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读下列材料(15分):材料一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高三历史
读下列材料(15分):材料一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高三历史
题目简介
读下列材料(15分):材料一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人民版教材必修一146页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它依仗自己的实力与地位,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以西方价值观念为准绳、以北约军事力量为后盾的单极世界……因此,“多极”与“一极”之争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多极格局的形成尚需待以时日,多极化作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将在曲折中取得发展。
——《时政评说》
材料三 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
——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二战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有哪些?(5分)
(2)美国实施“冷战”政策有何具体表现?(3分)
(3)材料三中所说的“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4)你认为美国能否建立单极世界?谈谈你的理由。(5分)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1)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中国力量的增强、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美苏自身的力量的削弱。(5分)
(2)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 (3分)
(3)世界新的力量中心的崛起和相互间力量的消长、制约以至均衡,都需要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2分)
(4)不能。理由:经济格局多极化的形成必然推动国际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国际政治民主化趋势日益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潮流;二战后美国始终未能建立单极世界。(5分)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材料,提取有效历史信息,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解题时需要把“撼动”和“挑战”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准确理解其历史含义,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归纳总结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发展的表现即可;第(2)问,考查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准确理解,回顾美苏冷战的相关历史回答即可,如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第(3)问,考查理解分析归纳整理的能力,结合已学知识从世界新的中心力量的崛起到其均衡等角度归纳即可;第(4)问,考查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世界局势的发展可知美国不能建立单级世界,结合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趋势归纳即可。
上一篇 :
2011国际经济盘点:欧债危机步
下一篇 :
(22分)二战结束以来,国际局势风起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12分)主题一东西方文明的相遇材料一1792年,英国以给乾隆皇帝祝寿为由,派马戛尔尼使团前往中国,并致函两广总督,通报此事。英方在信函中说,英国国王为了“与中国皇帝发生-高二历史
有四位同学找到一张残缺的海报(下图),他们根据图中残留的信息对这一海报的历史进行推断,其中推理最合理的是A.甲:一战时期协约国发行的海报B.乙:西班牙内战中人民阵线发行的-高三历史
有人认为,尽管“冷战”期间,美苏进行着激烈的意识形态的对抗。但是,“冷战”也包含着强大的稳定因素。其中“强大的稳定因素”主要是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第三世界崛起C.美国和-高一历史
为了抵制马歇尔计划对东欧国家的影响,苏联从1947年开始先后与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签订了一系列贸易和经济协定。由于这些协定主要由苏联外-高三历史
据朝中社19日报道,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2011年12月17日8时30分现场指导途中因积劳成疾在列车上不幸逝世,韩国欲借此事改善朝韩关系。朝韩矛盾由来已久,它的根源是朝鲜半岛的-高一历史
1955年丘吉尔指出,“新式武器改变了国际关系。他不仅威胁着像英国这样的小国的生存,而且也威胁着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的生存。”他断言:“通过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过程,我-高三历史
下图是一幅斯大林愤怒地凝视着“烟杆”的漫画。该漫画反映A.美苏走向冷战对峙B.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C.美对苏进行和平演变D.苏对美实施战争反击-高三历史
有人针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评论道:“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下列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A.推行杜鲁门主义B.实施马歇尔计划C.建立-高一历史
二战后初期,有政治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这一措施是A.推行马歇尔计划B.杜鲁门-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16分)材料一为了巩固“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在推行马歇尔计划的同时,还积极策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以它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1949年4月4日,以美国为-高三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是A.中国B.法国C.英国D.苏联-高一历史
