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7分)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①柳宗元宦情羁思②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注:①本诗是诗人被贬至柳州后于初春二月-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7分)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①柳宗元宦情羁思②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注:①本诗是诗人被贬至柳州后于初春二月-高三语文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7分)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①柳宗元宦情羁思②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注:①本诗是诗人被贬至柳州后于初春二月-高三语文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7分)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① 柳宗元
宦情羁思②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注:①本诗是诗人被贬至柳州后于初春二月触景生情之作。②羁思:客居他乡的思绪。
小题1:结合全诗,分析让诗人有“春半如秋”之感的原因。(4分)
小题2:诗中“乱”字用得精当,耐人寻味,请作简要分析。(3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小题1:一是
春雨后百花凋零、榕叶满庭,如秋日景象
;二是
仕途不顺
(“宦情”)
远离故乡
(“羁思”),使诗人心中倍感
凄苦(或“情绪低落”),如身处穷秋
。(4分)
小题2:“乱”在此指
声音嘈杂
,
莺啼声声
(1分),实表现诗人的
心烦意乱
(2分)。
小题1:
试题分析:分析原因类考题,主要是梳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并加以适当筛选。首先读懂题目:春半如秋——春天过半,感觉像秋天。弄懂意思,原因就好入手分析了。人在秋天,感情一般是低迷的——“意转迷”,为什么低迷呢?无非就是眼前景、心头事、胸中情。景——百花凋零,树叶乱飞,诚如秋天;事:自己被贬,宦游远地——心中凄楚;情:被贬压抑,远宦思乡——感情怆然。
点评:难度适中,学生主要要理清诗歌中各要点之间的关系:情感——景物——事情——人物形象——意境物象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试题很典范,一般的,对于外景的描写,都关乎人物内心的情感。如“暗”“乱”“冷”“空”等等都是。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一般都能准确答出
【赏析】
这首诗写于柳州刺史任上。
时当二月,又处南方温热地带,柳州早已是百花盛开,春色满园了。可是一场意外的暴风雨却洗劫了百花,送走了春色。这在过着谪居生活的诗人来说,无疑是一种精神打击。本来他还可以寄情景物,排遣内心忧怨的,而现实竟是这样冷酷无情!哀凉的心绪触发了他的诗思。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诗篇起句便直抒胸臆。“宦情”与“羁思”,原本就有必然联系。长年游宦在外,远离故土与亲人,旅途漂泊的艰辛,离亲别故的悲怨,有谁能不动心动情呢?屡遭贬窜,此种心情理当加倍沉重.“共凄凄”三字,真实地表现了作者这时候的特殊心态。“宦情”之苦与“羁思”之深叠相撞击着诗人的心扉,他要寻求解脱,而又无可奈何,在这种心境的支配下,他只好走出书房,漫步庭院。而当他目睹了已经过去大半的春光以后,这种情绪反而愈趋沉重了。“春半如秋”,用语平淡而新鲜,写出一种常人不曾,也不会有的独特感受,的确是愁人眼中之景,心中之情相互感应的凝结品。“意转迷”三字,则就“春半如秋”作承转,极言意绪的迷乱烦恼。
三、四两句,偏重叙事描写。说“山城过雨”,人们似乎还难于体味这场雨的份量和内涵,故后面紧接着补写了“百花尽”三字。此雨非早春润物之雨,它横掠山城,下得大,来得猛,涤荡万物。此一句,遥扣题面,把第二句“春半如秋”四字亦落到实处,同时又引带出末尾一句。“榕叶满庭莺乱啼”。柳州多檀椿树,冠大身屈,四枝旁出,以其不材,故能久而无伤。但是经过这场暴风雨的洗劫,那些百年老榕也叶落满庭了。此等情景令诗人伤心,莺啼之声又格外增添了一重伤感情绪。那一个“乱”字,分明是诗人心烦意乱的精神状态的真实反映。
这首诗写景肃杀萧条。写情凝重深沉。二月春光正浓之际反呈现百花凋零、榕叶满庭的暮秋景象,反激起诗人一片宦情与羁思,其构思立意均不同常态,而其遣辞造语又极平淡。苏轼《东坡题跋》曾就柳宗元的诗与陶渊明的诗作出评论说:“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内容丰富充实而字面却略显枯干淡泊的作品,其实正是诗人苦心锤炼的结果,是诗歌创作艺术的极高境界。这样的作品往往“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咀嚼久之,才能得其真味。
上一篇 :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下一篇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10分)也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阅读《望岳》诗,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小题1:全诗紧扣“望-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小题。鹧鸪天代人赋①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杨柳枝词①白居易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勤政楼西老柳白居易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开元一枝柳-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谒金门送康伯桧张元幹清光溢,影转画檐凉入。风露一天星斗湿,无云天更碧。满引送君何惜,记取吾曹今夕。目断秋江君到日,潮来风正急。小-高一语文
