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顾炎武是清代学术的开山之祖。……他一生激烈批评空谈心性、剿说玄理的虚芜之论,坚决反对雕琢辞章、缀辑故实的无用之学,……他主张以“修-高二历史

题目简介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顾炎武是清代学术的开山之祖。……他一生激烈批评空谈心性、剿说玄理的虚芜之论,坚决反对雕琢辞章、缀辑故实的无用之学,……他主张以“修-高二历史

题目详情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顾炎武是清代学术的开山之祖。……他一生激烈批评空谈心性、剿说玄理的虚芜之论,坚决反对雕琢辞章、缀辑故实的无用之学,……他主张以“修已治人之实学”,代“明心见性之空言”,强调学问不仅要修诸身心,更要达于政事。             
——魏长宝《顾炎武与乾嘉学派》
材料二 考证学在清代中叶达到了顶峰,它完全主导了中国的学术界。……清代学者对丰富的中华文化遗产重新作了评估和整理,但没有建立什么新的思想成分,或者说没有创立什么重要的哲学学派。他们是中国文化的勤勉尽心的解释者和整理者,但不是创造性的建设者。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第6版
材料三 王国维在提到龚自珍、魏源所代表的学术转型时,就精辟地概括说:“龚魏二氏实际上承乾嘉专门之学,而有清初诸老经世之志”,不过,从根本上说,他们……体现了一种新的学术追求。
——《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四 李鸿章说:“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麋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万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今日喜谈洋务,乃圣之时。……公等可不喜谈,鄙人若亦不谈,天下赖何术以支持耶?中国日弱,外人日骄,此岂一人一事之咎!过此以往,能自强者尽可能自立,若不自强则事不可知。”他希望“士大夫留心经世者皆当以此为身心性命之学,庶几学者众而有一二杰出,足以强国而赡军。”
——苑书义《李鸿章传》
回答:
(1)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清初、清中叶、鸦片战争前后三个阶段的学术思想发展的特征(3分),它们在思想发展上面临的共同阻力是什么?(1分)
(2)材料三中“新的学术追求”具体含义指什么?(2分)简述其背景。(2分)
(3)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材料四,说明19世纪中期以来李鸿章的思想认识有哪些新发展?(3分)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他的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最大影响是什么(1分)
题型:综合题难度:偏难来源:不详

答案


(1)特征:明末清初,早期民主启蒙思想潜滋暗长,提倡“经世致用”;清中期,考据学繁荣,但没有什么新的思想成分;鸦片战争前后,新思想萌发。(3分)阻力:程朱理学。(1分)
(2)含义:向西方学习(2分)。如学生回答“面对社会现实,呼吁革新”,可酌情给分)。背景:民族危机出现;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思想界死气沉沉;(任意一点1分;共2分。)。
(3)新发展:认识到中国正处于深刻的内外危机和前所未有的时局变化之中;强调重视洋务;师夷长技以自强(或“将学习西方落实实际行动上”)。(3分)影响: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任意一点1分)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了明末清初、清朝中期和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学术思想发展的特征及面临的共同阻力。“明末清初”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顾炎武……反对……无用之学”作答;“清中期”可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考证学……达到……顶峰”“没有建立……新的思想成分”作答;“鸦片战争前后”可根据材料三中的信息“龚自珍、魏源……新的学术追求”作答。“共同阻力”可从当时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作答。
(2)本题考查了鸦片战争前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及其形成的背景。“含义”可根据材料三中人物“魏源”结合所学知识作答;“背景”可从当时的民族危机、统治危机和思想界的状况等角度思考和作答。注意分值。
(3)本题考查了洋务运动的内容及其影响。旨在考查学生从相应的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并答题的能力。“新发展”可根据材料四中的信息“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日弱”“自强”等作答;“影响”根据所学回答即可。

更多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