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才高人愈妒周瑜出身士族,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皆为东汉太尉。其父亲周异,曾任洛阳令。周瑜自幼与孙策交好,孙策初崛起时周瑜随之扫荡江-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才高人愈妒周瑜出身士族,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皆为东汉太尉。其父亲周异,曾任洛阳令。周瑜自幼与孙策交好,孙策初崛起时周瑜随之扫荡江-高三语文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才高人愈妒周瑜出身士族,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皆为东汉太尉。其父亲周异,曾任洛阳令。周瑜自幼与孙策交好,孙策初崛起时周瑜随之扫荡江-高三语文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
才高人愈妒
周瑜出身士族,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皆为东汉太尉。其父亲周异,曾任洛阳令。周瑜自幼与孙策交好,孙策初崛起时周瑜随之扫荡江东,并送钱粮物资助孙策成就大事。孙策遇刺身亡后,周瑜与张昭一起共同辅佐孙权,执掌军政大事。曹操消灭袁绍后,威逼孙权送儿子为人质,周瑜志向高远,劝阻孙权送质。赤壁大战之时,力主抗曹,并慧眼预见到曹军的劣势和己方的优势,指挥全军在赤壁、乌林大败曹军,是以少胜多的赤壁之战的头号功臣。其后又成功地攻克了荆州战略要地南郡,曹仁败走。赤壁之战后,周瑜向孙权建议出兵攻取蜀地,消灭张鲁,吞并刘璋,与曹操二分天下,体现了一个军事战略家的远见卓识。周瑜在江陵进行军事准备时死于巴陵,时年三十六岁。
周瑜去世,孙权痛哭流涕,说:“公瑾有王佐之才,如今短命而死,叫我以后依赖谁呢?”他称帝后,仍念念不忘周瑜,曾对公卿们说:“没有周公瑾,我哪能称尊称帝呢?”“东吴的王图霸业,随周瑜猝死化为泡影,自此从欲染指天下转为偏安一方。”可见周瑜在东吴所起的作用是无人可替代的。
《三国志》记载,周瑜雅量高致,气度恢弘。孙策初亡,孙权“是时权位为将军,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惟与程普不睦。”但他折节下交,终令程普叹服。
如此一个刚柔相济的人物又有无可挑剔的优秀品格和令人赞叹的文武宏才,加之上天又特别偏爱给了他俊美的外貌,内外皆秀又风度翩翩,周瑜称得上是十分完美,像他的名字一般如瑾似瑜。
然而到了后世,周瑜的形象却开始不断地变异,甚至最后在民间变得面目全非了。
到了东晋,周瑜的厄运就来了。这个偏安江左、只拥有半壁江山的封建王朝,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开始在正统论上大做文章。他们巧妙地选择了同样割据一方的蜀汉作为正统,开始认定,周瑜为“小人”。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习凿齿的《汉晋春秋》。
此后数百年,蜀魏正统之争纷纷扬扬。到了唐朝,正统之争开始出现在唐诗中。首先是杜甫,对蜀汉的诸葛亮极为推崇,对于这位忧国忧民的名相表现出了深深的同情。再就是杜牧,这位诗人在诗中不加掩饰地调侃周瑜,历史在文学中开始出现偏差,“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在民间的话语权里,周瑜的身后命运更惨。
三国故事在三国时代结束之后不久便在民间有所流传。到了宋代,周瑜的形象已经彻底地扭曲了。之后,罗贯中著的《三国演义》的出现,彻底把周瑜的形象钉在了自相矛盾的演义标准上。
一方面,它肯定周瑜结交孙策,开拓江东,定建霸业;举荐鲁肃,纳降甘宁,举贤任能;最后火攻破敌,建立不朽功勋。而另一面,当遇到刘备集团的中心人物,周瑜又不得不退一射之地。对于那些中心人物,周瑜只能是陪衬。
这一切,在那句“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中仿佛达到了极点。
《三国演义》对周瑜的形象做了大量的扭曲贬低,在此将演义与正史不同之处进行对比,以正视听。
关于诸葛亮三气周瑜:正史记载,连刘备都评价周瑜“器量广大”,周瑜气量宽宏根本不会被气死。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至于周瑜病逝后,送丧吊唁的是周瑜旧下属庞统,而不是诸葛亮。
关于草船借箭:草船借箭的人正史上是孙权,演义描写周瑜嫉妒诸葛亮是彻头彻尾的捏造,三国演义之祖《三国志平话》中巧计借箭的正是周瑜本人。
关于赔了夫人又折兵:历史上是孙权自己要把妹妹嫁给刘备,单纯的政治婚姻,和周瑜的计谋根本没关系。
关于智激周瑜:纯粹子虚乌有。周瑜是东吴最有力的主战派人士,正是孙权听了他的劝说才有了赤壁之战。
关于借东风:虚构,诸葛亮并未参与赤壁之战,赤壁乃周瑜等东吴将领之功。