元曲阅读(8分)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吴西逸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茅苫三间厦,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11分)乱后辛愿兵去人归日,花开雪霁天。川原宿荒草,墟落动新烟。困鼠呜虚壁,饥鸟啄废田。似闻人语乱,县吏已催钱。【注释】①这首诗是金末战乱-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7分)小重山岳飞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7分)【双调】殿前欢(元•卢挚)酒杯浓,一葫芦春色醉山翁,一葫芦酒压花梢重。随我奚童,葫芦干,兴不穷。谁人共,一带青山送。乘风列子,列子乘-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临江仙送钱穆父①苏轼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③。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送李端卢纶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注释]①风尘:指社会动乱。此句意为-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共8分)雨晴陈与义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尽取微凉供稳睡,急搜奇句报新晴。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高荷元稹种藕百余根,高荷才四叶。飐闪碧云扇,团圆青玉叠。亭亭自抬举,鼎鼎难藏擪①。不学着水荃②,一生长怗怗③。[注释]①擪,音yè,按、压。②荃,-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好事近渔父词朱敦儒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注:朱敦儒-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螺川早发王猷定(清)月落秋山晓,城头鼓角停。长江流远梦,短棹拨残星。露湿鸥衣白,天光雁字青。苍茫回首望,海岳一孤亭。【注】螺川即-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咏柳(宋)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更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小题1:这首“咏柳”诗,是托物言志之作,其寓意是什么?(2分-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8分)和李上舍冬日书事①韩驹北风吹日昼多阴,日暮拥阶黄叶深。倦鹊绕枝翻冻影,飞鸿摩②月堕孤音。推愁不去如相觅,与老无期稍见侵。顾藉③微官少-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6分)雨过山村(唐)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①去,闲看中庭栀子花②。注:①浴蚕:是一种养蚕的育种方法,用盐水浸泡蚕卵,下-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诗后各题。(6分)竹枝词九首(其二)刘禹锡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小题1:从整首诗看,前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7分)宿江边阁杜甫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注]:本诗作于公元766年,-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8分)晚次乐乡县陈子昂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小题1:“如何此时恨”-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11分)诣红楼寻广宣①不遇留题李益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②。隔窗爱竹无人问,遣向邻房觅户钩③。注:①广宣:一位善诗的僧人,与作者常有往来,-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7分)清溪行①李白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②,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注】①本诗写于天宝十二载-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听筝唐柳中庸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菊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①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②高。注:①九日:指重阳节。我国民间有在该日登高、戴菊的习俗。-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相见欢九日种菊西岩,云根石缝,金葩玉蕊遍之。夜置酒前轩,花间列蜜炬,风泉悲鸣,炉香蓊于岩穴。故人陈公辅坐石横琴,萧然有尘外趣,要余作数语-高三语文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屈原,名平,字原,其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而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是《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为-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临江仙徐昌图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高二语文
小题1:这首词的上片是怎样表现“断肠”的?(3分)小题2:“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3分)小题3: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马嵬清·袁枚莫唱当年长恨歌①,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②上多。①《长恨歌》,白居易所写,在揭示唐玄宗宠幸杨贵妃而-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溪居柳宗元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注】簪组:古代官吏的-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8分)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南宋】辛弃疾青山欲共高人①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1)(2)两题。(6分)春思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⑴这首诗从体裁上看属于,-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浣溪沙秦观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江乡故人偶集客舍戴叔伦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1)清代学者王国-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双调]水仙子咏江南张养浩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高三语文
