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在高效课堂中,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对“灭火的原理”进行了探究学习。【课堂归纳】(1)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我们归纳出燃烧的三个条件是:①可燃物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演示引导】我们进-九年
在高效课堂中,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对“灭火的原理”进行了探究学习。【课堂归纳】(1)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我们归纳出燃烧的三个条件是:①可燃物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演示引导】我们进-九年
题目简介
在高效课堂中,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对“灭火的原理”进行了探究学习。【课堂归纳】(1)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我们归纳出燃烧的三个条件是:①可燃物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演示引导】我们进-九年
题目详情
在高效课堂中,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对“灭火的原理”进行了探究学习。
【课堂归纳】(1)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我们归纳出燃烧的三个条件是:①可燃物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
【演示引导】我们进一步学习灭火的原理。如下图所示,烧杯中有一支燃着的蜡烛,烧杯底部有一些碳酸钠粉末,向烧杯中倒入少量稀盐酸,发现蜡烛迅速的熄灭。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熄灭蜡烛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探究】点燃一长一短两支蜡烛,同学们分小组对熄灭蜡烛的方法展开探究。
(2)小何说:“因为人呼出的是二氧化碳气体,所以我可以将它们吹灭。” 小邹对小何的说法提出了质疑,认为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氧气,并设计如下实验证明了自己的说法。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看了小邹的实验后,小何发现了吹灭蜡烛所依据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丽说:“可以在燃着的两支蜡烛上罩一个大烧杯,过一会蜡烛也会熄灭。”(如下图)
小苗说:“蜡烛熄灭是有先后顺序的,因为蜡烛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短蜡烛先熄。”
小张说:“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上部氧气少,所以长蜡烛先熄。”
同学们一起合作进行了实验,发现长蜡烛先熄。小苗对小张的说法仍心存疑惑,认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是长蜡烛先熄的主要原因,并设计实验进行了证明。她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实验,小苗终于发现了长蜡烛先熄灭的秘密,她的发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探究,小丽进一步提出采用与上述灭火原理不同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反思】通过学习,我知道了灭火的原理,而且还有了新的启示是___________。(答一条)
题型:实验题
难度:偏难
来源:湖北省期末题
答案
【课堂归纳】(1)②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③ 可燃物和充足的空气接触
【演示引导】Na2CO3+2HCl==2NaCl+H2O+CO2↑;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其密度比空气大,隔绝了空气使蜡烛熄灭
【小组探究】(2)(实验方案设计,解释合理可给分,下同)
吹气时带走热量,使蜡烛周围的温度降低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被吹灭
(3)方案是:取长短相同的短蜡烛三支,长蜡烛一支,分别点燃,罩在同一个大烧杯中; 他的发现是: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温度较高,密度比空气小,使烧杯上部先充满二氧化碳,故长蜡烛先熄。
(4)用剪刀剪去燃着的烛芯,这是利用隔离可燃物的方法将蜡烛熄灭
【归纳反思】 二氧化碳的密度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比空气的密度大或遇火灾逃生时应压低身体
上一篇 :
通过学习教材上关于二氧化碳的
下一篇 :
如图所示的实验说明了二氧化碳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1)如下图所示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由此得出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将上述实验中的CO2换成O2进行实验,观
我们曾做过盛放有一高一低两支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倒入二氧化碳,发现的现象是下层的蜡烛比上层的蜡烛先熄灭.但如果将烧杯倒扣在两支燃着的蜡烛上(如图),情况将如何?_______-九年级化学
(1)下列说法错误或实验数据不合理的是(填序号);①将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在试管口附近放一团疏松的棉花;③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后,应及时清洗-九年级化学
下图所示的实验组合,最终想证明的是[]A.稀醋酸能使石蕊变红B.二氧化碳和水都不能使石蕊变红C.CO2与H2O反应的生成物是H2CO3D.二氧化碳与水会反应,且生成物能使石蕊变红-九年级化学
如图,某同学设计了一组实验来研究CO2的性质。图中三个集气瓶都盛有用紫色石蕊染成的干燥小花。用手挤压三个集气瓶上的胶头滴管,使其中液体滴在小花上。然后再向C瓶中通入C-九年级化学
2010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刘谦的魔术表演激起了人们强烈的好奇心,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魔术表演的热潮。在学校科技节活动中,一位九年级同学给低年级同学表演了一组化学小魔术-九年级化学
某合作学习小组为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做了以下实验:他们取一张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的试纸,放到已通入二氧化碳的水中,观察到试纸变成红色。由此部分同学判断:二氧化碳-九年级化学
