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居有间,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鞠武谏曰:“不可。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是谓‘委肉当-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居有间,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鞠武谏曰:“不可。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是谓‘委肉当-高一语文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居有间,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鞠武谏曰:“不可。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是谓‘委肉当-高一语文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居有间,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鞠武谏曰:“不可。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祸必不振矣!虽有管、晏,不能为之谋也。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购于单于,其后乃可图也。”太子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心惛然,恐不能须臾。且非独于此也,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以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固丹命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鞠武曰:“夫行危欲求安,造祸而求福,计浅而怨深,连结一人之后交,不顾国家之大害,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夫以鸿毛燎于炉炭之上,必无事矣。且以雕鸷之秦,行怨暴之怒,岂足道哉!”(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受而
舍
之——舍:丢弃。
B.祸必不
振
矣——振:拯救。
C.北
购
于单于——购:联系。
D.不
顾
国家之大害——顾:考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夫
以
秦王之暴 ②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
以
灭口
B.①秦将樊於期得罪
于
秦王 ②南连齐、楚,北购
于
单于
C.①太子受而舍
之
②太傅
之
计,旷日弥久
D.①造祸
而
求福 ②此所谓“资怨
而
助祸”矣
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是鞠武反对太子收留樊於期理由的一项是( )
①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
②虽有管、晏,不能为之谋也。
③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购于单于。
④连结一人之后交,不顾国家之大害。
⑤置之匈奴。是固丹命卒之时也。
⑥以雕鸷之秦,行怨暴之怒,岂足道哉!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4.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将樊於期得罪了秦王,逃到燕国,太子丹接纳了他,并让他住下来,这引起了鞠武的恐慌。
B.鞠武希望快把樊将军送到匈奴,以消除秦国攻打燕国的借口,并联结齐、楚、匈奴对付秦国。
C.太子丹认为鞠武的计划需要的时间太长,迂阔而不近于事情,于是留下樊於期共谋抵抗秦国的方法。
D.鞠武拿大雁的羽毛放在炉炭上一下子就烧光了作为比喻,说明太子丹的做法无异于引火烧身。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连结一人之后交,不顾国家之大害,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来源:同步题
答案
1.A
2.B
3.D
4.C
5.(1)凭着秦王的残暴和他素日对我们燕国的怒气,就已经够让人胆战心寒的了,何况再让他知道樊将军又到了我们这里呢?
(2)为了一个新来的朋友,竟然不顾国家的大害,这就是俗话所说的“自己在加快灾难的降临”。
上一篇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谋
下一篇 :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问题。1.用斜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管仲论苏洵管仲相威公①,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威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游灵岩记姚鼐泰山北多巨岩,而灵岩最著。余以乾隆四十年正月四日,自泰安来观之。其状如叠石为城墉,高千余雉①,周若环而缺其南面。南则重嶂蔽-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卫鞅言于秦孝公曰:“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方苞,字灵皋,江南桐城人①。笃学修内行,治古文,自为诸生,已有声于时。康熙三十八年,举人。四十五年,会试中试,将应殿试,闻母病,归侍。-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朱勔,苏州人。父冲,狡狯有智数。始,蔡京居钱塘,过苏,欲建僧寺阁,会费巨万,僧言必欲集此缘,非朱冲不可。京以属郡守,郡守呼冲见京,京语-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自-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袁随园君墓志铭(清)姚鼐君,钱塘袁氏,讳枚,字子才。其仕在官,有名绩矣。解官后,作园江宁西城,居之,曰随园。世称随园先生,乃尤著云。祖讳锜-高二语文
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绦字长鱼,谨约有父风。事后母至孝,及母卒,哀思过礼,毁病不自支,世祖常遣中黄门①朝暮送谊粥。建武中,诸王既长,各招引宾客,以练外戚,争-高三语文
文言文阅读。瘗旅文王阳明维正德四年,秋月三日,有吏目云自京来者,不知其名氏,携一子、一仆,将之任,过龙场,投宿土苗家。予从篱落间望见之;阴雨昏黑,欲就问讯北来事,-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①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论语·颜渊》)②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孟子见粱惠王①。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高三语文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凡死刑狱上,行刑者先俟于门外,使其党入索财物,名曰“斯罗”。富者就其戚属,贫则面语之。其极刑,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敏求字次道,赐进士及第,为馆阁校勘。预苏舜钦进奏院会,出签书菜庆军判官。王尧臣修《唐书》,以敏求习唐事,奏为编修官。持祖母丧.诏令居家修-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车旅蚁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寓山注》序【明】祁彪佳予家高士里,固山阴道上也。家旁小山,若有夙缘者,其名日“寓”。往予童稚时,季超、止祥两兄以斗粟易之。剔石栽松,躬荷畚-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题目。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一)游灵岩记①高启吴城东无山,唯西为有山,其峰联岭属,纷纷靡靡,或起或伏,而灵岩居其间,拔其挺秀,若不肯与众峰列。山仰行而上,有亭焉,-高一语文
