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人类提出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因为①人类面临多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②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处于空前紧张状态③人类反思了传统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种种弊端④可持续发展是使人地协调的必由之-高三地理
人类提出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因为①人类面临多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②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处于空前紧张状态③人类反思了传统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种种弊端④可持续发展是使人地协调的必由之-高三地理
题目简介
人类提出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因为①人类面临多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②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处于空前紧张状态③人类反思了传统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种种弊端④可持续发展是使人地协调的必由之-高三地理
题目详情
人类提出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因为
①人类面临多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
②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处于空前紧张状态
③人类反思了传统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种种弊端
④可持续发展是使人地协调的必由之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题型:单选题
难度:偏易
来源:不详
答案
A
试题分析: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出现。使人类意识到地球提供的自然资源的能力和环境的自净能力都是有限的,人类不得不面临众多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不得不反思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给环境带来的伤害,为缓和目前空前紧张的人地关系,不得不提出了走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点评:本题要求考生熟悉人地关系的演变史、环境问题的成因、传统经济的增长模式及其危害等知识点,将这些知识联系在一起,分析得出人们提出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试题难度小。
上一篇 :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2年12月12
下一篇 :
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一般而言,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叶片总面积越大,生长速度和蒸腾量越大。图12所示区域50多年来,年年植树,但因成活率低,目前森林覆盖率-高三地理
读下图,回答问题:①地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A.天然林减少B.土地盐碱化C.洪涝灾害D.沙尘暴-高三地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3分)材料1:通过统计记录,科学家们发现,我国沙尘暴的主要发生区域在青藏高原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其中,每年的12月到次年3月,沙尘暴-高三地理
下图为非洲大陆荒漠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小题1: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A.热带雨林带B.热带草原带C.热带荒漠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小题2: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高三地理
该图是“某区域环境问题示意图”,回答问题.图中现象的存在,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哪些观念①权利②发展③公平④环境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高三地理
我国荒漠化的土地面积已达267万平方千米,并以每年2460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展;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的面积占草地面积的1/3,并且每年还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据此回答题。小-高二地理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体现在我国A.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类型全B.计划生育成绩显著,人口增速减慢C.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依然十分严重D.人地关系日趋和谐,生态环境-高一地理
综合发展指数是对某地区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态、科技等方面测量的综合性指数,数值越高,发展水平越好。读我国2000年及2008年我国农村综合发展指数图(下图),完成下列问题-高三地理
乍得湖是非洲第四大湖,湖水水位常随季节显著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乍得湖北部蕴藏了丰富的矿产资源,最有可能是()A.石油B.铜C.黄金D.金刚石小题2:乍得湖在短短40多-高三地理
图为“银川平原湿地分布图”,图为“银川平原年蒸发量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昔日银川水系发达,湖泊湿地资源丰富。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受-高三地理
综合治理环境污染是长江中游地区的重要任务。-高二地理
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A.发展畜牧业B.增加木材产量C.开展生态旅游D.改善生态环境-高二地理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也不同。读黄河流域图回答题小题1:黄河流域作为一个-高二地理
下图为陕西省主要苹果基地分布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陕西高原南部过去以种粮为主,产量低。20世90年代成功引种优质苹果。目前该地区苹果产量、浓缩果汁出口量位居-高三地理
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图中B、C、D依次代表()A.经济系统、生态系统、社会系统B.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生态系统C.生态系统、经济系统、-高二地理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建筑物冬季可不考虑防寒、保温,夏季需防热、通风、防雨、防洪的地区是A.B区B.C区C.D区D.E区小题2:划分A、B、C、D四个一级区域的主要依据是A.气温B-高二地理
循环经济可以缓解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下图为我国某地循环农业生产联系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该图中的农业生产活动,遵循了可持续发展的-高三地理
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1)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基础是_________,条件是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2
长江中下游湿地破坏严重,主要是因为该地区()A.用水增多,地表水减少B.围湖造田,泥沙淤积C.城市化进程加快,占用大量湿地D.大片湿地改建为鱼塘-高二地理
地区不同,荒漠化的主要成因不同。下列风沙地区与成因组合正确的是①河套平原——过度放牧②锡林郭勒草原——过度采矿③南疆——过度利用水资源④河西走廊——过度垦伐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高二地理
目前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仍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这体现了()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阶段性原则-高二地理
若南方山区不断扩大耕地面积,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是①湖泊调节气候功能减弱②洪涝问题更频繁③土地荒漠化加剧④河口三角洲减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高二地理
(36分)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描述图示区域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特点,分析其主要原因。(6分)(2)简述乌鞘岭的自然地理意义。(4分)西汉高速公路是全国同时期高速公路一次性-高三地理
公众参与是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高一地理