取四朵用石蕊试剂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进行如下操作,纸花会变红的是[]A.喷石灰水B.喷水C.放入干燥的CO2中D.喷水后放入CO2中-九年级化学
某校化学课外小组研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其中小刚设计的有关实验装置如图,请回答问题:(1)写出标有序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2)
某同学在家里用纯碱(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和醋(含有3%-5%的醋酸)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他先将一支小蜡烛固定在玻璃杯的底部,再在杯里放入一些纯碱。然后把蜡烛点燃,沿杯-九年级化学
如图所示,A瓶盛有澄清的石灰水,B瓶盛有紫色石蕊试液,C杯有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回答下列问题:(1)A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B处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C处出现的现-九年级
在左右两个等体积的塑料瓶中,分别盛有等体积的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用两种方法收集满二氧化碳后,旋紧瓶盖振荡,则[]A.左瓶没有任何变化,右瓶紫色石蕊试液变红B.左右两瓶紫-九年级化学
如图所示,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现象:_________;原因是:(1)_________;(2)_________.-九年级化学
根据下图所示实验,不能得到的结论是[]A.CO2不能燃烧B.CO2不支持燃烧C.CO2密度比空气大D.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九年级化学
下图所示实验中,用紫色石蕊试液浸泡过的紫色小花变红的是[]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九年级化学
如下图所示,A瓶盛有澄清的石灰水,B瓶盛有紫色石蕊试液,C杯有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回答下列问题:(1)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B处出现的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组实验。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的紫色的干燥纸花,分别按下图进行实验。完成下列问题:(1)观察到纸花的颜色变化是:Ⅰ.纸花变红,Ⅱ.__________,Ⅲ.纸花不变-九年级化学
请你参与下列探究:【问题情景】在课外活动中,小斌按照课本实验(见图1)探究分子的运动时,闻到了刺激性的氨味,于是,小斌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装置,进行同样的-九年级化学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B.C.D.-九年级化学
用玻璃管向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里吹气,过一会儿再给试管加热,试管里溶液颜色变化情况是[]A.紫色→红色→紫色B.紫色→蓝色→红色C.蓝色→红色→紫色D.红色→紫色→蓝色-九年级化学
下列实验中(如图),观察不到明显变化的是[]A.B.C.D.-九年级化学
(1)如图一,向一个集满二氧化碳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2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可以看到__________,此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能”.“不能”)说明二氧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组实验。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的紫色的干燥纸花,分别按下图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到纸花的颜色变化是:Ⅰ、纸花变成红;Ⅱ、__________;Ⅲ、纸花不-九年级化学
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将0~100℃之间划分为100等分,每一等分就是1℃。华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八年级物理
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A.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B.物理实验室使用的“2.5V”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约为500ΩC.手机正常通话时的电流约为5AD.-九年级物理
夏天的早晨,泰州地区自来水龙头流出水的温度最接近于()A.0℃B.25℃C.50℃D.75℃-八年级物理
下列关于生活环境中的一些常见温度的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A.人感觉到温暖而又舒适的房间温度是23℃B.火柴的火焰温度是37℃C.人的正常体温是47℃D.我国历史上的最低气温-八年级物理
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它的。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图中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八年级物理
在“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实验中:(1)需要的器材除热水外,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2)有甲、乙、丙三支温度计,其测量范围分别是:甲0~100℃;乙-30~55℃;丙35~42
的叫做温度。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的规律制成的。-八年级物理
如图所示,(1)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砝码与游码的读数如图甲所示,则物体的质量是_________g,如图乙所示,木块A的长度为________cm;如图丙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是_________-九年
图所示的是一支常用体温计。下列关于该体温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的示数是8℃B.它的分度值是1℃C.它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D.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八年级物理
