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二战临近结束时,这种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国家利益宁愿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内部不和而分-高一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二战临近结束时,这种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国家利益宁愿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内部不和而分-高一历史
题目简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二战临近结束时,这种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国家利益宁愿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内部不和而分-高一历史
题目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临近结束时,这种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国家利益宁愿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内部不和而分裂了,两三年内为时常像要变成热战的冷战所取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一道铁幕已经在整个欧洲大陆降下。”和平鸽无法穿越这道铁幕,世界被划分为东方和西方。 ——摘自《大国崛起》
(1)材料一中“东方和西方“的核心国家各是指谁?二战后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两个事例。(5分)
材料二 战后欧洲合作与发展,是一个让人心动的选项。合作是从……这两个欧洲中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
——摘自《大国崛起》
(2)材料二中“相逢一笑氓恩仇”指的是哪两个国家?战后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两个事例。(5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大国关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分析以上大国关系的变化分别对当时世界政治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5分)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1)国家: 美、苏。(1分)变化:由战时的盟友变为战后的对手。(2分)事例: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组织、华约组织成立。(2分,任选两项即可,其他符合题意的事例亦可)
(2)国家:法、德。(1分) 变化:由千年的宿敌走向合作。(2分)
事例:欧洲煤钢共同体(或欧洲煤钢联营)成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或原子能联营)和欧洲经济共同体(或西欧经济共同体)成立,欧共体形成。(2分,任选两项即可)
(3)根本原因:国家利益。(1分) 影响:美苏冷战使战后两极对峙格局形成;(2分)
法德和解促进欧共体的形成,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2分)
本题就内容而言考查了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格局,但其难度比较低,属于教材原文的记忆和应用。
(1)结合材料反映的时间,材料一中“东方和西方“的核心国家各是指美、苏。二战后两国由战时的盟友变为战后的对手。(2)根据材料二中“这两个欧洲中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相逢一笑氓恩仇”指的是法国和德国。战后两国由千年的宿敌走向合作。(3)根据我们的政治常识,导致大国关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国家利益。对当时世界政治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可以从美苏冷战使战后两极对峙格局形成、法德和解促进欧共体的形成、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等方面说明。
上一篇 :
1949年签署的《北大西洋公约》
下一篇 :
我国史学界曾就“二战后”某一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北约和华约总部分别在A.华盛顿莫斯科B.华盛顿华沙C.布鲁塞尔华沙D.布鲁塞尔莫斯科-高二历史
曾任“联合国军”司令官的美国将领克拉克在回忆录中写道:“我获得了一项不值得羡慕的荣誉:那就是我成了历史上签订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的第一位美国陆军司令官。我感到一种失望的-高三历史
二战后,导致德国和朝鲜半岛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A.美苏两个大国的插手干涉B.民族矛盾的日益激化C.社会意识形态的差异D.彻底消灭法西斯势力的需要-高一历史
下图是“二战”后初期苏联的一幅宣传漫画,从图中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A.古巴导弹危机中美苏双方的激烈对抗B.苏联揭示了“二战”后美国和平政策的虚伪性C.是美国对“华约”组织-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10分)材料1:二战结束后,美苏军队以北纬38度线作为分界线进入朝鲜,接受日本投降。随即形成南北对峙的格局,导致朝鲜半岛分裂。材料2:1947年11月联大通过181号-高二历史
1949年,“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为此,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A.成立共产党情报局B.成立经互会C.成立华约组织D.支持民主德国成立-高三历史
二战后,美国确立的战略目标是()A.控制欧洲B.争霸亚洲C.称霸世界D.遏制苏联-高一历史
杜鲁门曾经说过: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马歇尔计划”实质上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因为该计划实际上是A.标志美苏两大政治军事集团最终形成B.导致-高一历史
下列关于“冷战”的叙述正确的是()A.“冷战”是美苏两极对峙的产物B.北约成立是“冷战”开始的标志C.60年代初“冷战”重心转移到美洲D.“冷战”使世界各国避免了战争的威胁-高三历史
