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路德等改革家)提出改革婚姻制度的主张,具体内容是:制订新的婚姻法规,废除秘密婚姻(秘密婚姻原指男女两人在教士面前互换婚誓后所构成的正式婚姻,它不-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路德等改革家)提出改革婚姻制度的主张,具体内容是:制订新的婚姻法规,废除秘密婚姻(秘密婚姻原指男女两人在教士面前互换婚誓后所构成的正式婚姻,它不-高二历史
题目简介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路德等改革家)提出改革婚姻制度的主张,具体内容是:制订新的婚姻法规,废除秘密婚姻(秘密婚姻原指男女两人在教士面前互换婚誓后所构成的正式婚姻,它不-高二历史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路德等改革家)提出改革婚姻制度的主张,具体内容是:制订新的婚姻法规,废除秘密婚姻(秘密婚姻原指男女两人在教士面前互换婚誓后所构成的正式婚姻,它不经过婚礼,也不需要取得父母的同意和公众的承认),政府的世俗法庭批准婚姻或由经政府授权的教会法庭来审核批准婚姻登记等。新的婚姻法规定,结婚不再属于宗教七大圣仪之一。
材料二 新教的婚姻改革家们在付诸实践的时候比较保守,往往没有家长同意的签字就不给办理结婚登记,这使得父母们实际上控制了儿女的婚姻。新教徒视婚礼为大事,强调必须举行公开的婚礼,并且一定要有证婚人,才算完成了结婚。
——以上材料均摘自史仲文、胡晓林《世界近代前期宗教史》
(1) 据材料一、二,概括新教徒结婚的条件。(6分)
(2) 在婚姻改革前后,婚姻的主导力量发生了怎样变化?上述婚姻改革对西欧社会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9分)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1)条件:依法登记;家长同意:婚礼公开;要有证婚人。(6分,三点即可)
(2)变化:以教会为主导转变为以世俗力量(政府和家长)为主导。(3分)
影响:冲击传统婚姻;削弱教会权力;宣扬人文主义;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
(6分。言之有理,三点即可)
试题分析:(1)从材料一“政府的世俗法庭批准婚姻或由经政府授权的教会法庭来审核批准婚姻登记”可知,结婚需要登记。从材料二“没有家长同意的签字就不给办理结婚登记”可知需家长同意。“必须举行公开的婚礼,并且一定要有证婚人”可知婚礼公开、需证婚人。(2)分析材料一和二可知,原来只要“在教士面前互换婚誓后就构成正式婚姻”,即教会主导。改革后,需家长同意和政府登记,即世俗力量主导。题目第二小问要求回答其积极影响,可从消弱教会势力等方面作答。
点评:此题以近代西欧社会婚姻制度的变化和影响为中心命题,综合考查了其变化的趋势和对西欧社会发展的影响,考查学生的概况总结能力。
上一篇 :
阿伦·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
下一篇 :
(15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下图是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右图是《柏林日报》刊登的一则征婚广告,这则广告应出现于哪一时期A.古罗马B.15世纪以前C.15世纪D.16世纪以后-高二历史
“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以谴责。这样做就是亵读神明。”材料所体现的是A.符合教俗封建主的-高二历史
1521年,马丁·路德说:“除非用《圣经》的文字和明白的理性证明我是错的,否则我决不放弃自己的观点,我的良心是被上帝的道束缚的。”据此可知,马丁·路德A.反对宗教信仰B.强调上-历史
马丁·路德说:一个信奉基督的人不受任何事物的束缚,为了……得救,他无须做任何事情,只要信奉上帝就可以得到这些礼物。马丁·路德说这番话的目的是宣扬A.上帝的权威B.因行称义-高三历史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写道:“路德战胜了信神的奴役制,只是因为他用信仰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信仰的奴役制”是指A.“人皆上帝”B.“人皆僧侣”C.“因行称义”-高二历史
德国思想家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指出,16世纪宗教改革以后“资本主义精神,是指个人把努力增加自己的资本并以此为目的的活动视为一种尽责尽职的行动,把赚-高三历史
读图回答:(17分)图一教皇出行图图二路德焚毁教皇令图三烧死“异端”请回答:(1)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之间有何内在联系?(8分)(2)结合所学知识,联系图二,分析宗教改革运动有何-高二历史
人文精神是指人的思想意识、思维习惯和心理活动中的人文主义倾向,它的核心内涵是人文主义。下列与之相关的言论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我不想变成上帝……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高三历史
“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高二历史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和中国洋务运动的相同点包括①都创办了军事工业②都创办了民用工业③都改革了政治体制④都建立了新式海军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高二历史
马丁·路德说:“神的话,全部神的话,只有神的话,乃是一切的准则……教皇和一切的教法会议,都可能错误。”这一思想的社会意义是()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B.从神学角度论证-高二历史
