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18分)某同学用如下图1所示的装置来探究SO2的性质及有关实验。(1)实验前应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2)实验室用亚硫酸钠固体与硫酸反应制取SO2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高二化学
(18分)某同学用如下图1所示的装置来探究SO2的性质及有关实验。(1)实验前应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2)实验室用亚硫酸钠固体与硫酸反应制取SO2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高二化学
题目简介
(18分)某同学用如下图1所示的装置来探究SO2的性质及有关实验。(1)实验前应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2)实验室用亚硫酸钠固体与硫酸反应制取SO2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高二化学
题目详情
(18分)某同学用如下图1所示的装置来探究SO
2
的性质及有关实验。
(1)实验前应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
(2)实验室用亚硫酸钠固体与硫酸反应制取SO
2
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分别将SO
2
气体通入气体下列C溶液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少量SO
2
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现象是
,继续通入过量的SO
2
气体,现象是
。
②SO
2
通入紫红色KMnO
4
溶液,现象是
,
③SO
2
慢慢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现象
。
(4)若同学制取的SO
2
气体中混有CO
2
气体,请你设计实验证明混合气体中既有SO
2
气体,又有CO
2
气体。可以选择下图2洗气装置设计实验。洗气装置里的溶液是:
A浓硫酸、B氢氧化钠溶液、C硫酸铜溶液、D品红溶液、
E澄清石灰水、F高锰酸钾溶液、G碳酸氢钠溶液。
上述装置的所装试剂连接顺序是(用字母表示,所给装置可以重复使用,有些装置也可以不用)
。
题型:实验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1)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用双手(或热毛巾)握住B,C 中有气泡产生,移开双手,C中导管形成一段水柱,说明不漏气。(3分)
(2)Na2SO3+H2SO4=Na2SO4+SO2↑+H2O(3分)
(3)①紫色溶液变为红色 红色不褪去(或溶液颜色无变化)(3分)
②紫红色褪去 (3分)
③首先有白色沉淀生成,然后白色沉淀消失(3分)
(4)D、F、D、E或D、F、F、E(其它顺序合理也给分)(3分)
(1)检验气密性的方法是,首先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然后用双手(或热毛巾)握住B,C中有气泡产生,移开双手,C中导管形成一段水柱,说明不漏气。
(2)硫酸的酸性强于亚硫酸的,因此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SO2和水。反应式为Na2SO3+H2SO4=Na2SO4+SO2↑+H2O。
(3)①SO2溶于水生成亚硫酸,溶液显酸性,所以溶液显红色。由于SO2的漂白不能使酸碱指示剂褪色,所以继续通入SO2,溶液的颜色也不会变化。
②SO2具有还原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氧化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溶液的紫红色会褪去。
③SO2是酸性氧化物,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亚硫酸钙白色沉淀和水。继续通入SO2,白色沉淀逐渐消失而溶解。
(4)检验SO2一般用品红溶液,检验CO2一般用澄清的石灰水。但由于SO2也能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所以显检验SO2,且在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之前,还应除去SO2,为了防止SO2除不尽,还需要再次透过品红溶液,来检验SO2是否完全被除尽。所以正确的答案是D、F、D、E或D、F、F、E。
上一篇 :
一个数除以110,相当于把这个数
下一篇 :
一辆摩托车行45千米需要汽油14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黑棋子的个数是白棋子的14,黑棋子有______个.绿彩带的长是蓝彩带的______,蓝彩带的长是绿彩带的______.-数学
锌与100mL18.5mol·L-1的浓硫酸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气体33.6L(标准状况)。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1L,测得溶液中c(H+)="0.1"mol/L,下列叙
将SO2通入BaCl2溶液至饱和未见沉淀,继续通入另一气体仍无沉淀,通入的气体可能是()A.CO2B.NH3C.Cl2D.H2S-高一化学
浓硫酸和浓硝酸是实验室常用的酸,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错误的是A.浓硫酸和浓硝酸都不能用来直接跟锌粒反应制氢气B.浓硫酸和浓硝酸都能与金属铜反应C.浓硫酸和浓硝酸加水稀释后-高二化学
一个数的310是24,这个数是多少?-数学
(11分)(1)某学生用实验室常见的酸、碱、盐和金属为反应物,并利用一个底部有小孔的试管和一个广口瓶组装成如图所示的替代简易气体发生器的即开即停装置,该装置中装有铜丝网-高一化学
小强把一根长58米的绳子对折,再对折后,沿着所有折痕剪开,每根绳子长______米,每根绳子是总长度的______.-六年级数学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实验目的。(a、b为弹簧夹,加热及固定装置已略去)(1)验证碳、硅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巳知酸性:亚硫酸>碳酸)①接仪器并_________________、加药品-高一化
