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全球史观”——反思“西方中心论”的一个代表改革开放初期,“西方中心论”在学术界有相当市场,它也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在中国流行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思想-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全球史观”——反思“西方中心论”的一个代表改革开放初期,“西方中心论”在学术界有相当市场,它也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在中国流行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思想-高三语文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全球史观”——反思“西方中心论”的一个代表改革开放初期,“西方中心论”在学术界有相当市场,它也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在中国流行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思想-高三语文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全球史观”——反思“西方中心论”的一个代表
改革开放初期,“西方中心论”在学术界有相当市场,它也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在中国流行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思想基础。但是,随着西方经济不断爆发危机,世界上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反思不断深入,对“西方中心论”的批判也日渐深刻。“全球史观”正是这种反思潮流的一个代表。
英国史学家巴勒克拉夫最先明确提出了“全球史观”。他认为,主要从西欧观点来解释历史已经不够了,史学家应该“从欧洲和西方跳出,将视线投射到所有的地区和时代”,这样才能“公正地评价各个时代和世界各地区一切民族的建树”。此后,欧美多位历史学家继承和发展了这一观点。 “全球史观”对“西方中心论”、“洋教条”崇拜的破除在当代中国具有更重要和更深远的意义。当然,“全球史观”尤其是其中的“中国中心观”也存在相当的问题,无须讳言,任何学者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诸如时代、文化甚至是个人因素的影响。
鸦片战争以后的100多年时间里,中国在西方国家的眼中一直是一个弱小国家.但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最近30年的发展颠覆了这个形象。正因为如此,一些西方学者开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中国的现实和历史。柯文的《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一书,提出研究中国历史应该“走向以中国为中心”,亦即“从中国而不是从西方着手来研究中国历史,并尽量采取内部的(即中国的)而不是外部的(即西方的)准绳来决定中国历史哪些现象具有历史重要性”。而由于中华复兴导致的自信心的回复(有些表现为过度膨胀),也使一些中国人自觉不自觉地迎合并推动了这个潮流。
自“后现代”思潮兴起以来,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危机已经充分地暴露出来,一些西方学者对西方文明的前途丧失了信心,因而认为“西方的没落”如同其他文明的衰落一样都是历史的“宿命”。《西方的没落》的作者斯宾格勒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在这种情况下,对未来世界的构建和想象只能指向西方之外的世界,尤其是中华文明。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推崇中华文明,并不是现代西方学者的专利,甚至也不完全是对西方文明丧失信心后的偶然现象,而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一些西方学者的传统。17-18世纪,西方世界流行着一种泛中国崇拜的思潮,从神秘的哲学、严肃的政治、精致的艺术到社会的经济和生活风格,中国形象在欧洲社会面前展现了“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的前景”。这种泛中国崇拜既建立在当时西方与东方实力的对比上,也建立在东方文化的神秘以及历史文化失衡的心理上,因此并不完全以物质实力为限。“全球史观”对“西方中心论”的批判从技术到制度再到文化的解释范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这种心理。
以史鉴今,对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反思与批判多半来自外部力量的推动,这反映出了中国在政治经济和历史文化两方面都受到西方压制与影响的事实。物质落后,并不是挨打的充分条件,缺乏历史文化自信,才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最大阻碍。(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改)
1.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曾经在中国流行,它的一个重要思想基础就是“西方中心论”。
B.“西方中心论”关注的只是西方的现实和历史,而“全球史观”则侧重于关注东方尤其是中国的现实和历史。
C.“全球史观”认为,“西方中心论”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各个时代和世界各地区一切民族的历史成就。
D.“全球史观”有助于破除中国人崇洋媚外的思想痼疾,在当代中国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全球史观”也存在相当的问题,因为任何学者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诸如时代、文化或个人因素的影响。
B.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华文明引起了西方学者的关注,以“全球史观”的视角重新观察和审视中国就代表着对“西方中心论”的反思和批判。
C.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近30年的发展令西方人刮目相看,所以一些西方学者开始以中国为中心来研究中国的现实和历史。