穆罕默德·阿里曾对着一份奥斯曼素丹的诏书说:“我作为一个不知名的冒险家来到埃及。……如今,我在这里已经站稳脚跟。”“我从来就没有什么主人!这段话所包含的正确的历史信息是A-高二历史
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和影响不包括A.统一了宗教信仰B.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C.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发展D.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高三历史
马丁·路德认为:“我们教会教导人,设立圣礼不单是要作为上帝恩赐我们旨意的标志和见证,为要激励并坚定领受圣礼之人的信心……因此,我们教会弃绝那些人说,圣礼的本身使人称义-高三历史
西欧的宗教改革首先在哪国开始()A.瑞士B.德国C.法国D.英国-高二历史
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使人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为了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宗教改革家主张()A.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B.灵魂得-高二历史
“因信称义”(唯信仰得救)是路德宗教神学的主要教义,也是他进行宗教改革的基石。这一神学观点的最重要意义在于A.促进了“新教”的形成与传播B.否定了罗马教廷的权威C.大大简化了-高一历史
在西方,近代精神既表现为理性获得了胜利,又表现为宗教走向宽容的历史事件的是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D.工业革命-高三历史
下图是反映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漫画,图中天平的两端分别是教皇和《圣经》。这副漫画的寓意是A.人们在教皇与《圣经》之间难以选择B.《圣经》是人们唯一的、最高的信仰C.《圣经》的作-高三历史
卡尔文认为,上帝自创世纪以来,就把世人分成“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这种观点实质上反映了当时A.封建贵族世袭思想B.封建社会等级思想C.资本原始积累时-高二历史
10世纪初,一位诗人描写西撒克逊国王加冕典礼时,写道“美酒四处流溢,大厅喧吵纷纷,小厮急步如梭,侍者应接不暇。酒足饭饱,歌兴起;竖琴铮铮,比赞词;众齐呼:‘噫,基督,-高三历史
直至19世纪初,德国人还自嘲说英国拥有海洋,法国拥有陆地,而德国只有“思想的天空”。德国拥有“思想的天空”表现在①马克思主义②薄迦丘写出《十日谈》③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④-高二历史
德意志宗教改革期间,路德创建德意志独立的教会组织并领导开展反对罗马天主教的斗争,这却得到了信仰天主教的法国国王的支持。由此可见A.法国天主教不受罗马教廷管辖B.法王更-高三历史
路德在宣传他的“信仰得救”思想时说过这样的话:“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该话的思想本质上()A.指出了基督教徒的信仰途径B.找到了-高三历史
加尔文说:“一个人之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身绝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以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材料主要体现了()A.加尔-高二历史
加尔文教派认为:为了上帝,每个人都必须在自己的职业中认真劳作,坚持不懈,有条不紊地工作。由此形成了一种“天职观”。从中可见,天职观的核心价值取向是A.严密的社会分工B.-高三历史
教皇是一切富人中的最富有者,为什么不用他自己的钱来建造圣彼得教堂,而必须花费可怜的信徒们的钱呢?(“九十五条论纲?第86条”)材料反映的作者的态度是[]A.认同教皇聚敛财富-高二历史
下列对马丁·路德及其改革评价正确的是①打破了欧洲天主教神权的统治体系②马丁·路德反对农民起义,表现了其阶级的局限性③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④使得德意志成了宗教改革风暴-高二历史
“世俗的政治活跃分子——(最初)还不是别有用心的政治统治者,而是普通的小康家庭——接受了改革者的抗议,把它视为自己的信条,并团结起来给统治者施压。”这段话A.揭示了宗教改革-高三历史
德意志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的墓志铭上写道:“我的话就是上帝的话。”这一观点重要意义在于A.完全否定了上帝的存在B.挑战了罗马教廷的精神权威C.彻底摧毁了天主教会的思想控制-高二历史
下列有关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B.改革后的新教与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C.德国宗教改革风靡全欧D.为以后的资产-高二历史
马丁·路德曾称印刷术为“上帝至高无上的恩赐,使得福音更能传扬”。此语实际上()A.证实了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B.说明了路德认同基督教的上帝造物说C.肯定了印刷术有助-高三历史
“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这种观点A.要求废-高二历史
加尔文宗教改革和路德宗教改革的相同点有①坚持《圣经》是最高权威②主张简化宗教仪式③反对教皇权威④主张先定论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高二历史
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反对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B.脱离罗马天主教会的管辖C.改革天主教的教义和仪式D.建立适合资产阶级需要的教会-高二历史