关于荆州问题:实乃周瑜死后,鲁肃为了“联刘抗曹”把周瑜打下的荆州南郡地区借给刘备。周瑜生前掌握江陵彝陵等入川水道,东吴攻打西蜀不存在和刘备借道的问题。周瑜死后,在鲁肃的主张下把南郡地区借了刘备,此后东吴派出孙瑜伐蜀被刘备挡道,演义中可能故意把孙瑜和周瑜搞混了。
正史的影响力,远远不及永远的畅销书、拥有亿万读者的文学作品《三国演义》,明朝之后,人们对周瑜的了解主要来自于《三国演义》,周瑜的“既生瑜、何生亮”的叹息回荡在几百年来的民间话语中。刘继兴认为,假如周瑜真地下有知,估计他会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三国演义》?”
小题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 )
A.周瑜自幼与孙策交好,孙策初崛起时周瑜随之扫荡江东,并送钱粮物资助孙策成就大事。周瑜去世,孙策痛哭流涕,说:“公瑾有王佐之才,如今短命而死,叫我以后依赖谁呢?”
B.周瑜虽然雅量高致,气度恢弘。但在孙策初亡,孙权即位时,却与老将程普不睦。他采用非常手段,终于征服了程普。
C.草船借箭的人正史上是孙权,《三国演义》中是诸葛亮。《三国志平话》中巧计借箭的正是周瑜本人。
D.周瑜为了“联刘抗曹”,在鲁肃的主张下把打下的荆州南郡地区借给刘备,导致后来东吴伐蜀被刘备挡道。
E.明朝之后,人们对周瑜的了解主要来自于《三国演义》,而《三国演义》对周瑜的形象又做了大量的扭曲贬低,最终,周瑜的“既生瑜、何生亮”的叹息一直回荡于民间。
小题2:作者认为周瑜是“才高人愈妒”,请根据此观点,分析周瑜本色形象特点。(6分)
小题3:结合文本,归纳出周瑜形象被歪曲的过程和原因。(6分)
小题4: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请结合本文作者的观点和自身的理解,谈谈你对评价历史人物所持的态度,并举出一个被民间错评的人物形象加以说明。(8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小题1:(5分)答C给3分,答E给2分,答B给1分,答A、D不给分
小题2:①周瑜出身名门,志向高远。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军事战略家,赤壁大战之时,力主抗曹,指挥全军在赤壁大败曹军,是赤壁之战的头号功臣。②雅量高致,气度恢弘,是一个刚柔并济又无可挑剔的令人赞叹的文武宏才。③周瑜有俊美的外貌,有真才实学,内外皆秀又风度翩翩,像他的名字一般如瑾似瑜。
小题3:①东晋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开始在正统论上大做文章。他们选择蜀汉作为正统,开始认定,周瑜为“小人”。②唐朝,正统之争开始出现在唐诗中。杜甫对蜀汉的诸葛亮极为推崇并深深的同情:杜牧则在诗中不加掩饰地调侃周瑜,“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历史在文学中开始出现偏差。③罗贯中著的《三国演义》的出现,彻底把周瑜的形象钉在了自相矛盾的演义标准上。一方面,它肯定周瑜结交孙策,开拓江东,定霸业;举荐鲁肃,纳降甘宁,举贤任能;最后火攻破敌,建立不朽功勋,而另一面,当遇到刘备集团的中心人物,周瑜就成了陪衬。
小题4:①对历史人物形象的评价要客观、公正,不能扭曲贬低。②不能虚构事实,张冠李戴,极尽诽谤之能事。③不能轻信民间传闻,要尊重史实,特别是多看正史。④如历史上的“陈世美”,本来是一个正直的好官,却因被人误解,编故事诽谤,终于成了一个抛弃妻子,忘恩负义,遗臭万年的恶人。传闻的可怕,可见一斑。(再如“诸葛亮”——“状诸葛而近妖”、“曹操”被视为“奸雄”、“狄仁杰”被神化了、评价“李鸿章”不能“一分为二”等。)
小题1:试题分析:A.“孙策痛苦流涕”,“孙策”应为“孙权”。B“采用非常手段,终于征服了程普”错了,“折节下交”只表谦逊,不是非常手段;“征服”多为用外力主观去实现目的,文中“征服”是被感化之意。D“周瑜为了‘联刘抗曹’,在鲁肃的主张下把打下的荆州南郡地区借给刘备”,这是周瑜死了之后的事,是鲁肃做的。
点评:做好此种题型应该回到原文,通过选项和原文的对比,逐一排查,然后得出答案。
小题2:
试题分析:分析周瑜的形象应该结合全文来分析,,题干中说“才高人愈妒”,着重要从“才”的方面概括,指挥赤壁之战,是令人赞叹的文武宏才,有俊美的外貌,也有如名字一样的真才实学。
点评:分析是要全面,结合全文。
小题3: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中的“过程”和“原因”就阐明了答题的方向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即东晋、唐朝、明朝。原因无外乎是统治者和名人(杜甫、罗贯中)对周瑜的评价,因为他们有代表性,有说服力,所以找他们作答就可以。
点评:此题相对较容易,关键是找准答题的思路。
小题4:
试题分析:谈谈对评价历史人物所持的态度问题,一定要有客观、公正,要有以事实为根据的态度,结合文章来作答,举例子要有广博的知识,否则不好举。最典型的就是曹操,可以结合名间的看法和历史上的看法来对照。
点评:这种题型难度较高,需要考生有正确的价值观不可偏激。
