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下列材料(16分)材料一为了巩固“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在推行马歇尔计划的同时,还积极策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以它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1949年4月4日,以美国为-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16分)材料一为了巩固“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在推行马歇尔计划的同时,还积极策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以它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1949年4月4日,以美国为-高三历史
题目简介
阅读下列材料(16分)材料一为了巩固“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在推行马歇尔计划的同时,还积极策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以它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1949年4月4日,以美国为-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为了巩固“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在推行马歇尔计划的同时,还积极策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以它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1949年4月4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12国外长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宣布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北约曾被称为北大西洋联盟或北大西洋集团。北约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北约理事会。理事会由成员国国家元首及政府首脑、外长、国防部长组成,常设理事会由全体成员国大使组成。总部设在布鲁塞尔。北大西洋公约共有14条,其宗旨是缔约国实行“集体防御”,任何缔约国同它国发生战争时,成员国必须给予帮助,包括使用武力。加强成员国在集体防务和维持和平与安全方面的共同努力,促进北大西洋地区的稳定和福利。北约成立时只有美国、比利时、加拿大、丹麦、法国、冰岛、意大利、卢森堡、挪威、荷兰、葡萄牙和英国12个成员国。
——摘自《历史学习》
材料二 美国与苏联的对峙形成了两极对立的世界格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对世界各国的安全和与主权以及世界和平都形成严重威胁。不过,这种局面没有维持很长时间,随着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他们摆脱美苏控制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
——摘自高一岳麓版教材必修Ⅰ
请回答:
(1)材料一提到北约组织建立是美国当时推行“冷战”政策表现之一,请问还有哪些表现?(4分)
(2)材料二提到美国与苏联的对峙形成了两极对立的世界格局,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两极格局的形成有何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4分)
(3)材料二中提到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请问在两极格局存在期间,又有哪些因素使世界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4分)
(4)综合所学知识谈谈多极化趋势对当今世界产生的影响是什么。(4分)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1)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4分)
(2)积极意义: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两大集团加强内部调整和改革,推动世界整体发展;推动第三世界的崛起等等。(2分)
消极意义:引发美苏军备竞赛是世界长期不得安宁,造成国际局势紧张;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不惜大举用兵,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等等。(2分)
(3)①欧洲共同体的形成。②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③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④中国改革开放国际地位的提高(4分)
(4)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4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和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第(1)问根据教材知识回答“冷战 ”的其他表现即可“冷战”表现可分为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材料说出军事方面,再写出政治、经济方面即可。第(2)问结合教材所说回答两极格局的影响,注意要从两个角度回答,一方面是积极影响两大集团势均力敌,推动了世界和平;另一方面是消极影造成国际局势紧张。第(3)问两极格局存在期间的多极化因素从欧盟、日本、不结盟运动、中国四角度回答即可。第(4)问多极化的影响要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对世界和平的影响、对国际民主的影响等角度回答。
上一篇 :
二战后初期,有政治认为,当时美国
下一篇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唯一能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下列史实主要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期A.苏联力图维护二战中取得的外交成果B.美国放弃了对苏遏制战略C.美苏关系缓和与对抗交替D.美苏处于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之中-高三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A.“铁幕演说”的发表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杜鲁门主义的提出D.北约和华约的建立-高三历史
美国策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北约组织的主要目的是()A.遏制苏联B.维护世界和平C.镇压人民革命D.防止法西斯实力东山再起-高一历史
下列史实与下图所示政治漫画《美国的噩梦》(图下部的文字为:AMERICAUNDERCOMMUNISM!)相关的是A.三十年代美国民众对大萧条的恐慌B.二战结束后,美国受苏联扩张冲击C.七十年代初-高三
第二次是世界大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西欧各国普遍衰落B.美、苏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矛盾C.美国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动了“冷战”D.苏联军事实力、国-高一历史
观察右面一幅漫画(图中英文意为“杜鲁门主义”),若为该漫画拟定标题,较为合适的是A.反目成仇,势成水火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C.同室操戈,相煎何急D.冰释前嫌,共克时艰-高一历史
