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经济特区”一词,1979年由中国首先提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在第一批经济特区设立后,我国增设的经济特区是A.深圳B.汕头C.厦门D.海南-高一历史
“经济特区”一词,1979年由中国首先提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在第一批经济特区设立后,我国增设的经济特区是A.深圳B.汕头C.厦门D.海南-高一历史
题目简介
“经济特区”一词,1979年由中国首先提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在第一批经济特区设立后,我国增设的经济特区是A.深圳B.汕头C.厦门D.海南-高一历史
题目详情
“经济特区”一词,1979年由中国首先提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在第一批经济特区设立后,我国增设的经济特区是
A.深圳
B.汕头
C.厦门
D.海南
题型:单选题
难度:偏易
来源:不详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1979年由中国首先提出对外开放,第一批经济特区设立是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海南是1988年被设立为经济特区,故选择D项。
上一篇 :
中共十四大闭幕后不久,外电评
下一篇 :
材料一1979年2月国务院批准由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人类进入近代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中国与世界日益连为一体,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不断扩大、日趋频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工业革命催化-高一历史
(35分)今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再思考》材料二“……看一个政体-高三历史
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参观浦东后感慨道:“决策高明,规划周密,做法聪明,这是中国的一大奇迹。”中国这一“奇迹”的出现反映的根本问题是()。A.浦东开发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历史
深圳、珠海我国的一批经济特区,其特殊性表现在()A.突破了计划经济限制B.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对外关系可以独立自产D.具有特别的行政权力-高一历史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两个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这两个省是A.广东、浙江B.广东、福建C.广东、海南D.福建、海南-高一历史
在1980年8月召开的全国五届人大第十五次会议上,《特区条例》获准通过。对此,《纽约时报》评论道:“铁幕拉开了,中国大变革的指针正轰然鸣响。”与《特区条例》紧密相关的是A.经济体-高三历史
在全国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居于“龙头”地位的是()A.沿海开放城市B.沿海经济开放区C.经济特区D.内地开放城市-高一历史
国际舆论曾评价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是35年来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一“行动”是指[]A.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C.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D.开放沿海14个港-高三历史
1980年正式确定设置的经济特区是①深圳②珠海③汕头④广州⑤上海⑥厦门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①②③⑥D.①④⑤⑥-高一历史
1979年春,广东省委书记提出:“我请求中央允许在毗邻港澳边界的深圳、珠海与重要的侨乡汕头市各划出一块地方,搞贸易合作区。”这个建议的背景是()。A.农村经济改革刚刚拉开序-历史
在《春天的故事》里有这样的几句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奇迹般的聚起座座金山……”老人邓小平1979年画的这-高二历史
由图表“1996年浦东新区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图”可知()固定资产投资百分比(%)第一产业投资0.4第二产业投资28.5第三产业投资71.1A.浦东新区优先发展了农业B.浦东新区优先发展高-高一历史
2010年9月6日,胡锦涛在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雄辩地表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清朝前期)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两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广东新语》(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前期对外贸易的哪些情形?(4-高三历史
读“中国对外开放空间扩展示意图”,对此图的解读正确的有①对外开放首先从设立东南沿海四个经济特区开始②大连兴办了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引进外资和技术的步伐③浦-高二历史
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开辟为()A出口特区B经济特区C沿海港口城市D沿海经济开发区-高一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家庭是社会中最古老、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家庭制度的变迁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大约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婚姻家庭就受到越来越激烈的挑战。这种挑战首先发生在-高三历史
民国初年,生活在上海的某君能够①在西餐厅喝咖啡②穿中山装上班③聚会时与朋友握手④网上阅读《西游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高一历史
民国时期,政府推行服饰改革,但洋装的流行并未取代传统中国样式,而是促成了中西合璧服装的产生。这种现象说明[]A.服饰代表的西方先进文化传播困难B.小农经济的存在难以改变-高三历史
“别墅”在今天仍是人们追求的高档居室建筑。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开始出现,其最初风格特点是[]A.中国传统建筑B.中西合璧C.完全欧化D.中国创新-高一历史
以“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为标准,与其相符的是[]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大众传媒的变迁C.思想领域的变化D.民主政治的发展-高三历史