两个因数的积是15,其中一个因数是34,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列式为______.-六年级数学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实验事实解释正确的是()现象解释A浓HNO3在光照条件下变黄浓硝酸不稳定,分解产生NO2能溶于浓硝酸-高一化学
直接写出结果:13÷2÷13=1.68+1.5=7÷1.4=9+29=0.9+99×0.9=0.77+0.33=32÷53×0=23÷7=(0.18+0.9)÷9=2.6-1.7=-六年级数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O2和Cl2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原理相同B.浓硫酸分别使胆矾变白、蔗糖变黑时,表现的性质相同C.浓硝酸和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浓度都降低的原因相同D.浓硫酸与稀-高一化学
甲数除以乙数(零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适用于分数除法()A.分数除以整数B.整数除以分数C.分数除以分数D.任何数的除法-数学
对于硫酸和硝酸的比较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冷的浓硫酸和浓硝酸都可以用铝、铁的容器盛装B.浓硫酸和浓硝酸都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脱水性C.稀硫酸和稀硝酸都具有氧化性D.硫酸-高一化学
小强15小时走512千米,他走1千米要多少小时?正确列式是()A.512÷15B.512×15C.15÷512D.15×125-六年级数学
(本题共16分)防治环境污染是当前环保工作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1.将1.5molSO2用氢氧化钠溶液、石灰及氧气处理后,假设硫元素不损失,-高三化学
六年级(1)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3,那么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A.23B.32C.13D.25-数学
(12分)为研究铁质材料与热浓硫酸的反应,某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探究一】称取铁钉(碳素钢)12.0g放入30.0mL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气体Y。(1)甲同-高二化学
使一定质量的Zn与100mL18.5mol/L的浓硫酸充分反应,Zn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A为33.6L。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1L,测得溶液中c(H+)=0.1mol/L。求气体A中各组分
58÷5=16÷45=23÷89=0÷57=12÷16=38÷3=2÷23=7÷14=-数学
把一根3米长的木料平均锯成5段,每段长______米,如果每锯一次的时间相等,每锯一段的时间是总时间的______.-六年级数学
SO2通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发现红色消失。主要原因是A.SO2有漂白性B.SO2溶于水后,溶液呈酸性C.SO2有还原性D.SO2有氧化性-高一化学
下列事实与浓硫酸表现出的性质(括号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在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浓硫酸,溶液质量增大(脱水性)B.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氧化性、酸性)C.蔗糖与浓硫酸反应-高一化学
(16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研究铁粉与浓硫酸反应所生成气体的成份并测定各气体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推测】足量的铁粉与浓硫酸反应能生成SO2和H2两种气体。(1)该小组作-高二化学
下列关于硫酸性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浓H2SO4有氧化性,稀H2SO4无氧化性B.由于浓H2SO4具有脱水性,所以可用做干燥剂C.稀H2SO4与铜不反应,浓H2SO4在加热条件下可与铜反应D.-高一
一个数除以分数的商一定比原来的数大.______.(判断对错)-六年级数学
实验室常用CuSO4溶液吸收H2S气体:CuSO4+H2S®CuS¯+H2SO4,由该反应不能推测A.一定条件下弱酸可以制强酸B.饱和溶液中H2S比CuS提供的S2-浓度大C.CuS
甲数是415,比乙数少15,乙数是______.-数学
向50mL18mol·L-1的H2SO4溶液中加入适量的铜片并加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H2SO4的物质的量A.小于0.45molB.等于0.45molC.在0.45~0.90mol之间D.大于0.4
直接写得数13÷569÷5454×276÷5654÷423×1259÷2316+1719÷5453×310-六年级数学
盐A与酸B反应,可放出有气味的气体C,C与NaOH反应生成A;C最终可氧化生成D;D溶于水生成B,则A、B分别是()A.Na2S和HClB.Na2S和H2SO4C.Na2SO3和HClD.Na2SO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Na2SO3与BaCl2溶液作用,有白色沉淀生成,加稀硝酸后沉淀消失B.将SO2气体通入Ba(OH)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C.将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D.
