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20世纪20、30年代,西方经济指导思想由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演变为运用国家权力,对经济全面加强干预。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20世纪20、30年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演变?(3分)(2)“二-高一历史
20世纪20、30年代,西方经济指导思想由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演变为运用国家权力,对经济全面加强干预。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20世纪20、30年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演变?(3分)(2)“二-高一历史
题目简介
20世纪20、30年代,西方经济指导思想由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演变为运用国家权力,对经济全面加强干预。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20世纪20、30年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演变?(3分)(2)“二-高一历史
题目详情
20世纪20、30年代,西方经济指导思想由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演变为运用国家权力,对经济全面加强干预。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20、30年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演变?(3分)
(2)“二战”后,这一思想为什么受到西方国家的广泛信奉,到了20世纪70年代为什么又开始遭到人们的怀疑?(3分)
(3)结合这种现象谈谈你的认识。(2分)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⑴30年代的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经济受到沉重打击,濒于崩溃,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已无力扭转经济颓势;美国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的办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危机,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
⑵二战后广泛信奉的原因: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利用国家权力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的政策,从而使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说明“国家干预经济”政策促进了当时经济的发展,因此,这一的思想受到广泛信奉。
20世纪70年代遭到怀疑的原因:20世纪70年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现象,说明国家对经济干预的政策已不适应当时生产的发展,因此开始遭受怀疑。
⑶认识:按经济规律办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联系时代背景,20世纪20、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美国罗斯福新政。
(2)本题的关键词是“广泛信奉”“怀疑”,要求回答两者的原因。要分析两者的原因就应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入手,其中信奉主要是由于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怀疑的原因主要从国家干预经济的结果来分析。
(3)注意分析概括,经济思想不能一成不变,要与时俱进;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等,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大跨度、高概括”问答题在多年来的高考试题命题中已成为相对稳定的题型。此类题型是以某一历史问题为求答对象,考查与之横向、纵向相关的知识。它要求考生将散布在历史课本各处有关知识点进行回忆,加以归纳,并作宏观概括,理出一条清晰的线索来。它是从宏观的角度或从全局的高度对某一专题、某一知识点进行大跨度的概括归纳总结,考查考生的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能力和理论素养水平。
上一篇 :
二战后,法国政府推广国有化运动
下一篇 :
2008年10月,15家主流媒体共同发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下列示意图中正确反映了美国20世纪70年代以后经济发展轨迹的是A.①B.②C.③D.④-高三历史
某班学生在探究学习“社会保障制度与政策”这一问题时,得出以下结论,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罗斯福新政把救济、保险、就业较好地结合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建立“福利国-历史
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认为:“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他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批评政府干预市场,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高三历史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在一则广告中说:“37万个股东把储蓄投资在通用电气公司,这是美国的典型,美国近乎每一个人民都是资本家。”与该广告思想相一致的是A.“混合经济”B.“经营者革命-高二历史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B.福利资金由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国家补贴三部分组成-高二历史
下表是1913-1973年西方各国政府总支出占现价GDP的百分比表。由此推出的结论符合史实的是1913—1973年西方各国政府总支出占现价GDP的百分比1913年1938年1973年法国8.9%23.