梁启超指出:“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这段话实际上揭示-高三历史
下图显示的是20世纪60年代青年人身着绿军装的形象。绿军装在当时得以流行的主要原因是[]A.政治观念B.审美情趣C.生活水平D.国际潮流-高三历史
“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竟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上文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开始出现于[]A.鸦片战争结束后B.太平天国运动期间C.戊戌变法期间D.民国-高一历史
著名学者傅斯年在1920年曾指出:“从(1919年)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了社会了。中国人从发明世界以后,这一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高三历史
《更衣记》中写道:女人穿旗袍“倒不是为了效忠于满清,提倡复辟运动,而是因为女子蓄意要模仿男子”。据此,张爱玲主要强调[]A.近代的旗袍样式发生变革B.西学东渐的局面已经形成-高三历史
中国近代“一向被社会歧视、受性别不平等压制的妇女,开始走向社会,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并为男女平等而斗争”。这种变化折射的历史发展趋势是[]A.封建经济渐趋衰落B.西学进一步-高一历史
“又是庚申元旦节,过年过得直贯冲。见面齐声道恭喜,脱帽都行一鞠躬……祝罢再把新年贺,两手深深打一恭。”长沙市民曾有的这些习俗,最早可能出现于[]A.唐宋时期B.明朝后期C.民-高一历史
2010年11月1日零时开始,我国正在进行着第六次人口普查。这是一项重要的国情调查,对国家制定各项方针政策具有重要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古代中国血缘宗法-高三历史
“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以上是周杰伦的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景在1943年的上海不-高三历史
戊戌变法时,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A.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B.带有反清革命的色彩C.政府以法令的形式进行了颁布D.在全国普遍实行-高一历史
近代中国人社会习俗的变化主要反映在婚丧嫁娶等方面。下列小说反映的是反对我国古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观念内容的是[]A.《三国演义》B.《西游记》C.《红楼梦》D.《水浒传》-高一历史
千龙网曾披露《从大脚到多变:中国百年间女人美丽标准的变迁》的文章,介绍了中国女人美丽标准的变化轨迹。1900——1919年女人美丽标准出现变化的原因是①西方文化传入②资产阶级政-高三历史
鸦片战争以来,随着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城市近代化的基础设施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商埠逐步兴起,人们的生活习俗随之发生变化,其中变化最大的要数[]A.北京B.上海C.南京D.天津-高三历史
从《上海县竹枝词》中,可以知道许多古代的节日习俗,其中与端午节相关的是[]A.拜年未了接财神,爆竹通宵闹比邻B.月饼堆盘月样圆,南园向最盛香烟C.童儿接队放风筝,风卷纸钱灰-高三历史
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①传统习俗受到冲击②文化教育日渐衰落③生活方式没有变化④思-高三历史
上海虹桥路被称为饮食世界的小联合国,除了中式餐厅外,还有西式风格的烤肉、比萨、新马泰的咖喱风味,日本生鱼片,巴西烧烤等,应有尽有。这集中反映了[]A.饮食受到当地环境-高一历史
据史料记载,1909年,留日女学生张维英在南昌创设“自由婚姻演说会”,宣传婚姻自主。1911年,贵州一任姓女学生“醉心男女平权,婚姻自由”,反对父母包办婚姻,后被逐出家门,甚-高一历史
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高三历史
《放足歌》:“玉龄女子哭吞声,哭向床前问慈母。母亲爱儿自孩提,如何缚儿如缚鸡。儿足骨折儿心碎,昼不能行夜不寐。邻家有女已放足,走向学堂去读书。”这种现象出现于:[]A.鸦片-高三历史
下列最能反映中西合璧文化特色的社会现象是[]A.废止缠足B.中山装和改良旗袍的出现C.取消跪拜礼D.采用国际通行的公历-高一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新交因狐裘而订,不问出身。旧友以鹑结(指破烂的旧衣服)而疏,视同陌路。遂令舆台隶卒辉煌而上友,官绅寒士贫儒褴褛而自惭形秽。——摘自《-高三历史
河北无极(无极,地名)有歌谣唱道:“大脚好,大脚乐,去操作,多快活,又不裹来又不缠,又不疼痛又省钱。”中国政府颁布废止缠足的法令最早是在[]A.太平天国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高一历史
近代以来,跪拜、作揖等礼节被鞠躬、握手取代,主要反映了[]A.中华传统文化逐渐淡化B.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C.平等自由观念开始深入人心D.辛亥革命根除了封建思想-高二历史
辛亥革命后颁布了废止缠足的法令,但是,人们至今还可以看见出生于辛亥革命后的“小脚老太”。这主要说明[]A.缠足受到广大妇女的欢迎B.生活习俗的变迁成乡发展不平衡C.废止缠足-高一历史
某市历史教研网设计了一个关于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及物质变化的网页链接,其中包括服饰、社会习俗、饮食居住、礼仪、大众传媒、交通通讯,如果再添加一个新的网页链接,最合适的-高三历史
观察下列图片。《老建筑与它的百年邻居——上海徐家汇掠影》问题:从上面图片中可以看到和汲取哪些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欲伸民权,必启民智,欲启民智,必先革除恶风陋习对人民的禁锢。……早在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上书《请禁妇女裹足折》和《请断发易服改元析》,认为女子裹足,不-高一历史
中华民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也对中国近代社会习俗的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关于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音乐茶座电影成为上流社会的时-高一历史
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在本质上体现了[]A.全球化的历史趋势B.民主共和、自由平等精神C-高一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经济特区”一词,1979年由中国首先提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在第一批经济特区设立后,我国增设的经济特区是A.深圳B.汕头C.厦门D.海南-高一历史
题目详情
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1979年由中国首先提出对外开放,第一批经济特区设立是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海南是1988年被设立为经济特区,故选择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