上一篇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布衣
下一篇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心田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世上最好的地方冯雪梅①母亲总说,这世上最好的地方就是家。我不这么想。②最早的时候,我的家在大院中,里外两间的平房里。那个城市对于我的父母而言曾-高一语文
社科文阅读(9分)中国书法,从诞生时就有着知识记录、信息传播、思想交流、情感表达、学术研究、诗文写作等方面的巨大功能。这些功能,对华夏文化的建设与发展的意义,我们都-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9分)熬鹰(节选)吴万夫①大别山绵延数百里,到孙铺镇杏山时,一派莽莽苍苍。林深叶茂,遮天蔽日;鹞鹰盘桓,兔走狐奔,把古老神秘的杏山衬托得无-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命系悬壶陈源斌①姚五先生是我家乡古镇上的世传名医。他的名字竟然可以治病。邻居家小孩突发急痧,整夜惊叫抽搐,大人捋着头发哄他说:“好孩子,-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中国古代文学,素有“以悲为美”,亦即表现忧患心理的悠久传统。从《诗经》里的“变风”、“变雅”起,历经“盖自怨生”的《离骚》、“慷慨有余哀”的汉魏六朝诗歌,-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劝君免谈陈寅恪易中天已故历史学家陈寅恪在辞世多年后忽然成了文化新闻的热点人物,似乎是一件没什么道理的事情。史学不是显学,陈先生也不是文化-高二语文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小题刘文典:世上已无真狂徒徐百柯2005年岁末,红学界颇不安宁,于是遥想当年,西南联大教授刘文典这样讲《红楼梦》:其时天已近晚,讲台上燃起烛光。不久,刘文-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从“格致”到“科学”西学中源,这个词的意思是,西方学问源自中国。Science(科学)初到中国的时候,就遇到这种情况。中国士大夫问,Science是什么?洋人-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庄周的燕子格致①今天的燕子,两千多年前就已飞入庄周先生的视线,并引起他的注意。看来他不仅仅喜欢蝴蝶。他看着围着茅屋飞进飞出的燕子,低头思索-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思维像风儿一样自由——记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先林刘先林不讲究吃,也不讲究喝,单单讲究空气流通。即使在北京冬天凛冽的寒-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的小题。跟着杂志去打工刘怀远二根宝贝似的手握杂志,背了行李站在城市的一条小街上,这里是自发的劳务市场。街的两边站满和他一般模样的人,他们像摆-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让儿子独立一回凌鼎年儿子真是争气,以全县高考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被上海财经大学录取。史工程师比当年自己考取大学要高兴得多,满脸的阳光,满脸-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题。秦九韶与《数书九章》秦九韶在《数书九章》序言中说,数学“大则可以通神明,顺性命;小则可以经世务,类万物”。所谓“通神明”,即往来于变化莫测的事物-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在西域读李白夏立君①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唯要酒,酒。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中,他-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守水丘脊梁①一进七月,芦溪河便瘦得筋骨突现了,粗粗的河石,裸露在炎炎的烈日下,发出刺眼的亮光,石头上,还隐约升腾起一股袅娜的热烟。石隙间-高二语文
