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世上最好的地方冯雪梅①母亲总说,这世上最好的地方就是家。我不这么想。②最早的时候,我的家在大院中,里外两间的平房里。那个城市对于我的父母而言曾-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世上最好的地方冯雪梅①母亲总说,这世上最好的地方就是家。我不这么想。②最早的时候,我的家在大院中,里外两间的平房里。那个城市对于我的父母而言曾-高一语文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世上最好的地方冯雪梅①母亲总说,这世上最好的地方就是家。我不这么想。②最早的时候,我的家在大院中,里外两间的平房里。那个城市对于我的父母而言曾-高一语文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世上最好的地方
冯雪梅
①母亲总说,这世上最好的地方就是家。我不这么想。
②最早的时候,我的家在大院中,里外两间的平房里。那个城市对于我的父母而言曾经很陌生。他们一无所有,就那么靠着自己的一双手开始营建一个家。我记得小院里的槐花香,记得在大树下跳皮筋时唱的儿歌,记得母亲在公用的自来水龙头下洗一大盆的衣服,父亲在家门前的空地上刨木板做家具。那时候我对家的理解就是小院里那间挂着竹帘的小屋——院子里的房子都是相同的结构,唯一不同的是各家挂在门口的竹帘。父亲把买来的竹帘细细打磨光滑,以免扎着人,母亲用旧的格子布将竹帘的边细细缝了,既好看又耐用。父亲是那种闲不住的人,就那两间小平房,也被他动着脑筋规划过——家具都是比着屋的尺寸做的。我实在不知道父亲如何有这样的手艺,只是觉得天底下没有他做不了的事儿。原先屋里的地上铺着砖,父亲弄了水泥来,将地重铺了一遍。那在全院是独一无二的。那个夏天里,我最得意的事就是在地上铺了席子,摆上跳棋,然后请同伴来玩,并让他们参观我带着书架的小床。
③我一直认为我的家是最好的家,直到有一天,我去了同学住在高楼里的家。当我站在阳台上看着都市的车水马龙,看着远处暗红的云彩和一点点落下去的夕阳,突然觉得我的家和这里相比实在算不了什么,我的愿望不再是躺在水泥地板上看小说,而是在高楼的阳台上支一张椅子,看风景。
④这样怀想了许久,我的家就真的到了高楼上。楼房建造的那段日子,只要一有时间,我就跑去看,然后想象着阳台的位置和摆一把什么样的椅子在阳台上。家搬进高楼的那天,我几乎在阳台上站了一下午。我不仅有了可以看夕阳的阳台,还有了自己的一间小屋。家真的不一样了。当我坐在阳台的藤椅上,悠然自得地看着楼下的人群和远远的树影时,觉得再也没有比家更好的地方。初夏的黄昏,风轻轻吹着,天气好极了,能见着远远的一抹青山。
⑤那一抹青山让我产生了无穷无尽的幻想。那应该是秦岭的一点影子吧,山这边的景色我知道,山那边呢,是什么模样?由此而来,想象也一天一天地扩大,这种不着边际的幻想终于使得我离开家去了他乡,因为我重新觉得有比家更好的地方。
⑥我在江南江北穿行了几年之后,找到一个停留的地方,开始自己的生活——与我的家,我的父母完全不同的生活。我挑选明快的装饰布,让屋里的色调一致,而不是像母亲那样计算哪一种布做窗帘更耐用或是哪一种床单的价格更实惠;我打掉屋的墙让客厅适应我喜欢的家具,而不是比着屋子的大小买家具;我找小时工做家务忘记了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家训;我甚至不开伙今天肯德基明天麦当劳。我按着自己的想象构建着自己的生活和幸福。
⑦突然有一天,当我在西餐桌上舞刀弄叉对付意大利通心粉的时候,猛地记起父亲说的一句话:还是自家的手擀面好吃。母亲的笑和家的影子就在不知不觉中到了眼前。
⑧隔着电话线,听母亲的乡音。北方的冬日,阴着天,风很冷。暖暖地母亲在问:过年回家吗?