下列对“热战”的最准确理解是A.二战后美苏“冷战”中的局部战争B.美国发动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C.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力量之间的武装冲突D.美国发动的维护世界霸权的战争-高二历史
某条约有如下内容:“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据此判断该条约-高三历史
观察下图,对图中“善意”的正确理解是①控制西欧国家②阻止西欧崛起③提升英镑地位④遏制苏联力量A.①④B.①②C.②④D.③④-高三历史
在“冷战”时期,美国、苏联之间爆发了一场极其严重的政治、军事危机,使人类从未如此接近一场核战争。这一危机指A.修筑“柏林墙”B.朝鲜战争的爆发C.古巴导弹危机D.美国发动越南-高一历史
材料一: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高三历史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对欧洲所产生的影响是()①欧洲一些国家的经济得到恢复②欧洲资本主义秩序得以稳定③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加强④欧盟成立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高一历史
下列历史漫画了反映美苏冷战的是①②③④[]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高三历史
美国实施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的根本目的是A.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制度B.向苏联和东欧进行经济渗透C.控制西欧,遏制共产主义D.帮助西欧各国复兴社会经济-高一历史
(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美国学者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打败轴.。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材料二美国学者沃-高三历史
(19分)“二战”结束以来,世界格局经历了由两极对峙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演变。中国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外交政策,取得了重大外交成果。-高一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造成一种局势,使我们和其它国家都能塑造出一种免于威胁的生活方式。在对德国和日本作战中,这是一个基本问题。我们-高三历史
二战后初期,丘吉尔致函美国总统杜鲁门说:“仅向你带领你的国家所制定的政策致以最深的敬意!我诚心诚意感谢你们为拯救世界免受饥荒、战争之苦,所做的一切!”这主要是因为A.美-高一历史
《大国的兴衰》载:“由于那么多的国家请求美国提供贷款、武器和军事援助……这次轮到美国人发现他们在各地的非正式影响已发展成为无法摆脱的更加正式的影响了,‘美国统治下的和平-高三历史
下表为苏、英两国关于划分东欧势力范围的百分比协定。苏、英关于划分东欧势力范围的‘百分比协定(1944年10~11月)苏联在东欧的影响丘吉尔与斯大林协定(10月9日)莫洛托夫第一次-高三历史
二战后初期,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有①杜鲁门主义的提出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③马歇尔计划的实施④丘吉尔的“铁幕”演说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高一历史
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说:“美国应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我相-高三历史
美国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曾说:“尼克松和基辛格这对奇特的搭档毕竟使美国的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使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并且调整了美国政策-高三历史
(11分)冷战后关于国际局势的发展有许多不同的看法。阅读材料:材料一1996年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认为,冷战后,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高三历史
“二战”后初期,西欧不得不依附于美国,主要原因是()A.对抗苏联的需要B.美国成为世界霸主C.国力衰退,国际地位下降D.恢复经济的需要-高一历史
下列关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表述,正确的是①美国领导建立的军事政治组织②它的建立加剧了“冷战”的程度③它的宗旨是缔约国实行集体“防御”④两极格局瓦解后其规模逐渐缩小A.①②B-高二历史
有著作指出:只有“在地缘政治现实”的基础上采取行动,美国才能避免被包围,才能为一个自由世界保存希望。此“行动”应指A.操纵联合国B.缓和与中国的关系C.推行冷战政策D.建立北-高三历史
美国总统杜鲁门说:“我深切地感觉到,如果听任南朝鲜沦丧,那么共产党的领袖们就会越发狂妄地向更靠近我们海岸的国家进行侵略。”下列评述正确的是A.为此美国悍然挑起了朝鲜战-高三历史
1946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宣称:“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这表明美国-高二历史
网文《简约世界现代史》中有这样一段话:丘吉尔说“铁幕盖地虎”;杜鲁门说“美国镇河妖”;马歇尔说“防共用钱砸”;叶利钦说“散了吧,散了吧”。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高二历史
冷战时期两大阵营各自组建了军事集团,其中华沙条约组织的领导者是A.英国B.美国C.苏联D.法国-高三历史
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到图片。据此判断该小组研究的课题是苏联宣传漫画:华盛顿的“和平鸽”A.马歇尔计划B.苏联解体C.柏林危机D.美苏冷战-高三历史
“马歇尔计划远不止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因为该计划主要A.促成美苏两大军事集团对峙B.导致世界政局不稳定C.稳定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D.造成了德国分裂-高三历史
柏林墙于1964年建成。柏林墙全长169.5公里,墙高约3.6米。对于柏林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柏林墙的修建是为了更好的保证柏林人民的安全B.柏林墙出现反映了世界的两极格局C-高一历史
“二战”结束后不久,美国总统杜鲁门说:“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下列各项中,对上述言论分析-高一历史
1955年印尼苏加诺总统在万隆会议开幕式上致辞说:“各民族、各国从几个世纪的沉睡中醒来了。用战火燃烧地球的白人旧世界正在垂死挣扎,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正在崛起。这个世界将消-高三历史
二战后,国际组织的发展进入新阶段,除建立几乎包括世界上所有国家的一般性国际组织联合国外,区域性的国际组织也大量涌现。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A.大国强权政治主导着-高三历史
“1947年4月法国雷诺汽车厂工人掀起罢工浪潮,随即波及全国。英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工人运动也此起彼伏。”针对这种情况A.英国丘吉尔发表了铁幕演说B.美国政府提出了杜鲁门-高三历史
