精神可能出现在[]A.法国B.英国C.德-高二历史
下列科技成果使工厂开始摆脱了自然条件限制的是[]A.牛顿力学的创立B.纽可门发明蒸汽机C.瓦特改进蒸汽机D.雅可比制成电动机-高二历史
l819年在一位去世伟人的讣告中,对他的科技贡献有着这样的赞颂:“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高三历史
历史上的工业革命浪潮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我们习惯上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机械特色不同B.构成材料不同C.交通工具不同D.能源动力不同-高三历史
下所示,你认为该学者演讲的主题是[]A.重大科学理论的出现是科技革命的先导B.欧洲是当今世界的科技中心C.伟大的科技革命造就伟大的科学家D.伟大的历史人物推动历史进程的大发-高二历史
下图是瓦特和他改良的蒸汽机,他能够成功改良“蒸汽机”的条件和原因是①工业革命的开展需要工业发展的动力②早期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③有关蒸汽机的科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④瓦特锲而-高二历史
从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历程来看,我们得出的结论是:①科技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②科学研究和探索的领域不断开阔③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④对劳动者-高二历史
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明创造是多方面的,新科技革命的浪潮时刻拍打我们现实生活的堤岸。观察下列图片,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正确认识?①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②科技进步需-高三历史
仔细观察下图,思考该机器是[]A.“骡机”B.水力纺纱机C.水力织布机D.珍妮纺纱机-高二历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中说“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供给推动力的一种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高二历史
20世纪,电进入了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最主要变化是[]A.使城市面貌日新月异B.改变了社会结构和世界形-高三历史
使人类进入工业革命时代的两位关键人物是[]A、牛顿和瓦特B、牛顿和爱迪生C、瓦特和爱迪生D、达尔文和瓦特-高二历史
扩大就业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科技创新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造就了许多新职业。下列职业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电影放映员②空姐③火车司机④网络管理员[]A、①④-高三历史
“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供给推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这是对哪一发明的描述[]A.发电机B.纺纱机C.电动机D.蒸汽机-高二历史
电影《泰坦尼克号》描述的是英国的一艘豪华巨轮与冰山相撞而沉没的一次重大海难。当海难发生时,船上曾通过无线电发出求救信号。下列说法最确切的的是[]A、它是18世纪以前的轮-高二历史
1819年,在一位去世伟人的讣告中,对他的科技贡献有着这样的赞颂:“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高二历史
2011年是法拉第诞辰220周年,也是电磁感应发现180周年,苏联的斯托列托夫曾经指出:“铁匠的儿子法拉第,在青年时代的早期,做过装订工人的学徒,临死时是所有科学会的会员,是-高三历史
英国著名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说:“世界与西方的冲突至今已经持续了四、五百年。在这场冲突中,到目前为止,有重大教训的是世界而不是西方;因为不是西方遭到世界的打击,而是-高三历史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世界文明演进的主要力量。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二战后兴起的新技术革命使人类的劳动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高二历史
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的标志是[]A.珍妮纺纱机的发明B.瓦特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C.富尔顿汽船的试航成功D.蒸汽机车的发明-高二历史
1819年在一位去世伟人的讣告中,对他的科技贡献有着这样的赞颂:“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高三历史
下图反映了1870年和1900年的世界石油产量,以下选项中能影响该时期世界石油产量的是[]A.石油化工业大发展B.飞机制造业大发展C.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D.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早在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就曾预言“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强大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高三历史
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C.电灯照亮千家万户D.电话成为重要通讯工具-高一历史
近代以来,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产生了重大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下列知识结构中字母的含义。(注:技术指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技术)(2)观察图-高二历史
从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带来的后果看,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①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②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因此改变③人类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④资本主义经济危-高二历史
观察下列图片,对于图片蕴涵的历史结论正确的是[]A、两项重大发明都是生产实践经验的结果B、两项重大发明体现了科学理论最重要的作用C、两项重大发明所体现的科技含量不同D、-高三历史
蒸汽机和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它说明了[]A.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工人阶级的劳动积极性B.资本主义消灭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C.机器的使用减轻了工人的劳-高二历史