D.西方人普遍认为西方文明走向没落是历史的宿命,只有依托中华文明才能构建和想象未来的世界。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要想客观公正地评价某一国家或地区的某个时代的历史,应聚焦这一国家或地区本身,考察它的哪些历史现象具有历史重要性。
B.以斯宾格勒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学者认为西方文明已走向没落,因此,应该去关注西方之外的世界,尤其是中华文明。
C.早在17—18世纪,西方世界流行着一种泛中国崇拜的思潮,因为那时中国非常繁盛。如今中国崛起,中华文明再次为世人所推崇。可见,经济实力决定文化地位。
D.中国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要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更要增强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自信力。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来源:重庆市月考题
答案
1.B
2.D
3.C
上一篇 :
重庆有位八旬的老爷爷给乘车让
下一篇 :
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完成小题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的小题。羊皮筏子划过的岁月安福学①在兰州穿城而过的古老黄河上,现代大都市的喧嚣中还保留着一幅令人心醉神迷的古老图画,它像是远古的图腾,又像-高二语文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下面是两张世界读书日的宣传图片,请分别写两句不超过15字的宣传标语。(4分)-高一语文
将下列语句的序号依次填入横线处,便上下文语意贯通。(4分),而只能是让负面的心情污染了旅游。①如果你在生活中已然失去了停下来哪怕十分钟②去的景点多了,从从容容的思考就-高二语文
下面是某班级春游活动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6分〉-语文
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在横线处。(4分)书法是易学难精的艺术。作为一门传统艺术,传承是它显著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三语文
下面这张便条有三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并加以改正。(6分)张老师:我试着写了一篇作品,送请您拜读,但您不在,只好把文章留在您桌上,明天我再登门赐教。能得到您的指点,我将-高二语文
请按以下要求介绍你高中阶段学习过的一位外国作家。要求:(1)开头要有一个总领性的句子;(2)以说明为主、兼有议论;(3)运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4)语言简洁,观点明确;不少-高一语文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唐代狂草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一个巅峰,。唐朝狂草书风的出现,其原因是多元的,随着狂草书势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高三语文
下面是关于“网络购物”的一段文字,请根据上下文补写画线处的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5字。(6分)随着国内居民收入稳步增长,①,电子商务也随之不断发展。网-高三语文
请按以下要求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介绍你熟悉的一个名胜,如萝卜潭、庐山、鄱阳湖、泰山等要求:(1)使用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2)有一处使用设问或反问;(3)最后要有一个-高三语文
下面是一则应用文,其中有四处错误或表达不当。请找出并予以修改。(4分)①招领启示②本人今日早晨在我校风华路上拾得“大一中”牌黑色钱夹一个,③内有人民币七十五元。④请失主速-高二语文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近年来出现了所谓国学热。。重要的不是意见之争,而是学理或技术性争论。①就像自然生态需要多样性,不能随便说哪个-高二语文
右图是一组真实的照片。二十年前奶奶推着孙子,20年后孙子推着奶奶,照片拍摄于同一个地点。请紧扣画面细节,续写下面一段话,不超过100字。(5分)时间都去哪儿了,二十年匆匆-高三语文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注视着这些古典书籍,抚摸着它们厚实的脊梁,我能感受到它们所蕴含的时代精神和撑起的时代魄力。____________-高三语文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如果书也是植物,那么,书的花是什么呢?_______________。一本书能够开成千朵万朵的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①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一语文
下面是某大学机电系一学生会干部写的“优秀学生干部”评选申请书,其中有五用语不当,请指出来并加以修改。(5分)尊敬的学校领导:①我来自机电系2013级2班的×××,②现为校学生会文-高一语文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名著重拍应有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担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未来的发展就会像逐浪的浮萍,-高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雷锋家乡长沙2月下旬公布的学雷锋活动的新举措:设立学雷锋活动基金和文明创建专项经费,对好人好事以及每年评选出来的学雷锋先进集体-高三语文
下面是日常生活中的三个口语交际情景,在语言表述方面有不得体的地方,请指出并加以改正。(5分)①清景一:某访谈节目:当主持人得知对方的父亲因病刚刚去世,立即语气沉痛地说:-高一语文
请简要描述照片中的主要内容,并用一句话表述你从中获得的启示。(4分)主要内容:启示:-高二语文
语言综合运用(15分)在《李凭箜篌引》中有“十二门前融冷光”的诗句,这是说清冷的乐声使人觉得长安城沉浸在寒光之中;在《阿房宫赋》中又有“歌台暖响,春光融融”的句子,意思是歌台-高二语文