(文科加试题)阅读文言文材料,完成问题。神、理、气、味者,文之精也;格、律、声、色者,文之粗也。然苟舍其粗,则精者亦胡以寓焉。学者之于古人必始而遇其粗中而遇其精终则-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尹师鲁墓志铭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①子曰:“里①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里仁》)②子曰:“德②不孤,必有邻③。”(《里仁》)[注]①里:居。②德:有德之人。③邻:亲近。(1)下列对选段内-高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砚庄记戴名世世之人以授徒卖文称之曰“笔耕”,曰“砚田”。以笔代耕,以砚代田,于义无伤,而藉是以供俯仰,此贫穷之士不得已之所为也。余家世耕田-高三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贺仁杰,字宽甫,京兆人。父贲,有材略,善攻战,数从军有功。尝治室于毁垣中,得白金七千五百两,谓其妻郑曰:“语云:匹夫无故获千金,必有-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也。曾祖霸,元帝时为侍中。奋少从刘歆受《春秋左氏传》,歆称之,谓门人曰:“吾已从君鱼受道矣。”遭王莽乱,奋与老母、幼-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何铸,字伯寿,余杭人。登政和五年进士第,历官州县,入为诸王宫大小学教授、秘书郎。御史中丞廖刚荐铸操履劲正,可备拾遗补阙之选。即命对。-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李文忠,字思本,小字保儿,盱眙人,太祖姊子也。年十二而母死,父贞携之转侧乱军中,濒死者数矣。逾二年乃谒太祖于滁阳。太祖见保儿,喜甚,抚-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柳子厚墓志铭韩愈子厚,讳宗元。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颜之推,字介,琅邪临沂人也。父勰,梁湘东王萧绎镇西府谘议参军。之推早传家业,年十二,值绎自讲《庄》《老》,便预门徒。虚谈非其所好,还习《礼-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潮州韩文公庙碑(宋)苏轼匹夫而为百世师,二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故申、吕自岳降,傅说-高一语文
文言文阅读。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高一语文
文言文阅读。武帝时,征北海太守诣行在所。有文学卒史王先生者,自请与太守俱;“吾有益于君。”君许之。诸府掾曹①白云:“王先生嗜酒,多言少实,恐不可与俱。”太守曰:“先生意欲-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送石昌言为北使引苏洵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昌言举进士,日有-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清)龚自珍居礼曹,客有过者曰:“卿知今日之扬州乎?读鲍照《芜城赋》,则遇之矣。”余悲其言。明年,乞假南游,抵扬州,舍-高一语文
音乐为无形之音,无味之声,却又声情并茂、沁人心脾。在文学作品中音乐之所以具有这种效果,都是因为作者高超的描写技巧。请以《赤壁赋》第二段为例,分析本文作者描写音乐的手-高一语文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1-4题。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子曰:“乡-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马钧传傅玄马先生钧,字德衡,天下之名巧也。少而游豫,不自知其为巧也。当此之时,言不及巧。焉可以言知乎?先生为给事中,与常侍高堂隆、骁骑-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记旧本韩文后欧阳修予少家汉东,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尧辅颇好学。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其弊筐贮故书在-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问题。万章问曰:“人有言伊尹以割烹要汤①,有诸?”孟子曰:“否,不然。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以天下,弗顾也-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为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及长-高一语文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问题。武昌九曲亭记苏辙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②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胡孝子传(清)刘大槐孝子胡其爱者,桐城人也。生不识《诗》《书》,时时为人力佣,而以其佣之直奉母。母中岁遘罢癃之疾,长卧床褥,而孝子常左右之无-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太祖,讳元璋,字国瑞,先世家沛。父世珍,始徙濠州之钟离。生四子,太祖其季也。至正四年,旱蝗,大饥疫。太祖时年十七,父母兄相继殁,贫不克-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乐广字彦辅,南阳洧阳人也。父早卒。广孤贫,侨居山阳,寒素为业,人无知者。性冲约,有远识,寡嗜欲,与物无竞。尤善谈论,每以约言析理,-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问题。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吴公子光曰:“彼伍员父兄皆死于楚而员言伐楚,欲自为-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朋党论欧阳修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谓小人-高二语文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居有间,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鞠武谏曰:“不可。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是谓‘委肉当-高一语文
题目详情
居有间,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鞠武谏曰:“不可。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祸必不振矣!虽有管、晏,不能为之谋也。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购于单于,其后乃可图也。”太子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心惛然,恐不能须臾。且非独于此也,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以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固丹命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鞠武曰:“夫行危欲求安,造祸而求福,计浅而怨深,连结一人之后交,不顾国家之大害,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夫以鸿毛燎于炉炭之上,必无事矣。且以雕鸷之秦,行怨暴之怒,岂足道哉!”(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受而舍之——舍:丢弃。
B.祸必不振矣——振:拯救。
C.北购于单于——购:联系。
D.不顾国家之大害——顾:考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夫以秦王之暴 ②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
B.①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 ②南连齐、楚,北购于单于
C.①太子受而舍之 ②太傅之计,旷日弥久
D.①造祸而求福 ②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
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是鞠武反对太子收留樊於期理由的一项是( )
①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
②虽有管、晏,不能为之谋也。
③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购于单于。
④连结一人之后交,不顾国家之大害。
⑤置之匈奴。是固丹命卒之时也。
⑥以雕鸷之秦,行怨暴之怒,岂足道哉!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4.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将樊於期得罪了秦王,逃到燕国,太子丹接纳了他,并让他住下来,这引起了鞠武的恐慌。
B.鞠武希望快把樊将军送到匈奴,以消除秦国攻打燕国的借口,并联结齐、楚、匈奴对付秦国。
C.太子丹认为鞠武的计划需要的时间太长,迂阔而不近于事情,于是留下樊於期共谋抵抗秦国的方法。
D.鞠武拿大雁的羽毛放在炉炭上一下子就烧光了作为比喻,说明太子丹的做法无异于引火烧身。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连结一人之后交,不顾国家之大害,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B
3.D
4.C
5.(1)凭着秦王的残暴和他素日对我们燕国的怒气,就已经够让人胆战心寒的了,何况再让他知道樊将军又到了我们这里呢?
(2)为了一个新来的朋友,竟然不顾国家的大害,这就是俗话所说的“自己在加快灾难的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