下列史实主要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期A.苏联力图维护二战中取得的外交成果B.美国放弃了对苏遏制战略C.美苏关系缓和与对抗交替D.美苏处于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之中-高三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A.“铁幕演说”的发表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杜鲁门主义的提出D.北约和华约的建立-高三历史
美国策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北约组织的主要目的是()A.遏制苏联B.维护世界和平C.镇压人民革命D.防止法西斯实力东山再起-高一历史
下列史实与下图所示政治漫画《美国的噩梦》(图下部的文字为:AMERICAUNDERCOMMUNISM!)相关的是A.三十年代美国民众对大萧条的恐慌B.二战结束后,美国受苏联扩张冲击C.七十年代初-高三
第二次是世界大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西欧各国普遍衰落B.美、苏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矛盾C.美国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动了“冷战”D.苏联军事实力、国-高一历史
观察右面一幅漫画(图中英文意为“杜鲁门主义”),若为该漫画拟定标题,较为合适的是A.反目成仇,势成水火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C.同室操戈,相煎何急D.冰释前嫌,共克时艰-高一历史
下列对“热战”的最准确理解是A.二战后美苏“冷战”中的局部战争B.美国发动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C.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力量之间的武装冲突D.美国发动的维护世界霸权的战争-高二历史
某条约有如下内容:“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据此判断该条约-高三历史
观察下图,对图中“善意”的正确理解是①控制西欧国家②阻止西欧崛起③提升英镑地位④遏制苏联力量A.①④B.①②C.②④D.③④-高三历史
在“冷战”时期,美国、苏联之间爆发了一场极其严重的政治、军事危机,使人类从未如此接近一场核战争。这一危机指A.修筑“柏林墙”B.朝鲜战争的爆发C.古巴导弹危机D.美国发动越南-高一历史
材料一: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高三历史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对欧洲所产生的影响是()①欧洲一些国家的经济得到恢复②欧洲资本主义秩序得以稳定③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加强④欧盟成立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高一历史
下列历史漫画了反映美苏冷战的是①②③④[]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高三历史
美国实施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的根本目的是A.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制度B.向苏联和东欧进行经济渗透C.控制西欧,遏制共产主义D.帮助西欧各国复兴社会经济-高一历史
(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美国学者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打败轴.。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材料二美国学者沃-高三历史
(19分)“二战”结束以来,世界格局经历了由两极对峙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演变。中国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外交政策,取得了重大外交成果。-高一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造成一种局势,使我们和其它国家都能塑造出一种免于威胁的生活方式。在对德国和日本作战中,这是一个基本问题。我们-高三历史
二战后初期,丘吉尔致函美国总统杜鲁门说:“仅向你带领你的国家所制定的政策致以最深的敬意!我诚心诚意感谢你们为拯救世界免受饥荒、战争之苦,所做的一切!”这主要是因为A.美-高一历史
《大国的兴衰》载:“由于那么多的国家请求美国提供贷款、武器和军事援助……这次轮到美国人发现他们在各地的非正式影响已发展成为无法摆脱的更加正式的影响了,‘美国统治下的和平-高三历史
下表为苏、英两国关于划分东欧势力范围的百分比协定。苏、英关于划分东欧势力范围的‘百分比协定(1944年10~11月)苏联在东欧的影响丘吉尔与斯大林协定(10月9日)莫洛托夫第一次-高三历史
二战后初期,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有①杜鲁门主义的提出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③马歇尔计划的实施④丘吉尔的“铁幕”演说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高一历史
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说:“美国应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我相-高三历史
美国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曾说:“尼克松和基辛格这对奇特的搭档毕竟使美国的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使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并且调整了美国政策-高三历史
(11分)冷战后关于国际局势的发展有许多不同的看法。阅读材料:材料一1996年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认为,冷战后,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高三历史
“二战”后初期,西欧不得不依附于美国,主要原因是()A.对抗苏联的需要B.美国成为世界霸主C.国力衰退,国际地位下降D.恢复经济的需要-高一历史
下列关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表述,正确的是①美国领导建立的军事政治组织②它的建立加剧了“冷战”的程度③它的宗旨是缔约国实行集体“防御”④两极格局瓦解后其规模逐渐缩小A.①②B-高二历史