选出下面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①这真是造物主骗人的一大诡计!②“渐”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极微极缓的方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与事物的变迁的痕迹,使人误认其为恒久不变。③造物的骗-高一语文
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某学校学生社团准备举办汉字拼写比赛。请你以活动的策划者身份,为这次活动写一则宣传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60字以内。-高二语文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3分)在人们的衣食住行中,“衣”排在第一位。①,因为人穿衣不仅仅是为了-高三语文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我对某些词语赋予特殊的含义。①至于我,我却认为生命不是这个样的,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有乐趣,即便我自己到了垂-高三语文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大家都知道,①,倘若呼吸停止,生命也将终结,人体通过呼吸,②-语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7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高考标语多是“梅花香自苦寒来”之类的,传统而含蓄。2000年前后的标语多是“努力拼搏”、“高考必胜”、“永不言败”等。“吾日三-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7分)广东惠州救助站致信市民勿施舍乞讨者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惠州市救助管理站当地网站发帖——《致市民的一封信》,呼吁市民主动劝导流浪、乞-高三语文
下列语句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南瓜是葫芦科南瓜属的植物。“南瓜”一词可以特指南瓜属中的中国南瓜,也可以泛指包括笋瓜(又称印度南瓜)、西葫芦(又称美洲南瓜)等在内的其他南瓜-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问卷调查统计表,回答后面的问题。(5分)志愿者对其志愿行为意义的认识(多项选择)选项\年龄段18——25岁26——40岁对职业履历有帮助,尤其是体现在个人简历上82%69%对职-高三语文
根据语境,指出下面画线句子的言外之意。(3分)作家刘震云在得知自己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时正在市场买菜,他在接受采访时说:“当时我在犹豫,是买西红柿还是买茄子,因为西红-高三语文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你想中国什么样,你就朝什么样去努力。点点滴滴,从我开始。①要把怨气化成勇气,批判加上反省②不-高三语文
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春节和端午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为7字,语言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4分)门上桃符碧波竞舟江边柳线青艾驱瘴迎春绿十里欢耀-高一语文
请仔细观察下面的这幅漫画,概括漫画的主旨。(不超过10个字)(2分)-高三语文
下列是前几年我国汽油价格与国际汽油价格(美元/桶)的变化对照图,实线代表国内油价变化情况,虚线代表国际油价变化情况。请根据图示,补充下面文段A、B处空缺的内容(不得出现-高一语文
下面是某权威机构的一组统计数字,请根据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2010-2012年全国电视剧题材播出比重(百分比)题材2010年2011年2012年谍战剧5.119.127.6家庭剧22.023.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微写作。你在图书馆里阅读非常喜欢的一部小说,其中有让人紧张、兴奋的故事情节,可是,书籍中有些地方被同学涂鸦了。(1)请写一段话,向读者发出爱-高三语文
仔细观察右面的图标,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这是“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的主题标志,请对其构成与创意进行说明和诠释。-高二语文
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宣传语,比如彩云之南说的是云南,好客山东当然指齐鲁大地,熊猫故乡一下子就能让人想到四川,重庆城市的宣传语是:“重庆,非去不可。”请从形式和内容上简-高三语文
阅读相关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吴菊萍,2011感动中国人物,阿里巴巴员工,浙江嘉兴人。2011年7月2日下午1点半,杭州滨江区一住宅小区,2岁女童妞妞不慎从10楼坠落,楼-高三语文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崛起必然遇到新的问题。,,,,,,也透露了外部世界对中国崛起的疑虑、担忧,甚至敌意。-高一语文
大学毕业生王晓明想到一所中学应聘,得知这所学校的校长曾是父亲的学生,于是就写了封求职信寄给校长。下面是求职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当,请找出四处并加以修改。(6分-高三语文
-What do you like to eat? -[ ]A. I like eating hamburgers. B. I am eating vegetables.C. I like writi
给下面的新闻加一个标题,要求句式整齐(对举),不超过15个字(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天气网讯8月以