下列关于名著的叙述或说明,有错误的一项是A.姑苏城乡宦甄士隐可怜寄居庙内穷儒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因葫芦庙失火,甄家被烧毁。不久以后的元宵之夜,女儿英莲被拐走。一日-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凡是美都是形象。面对形象,不能单凭理智来理解,还要通过感性的形式,通过感情和想象来进行感受和感知。虽然美都是形-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荒漠中的苇王剑冰①汽车穿行于茫茫戈壁已经很久了。人们初开始的兴趣早已变成了朦胧的睡意。公路像条细细的带子在沙漠中甩来甩去,不知尽头在何处-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8分)作为一种自由的先锋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一代又一代先锋作家孤独而又执着的探索,文学发展到今天会是怎样一种格局。我们的文学呈现出当今这样-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半张纸奥古斯特·斯特林堡最后一辆搬运车离去了;那位帽子上戴着黑纱的年轻房客还在空房子里徘徊,看看是否有什么东西遗漏了。没有,没有什么东西-高三语文
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鞋声【台湾】洛夫①扶着冰凉的铝质栏杆,连登三十四级,他慢慢踱到桥端。一切都是疑惑,包括自己在内,但只要低头望望桥底的流水,便知道那唯一的答案是什-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中华民族”是怎样提出的“中华民族”这一家喻户晓的称谓,细算起来也只有105年的历史,其创始人就是梁启超。在梁启超创立“中华民族”一词之前,中国人-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宋代是中国古代经学发展的最重要时期,完成了由“汉学”向“宋学”的转变,即由章句之学转变为义理之学。但长期以来,人们将宋学简单地归结为程朱理学-高三语文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小题。(20分)我的邻居吴冠中阎纲①九旬高龄的吴老,和我同住京南方庄小区古园一区,塔楼南北毗邻。老人喜欢方庄,说这里有人气。旁边就是体育公园,我常在-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针挑土(芳菲)从湘西回来,和朋友们说起黑妮;说起在凤凰的偶遇,说起跟她去苗寨跑了一天,看她做的种种事,感慨得很;说想起一句记不全的俗语,“-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8分)耄耋之年的黄永玉斜戴一顶深蓝色贝雷帽,叼一支咖啡色烟斗,永远是时尚小老头黄永玉的标志。被称为“一代鬼才”的他,绘画、雕塑、木刻、写作-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最后的沐浴方叶(1)为母亲沐浴,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2)母亲躺在床上,眼睛微微闭着,嘴角含着一朵淡淡的笑容,仿佛刚刚睡去。(3)哦,母亲即-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荷叶韩开春①那年我去宏村,正是深秋时节,顺着黄山的皱褶一路前行,层林尽染,草黄枫红,间杂粉墙黛瓦,古徽州果然气派非凡。到得村前,首先映入-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红发卡刘永飞北风像急着进屋找什么人,它尖厉地喊叫,围着房屋一圈一圈地旋转。终于,它从窗缝和墙缝里进入,却谁也没找到,又不肯离去,就在屋里疯-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小题,共9分。我们的宇宙外面是什么在宇宙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常数,叫做宇宙学常数。这个常数在我们的宇宙中起着一种斥力的作用,使得我们的宇-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3分)拥有百科全书的人[瑞士]瓦尔特·考尔⑴这个村子远离通衢大道,这里连一家像样的可供稍有身份的旅客投宿的旅店都没有。村里有个小火车站,不过-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精神的旅行肯特·伯纳恩精神信仰仿佛不可触摸,但它确实存在。它是我们仰望星空,或者凝视傍晚日落的最后一抹余晖时骤然产生的一种感觉。当我们在-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生态整体主义的核心思想是:把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而不是把人类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把是否有利于维持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和谐、稳定-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小题。