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一文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民族国家”是指A.接受-高一历史
《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一文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民族国家”是指A.接受-高一历史
题目简介
《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一文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民族国家”是指A.接受-高一历史
题目详情
《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一文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民族国家”是指
A.接受马歇尔计划
B.建立了欧洲共同体
C.成立了经互会
D.掀起了不结盟运动
题型:单选题
难度:偏易
来源:不详
答案
B
试题分析:结合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回答。“修补资本主义”是指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建立“福利国家”。修正“民族国家”是指发展区域性经济合作,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故选B。
点评: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包括:①国家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②建立“福利国家”
③第三产业(服务业)的蓬勃发展;④“新经济”的出现。
上一篇 :
日本学者林直道在《现代日本经
下一篇 :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日本在战后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时间是A.20世纪60年代末B.20世纪70年代末C.20世纪80年代初D.20世纪80年代末-高一历史
“经过20年社会、政治的剧变,一种新的政治浪潮在西方世界逐渐抬头……开始于1979年撒切尔夫人出任英国首相,直到1980年底里根当选美国总统后,这一浪潮才真正发挥力量。”“新的-高二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多市场、少政府”的转变已成为下列哪一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A.英国B.日本C.德国D.法国-高三历史
下列说法不符合“人民资本主义”的是A.股票呈现出分散化趋势B.资本家拥有企业全部所有权的情况已经不存在C.企业的决定权掌握在企业普通职工手中D.股票分散化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高一历史
下面是1919年某地的几个长工的闲话。他们谁的说法不符合史实A.张三:还是人家俄国好,城里人吃、穿、用,国家统一发给,不用自己花钱去买B.李四:说的也是,听说人家俄国的农民-高二历史
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悲壮凯歌》里,把苏俄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哥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历史上的“退却年代”。你-高一历史
1921年,美国人阿曼德·哈默成为第一个在苏俄经营租赁企业的企业家。这主要得益于()。A.苏俄退出世界大战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苏俄国内战争结束D.新经济政策的实行-历史
1921年苏俄暴动者指出“拥护苏维埃,但不要共产党人参加”的口号。一个红军战士在信中说:“不是富农的暴动,而是对正义的胜利丧失了任何希望的劳动农民的暴动。”导致农民“丧失希-高三历史
列宁提出“迫使共产主义的敌人来建设共产主义,……要迫使资产阶级专家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来建设我们的大厦”。据此苏俄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固定粮食税B.实行工业国有化C.允许资-高三历史
20世纪20年代初期,俄国农村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人们想拿鸡蛋等实物换些盐、面包等物品,却不愿意要卢布。这是因为A.农民交纳粮食税后的余粮归个人所有B.私人商业已经完全禁-历史
“我们应该竭尽全力使我国(苏联)成为经济上独立自主而依靠国内市场的国家,成为能把其他一切逐渐脱离资本主义而进入社会主义经济轨道的国家吸引到自己方面来的基地。”为此,苏-高三历史
(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二年(1922年),社会景况顿然改观。街市上人山人海,农家妇女、老人、工人、学生……种种色色人簇拥在一处。这里一批白面包、香肠、火腿、-高一历史
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俄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的共同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B.都是高度的计划经济模式C.都曾经产生了积极作用D.都是向社会-高一历史
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要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把大中企业全都收归国有B.余粮征集制是征集农民手中一切粮食C.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D.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高一历史
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首先应看它是否有利于A.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B.把革命理想变为现实C.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D.维护新生政权的权威-高一历史
列宁认为“既然退却是正确的,那么,退却之后就可以同农民群众结合起来,和他们一道前进,虽然比以前慢一百倍,但却能以坚定的步伐勇往直前,使他们永远看到我们毕竟是在前进-高三历史
1921年10月,列宁在谈到新经济政策时说:“所谓新,是对我们先前的经济政策而言的。可是实质上,它比我们先前的经济政策包含着更多的旧东西。”下列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中,包含“旧-历史
列宁在《论黄金在目前社会主义完全胜利后的作用》一文中指出:人类实现了共产主义后,黄金就失去了意义,只能用来修建一些公共厕所。苏俄(联)在以下哪一时期对黄金的认识与之相-高一历史
有人说新经济政策是“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这两种说法的共同缺陷是:①没有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上看问题②没有看到政策仅在一定限-高二历史
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出苏俄农民对哪一政策的不满?()A.“-高二历史
某国经济政策规定:“大部分私人商业机构已被取缔,国家也不再通过商业渠道组织流通和分配,……企业之间取消货币结算,职工工资的90%以上以实物形式支付,公共服务和教育实行免-高三历史
《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说到:“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象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对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理解正确的是()A.战争年-历史
1918年下半年,新生的苏维埃俄国在国内战争中面临着严重的困难。为解决粮食这一最紧迫的难题,苏维埃政府实行了A.粮食税政策B.余粮收集制C.削减农业税D.重农抑商政策-高一历史
材料一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结果就是,把市场-高三历史