2004年美国联邦政府的预算开支:19.9%军费;21.6%社会保障;19.5%用于资助穷人、老人、残疾人的医疗保险项目……4.1%用于退休金和扶持残疾人的开支……9%用于失业补助、给穷人-高三历史
“马克思认为革命将会首先发生在工业化国家而不是殖民地。……然而,西方,而是在如今被称为第三世界的前殖民地国家。因此可以说历史颠覆了马克思主义。”革命首先没有发生在西方-高三历史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推行了社会福利政策,主要结果是A.促进了社会和谐B.强化了国家机器C.阶级矛盾基本消除D.消除了社会不公现象-高二历史
有人以“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照顾”来形容1948年以来的英国国民所享有的福利政策。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以下对“福利国家”的认识-高一历史
从漫画《福利制度没用好》中获取到的信息不包括()A.滋养“懒汉”B.苦了财政C.降低工作积极性D.实现共同富裕-高三历史
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的核心内容是A.主张国家干预经济B.反对消费C.主张经济自由放任D.反对全球化-历史
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的比重表(%上述数据反映出的实质是A.社会主义制度影响的扩大B.发达国家大力发展国有经济C.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整D.国有经济、私有经济并存-高三历史
20世纪50至70年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变化主要是A.西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B.西方国家废除了垄断组织C.经济危机在西方国家已经消失D.西方国家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高二历史
1945年7月英国举行大选,被视为反法西斯战争英雄的在任首相丘吉尔及其所在的保守党惨败,工党获胜组阁。导致这一结果最有可能的原因是A.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丘吉尔魅力不-高三历史
下列经济措施中,西欧与日本相比并不相同的是()A.大规模国有化B.发展市场经济C.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完善社会福利制度-高一历史
下面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A.a段时期是美国政府把自由主义作为主要经济政策时期B.b段时期出现的经济问题表明执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必要C.c段经-历史
“当西方和平降临之时,却是中国内战爆发之际;当西方开始重建之际,却正是中国内战加剧之时;当西方经济恢复发展之时,中国经济却走向崩溃。”西方“重建”和“恢复发展”的有利因-历史
美国《商业周刊》曾把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长达l0年的经济持续增长称之为“新经济的胜利”。“新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是()A.农业B.高新技术产业C.工业D.服务业-高一历史
“德意志帝国哪怕从1866年击败奥地利算起,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崩溃,不过半个世纪;日本帝国从开始明治维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到8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日在废墟上-高三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创新和调整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材料一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高二历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里根在他任期(1981-1989)的开始阶段,……国家正面临着一场“经济上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日益迫近这场灾难的主要标志就是预算赤字估计要扩大,利息率-高三历史
到现在为止,发端于罗斯福新政的现代资本主义较之传统资本主义正在发生着一些新变化。下面对“新变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国家对经济实行系统调控和干预B.政府成为各项事务的-高三历史
关于下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发达国家的福利政策消除了社会矛盾,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B.发达国家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C.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己成为公民的社会-高一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9年上台的阿登纳政府废除以行政控制为特征的中央统制经济,建立“社会市场经济”,其理论依据是路德维希·艾哈德的理论,即“在现有条件下,国家必须有计划-历史
“大多数英国政治家对自由贸易的信念坚信不疑……长期指导英国政策的帕尔默森勋爵称自由贸易是‘一项伟大的、永恒不变的自然法则’。”(《剑桥大英帝国史》)文中帕尔默森勋爵的名言-历史
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安全网”是指()A.拓展经济活动的领域-高一历史
据统计,从1980年到1986年,英国共有100万套地方当局的住房卖给了个人,私房在全国住房中的比例上升到了65%。英国政府的这一举措在当时主要目的在于A.摆脱“滞涨”困局B.实现英-高三历史
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到福利国家制度时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撒切尔夫人所说的-高一历史
某同学在学习《历史》必修二后,为巩固所学知识,概括里根政府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作诗一首。后发现其中有一句不妥,它是A.亦滞亦胀凯失灵(凯,指凯恩斯主义)B.紧缩货币出新招-历史
1990年,“欧共体12国在养老金和医疗保健方面的亏空就高达7.5万亿欧洲货币单位,相当于同年欧共体国内生产总值的14.5%”。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推行“福利国家”制度B.西欧经-高一历史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福利制度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第一步第二步甲提出英国是“福利国-高三历史
“经营者革命”指的是A.企业经营者改革管理制度B.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企业经营C.企业所有权发生变化D.企业经营者改造生产技术-高一历史
18世纪初,一个名叫蒙迪维尔的英国医生写了一首题为“蜜蜂的寓言”的讽喻诗。这首诗叙述了一个蜂群的兴衰史。最初,蜜蜂们追求奢侈的生活,大肆挥霍浪费,整个蜂群兴旺发达。后-高三历史
资本主义发展在早期是自由放任,一战后特别是二战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越来越多。可以说:A.早期自由主义政策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国家干预经济是必然B.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是必然-高二历史
