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2006年5月,美国副总统切尼发表讲话批评俄罗斯的现状。讲话发表后,有关评论家认为切尼启动了第二波“冷战”。那么,第一波“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A.丘吉尔的福尔敦演说B.杜-历史
2006年5月,美国副总统切尼发表讲话批评俄罗斯的现状。讲话发表后,有关评论家认为切尼启动了第二波“冷战”。那么,第一波“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A.丘吉尔的福尔敦演说B.杜-历史
题目简介
2006年5月,美国副总统切尼发表讲话批评俄罗斯的现状。讲话发表后,有关评论家认为切尼启动了第二波“冷战”。那么,第一波“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A.丘吉尔的福尔敦演说B.杜-历史
题目详情
2006年5月,美国副总统切尼发表讲话批评俄罗斯的现状。讲话发表后,有关评论家认为切尼启动了第二波“冷战”。那么,第一波“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 )
A.丘吉尔的福尔敦演说
B.杜鲁门的国情咨文
C.马歇尔复兴欧洲计划
D.戴高乐的就职致词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B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表明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的政策,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
上一篇 :
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A.支持自由
下一篇 :
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表现不包括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人们称美苏“冷战”对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美苏“冷战”对世界的主要影响是①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②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③客观上推动了世界整体发展④有利于第三世界的崛起(-高一历史
朝核问题上,历史因素与现实利害交织在一起,朝核问题实际是冷战对抗的延续。造成二战后朝鲜南北分裂的直接原因是A.日本对朝鲜分而治之B.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C.美苏军队分驻-历史
.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提出与美国“和平共处、和平竞赛与和平过渡”的“三和”方针,美国提出“和平演变”战略,表明双方A.准备再次合作,和平共处B.开始争夺世界霸权C.出现和平-高三历史
二战后,美国推行的“冷战”政策的最显著特征是A.帮助欧洲复兴,稳定资本主义制度B.支持希腊反动政权,阻止共产党夺权C.组织北约,加强同苏联抗争的实力D.遏制共产主义,但不诉诸战-高二历史
1947年6月,美国政府官员提出:“美国应尽最大努力帮助恢复世界正常的经济繁荣,如果不这样做,就不会有政治上的稳定和有保证的和平—这是符合逻辑的。”为此,美国A.重建资本主-高三历史
学习了《两极世界的形成》之后,就两极格局的影响,某同学得出如下结论,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A.导致了德国与朝鲜的分裂B.导致东欧剧变C.导致世界局部地区战争不断D.避免了世界-高三历史
下列各顶中,不符合美国“冷战”政策基本特征的是()A.对西欧实施经济援助计划B.发起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支持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D.发动越南战争-高三历史
图是一座朝鲜半岛分界线的标志牌,该分界线的产生A.意味着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B.标志着朝鲜半岛的正式分裂C.推动了美苏“冷战”局面的升级D.反映了美苏对朝鲜半岛的控制-高二历史
近期,朝鲜半岛局势紧张。从历史来看,导致朝鲜半岛分裂的根源是:A.韩国和朝鲜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D.韩国和朝鲜经济发展差距巨大C.美苏“冷战”局面产生的影响D.朝鲜和韩国不愿-高一历史
(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受莫斯科日益增强-高一历史
读下列两幅图——《有关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和《戈尔巴乔夫(左)和里根》,其反映的共同点是()A.苏联企图与美国平起平坐B.美苏争霸剑拔弩张C.美国居战略优势D.苏联处于被动反击的地-高三历史
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高三历史
20世纪80年代末,华沙条约成员国相继发生危机,社会动荡,突出的表现是A.国家名称的变化B.社会制度的变化C.文化观念的变化D.民族构成的变化-高一历史
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在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为此,苏联和东欧国-高三历史
诺曼·戴维斯在《欧洲史》中认为:“美国在为世界恢复健康的经济方面提供任何帮助都是合乎逻辑的,不这样做的话,就不会有政治稳定和令人满意的和平。”美国。为世界恢复健康的经济-高三历史
任新民(1915~),安徽宁国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之一,1949年7月决定从美国回国。此时他可能遇到的情景是A.受到南京国民政府的热情邀请B.苏联给中国提供研究核武器的技术资料-高三历史
两极格局形成的显著标志是()A.柏林墙的修筑B.马歇尔计划的出台C.北约与华约组织的建立D.德国的正式分裂-高一历史
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共同之处是[]A.都是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B.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军事集团C.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统一集团D.代表不同意识形态的政治集团-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长期以来史学界关于冷战起源的问题有不同的观点。以竺培芬为代表的史学家认为冷战是由美国酝酿和发动的,苏联只是被动的应战者。造成冷战紧张局势的根源在-高三历史
1950年艾奇逊在谈到美国政策时说,美国的防线是从“阿留申群岛起,经日本直至琉球群岛,直到菲律宾”。并说“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就是美国的安全”,对这一政策的理解正确的是()①调-高三历史
“……一道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anironcurtainhasdescendedacrosstheEuropeancontinent。”这一演说的政策的本质是()A.稳定资本主义,遏制
二战后初期,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遏制共产主义B.发展本国经济C.控制西欧国家D.恢复西欧经济-历史
以下历史事件中不属于“冷战”范畴的是]A.1949年德国的分裂B.1948年朝鲜半岛处于分裂状态C.1961—1973年的越南战争D.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高一历史
漫画:《我也是出于善意》。“善意”的真正含义是①单纯的经济援助②遏制苏联的力量③扶植和控制西欧④建立北约组织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③④-高二历史
