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美国《商业周刊》曾把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长达l0年的经济持续增长称之为“新经济的胜利”。“新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是()A.农业B.高新技术产业C.工业D.服务业-高一历史
美国《商业周刊》曾把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长达l0年的经济持续增长称之为“新经济的胜利”。“新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是()A.农业B.高新技术产业C.工业D.服务业-高一历史
题目简介
美国《商业周刊》曾把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长达l0年的经济持续增长称之为“新经济的胜利”。“新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是()A.农业B.高新技术产业C.工业D.服务业-高一历史
题目详情
美国《商业周刊》曾把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长达l0年的经济持续增长称之为“新经济的胜利”。“新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是( )
A.农业
B.高新技术产业
C.工业
D.服务业
题型:单选题
难度:偏易
来源:不详
答案
B
试题分析:“新经济”的含义:(三要素)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增长模式,ACD则属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因此选B.
点评:概念型选择题主要依据历史概念来命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历史概念的再认再现和理解阐述能力。考查形式主要有2种:1)题干概念类,即题干提供一个概念,选项提供关于此概念的阐述,要求从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干概念的阐释。在题干中出现的主要标志性词语有“内容是”“标志是”“性质是”“特点是”准确的理解是“等。2)选项概念类,即题干提供现象的阐释,选项提供几个概念,要求从中找出符合题干阐释的概念。
上一篇 :
“当西方和平降临之时,却是中国
下一篇 :
“德意志帝国哪怕从1866年击败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创新和调整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材料一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高二历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里根在他任期(1981-1989)的开始阶段,……国家正面临着一场“经济上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日益迫近这场灾难的主要标志就是预算赤字估计要扩大,利息率-高三历史
到现在为止,发端于罗斯福新政的现代资本主义较之传统资本主义正在发生着一些新变化。下面对“新变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国家对经济实行系统调控和干预B.政府成为各项事务的-高三历史
关于下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发达国家的福利政策消除了社会矛盾,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B.发达国家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C.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己成为公民的社会-高一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9年上台的阿登纳政府废除以行政控制为特征的中央统制经济,建立“社会市场经济”,其理论依据是路德维希·艾哈德的理论,即“在现有条件下,国家必须有计划-历史
“大多数英国政治家对自由贸易的信念坚信不疑……长期指导英国政策的帕尔默森勋爵称自由贸易是‘一项伟大的、永恒不变的自然法则’。”(《剑桥大英帝国史》)文中帕尔默森勋爵的名言-历史
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安全网”是指()A.拓展经济活动的领域-高一历史
据统计,从1980年到1986年,英国共有100万套地方当局的住房卖给了个人,私房在全国住房中的比例上升到了65%。英国政府的这一举措在当时主要目的在于A.摆脱“滞涨”困局B.实现英-高三历史
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到福利国家制度时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撒切尔夫人所说的-高一历史
某同学在学习《历史》必修二后,为巩固所学知识,概括里根政府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作诗一首。后发现其中有一句不妥,它是A.亦滞亦胀凯失灵(凯,指凯恩斯主义)B.紧缩货币出新招-历史
1990年,“欧共体12国在养老金和医疗保健方面的亏空就高达7.5万亿欧洲货币单位,相当于同年欧共体国内生产总值的14.5%”。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推行“福利国家”制度B.西欧经-高一历史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福利制度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第一步第二步甲提出英国是“福利国-高三历史
“经营者革命”指的是A.企业经营者改革管理制度B.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企业经营C.企业所有权发生变化D.企业经营者改造生产技术-高一历史
18世纪初,一个名叫蒙迪维尔的英国医生写了一首题为“蜜蜂的寓言”的讽喻诗。这首诗叙述了一个蜂群的兴衰史。最初,蜜蜂们追求奢侈的生活,大肆挥霍浪费,整个蜂群兴旺发达。后-高三历史
资本主义发展在早期是自由放任,一战后特别是二战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越来越多。可以说:A.早期自由主义政策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国家干预经济是必然B.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是必然-高二历史
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纷纷调整经济政策,形成不同的发展模式,推动本国经济发展。相关认识不正确的有A.加强国家干预是这些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共同之处B.英国形成混合市场经济,-高一历史
“撒切尔夫人的上台预示着崇尚自由市场和货币作用的撒切尔主义政治哲学登上历史舞台。在西方集体向右转,东方集体偏左的特殊历史时代,撒切尔主义与其在大洋彼岸的另一版本——-高三历史
20世纪50—7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A.充分利用先进科技成果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采取措施调整产业结构D.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高一历史
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的经济均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但他们的经济类型是不同的。以下组合正确的是A.法国——政府主导型经济B.日本——混合市场经C.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D.英国——计划指-高二历史
1967年,英国工党领袖麦克米伦在参加首相竞选时提出的口号是:“让每个英国人都成为股东。”这一口号包含的主要思想是A.混合经济B.经营者革命C.人民资本主义D.建设福利国家-高一历史
日本学者林直道在《现代日本经济》中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特点,不是每个企业经济活动的简单累加,而是政府亲自定调,采取一切手段协调经济高积累。”这段材料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高三历史
