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7分)小重山岳飞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7分)小重山岳飞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高三语文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7分)小重山岳飞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高三语文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7分)
小重山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小题1:作者在上阙中是如何把情和景有机结合起来的?(3分)
小题2:有人用“一种壮怀能蕴藉”来评论《小重山》的艺术风格,请你作简要分析。(4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偏易
来源:不详
答案
小题1:上阙寓情于景,写作者思念中原、忧虑国事的心情。(1分)前三句写作者梦见自己率部转战千里,收复故土,胜利挺进,实现还我河山”的伟大抱负,兴奋不已。(1分)后三句梦醒后的失望和徘徊,反映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以景物描写来烘托内心的孤寂,显得曲折委婉,寄寓壮志未酬的忧愤。(1分)
小题1:看惯了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壮怀激烈,脍炙人口,再看这首《小重山》
词,是用另一种艺术手法表达他抗金报国的壮怀。(2分)所谓“一种壮怀能蕴藉”指的是
岳飞的《小重山》用含蓄的手法、低沉的格调表达了壮志难酬的孤愤,表达抗金报国的心
志,却表现出一种沉郁含蓄的风格。(2分)
小题1:上阙写夜晚,听到蟋蟀不住的叫,秋夜未眠,可见心事沉重,是什么事呢?看作者可知是国事。千里梦是梦到自己征战胜利,而现实却不得已只能望国兴叹。所以这样的景,这样深重的心事融合在了一起,答题的关键点是:壮志未酬的忧愤。
小题1:与《满江红》的风格相比,这首更含蓄,因为其想征战而不得的情绪使得诗歌拥有了百转千回的效果。因此答题的关键点是含蓄的手法和壮志难酬的孤愤。
上一篇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下一篇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临江仙送钱穆父①苏轼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③。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送李端卢纶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注释]①风尘:指社会动乱。此句意为-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共8分)雨晴陈与义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尽取微凉供稳睡,急搜奇句报新晴。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高荷元稹种藕百余根,高荷才四叶。飐闪碧云扇,团圆青玉叠。亭亭自抬举,鼎鼎难藏擪①。不学着水荃②,一生长怗怗③。[注释]①擪,音yè,按、压。②荃,-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好事近渔父词朱敦儒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注:朱敦儒-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螺川早发王猷定(清)月落秋山晓,城头鼓角停。长江流远梦,短棹拨残星。露湿鸥衣白,天光雁字青。苍茫回首望,海岳一孤亭。【注】螺川即-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咏柳(宋)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更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小题1:这首“咏柳”诗,是托物言志之作,其寓意是什么?(2分-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8分)和李上舍冬日书事①韩驹北风吹日昼多阴,日暮拥阶黄叶深。倦鹊绕枝翻冻影,飞鸿摩②月堕孤音。推愁不去如相觅,与老无期稍见侵。顾藉③微官少-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6分)雨过山村(唐)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①去,闲看中庭栀子花②。注:①浴蚕:是一种养蚕的育种方法,用盐水浸泡蚕卵,下-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诗后各题。(6分)竹枝词九首(其二)刘禹锡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小题1:从整首诗看,前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7分)宿江边阁杜甫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注]:本诗作于公元766年,-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8分)晚次乐乡县陈子昂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小题1:“如何此时恨”-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11分)诣红楼寻广宣①不遇留题李益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②。隔窗爱竹无人问,遣向邻房觅户钩③。注:①广宣:一位善诗的僧人,与作者常有往来,-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7分)清溪行①李白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②,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注】①本诗写于天宝十二载-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听筝唐柳中庸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菊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①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②高。注:①九日:指重阳节。我国民间有在该日登高、戴菊的习俗。-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相见欢九日种菊西岩,云根石缝,金葩玉蕊遍之。夜置酒前轩,花间列蜜炬,风泉悲鸣,炉香蓊于岩穴。故人陈公辅坐石横琴,萧然有尘外趣,要余作数语-高三语文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屈原,名平,字原,其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而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是《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为-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临江仙徐昌图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高二语文
小题1:这首词的上片是怎样表现“断肠”的?(3分)小题2:“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3分)小题3: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马嵬清·袁枚莫唱当年长恨歌①,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②上多。①《长恨歌》,白居易所写,在揭示唐玄宗宠幸杨贵妃而-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溪居柳宗元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注】簪组:古代官吏的-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8分)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南宋】辛弃疾青山欲共高人①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1)(2)两题。(6分)春思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⑴这首诗从体裁上看属于,-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浣溪沙秦观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江乡故人偶集客舍戴叔伦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1)清代学者王国-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双调]水仙子咏江南张养浩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高三语文