请看下面一幅公益广告图片,根据要求答题。(6分)(1)根据以上画面材料,为这则公益广告设计一句广告宣传语。要求:鲜明地表达广告主旨,有号召力;不超过15字。(2分)_________-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昭君怨[宋]郑域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1)上阕吟咏的对象是什-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甲)过华清宫(唐)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乙)题华清宫(宋)杜常行尽江南数十程,晓风残-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听蜀僧濬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②,馀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注】①绿绮:泛指名贵-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高三语文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全球史观”——反思“西方中心论”的一个代表改革开放初期,“西方中心论”在学术界有相当市场,它也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在中国流行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思想-高三语文
题目详情
英国史学家巴勒克拉夫最先明确提出了“全球史观”。他认为,主要从西欧观点来解释历史已经不够了,史学家应该“从欧洲和西方跳出,将视线投射到所有的地区和时代”,这样才能“公正地评价各个时代和世界各地区一切民族的建树”。此后,欧美多位历史学家继承和发展了这一观点。 “全球史观”对“西方中心论”、“洋教条”崇拜的破除在当代中国具有更重要和更深远的意义。当然,“全球史观”尤其是其中的“中国中心观”也存在相当的问题,无须讳言,任何学者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诸如时代、文化甚至是个人因素的影响。
鸦片战争以后的100多年时间里,中国在西方国家的眼中一直是一个弱小国家.但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最近30年的发展颠覆了这个形象。正因为如此,一些西方学者开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中国的现实和历史。柯文的《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一书,提出研究中国历史应该“走向以中国为中心”,亦即“从中国而不是从西方着手来研究中国历史,并尽量采取内部的(即中国的)而不是外部的(即西方的)准绳来决定中国历史哪些现象具有历史重要性”。而由于中华复兴导致的自信心的回复(有些表现为过度膨胀),也使一些中国人自觉不自觉地迎合并推动了这个潮流。
自“后现代”思潮兴起以来,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危机已经充分地暴露出来,一些西方学者对西方文明的前途丧失了信心,因而认为“西方的没落”如同其他文明的衰落一样都是历史的“宿命”。《西方的没落》的作者斯宾格勒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在这种情况下,对未来世界的构建和想象只能指向西方之外的世界,尤其是中华文明。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推崇中华文明,并不是现代西方学者的专利,甚至也不完全是对西方文明丧失信心后的偶然现象,而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一些西方学者的传统。17-18世纪,西方世界流行着一种泛中国崇拜的思潮,从神秘的哲学、严肃的政治、精致的艺术到社会的经济和生活风格,中国形象在欧洲社会面前展现了“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的前景”。这种泛中国崇拜既建立在当时西方与东方实力的对比上,也建立在东方文化的神秘以及历史文化失衡的心理上,因此并不完全以物质实力为限。“全球史观”对“西方中心论”的批判从技术到制度再到文化的解释范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这种心理。
以史鉴今,对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反思与批判多半来自外部力量的推动,这反映出了中国在政治经济和历史文化两方面都受到西方压制与影响的事实。物质落后,并不是挨打的充分条件,缺乏历史文化自信,才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最大阻碍。(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改)
1.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曾经在中国流行,它的一个重要思想基础就是“西方中心论”。
B.“西方中心论”关注的只是西方的现实和历史,而“全球史观”则侧重于关注东方尤其是中国的现实和历史。
C.“全球史观”认为,“西方中心论”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各个时代和世界各地区一切民族的历史成就。
D.“全球史观”有助于破除中国人崇洋媚外的思想痼疾,在当代中国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全球史观”也存在相当的问题,因为任何学者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诸如时代、文化或个人因素的影响。
B.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华文明引起了西方学者的关注,以“全球史观”的视角重新观察和审视中国就代表着对“西方中心论”的反思和批判。
C.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近30年的发展令西方人刮目相看,所以一些西方学者开始以中国为中心来研究中国的现实和历史。
D.西方人普遍认为西方文明走向没落是历史的宿命,只有依托中华文明才能构建和想象未来的世界。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要想客观公正地评价某一国家或地区的某个时代的历史,应聚焦这一国家或地区本身,考察它的哪些历史现象具有历史重要性。
B.以斯宾格勒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学者认为西方文明已走向没落,因此,应该去关注西方之外的世界,尤其是中华文明。
C.早在17—18世纪,西方世界流行着一种泛中国崇拜的思潮,因为那时中国非常繁盛。如今中国崛起,中华文明再次为世人所推崇。可见,经济实力决定文化地位。
D.中国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要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更要增强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自信力。
答案
2.D
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