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国际格局是指人们超越国家界限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社会关系,它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等关系,20世纪先后形成了四个重要的国际关系格局。问题-高二历史
“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A.二战的结束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D.柏林危机的爆发-高一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美国总统杜鲁门说:“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此时,为领导-高二历史
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政治的主要特征。《新全球史》是这样论及冷战的:“尽管冷战是危险的,但是由超级大国间的意识形态斗争而引发的冷战在几乎五十年的时间里为这个世界做-高三历史
“二战”后,美国确立的对外战略目标是()A.控制欧洲B.称霸世界C.称霸亚洲D.遏制苏联-高一历史
下列有关“冷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引发美苏之间螺旋式上升的军备竞赛B.对国际形势的发展毫无进步作用C.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D.造成国际局势一次次紧张-高二历史
阅读有关“经济外交”的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般认为“经济外交”包括两个实质性的内容:一是由国家或其代表机构与人员以本国经济利益为目的,制定和进行的对外交往政策与行-高三历史
二战后初期,罗伯特·奥本海默曾说:“我们或可以预料一下这样的情形,两个大国都可以毁灭对方的文明和生机,虽然自身也处于危境。”这里的“两个大国”指的是()A.英国B.美国C.苏联-高一历史
1949年签署的《北大西洋公约》第二条规定:“缔约国应消除其国际经济政策中之冲突,并鼓励任何缔约国或所有缔约国之间的经济合作。”该条规定对于美国来说A.有利于从经济上控制欧-高三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二战临近结束时,这种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国家利益宁愿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内部不和而分-高一历史
我国史学界曾就“二战后”某一事件的影响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经济的“强心剂”和“及时雨”,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粘合剂”;另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高二历史
北约和华约总部分别在A.华盛顿莫斯科B.华盛顿华沙C.布鲁塞尔华沙D.布鲁塞尔莫斯科-高二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下列材料(16分)材料一为了巩固“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在推行马歇尔计划的同时,还积极策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以它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1949年4月4日,以美国为-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材料一 为了巩固“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在推行马歇尔计划的同时,还积极策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以它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1949年4月4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12国外长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宣布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北约曾被称为北大西洋联盟或北大西洋集团。北约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北约理事会。理事会由成员国国家元首及政府首脑、外长、国防部长组成,常设理事会由全体成员国大使组成。总部设在布鲁塞尔。北大西洋公约共有14条,其宗旨是缔约国实行“集体防御”,任何缔约国同它国发生战争时,成员国必须给予帮助,包括使用武力。加强成员国在集体防务和维持和平与安全方面的共同努力,促进北大西洋地区的稳定和福利。北约成立时只有美国、比利时、加拿大、丹麦、法国、冰岛、意大利、卢森堡、挪威、荷兰、葡萄牙和英国12个成员国。
——摘自《历史学习》
材料二 美国与苏联的对峙形成了两极对立的世界格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对世界各国的安全和与主权以及世界和平都形成严重威胁。不过,这种局面没有维持很长时间,随着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他们摆脱美苏控制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
——摘自高一岳麓版教材必修Ⅰ
请回答:
(1)材料一提到北约组织建立是美国当时推行“冷战”政策表现之一,请问还有哪些表现?(4分)
(2)材料二提到美国与苏联的对峙形成了两极对立的世界格局,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两极格局的形成有何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4分)
(3)材料二中提到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请问在两极格局存在期间,又有哪些因素使世界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4分)
(4)综合所学知识谈谈多极化趋势对当今世界产生的影响是什么。(4分)
答案
(1)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4分)
(2)积极意义: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两大集团加强内部调整和改革,推动世界整体发展;推动第三世界的崛起等等。(2分)
消极意义:引发美苏军备竞赛是世界长期不得安宁,造成国际局势紧张;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不惜大举用兵,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等等。(2分)
(3)①欧洲共同体的形成。②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③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④中国改革开放国际地位的提高(4分)
(4)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4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和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第(1)问根据教材知识回答“冷战 ”的其他表现即可“冷战”表现可分为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材料说出军事方面,再写出政治、经济方面即可。第(2)问结合教材所说回答两极格局的影响,注意要从两个角度回答,一方面是积极影响两大集团势均力敌,推动了世界和平;另一方面是消极影造成国际局势紧张。第(3)问两极格局存在期间的多极化因素从欧盟、日本、不结盟运动、中国四角度回答即可。第(4)问多极化的影响要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对世界和平的影响、对国际民主的影响等角度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