《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一文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民族国家”是指A.接受-高一历史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二战以后,美国郊区化进程迅猛异常,低密度蔓延性成为美国郊区的一个主要特点。美国城市的高密度发震所产生的“城市病”,曾是推动人们向-高三历史
日本在战后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时间是A.20世纪60年代末B.20世纪70年代末C.20世纪80年代初D.20世纪80年代末-高一历史
“经过20年社会、政治的剧变,一种新的政治浪潮在西方世界逐渐抬头……开始于1979年撒切尔夫人出任英国首相,直到1980年底里根当选美国总统后,这一浪潮才真正发挥力量。”“新的-高二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多市场、少政府”的转变已成为下列哪一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A.英国B.日本C.德国D.法国-高三历史
下列说法不符合“人民资本主义”的是A.股票呈现出分散化趋势B.资本家拥有企业全部所有权的情况已经不存在C.企业的决定权掌握在企业普通职工手中D.股票分散化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高一历史
下面是1919年某地的几个长工的闲话。他们谁的说法不符合史实A.张三:还是人家俄国好,城里人吃、穿、用,国家统一发给,不用自己花钱去买B.李四:说的也是,听说人家俄国的农民-高二历史
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悲壮凯歌》里,把苏俄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哥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历史上的“退却年代”。你-高一历史
1921年,美国人阿曼德·哈默成为第一个在苏俄经营租赁企业的企业家。这主要得益于()。A.苏俄退出世界大战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苏俄国内战争结束D.新经济政策的实行-历史
1921年苏俄暴动者指出“拥护苏维埃,但不要共产党人参加”的口号。一个红军战士在信中说:“不是富农的暴动,而是对正义的胜利丧失了任何希望的劳动农民的暴动。”导致农民“丧失希-高三历史
列宁提出“迫使共产主义的敌人来建设共产主义,……要迫使资产阶级专家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来建设我们的大厦”。据此苏俄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固定粮食税B.实行工业国有化C.允许资-高三历史
20世纪20年代初期,俄国农村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人们想拿鸡蛋等实物换些盐、面包等物品,却不愿意要卢布。这是因为A.农民交纳粮食税后的余粮归个人所有B.私人商业已经完全禁-历史
“我们应该竭尽全力使我国(苏联)成为经济上独立自主而依靠国内市场的国家,成为能把其他一切逐渐脱离资本主义而进入社会主义经济轨道的国家吸引到自己方面来的基地。”为此,苏-高三历史
(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二年(1922年),社会景况顿然改观。街市上人山人海,农家妇女、老人、工人、学生……种种色色人簇拥在一处。这里一批白面包、香肠、火腿、-高一历史
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俄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的共同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B.都是高度的计划经济模式C.都曾经产生了积极作用D.都是向社会-高一历史
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要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把大中企业全都收归国有B.余粮征集制是征集农民手中一切粮食C.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D.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高一历史
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首先应看它是否有利于A.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B.把革命理想变为现实C.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D.维护新生政权的权威-高一历史
列宁认为“既然退却是正确的,那么,退却之后就可以同农民群众结合起来,和他们一道前进,虽然比以前慢一百倍,但却能以坚定的步伐勇往直前,使他们永远看到我们毕竟是在前进-高三历史
1921年10月,列宁在谈到新经济政策时说:“所谓新,是对我们先前的经济政策而言的。可是实质上,它比我们先前的经济政策包含着更多的旧东西。”下列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中,包含“旧-历史
列宁在《论黄金在目前社会主义完全胜利后的作用》一文中指出:人类实现了共产主义后,黄金就失去了意义,只能用来修建一些公共厕所。苏俄(联)在以下哪一时期对黄金的认识与之相-高一历史
有人说新经济政策是“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这两种说法的共同缺陷是:①没有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上看问题②没有看到政策仅在一定限-高二历史
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出苏俄农民对哪一政策的不满?()A.“-高二历史
某国经济政策规定:“大部分私人商业机构已被取缔,国家也不再通过商业渠道组织流通和分配,……企业之间取消货币结算,职工工资的90%以上以实物形式支付,公共服务和教育实行免-高三历史
《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说到:“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象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对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理解正确的是()A.战争年-历史
1918年下半年,新生的苏维埃俄国在国内战争中面临着严重的困难。为解决粮食这一最紧迫的难题,苏维埃政府实行了A.粮食税政策B.余粮收集制C.削减农业税D.重农抑商政策-高一历史
材料一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结果就是,把市场-高三历史
“农民并非受人蛊惑,‘自觉地’进行反布尔什维克党的活动,而是感到切身利益受到损害,‘本能地’起来反对苏维埃。”为此,苏维埃政府采取的具体对策是A.推行余粮收集制B.实行-高一历史
对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的表述与分析正确的是()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发展②是利用市场和价值规律发展经济的一种尝试③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要步骤④它的内容包括以粮-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任务。……向-高二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美国《商业周刊》曾把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长达l0年的经济持续增长称之为“新经济的胜利”。“新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是()A.农业B.高新技术产业C.工业D.服务业-高一历史
题目详情
答案
试题分析:“新经济”的含义:(三要素)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增长模式,ACD则属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因此选B.
点评:概念型选择题主要依据历史概念来命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历史概念的再认再现和理解阐述能力。考查形式主要有2种:1)题干概念类,即题干提供一个概念,选项提供关于此概念的阐述,要求从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干概念的阐释。在题干中出现的主要标志性词语有“内容是”“标志是”“性质是”“特点是”准确的理解是“等。2)选项概念类,即题干提供现象的阐释,选项提供几个概念,要求从中找出符合题干阐释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