小题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5分)小题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6分)-高三语文
古诗鉴赏又呈吴郎杜甫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沾巾。【注释】远客:指吴-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忆王孙春词李重元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注]:王孙:本指贵族公子,词中指代抒情主人公的丈夫。小题1:作-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朝耕袁中道荷锄出茅屋,月色白如素。过林滴水声,一天好雾露。东方犹未光,灿灿动霞路。不觉叱牛声,惊起双白鹭。小题1:诗歌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现出作者-高一语文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复得返自然。(2)庄生晓梦迷蝴蝶,。(3)艰难苦恨繁霜鬓,。-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目。(7分)春暮西园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答:-语文
简答题(10分)小题1:“曲笔”是指不拘泥于事物真实情况的写法,《呐喊》中就有一些“曲笔”,试举一例加以分析说明。(5分)小题2:杜甫有诗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写的-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清平乐·博山①道中即事辛弃疾柳边飞鞚②,露湿征衣重。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笑背行人归去,门-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一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夜半闻横管南宋程俱秋风夜搅浮云起,幽梦归来度寒水。一声横笛静穿云,响振疏林叶空委①。曲终时引断肠声,中有千秋万古情。金谷②草生-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野泊对月有感周尹潜①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②病客情。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酒舔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欲问行朝-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浣溪沙晏殊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阑干影入凉波。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①“酒醒人散得愁多”一-高三语文
默写填空(8分,①至⑥小题为必做题,⑦至⑩小题四选二)(必做)小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球崖转石万壑雷。《蜀道难》小题2:江间波浪兼天涌,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100080玉楼春春思严仁春风只在园西畔,荠菜花繁蝴蝶乱。冰池晴绿照还空,香径落红吹已断。意长翻恨游丝短,尽日相思罗带缓。宝奁明月不欺人,-高三语文
(一)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喜见外弟又言别李益十年离乱后,长大①相逢。问姓惊初见,②名忆旧容。别③沧海事,④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小题1:在这-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春山夜月于良史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1、诗中起提纲挈领-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夜雪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注:此诗为白居易谪居九江时所作。(1)这首诗语言风格是____________(2分)抒-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①过韩偓②水自潺湲日自斜,尽无鸡犬有鸣鸦。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空见花。【注】①泉州军:唐末泉州的军阀-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8分)秋日怀九华旧居杜荀鹤吾道在五字,吾身宁陆沈。凉生中夜雨,病起故山心。烛共寒酸影,蛩添苦楚吟。何当遂归去,一径入松林。【注】①五字,即-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春日汪藻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茅茨烟暝客衣湿,破梦午鸡啼一-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汉江临眺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注:山翁:指晋人山-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新年作唐刘长卿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①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②,从今又几年。[注]①岭:指五岭。作者当-高二语文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7分)小重山岳飞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高三语文
题目详情
小重山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小题1:作者在上阙中是如何把情和景有机结合起来的?(3分)
小题2:有人用“一种壮怀能蕴藉”来评论《小重山》的艺术风格,请你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
小题1:上阙寓情于景,写作者思念中原、忧虑国事的心情。(1分)前三句写作者梦见自己率部转战千里,收复故土,胜利挺进,实现还我河山”的伟大抱负,兴奋不已。(1分)后三句梦醒后的失望和徘徊,反映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以景物描写来烘托内心的孤寂,显得曲折委婉,寄寓壮志未酬的忧愤。(1分)
小题1:看惯了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壮怀激烈,脍炙人口,再看这首《小重山》
词,是用另一种艺术手法表达他抗金报国的壮怀。(2分)所谓“一种壮怀能蕴藉”指的是
岳飞的《小重山》用含蓄的手法、低沉的格调表达了壮志难酬的孤愤,表达抗金报国的心
志,却表现出一种沉郁含蓄的风格。(2分)
小题1:上阙写夜晚,听到蟋蟀不住的叫,秋夜未眠,可见心事沉重,是什么事呢?看作者可知是国事。千里梦是梦到自己征战胜利,而现实却不得已只能望国兴叹。所以这样的景,这样深重的心事融合在了一起,答题的关键点是:壮志未酬的忧愤。
小题1:与《满江红》的风格相比,这首更含蓄,因为其想征战而不得的情绪使得诗歌拥有了百转千回的效果。因此答题的关键点是含蓄的手法和壮志难酬的孤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