雪夜星新一(日)雪花像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从夜空中飞落到地球的脊背上。整个大地很快铺上了一条银色的地毯。在远离热闹街道的一幢旧房子里,-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二人转是一种广有影响的曲艺唱曲形式,因表演时载歌载舞、曲舞相衬,故旧名“蹦蹦”,主要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用东北-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倒立的马云,一切皆有可能苗向东在地球人眼里,马云是来自火星的异类,而马云也很配合这个角色。马云有一个绝活:单手倒立。他能够一只手撑,倒立-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17分)招牌菜郭凯冰清水镇是个临着省级公路的小镇,正是司机们歇脚打尖的好去处。司机们都是长期在外跑的人,清水镇的酒馆,也就有了一些清水镇人讳-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14分)财富和包袱①设想一下,如果某个民族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每一天都在从头开始去练习生存本领,那情景是不堪设想的。因此,称传统文-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外国小说,完成小题鸽【美】欧·亨利陶柏蒙锁上公文包的时候,感到口干舌燥。他颤巍巍地伸手入袋,掏取香烟,觉得手在发抖。他站到窗口,俯视窗外中央公园的一片新绿,-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分享如秋光闫琰①我曾到过9月的东北,广袤的黑土地上呈现出淋漓尽致的收获景象。路两旁盛放着九月菊,粉的、紫的、白的,在风中轻轻摇摆。金黄色的-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海阔天空破浪行——中国海军护航编队起航侧记新华网“武汉”舰12月26日电(记者朱鸿亮)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26日13时45分,在“武汉”号指挥舰的带领下,-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手机正传沈致远手机,其学名为移动电话,是借助电磁波传播的一种无线通讯方式。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1831-1879)归纳前人经验,加以自己之创见,建-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7分)它那样子像是发了脾气,正在进行一种古怪的神秘的报复。再也没有比这种无生物的愤怒更无情的了。这个疯狂的庞然大物有豹子的敏捷,大象的重量-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扑进画框韩少功我一眼就看上了这片湖水。汽车爬高已经力不从心的时候,车头大喘一声,突然一落。一片巨大的蓝色冷不防冒出来,使乘客们的心境顿时-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石墨烯是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来的由碳原子组成的二维晶体,石墨烯薄片只有1原子厚。自2004年被曼彻斯特大学的科学家发现之后,作为-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9分)无“网”不胜今天,人类正在进入信息时代,跨入网络化社会,走向新的文明。在计算机、通讯和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网络将成为联结未来信息社会的纽-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力学之父”钱伟长钱伟长出生在江苏无锡县一个名叫七房桥的小村庄。在苏州中学求学之时,钱伟长的父亲病逝,本来就家境贫寒的他,只能靠叔父-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21分)雪夜陈绍龙“二斤雪花干!!!”“干”字后面他连加了三个“!”,仿佛真的听到我们杯盏连连地响。这是我昨天收到的一张贺卡。贺卡第一行是“预祝新春快乐”,看到-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文化“走出去”任重道远近年来,我国文化“走出去”取得了很大成绩,短短七八年间,100多个国家共开设了300多个孔子学院和400多个孔子课堂。中法文化年、中俄文化-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南山雨董桥三四十年前我带着家小来香港谋生,白天做两份兼差的工作,晚上给报纸杂志写稿翻译,三口生计勉强应付,偶然碰到意外支出,变卖细软的落难举措还是有-高三语文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才高人愈妒周瑜出身士族,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皆为东汉太尉。其父亲周异,曾任洛阳令。周瑜自幼与孙策交好,孙策初崛起时周瑜随之扫荡江-高三语文