下列关于二氧化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在高温下二氧化硫可被催化氧化成三氧化硫B.二氧化硫可使品红溶液褪色C.二氧化硫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D.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高一化学
硫酸盐的水合物多称“矾”,如CuSO4·5H2O,俗称胆矾。下面的硫酸盐与上面俗称有别的是()①K2SO4·Al2(SO4)3·24H2O②FeSO4·7H2O③ZnSO4·7H2O④Na2SO4·1
向50mL18mol/LH2S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并加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H2SO4的物质的量()A.大于0.90molB.等于0.45molC.在0.45mol和0.90mol之间D.小于0
一个不为0的数除以真分数,商______被除数.-数学
直接写得数.6÷16=14×27=0.5×20=7-89-19=67×79=0×89=56÷32=83×94=0÷5×25=34-23=-六年级数学
一个数的是48,这个数是多少?-五年级数学
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7段,每段占全长的17,每段长57米.______.-六年级数学
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A.在蔗糖中加入浓H2SO4后出现发黑现象,说明浓H2SO4具有脱水性B.浓H2SO4和Cu加热反应,表现浓H2SO4的强氧化性和酸性C.常温下,浓硫酸可以用铝罐贮存-高一化学
712是45的()()712的45是()()______的45是712.-数学
下列材料最不适宜储运浓硫酸、浓硝酸的是A.铁B.铜C.陶瓷D.铝-高一化学
银耳本身为淡黄色,某地出产一种雪耳,颜色洁白如雪。其制作过程如下:将银耳堆放在密封状态良好的塑料棚内,在棚的一端支一口锅,锅内放入硫磺,加热使硫磺熔化并燃烧,两天-高一化学
将等体积的硫化钠溶液与亚硫酸钠溶液混合,并加入适量硫酸,有黄色沉淀产生,微热,无酸性气体产生,则原混合液中Na2S与Na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3∶2B.1∶2C.2∶1D.1∶1-化学
下列关于SO2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SO2有漂白性,所以能使品红溶液、溴水、KMnO4溶液褪色B.二氧化硫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它能与水反应生成H2SO3C.实验室可用氢-高一化学
直接写出得数.25÷2=57×1=0÷79=6×14=311×229=45-34=12÷34=512+34=-六年级数学
(13分)硫代硫酸钠是一种常见的化工原料。将SO2通入按一定比例配成的Na2S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便可得到Na2S2O3,其制备反应方程式为:o(1)在配制混合溶液前先将蒸馏水加热煮沸-高三化
商店卖出15台电视机,7台洗衣机.卖出的电视机的台数是洗衣机的几分之几?-五年级数学
下列酸在与金属反应时,其中S或N元素的化合价不会发生改变的是()A.稀硫酸B.浓硫酸C.稀硝酸D.浓硝酸-高一化学
直接写出得数.57÷5=12+13=34-12=5.6÷4=3.4-8=45×54=67÷27=6×23=-六年级数学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18分)某同学用如下图1所示的装置来探究SO2的性质及有关实验。(1)实验前应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2)实验室用亚硫酸钠固体与硫酸反应制取SO2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高二化学
题目详情
(1)实验前应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
(2)实验室用亚硫酸钠固体与硫酸反应制取SO2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分别将SO2气体通入气体下列C溶液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少量S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现象是 ,继续通入过量的SO2气体,现象是 。
②SO2通入紫红色KMnO4溶液,现象是 ,
③SO2慢慢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现象 。
(4)若同学制取的SO2气体中混有CO2气体,请你设计实验证明混合气体中既有SO2气体,又有CO2气体。可以选择下图2洗气装置设计实验。洗气装置里的溶液是:
A浓硫酸、B氢氧化钠溶液、C硫酸铜溶液、D品红溶液、
E澄清石灰水、F高锰酸钾溶液、G碳酸氢钠溶液。
上述装置的所装试剂连接顺序是(用字母表示,所给装置可以重复使用,有些装置也可以不用) 。
答案
(2)Na2SO3+H2SO4=Na2SO4+SO2↑+H2O(3分)
(3)①紫色溶液变为红色 红色不褪去(或溶液颜色无变化)(3分)
②紫红色褪去 (3分)
③首先有白色沉淀生成,然后白色沉淀消失(3分)
(4)D、F、D、E或D、F、F、E(其它顺序合理也给分)(3分)
(2)硫酸的酸性强于亚硫酸的,因此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SO2和水。反应式为Na2SO3+H2SO4=Na2SO4+SO2↑+H2O。
(3)①SO2溶于水生成亚硫酸,溶液显酸性,所以溶液显红色。由于SO2的漂白不能使酸碱指示剂褪色,所以继续通入SO2,溶液的颜色也不会变化。
②SO2具有还原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氧化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溶液的紫红色会褪去。
③SO2是酸性氧化物,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亚硫酸钙白色沉淀和水。继续通入SO2,白色沉淀逐渐消失而溶解。
(4)检验SO2一般用品红溶液,检验CO2一般用澄清的石灰水。但由于SO2也能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所以显检验SO2,且在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之前,还应除去SO2,为了防止SO2除不尽,还需要再次透过品红溶液,来检验SO2是否完全被除尽。所以正确的答案是D、F、D、E或D、F、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