⑨冬天的晚上,我回到了家乡的城市。车晚点了,当我远远地看到家时,长长地出了口气。天晚了,楼梯的灯都熄了,走到家所在的那层楼,却见那盏灯亮着。猛然间明白,我只是飘在天上的风筝,线牵在家的手里。
⑩这世上最华丽的地方也许不是家,但他永远是一个最好的归处,是牵扯不断的惦念和牵挂,是在不知不觉中渗入的生命的一部分。
⑾家是那盏燃起的灯光,为着行色匆匆、漂泊的脚步。
小题1:第②自然段详写作者幼年在大院中生活情景突出了最初的家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何作用?(4分)
小题2:随着居住条件的改变,作者对家的感受也有变化。请概括其心理变化过程,分析其原因。(5分)
小题3:结合全文,说说文中的家的深刻内涵。(6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偏易
来源:不详
答案
小题1:突出了家的朴实和温馨的特点(2分)作用:①同后文我经营的家形成对比(1分),②为作者表达对故乡家的思念做好铺垫(1分)。
小题1:心理:(5分)得意——不满足——悠然自得——向往——自由舒心——牵挂(或惦念)
原因:一开始为父亲整理出的家在院子里独一无二,温馨朴实,而得意;发现了同学家高楼之上可以看风景而不满足;搬进高楼后愿望满足了而悠然自得;看远山而对远方产生向往;自己买了房子后随心所欲,觉得家自由舒心;吃饭的时候想起父亲的话,于是惦念起家来!
小题1:①家可以不是最美丽的地方,但家一定是一个最好的地方; ②家是一个能给人温暖关爱的地方;③家是一个让人逐渐融入生命的地方;④家是一个让人不断思念不断牵挂的地方;⑤是一个人精神的寄托之处。
小题1:第②自然段详写作者幼年在大院中生活情景属于社会环境的作用,对小院、家具、那间挂着竹帘的小屋等的描写都突出了家的朴实和温馨,再回答作用,与我经营的家形成对比,从而表达对故乡家的思念。
小题1:概括心理变化过程,题干中有提示语“随着居住条件的改变,作者对家的感受也有变化”,按照这个思路,可以分别概括不同居住条件下的心理变化,得意——不满足——悠然自得——向往——自由舒心——牵挂,“牵挂”或“惦念”1分,前五个词语任意答出四个得3分,答出三个得2分,答出两个得1分。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在文中家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可以结合作者的描写分别概括为美丽的地方、给人温暖关爱的地方、让人逐渐融入生命的地方、让人不断思念不断牵挂的地方、是一个人精神的寄托之处。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
上一篇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心田
下一篇 :
社科文阅读(9分)中国书法,从诞生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9分)熬鹰(节选)吴万夫①大别山绵延数百里,到孙铺镇杏山时,一派莽莽苍苍。林深叶茂,遮天蔽日;鹞鹰盘桓,兔走狐奔,把古老神秘的杏山衬托得无-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命系悬壶陈源斌①姚五先生是我家乡古镇上的世传名医。他的名字竟然可以治病。邻居家小孩突发急痧,整夜惊叫抽搐,大人捋着头发哄他说:“好孩子,-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中国古代文学,素有“以悲为美”,亦即表现忧患心理的悠久传统。从《诗经》里的“变风”、“变雅”起,历经“盖自怨生”的《离骚》、“慷慨有余哀”的汉魏六朝诗歌,-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劝君免谈陈寅恪易中天已故历史学家陈寅恪在辞世多年后忽然成了文化新闻的热点人物,似乎是一件没什么道理的事情。史学不是显学,陈先生也不是文化-高二语文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小题刘文典:世上已无真狂徒徐百柯2005年岁末,红学界颇不安宁,于是遥想当年,西南联大教授刘文典这样讲《红楼梦》:其时天已近晚,讲台上燃起烛光。不久,刘文-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从“格致”到“科学”西学中源,这个词的意思是,西方学问源自中国。Science(科学)初到中国的时候,就遇到这种情况。中国士大夫问,Science是什么?洋人-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庄周的燕子格致①今天的燕子,两千多年前就已飞入庄周先生的视线,并引起他的注意。