题目详情
才高人愈妒
周瑜出身士族,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皆为东汉太尉。其父亲周异,曾任洛阳令。周瑜自幼与孙策交好,孙策初崛起时周瑜随之扫荡江东,并送钱粮物资助孙策成就大事。孙策遇刺身亡后,周瑜与张昭一起共同辅佐孙权,执掌军政大事。曹操消灭袁绍后,威逼孙权送儿子为人质,周瑜志向高远,劝阻孙权送质。赤壁大战之时,力主抗曹,并慧眼预见到曹军的劣势和己方的优势,指挥全军在赤壁、乌林大败曹军,是以少胜多的赤壁之战的头号功臣。其后又成功地攻克了荆州战略要地南郡,曹仁败走。赤壁之战后,周瑜向孙权建议出兵攻取蜀地,消灭张鲁,吞并刘璋,与曹操二分天下,体现了一个军事战略家的远见卓识。周瑜在江陵进行军事准备时死于巴陵,时年三十六岁。
周瑜去世,孙权痛哭流涕,说:“公瑾有王佐之才,如今短命而死,叫我以后依赖谁呢?”他称帝后,仍念念不忘周瑜,曾对公卿们说:“没有周公瑾,我哪能称尊称帝呢?”“东吴的王图霸业,随周瑜猝死化为泡影,自此从欲染指天下转为偏安一方。”可见周瑜在东吴所起的作用是无人可替代的。
《三国志》记载,周瑜雅量高致,气度恢弘。孙策初亡,孙权“是时权位为将军,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惟与程普不睦。”但他折节下交,终令程普叹服。
如此一个刚柔相济的人物又有无可挑剔的优秀品格和令人赞叹的文武宏才,加之上天又特别偏爱给了他俊美的外貌,内外皆秀又风度翩翩,周瑜称得上是十分完美,像他的名字一般如瑾似瑜。
然而到了后世,周瑜的形象却开始不断地变异,甚至最后在民间变得面目全非了。
到了东晋,周瑜的厄运就来了。这个偏安江左、只拥有半壁江山的封建王朝,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开始在正统论上大做文章。他们巧妙地选择了同样割据一方的蜀汉作为正统,开始认定,周瑜为“小人”。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习凿齿的《汉晋春秋》。
此后数百年,蜀魏正统之争纷纷扬扬。到了唐朝,正统之争开始出现在唐诗中。首先是杜甫,对蜀汉的诸葛亮极为推崇,对于这位忧国忧民的名相表现出了深深的同情。再就是杜牧,这位诗人在诗中不加掩饰地调侃周瑜,历史在文学中开始出现偏差,“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在民间的话语权里,周瑜的身后命运更惨。
三国故事在三国时代结束之后不久便在民间有所流传。到了宋代,周瑜的形象已经彻底地扭曲了。之后,罗贯中著的《三国演义》的出现,彻底把周瑜的形象钉在了自相矛盾的演义标准上。
一方面,它肯定周瑜结交孙策,开拓江东,定建霸业;举荐鲁肃,纳降甘宁,举贤任能;最后火攻破敌,建立不朽功勋。而另一面,当遇到刘备集团的中心人物,周瑜又不得不退一射之地。对于那些中心人物,周瑜只能是陪衬。
这一切,在那句“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中仿佛达到了极点。
《三国演义》对周瑜的形象做了大量的扭曲贬低,在此将演义与正史不同之处进行对比,以正视听。
关于诸葛亮三气周瑜:正史记载,连刘备都评价周瑜“器量广大”,周瑜气量宽宏根本不会被气死。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至于周瑜病逝后,送丧吊唁的是周瑜旧下属庞统,而不是诸葛亮。
关于草船借箭:草船借箭的人正史上是孙权,演义描写周瑜嫉妒诸葛亮是彻头彻尾的捏造,三国演义之祖《三国志平话》中巧计借箭的正是周瑜本人。
关于赔了夫人又折兵:历史上是孙权自己要把妹妹嫁给刘备,单纯的政治婚姻,和周瑜的计谋根本没关系。
关于智激周瑜:纯粹子虚乌有。周瑜是东吴最有力的主战派人士,正是孙权听了他的劝说才有了赤壁之战。
关于借东风:虚构,诸葛亮并未参与赤壁之战,赤壁乃周瑜等东吴将领之功。
关于荆州问题:实乃周瑜死后,鲁肃为了“联刘抗曹”把周瑜打下的荆州南郡地区借给刘备。周瑜生前掌握江陵彝陵等入川水道,东吴攻打西蜀不存在和刘备借道的问题。周瑜死后,在鲁肃的主张下把南郡地区借了刘备,此后东吴派出孙瑜伐蜀被刘备挡道,演义中可能故意把孙瑜和周瑜搞混了。
正史的影响力,远远不及永远的畅销书、拥有亿万读者的文学作品《三国演义》,明朝之后,人们对周瑜的了解主要来自于《三国演义》,周瑜的“既生瑜、何生亮”的叹息回荡在几百年来的民间话语中。刘继兴认为,假如周瑜真地下有知,估计他会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三国演义》?”