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原上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A.三江平原的土壤十分贫瘠B.开发的成本太高C.粮食过剩,价格下降D.为了保护、改善生态环境-高二地理
下列工程中,对上海地区酸雨危害起减缓作用的是()A.西气东输B.苏州河治理C.南水北调D.沿海防护林-高二地理
2009年6月17日是第十五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防沙治沙与农民收入”。目前,我国国土1/3已荒漠化,专家称主要是因为人类行为失当,并强调必须坚持用科学-高二地理
低碳经济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突出特点。图为“2007年中国省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类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题。小题1:关于不同省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正确的有A.青-高三地理
(12分)撒赫勒地区通常指撒哈拉沙漠南缘东西延伸的干旱与半干旱、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年降水量大多为100~500毫米。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撒赫勒地区遭受罕见大-高二地理
亿利集团在库布齐沙漠的生态治理和产业发展中创建了独特的“库布齐模式”,获得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奖。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8分)(1)据图分析库布齐沙漠形成的自然原因。-高三地理
“资源诅咒”(ResourceCurse)是发展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命题,其基本理念是:丰富的资源趋于阻碍而非促进经济发展。表2为“不同类型资源在中国区域内部的‘资源诅咒’”,读表,完-高三地理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1:目前我国耕地面积只有18.51亿亩。人均耕地仅有1.43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近7年来,全国耕地减少了1亿亩。从耕地的质量来看,我-高二地理
读图,回答题小题1:右图C地区的主要的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B.次生盐渍化C.沙漠化D.泥石流小题2:治理以上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是()A.退耕还林还草B.大力修建水电站C.人工增雨-高二地理
读甲、乙两景观示意图,完成问题。小题1:甲地在草原内部形成斑块状沙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B.过度开采地下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C.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高二地理
下图是“我国某企业集团型生态产业园区的生产联系图”,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影响该生态产业核心企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A.科技因素B.原料因素C.能源因素D.市场因素小题2:图示生态-高二地理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海拔B.热量C.水分D.土壤小题2:甲、乙两地共有的地理现象是A.广泛种植水稻B.水运发达C-高二地理
如图为“甜菜制糖废水的末端处理示意图”。读图,回答小题。小题1: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该流程()A.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B.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C.提高了糖的-地理
石漠化”,全称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亚热带地区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呈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目前我国石漠化正在以每年2500平方-高二地理
建设美丽中国令人憧憬和向往,也经历了艰难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生态工业是指在清洁生产的基础上,变工业废弃物为原料、实现循环生产的综合工业生产体系。下图-高三地理
协调人地关系的正确态度是A.控制人口规模,使环境尽快恢复原始面貌B.扩大围湖造田的面积,使粮食增产,减缓人地矛盾C.加速开采资源,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D.既满足人类-高一地理
下图是APEC成员国中人口超过一亿的五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综合指标和人均资源拥有量的统计图,读图回答下题。小题1:图4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国家分别是()A.俄罗斯、中国、美国、印-高三地理
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据此完成问题。小题1: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指A.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B.满足人类社会经济快-高二地理
(14分)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下图为7月份美国本土24℃等温线分布图。材料二:加利福尼亚州年降水量北部约1250mm,南部不足200mm。1973年,加州北水南调主体工程完工-高三地理
庭院经济是指农户充分利用家庭院落及闲置空间,从事高度集约化生产的一种经营形式。农家乐是农民向城市居民提供的一种回归自然的休闲旅游方式。读某地农业经济模式图,完成小-地理
如图为循环经济模式图。读图,完成小题。小题1:有关a过程结果的说法正确的是()A.提供新的自然资源B.产生新的废弃物C.减少污染D.节约资源小题2:下列行为,能较好体现循环经济-地理
规模宏大、举世瞩目的跨世纪特大型水利工程——长江三峡工程建成后对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据此回答问题:小题1:长江三峡水电站巨大的环境效益主要体现-高二地理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小题1:该国在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①南部雨林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②南部水资源短缺、沙尘暴频发;③北部酸雨严重、土地退化;④北-高三地理
下列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A.美国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B.大力开垦沼泽,努力增产粮食C.在我国南方农村推广使用沼气D.商店出售商品时每件商品均单独包装-高一地理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随着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逐步改善,秸秆利用问题日益突出。下图是“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题。小题1:既能提供生活能源,又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的秸秆-高二地理
我国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生态补偿力度的主要原因是()A.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水源保护区B.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需要大力扶持C.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需要资金开发D.西部-高三地理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人类提出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因为①人类面临多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②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处于空前紧张状态③人类反思了传统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种种弊端④可持续发展是使人地协调的必由之-高三地理
题目详情
①人类面临多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
②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处于空前紧张状态
③人类反思了传统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种种弊端
④可持续发展是使人地协调的必由之路
答案
试题分析: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出现。使人类意识到地球提供的自然资源的能力和环境的自净能力都是有限的,人类不得不面临众多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不得不反思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给环境带来的伤害,为缓和目前空前紧张的人地关系,不得不提出了走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点评:本题要求考生熟悉人地关系的演变史、环境问题的成因、传统经济的增长模式及其危害等知识点,将这些知识联系在一起,分析得出人们提出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试题难度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