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结合图回答问题: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是(填“甲”或“乙”)。3)可使甲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九年级化学

题目简介

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结合图回答问题: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是(填“甲”或“乙”)。3)可使甲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九年级化学

题目详情

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结合图回答问题:

1)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是  (填“甲”或“乙”)。
3)可使甲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                          
4)t2℃时,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5)小明同学用甲物质进行以下实验:
    
①实验过程中,B、C、D对应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的是    
②向B对应的溶液中再加入30 g甲固体的过程中,发现固体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                                             
题型:填空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答案

1)t1  2)乙  3)降温结晶(合理均可)  4)大于
5)①B ②甲物质溶于水时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甲物质的溶解度增大

试题分析:1)从图中可知,二者在t1℃时溶解度相等,都为65g。
2)从图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可使甲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降低温度或减少溶剂。
4)当温度由t2℃降温到t1℃时,甲的溶解度变小,则所得溶解的溶质质量分数应按t1℃时计算。乙的溶解度变大小,则所得溶解的溶质质量分数应按t2℃时计算。t1℃时甲的溶解度要大于t2℃时乙的溶解度。所以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要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5)
 
温度
甲的溶解度
水的质量
甲的质量
能溶解的甲的质量
是否饱和
B
t1℃
65g
50g
20g
32.5 g
不饱和
C
t1℃
65g
50g
20g+30g
32.5 g
饱和
D
t2℃
90g
50g
20g+30g
45 g
饱和
 
所以①实验过程中,B、C、D对应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的是B。
②甲开始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析出的原因是:甲物质溶于水时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甲物质的溶解度增大。使甲全部溶解。过一段时间后,溶液的温度散失,其溶解度降低,甲无法完全溶解,导致再析出一部分。

更多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