“农民并非受人蛊惑,‘自觉地’进行反布尔什维克党的活动,而是感到切身利益受到损害,‘本能地’起来反对苏维埃。”为此,苏维埃政府采取的具体对策是A.推行余粮收集制B.实行-高一历史
对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的表述与分析正确的是()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发展②是利用市场和价值规律发展经济的一种尝试③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要步骤④它的内容包括以粮-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任务。……向-高二历史
(13分)经济改革是20世纪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高一历史
影响下表中1921年数据变化的政策因素是1913年1921年1923年1925年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9446662078608730粮食作物产量39.7922.1334.5544.24A.第一次
“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能表明A.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暂时放弃了共产主义原则B.苏维埃政府开始从国情出发,探索本国社会主义道路C.新生政权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D-高一历史
列宁认为,既然我们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我们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生产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为此而采取的政策是()A.新经济政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工业-高二历史
列宁说:“小农只要还是小农,他们就必须有同他们的经济基础即个体小经济相适应的刺激、动力和动因……用这种办法一定能够在无产阶级和农民之问建立起牢固的关系。”实施“这种办法-高三历史
列宁在《论粮食税》中说:“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高三历史
列宁指出:“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下列事件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思-高二历史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这里“特殊历史条件”包括()。①国内外反动力量过于强大②俄国处在帝国主义威胁之下③俄国相对落后贫困④巩固苏维埃政权是最重要的任务A-历史
某书中指出:“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对此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A.改变了新-高三历史
列宁在《十九世纪末的俄国的土地问题》一文中说:“社会主义是消灭商品经济。”并认为,“只要仍然有交换那谈什么主义是可笑的。”下列哪一政策体现了列宁的以上主张()A.新经济政策-高三历史
有个国家曾经出现这样的情况:工人为了自身的生存,需要从农村取得粮食,而农民为了自身的生存,需要保卫自己的粮食,于是在农村中出现了“背口袋”的人,他们偷偷从农村背着口-高三历史
苏维埃俄国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把大中小工业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工业B.把农民的余粮收归国有,防止富农阶级产生C.取消自由贸易,防止商人投机倒把扰乱市场-高三历史
列宁在1920年提出了“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著名公式。结合时代背景,对此公式合理的理解是A.展望了苏联将在20世纪30年代建成社会主义B.强调了现代化经济建设对-高二历史
列宁指出:“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的分配。现实说明我们犯了错误。”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列宁否定了新-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为了克服日益恶化的粮荒,苏维埃政府在国家粮食垄断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了强制收集余粮的非常措施。1919年1月11日,颁布了名为“关于在各产粮省份收集余-历史
从十月革命到20世纪20年代,苏俄(苏联)的经济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中可以得出的基本历史结论是()A.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B.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要为工农业-历史
(15分)经济体制的创新、经济政策的调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1年8月,在莫斯科市民惊异目光的注视下,一位23岁的美国青年走进了克里姆林宫-高三历史
材料一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历史
2008年某国新出版的历史教科书说:“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家调节市场的尝试,主要任务在于解决工业化市场任务,建立工业化社会的基础。”符合该评价的历史事实是A.斯大林模-高二历史
有人说:“对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而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1922年苏俄农民感到“阳光灿烂”,是因为苏俄A.颁布了《土地法令》B.实施了新经济政策C.推行了战-高三历史
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农民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统治和猪肉”的口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这是因为农民不堪忍受国内革命战争的灾难B.苏俄政府随后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高三历史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与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相似之处是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C.允许外资参与本国经济活动D.允许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高三历史
十月革命后,一位俄共元老直截了当地对列宁说:“实行新经济政策就是对十月革命的背叛。”列宁遭受指责的主要原因是()A.实行余粮收集制B.采取固定的实物税C.实行国家资本主义D.-高三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一文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民族国家”是指A.接受-高一历史
题目详情
答案
试题分析:结合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回答。“修补资本主义”是指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建立“福利国家”。修正“民族国家”是指发展区域性经济合作,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故选B。
点评: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包括:①国家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②建立“福利国家”
③第三产业(服务业)的蓬勃发展;④“新经济”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