看来他不仅仅喜欢蝴蝶。他看着围着茅屋飞进飞出的燕子,低头思索-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思维像风儿一样自由——记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先林刘先林不讲究吃,也不讲究喝,单单讲究空气流通。即使在北京冬天凛冽的寒-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的小题。跟着杂志去打工刘怀远二根宝贝似的手握杂志,背了行李站在城市的一条小街上,这里是自发的劳务市场。街的两边站满和他一般模样的人,他们像摆-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让儿子独立一回凌鼎年儿子真是争气,以全县高考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被上海财经大学录取。史工程师比当年自己考取大学要高兴得多,满脸的阳光,满脸-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题。秦九韶与《数书九章》秦九韶在《数书九章》序言中说,数学“大则可以通神明,顺性命;小则可以经世务,类万物”。所谓“通神明”,即往来于变化莫测的事物-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在西域读李白夏立君①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唯要酒,酒。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中,他-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守水丘脊梁①一进七月,芦溪河便瘦得筋骨突现了,粗粗的河石,裸露在炎炎的烈日下,发出刺眼的亮光,石头上,还隐约升腾起一股袅娜的热烟。石隙间-高二语文
下列关于名著的叙述或说明,有错误的一项是A.姑苏城乡宦甄士隐可怜寄居庙内穷儒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因葫芦庙失火,甄家被烧毁。不久以后的元宵之夜,女儿英莲被拐走。一日-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凡是美都是形象。面对形象,不能单凭理智来理解,还要通过感性的形式,通过感情和想象来进行感受和感知。虽然美都是形-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荒漠中的苇王剑冰①汽车穿行于茫茫戈壁已经很久了。人们初开始的兴趣早已变成了朦胧的睡意。公路像条细细的带子在沙漠中甩来甩去,不知尽头在何处-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8分)作为一种自由的先锋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一代又一代先锋作家孤独而又执着的探索,文学发展到今天会是怎样一种格局。我们的文学呈现出当今这样-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半张纸奥古斯特·斯特林堡最后一辆搬运车离去了;那位帽子上戴着黑纱的年轻房客还在空房子里徘徊,看看是否有什么东西遗漏了。没有,没有什么东西-高三语文
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鞋声【台湾】洛夫①扶着冰凉的铝质栏杆,连登三十四级,他慢慢踱到桥端。一切都是疑惑,包括自己在内,但只要低头望望桥底的流水,便知道那唯一的答案是什-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中华民族”是怎样提出的“中华民族”这一家喻户晓的称谓,细算起来也只有105年的历史,其创始人就是梁启超。在梁启超创立“中华民族”一词之前,中国人-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宋代是中国古代经学发展的最重要时期,完成了由“汉学”向“宋学”的转变,即由章句之学转变为义理之学。但长期以来,人们将宋学简单地归结为程朱理学-高三语文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小题。(20分)我的邻居吴冠中阎纲①九旬高龄的吴老,和我同住京南方庄小区古园一区,塔楼南北毗邻。老人喜欢方庄,说这里有人气。