14~16世纪,西欧宗教受到挑战的主要表现有()①资产阶级开始兴起②新贵族产生③一些国家的君主也想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④民族国家的发展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③④-高二历史
欧洲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是[]A.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B.全面否定罗马天主教会C.提倡理性精神D.争取实现普选-高二历史
下列关于英国宗教改革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了打击天主教会势力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B、规定英国国王是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C、亨利八世把《圣经》定为信仰的唯一标准-高二历史
桑戴克在《世界文化史》中说:“若是我们要指定中世纪科学终止是哪一年,我们就推举1543年,那年根据实验方法而确立的两本基本的近代著作出世了,一本是维萨留斯所著的《人体结构-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材料二启蒙运动时期法国一些主要思想家的观点(1)依据材料一,概括三位思想家的共同主张?依据材料二,分别概括三-高三历史
启蒙运动时期一位思想家说“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觉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这位启蒙思想家是[]A.伏尔泰B.孟德斯鸠-高三历史
“社会公约在公民之间确立了这样一种平等,以致他们大家都遵守同样的条件并且全都应该享有同样的权利。”这段话最有可能出自谁的著作[]A.狄德罗B.伏尔泰C.孟德斯鸠D.卢梭-高二历史
孟德斯鸠主张分权的基本原则是[]A、防止专制B、使权力相互制约和平衡C、保障自由D、建立资产阶级的国家-高二历史
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托克维尔此处所说的“最大胆的学说”的提出者是[]A.洛克B-高二历史
有人说:即使到18世纪,中国仍有相当的潜力,保持着繁荣和强大。但这种繁荣和强大与西欧国家已不相同。其“不相同”的本质差异主要体现在[]A.地理环境B.种族与人口C.制度与思想-高三历史
德国哲学家康德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高二历史
中国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没有发展成为改造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而西方启蒙思想则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与中国明末清初进步思想相比,西方启蒙思想所具有的特点是①描绘了未-高二历史
明清时期的思想家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提出了一整套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造-高三历史
2008年11月,黑人后裔奥巴马在美国总统大选中获胜。这一现象可以用18世纪末的杰斐逊的话来予以诠释:“有必要吸收人民参加政府的每一个部门,只要他们胜任。这是保证长期并正直-高三历史
对美国人设计政府结构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A.康德B.伏尔泰C.卢梭D.孟德斯鸠-高三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路德等改革家)提出改革婚姻制度的主张,具体内容是:制订新的婚姻法规,废除秘密婚姻(秘密婚姻原指男女两人在教士面前互换婚誓后所构成的正式婚姻,它不-高二历史
题目详情
材料一 (路德等改革家)提出改革婚姻制度的主张,具体内容是:制订新的婚姻法规,废除秘密婚姻(秘密婚姻原指男女两人在教士面前互换婚誓后所构成的正式婚姻,它不经过婚礼,也不需要取得父母的同意和公众的承认),政府的世俗法庭批准婚姻或由经政府授权的教会法庭来审核批准婚姻登记等。新的婚姻法规定,结婚不再属于宗教七大圣仪之一。
材料二 新教的婚姻改革家们在付诸实践的时候比较保守,往往没有家长同意的签字就不给办理结婚登记,这使得父母们实际上控制了儿女的婚姻。新教徒视婚礼为大事,强调必须举行公开的婚礼,并且一定要有证婚人,才算完成了结婚。
——以上材料均摘自史仲文、胡晓林《世界近代前期宗教史》
(1) 据材料一、二,概括新教徒结婚的条件。(6分)
(2) 在婚姻改革前后,婚姻的主导力量发生了怎样变化?上述婚姻改革对西欧社会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9分)
答案
(2)变化:以教会为主导转变为以世俗力量(政府和家长)为主导。(3分)
影响:冲击传统婚姻;削弱教会权力;宣扬人文主义;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
(6分。言之有理,三点即可)
试题分析:(1)从材料一“政府的世俗法庭批准婚姻或由经政府授权的教会法庭来审核批准婚姻登记”可知,结婚需要登记。从材料二“没有家长同意的签字就不给办理结婚登记”可知需家长同意。“必须举行公开的婚礼,并且一定要有证婚人”可知婚礼公开、需证婚人。(2)分析材料一和二可知,原来只要“在教士面前互换婚誓后就构成正式婚姻”,即教会主导。改革后,需家长同意和政府登记,即世俗力量主导。题目第二小问要求回答其积极影响,可从消弱教会势力等方面作答。
点评:此题以近代西欧社会婚姻制度的变化和影响为中心命题,综合考查了其变化的趋势和对西欧社会发展的影响,考查学生的概况总结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