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咏柳(宋)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更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小题1:这首“咏柳”诗,是托物言志之作,其寓意是什么?(2分-高二语文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咏柳(宋)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更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小题1:这首“咏柳”诗,是托物言志之作,其寓意是什么?(2分-高二语文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咏柳
(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更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小题1:这首“咏柳”诗,是托物言志之作,其寓意是什么?(2分)
小题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文意也通,你觉得那一句更好,请简述理由。(4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答案


小题1:讽刺、揭露得志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没有好下场。
小题1:原句好。原句中的“天地”着眼于空间,突出了天地间的浩然正气,有诗人的主
体感,能显示诗人正气浩然之志。改句的“秋后”没有上述之意,且与“清霜”有重复之嫌。
或改句好,“秋后”着眼于时间,强调了小人可以猖狂于一时,却不可能猖狂一世;“秋后”
与“清霜”呼应,且与俗语“秋后算账”暗合。“秋后”的使用使诗意更显豁。

小题1:《咏柳》借柳来托物寓人,从诗句分析可知是讽刺、揭露得志便猖狂的小人。
小题1:此题考查诗句的辨析,言之成理,持之有据,皆可酌情给分。

更多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