旁边就是体育公园,我常在-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针挑土(芳菲)从湘西回来,和朋友们说起黑妮;说起在凤凰的偶遇,说起跟她去苗寨跑了一天,看她做的种种事,感慨得很;说想起一句记不全的俗语,“-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8分)耄耋之年的黄永玉斜戴一顶深蓝色贝雷帽,叼一支咖啡色烟斗,永远是时尚小老头黄永玉的标志。被称为“一代鬼才”的他,绘画、雕塑、木刻、写作-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最后的沐浴方叶(1)为母亲沐浴,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2)母亲躺在床上,眼睛微微闭着,嘴角含着一朵淡淡的笑容,仿佛刚刚睡去。(3)哦,母亲即-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荷叶韩开春①那年我去宏村,正是深秋时节,顺着黄山的皱褶一路前行,层林尽染,草黄枫红,间杂粉墙黛瓦,古徽州果然气派非凡。到得村前,首先映入-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红发卡刘永飞北风像急着进屋找什么人,它尖厉地喊叫,围着房屋一圈一圈地旋转。终于,它从窗缝和墙缝里进入,却谁也没找到,又不肯离去,就在屋里疯-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小题,共9分。我们的宇宙外面是什么在宇宙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常数,叫做宇宙学常数。这个常数在我们的宇宙中起着一种斥力的作用,使得我们的宇-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3分)拥有百科全书的人[瑞士]瓦尔特·考尔⑴这个村子远离通衢大道,这里连一家像样的可供稍有身份的旅客投宿的旅店都没有。村里有个小火车站,不过-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精神的旅行肯特·伯纳恩精神信仰仿佛不可触摸,但它确实存在。它是我们仰望星空,或者凝视傍晚日落的最后一抹余晖时骤然产生的一种感觉。当我们在-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生态整体主义的核心思想是:把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而不是把人类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把是否有利于维持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和谐、稳定-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小题。雪夜星新一(日)雪花像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从夜空中飞落到地球的脊背上。整个大地很快铺上了一条银色的地毯。在远离热闹街道的一幢旧房子里,-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二人转是一种广有影响的曲艺唱曲形式,因表演时载歌载舞、曲舞相衬,故旧名“蹦蹦”,主要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用东北-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倒立的马云,一切皆有可能苗向东在地球人眼里,马云是来自火星的异类,而马云也很配合这个角色。马云有一个绝活:单手倒立。他能够一只手撑,倒立-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17分)招牌菜郭凯冰清水镇是个临着省级公路的小镇,正是司机们歇脚打尖的好去处。司机们都是长期在外跑的人,清水镇的酒馆,也就有了一些清水镇人讳-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14分)财富和包袱①设想一下,如果某个民族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每一天都在从头开始去练习生存本领,那情景是不堪设想的。因此,称传统文-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外国小说,完成小题鸽【美】欧·亨利陶柏蒙锁上公文包的时候,感到口干舌燥。他颤巍巍地伸手入袋,掏取香烟,觉得手在发抖。