小题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5分)小题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6分)-高三语文
古诗鉴赏又呈吴郎杜甫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沾巾。【注释】远客:指吴-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忆王孙春词李重元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注]:王孙:本指贵族公子,词中指代抒情主人公的丈夫。小题1:作-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朝耕袁中道荷锄出茅屋,月色白如素。过林滴水声,一天好雾露。东方犹未光,灿灿动霞路。不觉叱牛声,惊起双白鹭。小题1:诗歌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现出作者-高一语文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复得返自然。(2)庄生晓梦迷蝴蝶,。(3)艰难苦恨繁霜鬓,。-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目。(7分)春暮西园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答:-语文
简答题(10分)小题1:“曲笔”是指不拘泥于事物真实情况的写法,《呐喊》中就有一些“曲笔”,试举一例加以分析说明。(5分)小题2:杜甫有诗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写的-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清平乐·博山①道中即事辛弃疾柳边飞鞚②,露湿征衣重。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笑背行人归去,门-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一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夜半闻横管南宋程俱秋风夜搅浮云起,幽梦归来度寒水。一声横笛静穿云,响振疏林叶空委①。曲终时引断肠声,中有千秋万古情。金谷②草生-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野泊对月有感周尹潜①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②病客情。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酒舔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欲问行朝-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浣溪沙晏殊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阑干影入凉波。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①“酒醒人散得愁多”一-高三语文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7分)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①柳宗元宦情羁思②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注:①本诗是诗人被贬至柳州后于初春二月-高三语文
题目详情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① 柳宗元
宦情羁思②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注:①本诗是诗人被贬至柳州后于初春二月触景生情之作。②羁思:客居他乡的思绪。
小题1:结合全诗,分析让诗人有“春半如秋”之感的原因。(4分)
小题2:诗中“乱”字用得精当,耐人寻味,请作简要分析。(3分)
答案
小题1:一是春雨后百花凋零、榕叶满庭,如秋日景象;二是仕途不顺(“宦情”)远离故乡(“羁思”),使诗人心中倍感凄苦(或“情绪低落”),如身处穷秋。(4分)
小题2:“乱”在此指声音嘈杂,莺啼声声(1分),实表现诗人的心烦意乱(2分)。
小题1:
试题分析:分析原因类考题,主要是梳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并加以适当筛选。首先读懂题目:春半如秋——春天过半,感觉像秋天。弄懂意思,原因就好入手分析了。人在秋天,感情一般是低迷的——“意转迷”,为什么低迷呢?无非就是眼前景、心头事、胸中情。景——百花凋零,树叶乱飞,诚如秋天;事:自己被贬,宦游远地——心中凄楚;情:被贬压抑,远宦思乡——感情怆然。
点评:难度适中,学生主要要理清诗歌中各要点之间的关系:情感——景物——事情——人物形象——意境物象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试题很典范,一般的,对于外景的描写,都关乎人物内心的情感。如“暗”“乱”“冷”“空”等等都是。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一般都能准确答出
【赏析】
这首诗写于柳州刺史任上。
时当二月,又处南方温热地带,柳州早已是百花盛开,春色满园了。可是一场意外的暴风雨却洗劫了百花,送走了春色。这在过着谪居生活的诗人来说,无疑是一种精神打击。本来他还可以寄情景物,排遣内心忧怨的,而现实竟是这样冷酷无情!哀凉的心绪触发了他的诗思。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诗篇起句便直抒胸臆。“宦情”与“羁思”,原本就有必然联系。长年游宦在外,远离故土与亲人,旅途漂泊的艰辛,离亲别故的悲怨,有谁能不动心动情呢?屡遭贬窜,此种心情理当加倍沉重.“共凄凄”三字,真实地表现了作者这时候的特殊心态。“宦情”之苦与“羁思”之深叠相撞击着诗人的心扉,他要寻求解脱,而又无可奈何,在这种心境的支配下,他只好走出书房,漫步庭院。而当他目睹了已经过去大半的春光以后,这种情绪反而愈趋沉重了。“春半如秋”,用语平淡而新鲜,写出一种常人不曾,也不会有的独特感受,的确是愁人眼中之景,心中之情相互感应的凝结品。“意转迷”三字,则就“春半如秋”作承转,极言意绪的迷乱烦恼。
三、四两句,偏重叙事描写。说“山城过雨”,人们似乎还难于体味这场雨的份量和内涵,故后面紧接着补写了“百花尽”三字。此雨非早春润物之雨,它横掠山城,下得大,来得猛,涤荡万物。此一句,遥扣题面,把第二句“春半如秋”四字亦落到实处,同时又引带出末尾一句。“榕叶满庭莺乱啼”。柳州多檀椿树,冠大身屈,四枝旁出,以其不材,故能久而无伤。但是经过这场暴风雨的洗劫,那些百年老榕也叶落满庭了。此等情景令诗人伤心,莺啼之声又格外增添了一重伤感情绪。那一个“乱”字,分明是诗人心烦意乱的精神状态的真实反映。
这首诗写景肃杀萧条。写情凝重深沉。二月春光正浓之际反呈现百花凋零、榕叶满庭的暮秋景象,反激起诗人一片宦情与羁思,其构思立意均不同常态,而其遣辞造语又极平淡。苏轼《东坡题跋》曾就柳宗元的诗与陶渊明的诗作出评论说:“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内容丰富充实而字面却略显枯干淡泊的作品,其实正是诗人苦心锤炼的结果,是诗歌创作艺术的极高境界。这样的作品往往“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咀嚼久之,才能得其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