美国在二战后的全球扩张中,高喊着美英有义务和责任“保卫‘自由世界’免受共产主义的影响”;基辛格认为斯大林的“最高原则还是装上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苏联国家利益”。下列选项-高一历史
某条约有如下内容:“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据此判断该条约-高三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丘吉尔曾经说“和平是恐怖(编者注:指核武器)生出来的健壮的孩子”。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核武器的产生有利于实现和平B.脆弱的和平会被核武器所打破C.核恐怖-高一历史
二战后期形成的雅尔塔体系,实质上是美国独霸世界的新国际关系体系。-高二历史
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说:“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就是争夺世界霸权”,艾森豪威尔在1953年的救治演说中也说道:“命运已把领导自由世界的责任赋予了我国。”此时,为争夺世界-高二历史
下列素材中,不能直接用于探究“‘冷战’局面形成”这一课题的是A.丘吉尔铁幕演说录音B.马歇尔计划援助状况报告C.“华约”成员国分布示意图D.“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文本-高三历史
二战后,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转向“冷战”对峙的原因,不包括()A.社会制度不同B.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C.美苏为首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形成D.国家利益的冲突-高一历史
二战结束不久,美国总统杜鲁门说:“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下列各项中,对上述言论-高一历史
“二战”后,美苏冷战导致两大阵营的对峙,引起国际关系领域的一系列矛盾和冲突。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A.马歇尔计划的实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C.北约的建立D.华约的建立-高二历史
1989年民主德国宣布开放东西柏林边界,民主德国边防兵把一个小孩抱到柏林墙上,让他看一眼西柏林市景,这反映了A.两个德国出现B.美苏“冷战结束”C.两极格局形成D.两德统一在望-高一历史
材料一杜鲁门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战后世界历史长编》材料二我们的经济由-高三历史
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1947—1948年国际局势的专稿,下列属于这个时期的“关键词”是A.雅尔塔会议B.杜鲁门主义C.欧洲共同体D.古巴导弹危机-高一历史
它“利用‘冷战’的阴影,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划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这里的“它”是指A.马歇尔汁划B.布雷顿森林体系C.关贸总协定D.杜鲁门主义-高二历史
冷战是指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北约的成立“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是。-高一历史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以下四幅图片。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冷战”下的世界B.大国博弈下的国际关系C.第三世界的兴起D.社会主义的发展-高三历史
有政治家认为,二战后欧盟是冷战后和平的最大进步,而美国留驻欧洲、与欧洲伙伴紧密合作的最为重要的机构,则是冷战的最大化石。“冷战的最大化石”当初是如何形成的A.推行马歇尔-高一历史
美国某总统在其回忆录中写到:“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的这个政策通常被称-高三历史
冷战开始的标志是年。-高三历史
二战结束后,形成了美苏两极对峙的格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杜鲁门主义提出B.北约成立C.马歇尔计划实施D.华约成立-历史
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美国实行“冷战”政策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关键词,请依据有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A.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经济互助委员会B.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德-高一历史
图示法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下列用图示法表示二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关系的表现,正确的是:①“冷战”②杜鲁门主义③马歇尔计划④北大西洋公约组织⑤朝鲜战争-高一历史
两极世界解体后,西方还有许多人没有摒弃冷战思维,如今的美国重返亚洲战略就是其中的表现之一,冷战思维最本质的特点是A.意识形态的对抗B.世界大战的策源地C.用经济手段解决-高三历史
“马歇尔计划”实施的最根本的目的在于:A.帮助欧洲各国恢复经济B.美国借此进行资本输出C.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秩序D.以经济手段控制受援国,建立美国的霸权-高二历史
观察下边漫画:画中握在一起的手上分别写着“缓”、“和”;刀身上都写着“优势”两字。据此判断该漫画最有可能是讽喻A.二战后的美欧关系B.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中美关系C.二战后美苏-高三历史
作为历史概念,“冷战”形象地概括了20世纪40年代—90年代的国际关系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乔治·凯南说:“……大家都会想起《伊索寓言》里太阳和北风比赛谁能使-高三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变化的最大特点是A.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独占鳌头B.苏联军事、政治的力量空前增强C.欧洲在战争中受到严重削弱D.国际关系格局演变为美苏两极-高二历史
1947年6月,乔治·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中,向包括苏联和东欧的所有欧洲国家发出邀请,拟共同制订一个经济复兴计划,并指出该计划“不是针对哪个国家,也不是针对-高二历史