他站到窗口,俯视窗外中央公园的一片新绿,-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分享如秋光闫琰①我曾到过9月的东北,广袤的黑土地上呈现出淋漓尽致的收获景象。路两旁盛放着九月菊,粉的、紫的、白的,在风中轻轻摇摆。金黄色的-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海阔天空破浪行——中国海军护航编队起航侧记新华网“武汉”舰12月26日电(记者朱鸿亮)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26日13时45分,在“武汉”号指挥舰的带领下,-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手机正传沈致远手机,其学名为移动电话,是借助电磁波传播的一种无线通讯方式。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1831-1879)归纳前人经验,加以自己之创见,建-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7分)它那样子像是发了脾气,正在进行一种古怪的神秘的报复。再也没有比这种无生物的愤怒更无情的了。这个疯狂的庞然大物有豹子的敏捷,大象的重量-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扑进画框韩少功我一眼就看上了这片湖水。汽车爬高已经力不从心的时候,车头大喘一声,突然一落。一片巨大的蓝色冷不防冒出来,使乘客们的心境顿时-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石墨烯是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来的由碳原子组成的二维晶体,石墨烯薄片只有1原子厚。自2004年被曼彻斯特大学的科学家发现之后,作为-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9分)无“网”不胜今天,人类正在进入信息时代,跨入网络化社会,走向新的文明。在计算机、通讯和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网络将成为联结未来信息社会的纽-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力学之父”钱伟长钱伟长出生在江苏无锡县一个名叫七房桥的小村庄。在苏州中学求学之时,钱伟长的父亲病逝,本来就家境贫寒的他,只能靠叔父-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21分)雪夜陈绍龙“二斤雪花干!!!”“干”字后面他连加了三个“!”,仿佛真的听到我们杯盏连连地响。这是我昨天收到的一张贺卡。贺卡第一行是“预祝新春快乐”,看到-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文化“走出去”任重道远近年来,我国文化“走出去”取得了很大成绩,短短七八年间,100多个国家共开设了300多个孔子学院和400多个孔子课堂。中法文化年、中俄文化-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南山雨董桥三四十年前我带着家小来香港谋生,白天做两份兼差的工作,晚上给报纸杂志写稿翻译,三口生计勉强应付,偶然碰到意外支出,变卖细软的落难举措还是有-高三语文
阅读下文(每小题3分,共计9分.)为了弥补从营养不良的土壤中所获食物的匮乏,肉食植物会诱捕一些小虫和其它生物,然后逐渐将猎物消化。最近,法国科学家公布了肉食植物之所以-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饮用水安全危机生活饮用水,作为老百姓赖以生存的必需品,其安全直接关乎生命健康。然而近日,国家发改委相关报告称,“1/4的居民没有清洁饮用水”。《中国城市-高三语文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世上最好的地方冯雪梅①母亲总说,这世上最好的地方就是家。我不这么想。②最早的时候,我的家在大院中,里外两间的平房里。那个城市对于我的父母而言曾-高一语文
题目详情
世上最好的地方
冯雪梅
①母亲总说,这世上最好的地方就是家。我不这么想。
②最早的时候,我的家在大院中,里外两间的平房里。那个城市对于我的父母而言曾经很陌生。他们一无所有,就那么靠着自己的一双手开始营建一个家。我记得小院里的槐花香,记得在大树下跳皮筋时唱的儿歌,记得母亲在公用的自来水龙头下洗一大盆的衣服,父亲在家门前的空地上刨木板做家具。那时候我对家的理解就是小院里那间挂着竹帘的小屋——院子里的房子都是相同的结构,唯一不同的是各家挂在门口的竹帘。父亲把买来的竹帘细细打磨光滑,以免扎着人,母亲用旧的格子布将竹帘的边细细缝了,既好看又耐用。父亲是那种闲不住的人,就那两间小平房,也被他动着脑筋规划过——家具都是比着屋的尺寸做的。我实在不知道父亲如何有这样的手艺,只是觉得天底下没有他做不了的事儿。原先屋里的地上铺着砖,父亲弄了水泥来,将地重铺了一遍。那在全院是独一无二的。那个夏天里,我最得意的事就是在地上铺了席子,摆上跳棋,然后请同伴来玩,并让他们参观我带着书架的小床。