小题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 )
小题2:作者认为周瑜是“才高人愈妒”,请根据此观点,分析周瑜本色形象特点。(6分)
小题3:结合文本,归纳出周瑜形象被歪曲的过程和原因。(6分)
小题4: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请结合本文作者的观点和自身的理解,谈谈你对评价历史人物所持的态度,并举出一个被民间错评的人物形象加以说明。(8分)
答案
小题1:(5分)答C给3分,答E给2分,答B给1分,答A、D不给分
小题2:①周瑜出身名门,志向高远。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军事战略家,赤壁大战之时,力主抗曹,指挥全军在赤壁大败曹军,是赤壁之战的头号功臣。②雅量高致,气度恢弘,是一个刚柔并济又无可挑剔的令人赞叹的文武宏才。③周瑜有俊美的外貌,有真才实学,内外皆秀又风度翩翩,像他的名字一般如瑾似瑜。
小题3:①东晋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开始在正统论上大做文章。他们选择蜀汉作为正统,开始认定,周瑜为“小人”。②唐朝,正统之争开始出现在唐诗中。杜甫对蜀汉的诸葛亮极为推崇并深深的同情:杜牧则在诗中不加掩饰地调侃周瑜,“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历史在文学中开始出现偏差。③罗贯中著的《三国演义》的出现,彻底把周瑜的形象钉在了自相矛盾的演义标准上。一方面,它肯定周瑜结交孙策,开拓江东,定霸业;举荐鲁肃,纳降甘宁,举贤任能;最后火攻破敌,建立不朽功勋,而另一面,当遇到刘备集团的中心人物,周瑜就成了陪衬。
小题4:①对历史人物形象的评价要客观、公正,不能扭曲贬低。②不能虚构事实,张冠李戴,极尽诽谤之能事。③不能轻信民间传闻,要尊重史实,特别是多看正史。④如历史上的“陈世美”,本来是一个正直的好官,却因被人误解,编故事诽谤,终于成了一个抛弃妻子,忘恩负义,遗臭万年的恶人。传闻的可怕,可见一斑。(再如“诸葛亮”——“状诸葛而近妖”、“曹操”被视为“奸雄”、“狄仁杰”被神化了、评价“李鸿章”不能“一分为二”等。)
小题1:试题分析:A.“孙策痛苦流涕”,“孙策”应为“孙权”。B“采用非常手段,终于征服了程普”错了,“折节下交”只表谦逊,不是非常手段;“征服”多为用外力主观去实现目的,文中“征服”是被感化之意。D“周瑜为了‘联刘抗曹’,在鲁肃的主张下把打下的荆州南郡地区借给刘备”,这是周瑜死了之后的事,是鲁肃做的。
点评:做好此种题型应该回到原文,通过选项和原文的对比,逐一排查,然后得出答案。
小题2:
试题分析:分析周瑜的形象应该结合全文来分析,,题干中说“才高人愈妒”,着重要从“才”的方面概括,指挥赤壁之战,是令人赞叹的文武宏才,有俊美的外貌,也有如名字一样的真才实学。
点评:分析是要全面,结合全文。
小题3: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中的“过程”和“原因”就阐明了答题的方向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即东晋、唐朝、明朝。原因无外乎是统治者和名人(杜甫、罗贯中)对周瑜的评价,因为他们有代表性,有说服力,所以找他们作答就可以。
点评:此题相对较容易,关键是找准答题的思路。
小题4:
试题分析:谈谈对评价历史人物所持的态度问题,一定要有客观、公正,要有以事实为根据的态度,结合文章来作答,举例子要有广博的知识,否则不好举。最典型的就是曹操,可以结合名间的看法和历史上的看法来对照。
点评:这种题型难度较高,需要考生有正确的价值观不可偏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