冷战中,美国为遏制苏联采取的经济举措是()A.经互会的成立B.马歇尔计划C.北约D.华约-高一历史
杜鲁门曾说过: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其含义不包括:A.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B.都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C.其目的都是反苏反共D.都是为了-高一历史
“冷战”期间,既体现了美苏对抗的紧张与激烈,又体现了他们成功运用自我控制机制,在战争边缘上寻求妥协的事件是A.北约和华约的建立B.越南战争C.朝鲜战争D.柏林危机-高一历史
以下海报是荷兰政府于1949年刊印的,由此可知,荷兰政府A.揭露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荷兰的阴谋B.宣传马歇尔计划对荷兰经济的重要性C.成为美国的盟友,共同遏制苏联D.希望民众-高三历史
(17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杜鲁门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战后世界历史长编-高二历史
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北约”的成立D.“华约”的成立-高一历史
“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因此,缔约国同意如此种武装攻击发生,每一缔约国……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高二历史
二战后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他把世界分成“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A.是否推行霸权政策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C.在国际舞台上-高三历史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955年3月1日,丘吉尔在对众议院的一次演讲中指出,新式武器除改变战争外,还改变了国际关系。它不仅威胁着象英国这样的小国的生存,而且威胁-高三历史
“华莱士是个彻头彻尾的妥协分子。他想让我们解散武装部队,把我们的原子弹秘密给苏联人,盲目信任克里姆林宫政治局一帮冒险分子。……赤色分子、冒牌货和空谈的亲共人物似乎勾-高二历史
1947年12月19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上说:“我们的决议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欧洲人民的未来……将决定着他们是否生活在贫困之中,是否会对自私自利的极权主义者的威胁感到畏惧-高三历史
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A.支持自由国家抵抗外来征服B.稳定希腊、土耳其的社会秩序C.帮助受援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以抵制社会主义D.干涉世界各国内政-高二历史
2006年5月,美国副总统切尼发表讲话批评俄罗斯的现状。讲话发表后,有关评论家认为切尼启动了第二波“冷战”。那么,第一波“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A.丘吉尔的福尔敦演说B.杜-历史
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表现不包括A.向西欧提供经济援助B.支持联邦德国崛起C.以联合国名义直接出兵朝鲜D.成立军事政治集团——北约组织-高二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二战临近结束时,这种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国家利益宁愿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内部不和而分-高一历史
题目详情
材料一 二战临近结束时,这种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国家利益宁愿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内部不和而分裂了,两三年内为时常像要变成热战的冷战所取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一道铁幕已经在整个欧洲大陆降下。”和平鸽无法穿越这道铁幕,世界被划分为东方和西方。 ——摘自《大国崛起》
(1)材料一中“东方和西方“的核心国家各是指谁?二战后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两个事例。(5分)
材料二 战后欧洲合作与发展,是一个让人心动的选项。合作是从……这两个欧洲中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
——摘自《大国崛起》
(2)材料二中“相逢一笑氓恩仇”指的是哪两个国家?战后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两个事例。(5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大国关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分析以上大国关系的变化分别对当时世界政治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5分)
答案
(2)国家:法、德。(1分) 变化:由千年的宿敌走向合作。(2分)
事例:欧洲煤钢共同体(或欧洲煤钢联营)成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或原子能联营)和欧洲经济共同体(或西欧经济共同体)成立,欧共体形成。(2分,任选两项即可)
(3)根本原因:国家利益。(1分) 影响:美苏冷战使战后两极对峙格局形成;(2分)
法德和解促进欧共体的形成,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2分)
(1)结合材料反映的时间,材料一中“东方和西方“的核心国家各是指美、苏。二战后两国由战时的盟友变为战后的对手。(2)根据材料二中“这两个欧洲中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相逢一笑氓恩仇”指的是法国和德国。战后两国由千年的宿敌走向合作。(3)根据我们的政治常识,导致大国关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国家利益。对当时世界政治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可以从美苏冷战使战后两极对峙格局形成、法德和解促进欧共体的形成、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等方面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