③我一直认为我的家是最好的家,直到有一天,我去了同学住在高楼里的家。当我站在阳台上看着都市的车水马龙,看着远处暗红的云彩和一点点落下去的夕阳,突然觉得我的家和这里相比实在算不了什么,我的愿望不再是躺在水泥地板上看小说,而是在高楼的阳台上支一张椅子,看风景。
④这样怀想了许久,我的家就真的到了高楼上。楼房建造的那段日子,只要一有时间,我就跑去看,然后想象着阳台的位置和摆一把什么样的椅子在阳台上。家搬进高楼的那天,我几乎在阳台上站了一下午。我不仅有了可以看夕阳的阳台,还有了自己的一间小屋。家真的不一样了。当我坐在阳台的藤椅上,悠然自得地看着楼下的人群和远远的树影时,觉得再也没有比家更好的地方。初夏的黄昏,风轻轻吹着,天气好极了,能见着远远的一抹青山。
⑤那一抹青山让我产生了无穷无尽的幻想。那应该是秦岭的一点影子吧,山这边的景色我知道,山那边呢,是什么模样?由此而来,想象也一天一天地扩大,这种不着边际的幻想终于使得我离开家去了他乡,因为我重新觉得有比家更好的地方。
⑥我在江南江北穿行了几年之后,找到一个停留的地方,开始自己的生活——与我的家,我的父母完全不同的生活。我挑选明快的装饰布,让屋里的色调一致,而不是像母亲那样计算哪一种布做窗帘更耐用或是哪一种床单的价格更实惠;我打掉屋的墙让客厅适应我喜欢的家具,而不是比着屋子的大小买家具;我找小时工做家务忘记了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家训;我甚至不开伙今天肯德基明天麦当劳。我按着自己的想象构建着自己的生活和幸福。
⑦突然有一天,当我在西餐桌上舞刀弄叉对付意大利通心粉的时候,猛地记起父亲说的一句话:还是自家的手擀面好吃。母亲的笑和家的影子就在不知不觉中到了眼前。
⑧隔着电话线,听母亲的乡音。北方的冬日,阴着天,风很冷。暖暖地母亲在问:过年回家吗?
⑨冬天的晚上,我回到了家乡的城市。车晚点了,当我远远地看到家时,长长地出了口气。天晚了,楼梯的灯都熄了,走到家所在的那层楼,却见那盏灯亮着。猛然间明白,我只是飘在天上的风筝,线牵在家的手里。
⑩这世上最华丽的地方也许不是家,但他永远是一个最好的归处,是牵扯不断的惦念和牵挂,是在不知不觉中渗入的生命的一部分。
⑾家是那盏燃起的灯光,为着行色匆匆、漂泊的脚步。
小题1:第②自然段详写作者幼年在大院中生活情景突出了最初的家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何作用?(4分)
小题2:随着居住条件的改变,作者对家的感受也有变化。请概括其心理变化过程,分析其原因。(5分)
小题3:结合全文,说说文中的家的深刻内涵。(6分)
答案
小题1:突出了家的朴实和温馨的特点(2分)作用:①同后文我经营的家形成对比(1分),②为作者表达对故乡家的思念做好铺垫(1分)。
小题1:心理:(5分)得意——不满足——悠然自得——向往——自由舒心——牵挂(或惦念)
原因:一开始为父亲整理出的家在院子里独一无二,温馨朴实,而得意;发现了同学家高楼之上可以看风景而不满足;搬进高楼后愿望满足了而悠然自得;看远山而对远方产生向往;自己买了房子后随心所欲,觉得家自由舒心;吃饭的时候想起父亲的话,于是惦念起家来!
小题1:①家可以不是最美丽的地方,但家一定是一个最好的地方; ②家是一个能给人温暖关爱的地方;③家是一个让人逐渐融入生命的地方;④家是一个让人不断思念不断牵挂的地方;⑤是一个人精神的寄托之处。
小题1:第②自然段详写作者幼年在大院中生活情景属于社会环境的作用,对小院、家具、那间挂着竹帘的小屋等的描写都突出了家的朴实和温馨,再回答作用,与我经营的家形成对比,从而表达对故乡家的思念。
小题1:概括心理变化过程,题干中有提示语“随着居住条件的改变,作者对家的感受也有变化”,按照这个思路,可以分别概括不同居住条件下的心理变化,得意——不满足——悠然自得——向往——自由舒心——牵挂,“牵挂”或“惦念”1分,前五个词语任意答出四个得3分,答出三个得2分,答出两个得1分。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在文中家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可以结合作者的描写分别概括为美丽的地方、给人温暖关爱的地方、让人逐渐融入生命的地方、让人不断思念不断牵挂的地方、是一个人精神的寄托之处。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