有著作指出:只有“在地缘政治现实”的基础上采取行动,美国才能避免被包围,才能为一个自由世界保存希望。此“行动”应指A.操纵联合国B.缓和与中国的关系C.推行冷战政策D.建立北-高三历史
美国总统杜鲁门说:“我深切地感觉到,如果听任南朝鲜沦丧,那么共产党的领袖们就会越发狂妄地向更靠近我们海岸的国家进行侵略。”下列评述正确的是A.为此美国悍然挑起了朝鲜战-高三历史
1946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宣称:“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这表明美国-高二历史
网文《简约世界现代史》中有这样一段话:丘吉尔说“铁幕盖地虎”;杜鲁门说“美国镇河妖”;马歇尔说“防共用钱砸”;叶利钦说“散了吧,散了吧”。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高二历史
冷战时期两大阵营各自组建了军事集团,其中华沙条约组织的领导者是A.英国B.美国C.苏联D.法国-高三历史
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到图片。据此判断该小组研究的课题是苏联宣传漫画:华盛顿的“和平鸽”A.马歇尔计划B.苏联解体C.柏林危机D.美苏冷战-高三历史
“马歇尔计划远不止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因为该计划主要A.促成美苏两大军事集团对峙B.导致世界政局不稳定C.稳定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D.造成了德国分裂-高三历史
柏林墙于1964年建成。柏林墙全长169.5公里,墙高约3.6米。对于柏林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柏林墙的修建是为了更好的保证柏林人民的安全B.柏林墙出现反映了世界的两极格局C-高一历史
“二战”结束后不久,美国总统杜鲁门说:“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下列各项中,对上述言论分析-高一历史
1955年印尼苏加诺总统在万隆会议开幕式上致辞说:“各民族、各国从几个世纪的沉睡中醒来了。用战火燃烧地球的白人旧世界正在垂死挣扎,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正在崛起。这个世界将消-高三历史
二战后,国际组织的发展进入新阶段,除建立几乎包括世界上所有国家的一般性国际组织联合国外,区域性的国际组织也大量涌现。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A.大国强权政治主导着-高三历史
“1947年4月法国雷诺汽车厂工人掀起罢工浪潮,随即波及全国。英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工人运动也此起彼伏。”针对这种情况A.英国丘吉尔发表了铁幕演说B.美国政府提出了杜鲁门-高三历史
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国际格局是指人们超越国家界限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社会关系,它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等关系,20世纪先后形成了四个重要的国际关系格局。问题-高二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读下列材料(15分):材料一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材料一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人民版教材必修一146页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它依仗自己的实力与地位,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以西方价值观念为准绳、以北约军事力量为后盾的单极世界……因此,“多极”与“一极”之争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多极格局的形成尚需待以时日,多极化作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将在曲折中取得发展。
——《时政评说》
材料三 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
——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二战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有哪些?(5分)
(2)美国实施“冷战”政策有何具体表现?(3分)
(3)材料三中所说的“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4)你认为美国能否建立单极世界?谈谈你的理由。(5分)
答案
(1)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中国力量的增强、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美苏自身的力量的削弱。(5分)
(2)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 (3分)
(3)世界新的力量中心的崛起和相互间力量的消长、制约以至均衡,都需要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2分)
(4)不能。理由:经济格局多极化的形成必然推动国际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国际政治民主化趋势日益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潮流;二战后美国始终未能建立单极世界。(5分)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材料,提取有效历史信息,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解题时需要把“撼动”和“挑战”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准确理解其历史含义,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归纳总结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发展的表现即可;第(2)问,考查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准确理解,回顾美苏冷战的相关历史回答即可,如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第(3)问,考查理解分析归纳整理的能力,结合已学知识从世界新的中心力量的崛起到其均衡等角度归纳即可;第(4)问,考查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世界局势的发展可知美国不能建立单级世界,结合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趋势归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