2007年,西方媒体纷纷指责中国“黑客”攻击美、德、英等国的政府或军方网络。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表示,这些言论是冷战思维的表现。“冷战思维”的核心内容是A.打击B.遏制C.合作-高三历史
“这就是美国对共产主义暴君扩张浪潮的回答”,是“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最有可能作出这个“回答”的人是A.罗斯福B.丘吉尔C.杜鲁门D.尼克-高二历史
下列对下图《被隔开的东西柏林》反映的现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直接产物B.根源是两种社会制度间的矛盾不可调和C.美苏“冷战”造成恶果D.反映了二战后德-高三历史
二战后参与对德国分区占领的国家包括()A.英国、法国、丹麦B.美国、比利时、苏联、法国C.荷兰、美国、英国D.美国、苏联、英国、法国-高三历史
二战后东西方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对峙的实质是A.两种文化传统的对峙B.两种政治力量的对峙C.两种军事力量的对峙D.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历史
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是指:A.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B.除敌对活动以外的一切往来C.除战争以外的一切办法D.除一切对抗形式以外的战争形式-高二历史
“二战”后期,处于巅峰状态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的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世界格局将取决于我们”。杜鲁门上述言论充分反映了()A.美国要求在世-高一历史
1945年5月9日,莫斯科人们在纵情欢庆胜利。时任美国驻苏参赞乔治·凯南则发出惊人论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新的战争则刚刚开始。”“新的战争”表现在①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高三历史
“二战”后,出现美苏两极格局的根本原因是:A.美苏意识形态领域的对立B.以欧洲为中心的格局被战争打破C.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D.美苏政治军事力量形成抗衡-高二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西欧各国普遍衰落B.美.苏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矛盾C.美国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动了“冷战”D.苏联军事实力.国际-高一历史
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的《和平砥柱》演说中指出:“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所有这些名城及-高三历史
《东方早报》发表的《60年家国:东亚冲突的历史溯源》一文指出:2010年东亚地区特别是中国沿海周边突然成为安全焦点,是由于美国在二战后的几十年中,在东亚介入了三场战争——中国内-高三历史
1962年10月下旬的一天下午,苏联对美国宣布:“为了尽快消除危害和平事业的冲突……苏联政府……已发出一道新的命令,撤除你们所谓进攻性的武器,把它们装箱运回苏联”。这场引发美-高二历史
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咨文中说:“极权政制的种子,是靠悲惨和匮乏滋养发育的。……全世界的自由人民期待我们支持他们维护自由。”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极权政制”是指共产主义-高一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冷战的起源一直是学术研究的重点和争论不休的课题,并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作为冷战一方的苏联,一直坚持认为是美国在战后推行的反共反苏政策导致-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高一历史
“二战”期间美苏建立的同盟关系在战后破裂,其主要原因是A.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B.反法西斯斗争取得胜利C.雅尔塔会议没有协调美苏关系D.美苏争霸必然导致双方对立-高一历史
美苏争霸对世界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下面是一堂讨论课中同学们发表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①浪费了大量资源②使世界人民一直处于核恐惧之中③导致世界多处地区局势紧张、对峙严-高二历史
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政府认为:再也不能允许其潜在的敌手通过经济上的闭关自守,政治上的颠覆活动以及军事上进行侵略等手段来取得对欧亚大陆的资源控制。美国“潜在的敌手-高三历史
“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二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A.进行反共反苏的舆论宣传B.实施马歇尔计划C.建立北约组织D.实行军事援-高一历史
二战后,美国所推行的“冷战”政策全面开始的标志是A丘吉尔“铁幕演说”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高一历史
“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二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政策中,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A.建立经互会B.推行杜鲁门主义C.建立北约D.实施马歇尔计划-高一历史
面对英美等国封锁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情况,苏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A.扶助各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B.加强对东欧各国的政治控制C.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D.建立华沙条约组织-高一历史
它“利用‘冷战’的阴影,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划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这里的“它”是指()A.铁幕演说B.杜鲁门主义C.马歇尔计划D.布雷顿森林体系-高三历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1948年普利策奖获奖漫画《今天的和平》(示意图)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法国作为西方盟国的重要成员,追随美国,坚决不承认新中国……195-高三历史
两极格局的长期存在,严重阻碍了世界经济向一体化方向发展。-高一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2006年5月,美国副总统切尼发表讲话批评俄罗斯的现状。讲话发表后,有关评论家认为切尼启动了第二波“冷战”。那么,第一波“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A.丘吉尔的福尔敦演说B.杜-历史
题目详情
2006年5月,美国副总统切尼发表讲话批评俄罗斯的现状。讲话发表后,有关评论家认为切尼启动了第二波“冷战”。那么,第一波“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 )
答案
B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表明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的政策,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