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7分)少年行(其三)夜上受降城闻笛令狐楚李益弓背霞明剑照霜,回乐烽前沙似雪,秋风走马出咸阳。受降城外月如霜。未收天子河湟地,不知何处吹-高三语文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7分)少年行(其三)夜上受降城闻笛令狐楚李益弓背霞明剑照霜,回乐烽前沙似雪,秋风走马出咸阳。受降城外月如霜。未收天子河湟地,不知何处吹-高三语文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7分)
少年行(其三)          夜上受降城闻笛
令狐楚            李 益
弓背霞明剑照霜,      回乐烽前沙似雪,
秋风走马出咸阳。            受降城外月如霜。
未收天子河湟地,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不拟回头望故乡。            一夜征人尽望乡。
小题1:这两首诗都写到“望乡”,其情感内涵是否相同?为什么?(3分)                                   
小题2:这两首诗的上联在写作手法上有何不同?试作具体赏析。(4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答案


小题1:《少年行》中的“望乡”的内涵是指未收复失地决不返故乡,写出了将士的报国决心,反映了诗人的爱国热忱。《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的“望乡”的内涵是指在艰苦环境中戍守边防,一曲芦管勾起思乡之情,反映出将士的厌战情绪。
小题2:《少年行》上联进行人物描写。背弓带剑,身跨战马,奔赴前线,写出了一位生气勃勃的战士形象。李益诗上联运用景物描写。诗作以“沙似雪”“月如霜”之景渲染出一种凄楚气氛。

小题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诗歌考核诗歌主旨的题目,通过全是看第一首诗是写少年的英雄气概,不收复失地绝不回家的决心,第二首是表现的思念之情。
小题2:
试题分析:这是考核诗歌手法的题目,第一首诗塑造的是人物形象,第二首诗是景物的描写,答题时结合诗歌重点答出人物形象的特征和景物的特征即可。

更多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