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纷纷调整经济政策,形成不同的发展模式,推动本国经济发展。相关认识不正确的有A.加强国家干预是这些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共同之处B.英国形成混合市场经济,-高一历史
“撒切尔夫人的上台预示着崇尚自由市场和货币作用的撒切尔主义政治哲学登上历史舞台。在西方集体向右转,东方集体偏左的特殊历史时代,撒切尔主义与其在大洋彼岸的另一版本——-高三历史
20世纪50—7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A.充分利用先进科技成果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采取措施调整产业结构D.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高一历史
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的经济均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但他们的经济类型是不同的。以下组合正确的是A.法国——政府主导型经济B.日本——混合市场经C.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D.英国——计划指-高二历史
1967年,英国工党领袖麦克米伦在参加首相竞选时提出的口号是:“让每个英国人都成为股东。”这一口号包含的主要思想是A.混合经济B.经营者革命C.人民资本主义D.建设福利国家-高一历史
日本学者林直道在《现代日本经济》中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特点,不是每个企业经济活动的简单累加,而是政府亲自定调,采取一切手段协调经济高积累。”这段材料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高三历史
《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一文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民族国家”是指A.接受-高一历史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二战以后,美国郊区化进程迅猛异常,低密度蔓延性成为美国郊区的一个主要特点。美国城市的高密度发震所产生的“城市病”,曾是推动人们向-高三历史
日本在战后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时间是A.20世纪60年代末B.20世纪70年代末C.20世纪80年代初D.20世纪80年代末-高一历史
“经过20年社会、政治的剧变,一种新的政治浪潮在西方世界逐渐抬头……开始于1979年撒切尔夫人出任英国首相,直到1980年底里根当选美国总统后,这一浪潮才真正发挥力量。”“新的-高二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多市场、少政府”的转变已成为下列哪一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A.英国B.日本C.德国D.法国-高三历史
下列说法不符合“人民资本主义”的是A.股票呈现出分散化趋势B.资本家拥有企业全部所有权的情况已经不存在C.企业的决定权掌握在企业普通职工手中D.股票分散化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高一历史
下面是1919年某地的几个长工的闲话。他们谁的说法不符合史实A.张三:还是人家俄国好,城里人吃、穿、用,国家统一发给,不用自己花钱去买B.李四:说的也是,听说人家俄国的农民-高二历史
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悲壮凯歌》里,把苏俄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哥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历史上的“退却年代”。你-高一历史
1921年,美国人阿曼德·哈默成为第一个在苏俄经营租赁企业的企业家。这主要得益于()。A.苏俄退出世界大战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苏俄国内战争结束D.新经济政策的实行-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20世纪20、30年代,西方经济指导思想由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演变为运用国家权力,对经济全面加强干预。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20世纪20、30年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演变?(3分)(2)“二-高一历史
题目详情
(1)20世纪20、30年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演变?(3分)
(2)“二战”后,这一思想为什么受到西方国家的广泛信奉,到了20世纪70年代为什么又开始遭到人们的怀疑?(3分)
(3)结合这种现象谈谈你的认识。(2分)
答案
⑴30年代的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经济受到沉重打击,濒于崩溃,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已无力扭转经济颓势;美国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的办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危机,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
⑵二战后广泛信奉的原因: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利用国家权力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的政策,从而使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说明“国家干预经济”政策促进了当时经济的发展,因此,这一的思想受到广泛信奉。
20世纪70年代遭到怀疑的原因:20世纪70年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现象,说明国家对经济干预的政策已不适应当时生产的发展,因此开始遭受怀疑。
⑶认识:按经济规律办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联系时代背景,20世纪20、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美国罗斯福新政。
(2)本题的关键词是“广泛信奉”“怀疑”,要求回答两者的原因。要分析两者的原因就应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入手,其中信奉主要是由于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怀疑的原因主要从国家干预经济的结果来分析。
(3)注意分析概括,经济思想不能一成不变,要与时俱进;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等,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大跨度、高概括”问答题在多年来的高考试题命题中已成为相对稳定的题型。此类题型是以某一历史问题为求答对象,考查与之横向、纵向相关的知识。它要求考生将散布在历史课本各处有关知识点进行回忆,加以归纳,并作宏观概括,理出一条清晰的线索来。它是从宏观的角度或从全局的高度对某一专题、某一知识点进行大跨度的概括归纳总结,考查考生的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能力和理论素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