1912年豪华游轮“泰坦尼克号”在大西洋触冰山沉没,之前曾发出SOS信号,后有6000多人获救。这些人获救得益于当时运用了[]A.雷达技术B.声呐技术C.无线电技术D.通讯卫星技术-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五幅图,回答问题。请回答:(1)图一反映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的什么动力?请列举当时还有使用哪些动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51年英国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陈列的展品有应该有[]A.铁路设备、柴油内燃机B.电灯泡、蒸汽织布机C.蒸汽锤、铁路设备D.电话、水力纺纱机-高二历史
近代以来,科技的发展使人们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下场景,不可能出现的是[]A.1842年,英国女王在电灯下阅读关于鸦片战争的电报B.1905年,谭鑫培表演的京剧被拍摄成影片C-高二历史
“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供给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长久以来的依赖。”这是对哪一发明的描述[]A.发电机B.纺纱机C.电动机D.改良蒸汽机-高二历史
从下图可以读取的信息有①蒸汽机已运用于交通运输②工业革命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环境③世界形成一体④有利于冲破封建等级观念[]A.①②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高二历史
新发明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同时出现了很多新的职业,下列职业按出现先后排序正确的是[]A.电话接线员—火车司机—空姐—网络管理员B.火车司机—电话接线员—空姐—网络管理员C.空姐—-高二历史
“20世纪初,煤的主导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在1928年,据统计,它仍占世界能源生产的75%,而石油占17%,水力大约占8%。”造成石油比重上升的主要原因是[]A.世界大战对能源的需求B-高二历史
材料一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很明显的。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材料二1851年,英国全国1800万人口中,大部分都在城市工作-高二历史
在某一历史人物的讣告中是这样评价他的发明:“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高一历史
新发明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同时出现了很多新的职业,下列职业按出现先后排序正确的是[]A.电话接线员—火车司机—空姐—网络管理员B.火车司机—电话接线员—空姐—网络管理员C.空姐—-高三历史
1872年,科幻小说《八十天环游地球》正式发行,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发表该小说时,世界上已经出现的交通工具有①蒸汽机车②以汽油内燃机为引擎的汽车③蒸汽轮船④飞机[]A.①②B.②③C.-高一历史
对19世纪初的“交通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有[]A.牛顿、爱迪生、法拉第B.瓦特、富尔顿、史蒂芬孙C.牛顿、富尔顿、法拉第D.瓦特、史蒂芬孙、法拉第-高二历史
万能蒸汽机和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包括①使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②改变了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③增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④带来了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A.①②③B.①②-高二历史
1912年豪华游轮泰坦尼克号在大西洋触冰山沉没,之前曾发出SOS信号,后有600多人获救。这些人获救得益于当时运用了[]A.雷达技术B.声纳技术C.无线电技术D.通信卫星技术-高二历史
在历史上,奥运会可以反映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等情况。首届奥运会于1896年在雅典举行。当时可能见到的现象有①运动员休息室电灯通明②运动服使用人造纤维面料③各国代表-高二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材料一蒸汽机及机车的发明大事记(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铁路运输出现的条件。当时欧洲报刊曾就谁是“火车之父”展开争论,你认为谁是“火车之父”?请说明理由。_________-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清政府遂搁置修路倡议。1881年,李鸿章请求在唐山至胥各庄建一条运煤铁路,在答应不用机车,改用骡马拖拽等条件下,清庭同意修建。1882年经过反复疏通才允许改用机车牵引。
早期中国铁路建设和技术发展迟缓,机车车辆和其他铁路设备多赖于进口,各种设备和器材十分杂乱,仅机车就有英、美、法、德、日、捷和比利时等国的190多种型号,机车车辆轨距达四五种之多,由此形成了世界各国机车车辆和装备器材齐聚中国的独特景观,中国铁路被讥讽为“万国铁路博览会”。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早期修建铁路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万国铁路博览会”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一变。……至1911年,中国共建铁路8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的铁路占46%,中国向外国贷款建筑铁路占40%,自筹资金修建的铁路仅1200公里,占总里程的14%。
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意中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
据袁昶估计,庚子前后,仅顺天府穷民之中,“失车船踮脚之力,而受铁路之害者”即在万余人以上。
(3)根据材料三,分析铁路建设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理由:①库纳:最早发明蒸汽机车,并成功行驶。②特里维克:他的发明使铁路与蒸汽机车真正结合,具备了火车的性质和功能。③史蒂芬孙:他的发明运量大、速度快、正式投入商业营运,是真正实用的火车。
(2)特点:受顽固派阻挠,起步艰难;引进外国技术、设备,并开始自制;技术发展缓慢、标准混乱。(6分)看法:一方面,广泛引进各国铁路先进技术,便于参照对比,吸收利用,有利于创新;另一方面,缺乏统一技术标准,不利于铁路的普及和发展。
(3)活跃了闭塞地区的经济,推动了商业城镇的发展;带动了与铁路相关行业的发展;冲击了传统的交通运输业及其从业人员的生活,加速了小农经济的瓦解;冲击旧观念,促进社会转型,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的铁路建筑权,便于对中国输出资本和掠夺财富(或控制中国经济命脉),加深了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