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5℃的是()恩施州夏季最热的室外温度正常人的体温夏天,让人感觉舒适的房间温度在我州,无盖锅中的沸水的温度-九年级物理
一支刻度均匀的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是2℃,放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沸腾水中时温度为98℃,用它测量一杯水的温度为26℃,请你计算一下这杯水的实际温度是多少?-物理
有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在冰水混合物中的读数为4℃,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读数为96℃,用此温度计测某杯液体的温度是22.4℃,则这杯液体的实际温度是多少度?-物理
用质量相同、温度均为0℃的水和冰来冷却物体效果较好的是冰是因为冰______,一支刻度均匀,读数不准的温度计,在测量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时,示数是95℃,在测热水温度时,-物理
(多选)自制温度计时,在一定范围内,应该()A.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做得相对大一些B.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做得相对小一些C.把温度计的内径做得相对粗一些D.温度计的内径做得相对细一些-物理
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______.-物理
如图所示是伽利略温度计.当气压不变,气温升高时,若不考虑液体的蒸发,则()A.管内液面降低管外液面升高B.管内液面升高,管外液面降低C.管内外液面都升高D.管内外液面都降低-物理
在防范甲型H1N1流感疫情中,体温计发挥了重要作用.体温计是根据水银的_________性质制成的,一支用过而没有甩过的体温计,读数停留在37.8℃,被误用来测量病人的体温.若病人-九年级物理
As darkness fell, hundreds of people in the Swiss village left their houses. They were looking 16at
Cyberspace,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computers in different places, considered as a real place where
I will never forget what happened to me that day. That afternoon,I was sitting at my favorite table
On the night of May 9, 2011, musician Gao Xiaosong ran his car into three other cars in Beijing.But
完形填空(共20小题, 每小题1分,满分20分)Soon Tommy's parents, who had recently separated (分居), would arrive for
When a first-time father saw his newborn son, he immediately noticed the baby's ears obviously
“Good morning!” said a woman as she walked up to an old man sitting on the ground. The man slowly lo
My teenage son Karl became withdrawn after his father died. As a single parent, I tried to do my bes
Plants are very important living things. Life could not go if there were no plants. This is because
The personal computer has overtaken the family dog as man's best friend.according to a study.Re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在高效课堂中,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对“灭火的原理”进行了探究学习。【课堂归纳】(1)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我们归纳出燃烧的三个条件是:①可燃物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演示引导】我们进-九年
题目详情
【课堂归纳】(1)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我们归纳出燃烧的三个条件是:①可燃物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
【演示引导】我们进一步学习灭火的原理。如下图所示,烧杯中有一支燃着的蜡烛,烧杯底部有一些碳酸钠粉末,向烧杯中倒入少量稀盐酸,发现蜡烛迅速的熄灭。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熄灭蜡烛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丽说:“可以在燃着的两支蜡烛上罩一个大烧杯,过一会蜡烛也会熄灭。”(如下图)
小张说:“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上部氧气少,所以长蜡烛先熄。”
同学们一起合作进行了实验,发现长蜡烛先熄。小苗对小张的说法仍心存疑惑,认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是长蜡烛先熄的主要原因,并设计实验进行了证明。她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实验,小苗终于发现了长蜡烛先熄灭的秘密,她的发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探究,小丽进一步提出采用与上述灭火原理不同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反思】通过学习,我知道了灭火的原理,而且还有了新的启示是___________。(答一条)
答案
【演示引导】Na2CO3+2HCl==2NaCl+H2O+CO2↑;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其密度比空气大,隔绝了空气使蜡烛熄灭
【小组探究】(2)(实验方案设计,解释合理可给分,下同)
吹气时带走热量,使蜡烛周围的温度降低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被吹灭
(3)方案是:取长短相同的短蜡烛三支,长蜡烛一支,分别点燃,罩在同一个大烧杯中; 他的发现是: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温度较高,密度比空气小,使烧杯上部先充满二氧化碳,故长蜡烛先熄。
(4)用剪刀剪去燃着的烛芯,这是利用隔离可燃物的方法将蜡烛熄灭
【归纳反思】 二氧化碳的密度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比空气的密度大或遇火灾逃生时应压低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