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艰辛探索,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国初期,陈嘉庚说:“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高三历史
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艰辛探索,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国初期,陈嘉庚说:“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高三历史
题目简介
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艰辛探索,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国初期,陈嘉庚说:“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艰辛探索,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期,陈嘉庚说:“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耳”。黄炎培业说:“今吾中国至重要,至困难问题,厥惟生计;曰求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厥惟教育。”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二 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使中国逐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今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年 3月)
材料三 1952——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 l952年=100)
——摘自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材料四 邓小平在向外宾介绍中国改革开放的由来时说:“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制定的。”
——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据材料一概括两人共同的救国主张。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此类主张的积极意义和无法实现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材料二“城市到乡村”、“城市领导乡村”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概括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据此说明为什么“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四,分析改革开放与邓小平所阐述的历史经验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材料题
难度:中档
来源:福建省高考真题
答案
(1)主张:教育救国。意义: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是进步的爱国的。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此类救国主张无法实现。
(2)背最:三大战役胜利结束;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内涵:解放全中国;开展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建设。
(3)变化:总体上是增长的,50年代神续增长;50年代末60年代初下降;60年代中期恢复。主要原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一五”计划完成等;“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自然灾害等,制定并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原因:经济基础薄弱,缺乏建设经验;任务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4)关系:在总结不同历史时期各种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共产觉制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成为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保障。
上一篇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一
下一篇 :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是在哪一次会议上[]A.一届人大B.二届人大C.三届人大D.十一届三中全会-高一历史
“鞍山轧钢开红花,‘解放’牌汽车跑中华,喷汽式飞机翔蓝天,长江大桥武汉架。这首歌谣所歌颂的成果的取得是在[]A.过渡时期B.十年探索时期C.“文革”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高三历史
在对农业、手工业和个体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存在的问题是[]A.改变私营工业的性质B.改变农民的生产方式C.形式过于简单划一D.形式过于简单划一-高一历史
下列与农业合作化有关的表述,正确的是[]A.在农业合作化的高潮中,中共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B.农业合作化完成后,国家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C.农业合作化完成后,农村-高一历史
“长鞭呀,那个一呀摔呀,拍拍地响哎,……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这是过去的一首老歌的歌词,它反映了农民满怀豪情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心情。你知道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高一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1957年工农业产品产量材料二:下图是著名漫画家张乐平于1958年画的《跃!跃!跃!》材料三:1958年底,全国74万个农业合作社合并为26000个人民-高三历史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下列属于十年建设时期所取得的是①“两弹一星”②青藏铁路③大庆油田④三峡水利工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高一历史
据《剑桥中国史》记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分别约为3.8%和18.7%。“一五计划”[]A.建立了门类比较齐-高一历史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在5年内,全国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投入总为766.4亿元,相当于7亿两黄金。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占总额的-高一历史
汉阳铁厂的兴衰和武汉钢铁厂的建设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55年10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破土动工,1958年9月建成投产。20-高三历史
1959年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制定了下表。从下表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工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B.工业生产基础比较雄厚C.中国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高三历史
“一五”计划为我国工业的初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一五”计划的重点是在[]A.东北地区B.京津地区C.长江三角洲地区D.珠江三角洲地区-高三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市化率基本情况(部分)——摘编自中国城币化翠课题研究小组研究报告材料二在北京,每年都有300多万来自天南海北的农民工,和这个-高三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初期,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高三历史
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期间,在成都的交通建设成就主要有[]A.宝成铁路建成B.成昆铁路建成C.成渝铁路建成D.兰成铁路建成-高三历史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B.三大改造的完成C.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D.“文化大革命”的结束-高一历史
下列几组词汇,最能准确反映“过渡时期”这一特殊年代的是[]A.工业化抗美援朝三大改造B.一边倒人民公社另起炉灶C.“大跃进”两弹一星和平共处D.合作化求同存异三个面向-高三历史
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体的变化。据统计,以下为1949-1952年各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出现的高频率语汇。其中属于1952年的是[]A.严重、困难、农民、地区、-高一历史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标志这一变革完成的是[]A.解放战争的胜利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高一历史
下表反映的是中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其中,导致从A到B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一五”计划的展开B.“大跃进”的影响C.“文化大革命”的影响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高三历史
中共“八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里“健全法制”的目的不包括[]A.巩固人民民主专政-高三历史
斯大林曾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高三历史
下表反映的是中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其中,导致从A到B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一五”计划的展开B.“大跃进”运动的影响C.“文化大革命”的影响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高三历史
新中国建立后,长江两岸首次实行“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是在[]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B.“一五”计划期间C.“大跃进”时期D.文革时期-高一历史
苏联、新中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而采取的相同措施是[]A.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B.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赎买政策D.将大企-高一历史
工业化一般是指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是在[]A.建国初期B.社会主义过渡时期C.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高一历史
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的部分情况,该图反映了[]A.“一五时期”我国的工业发展非常缓慢B.“二五时期”我国的农业比重明显上升C.中共八大路线的贯彻使工业比重明显-高三历史
1956年全国高考的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下列事件不可能发生在这个“幸福的年代里”的是[]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B、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高三历史
下面四幅图片能够反映我国“三大改造”时期历史现象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通用粮票B.北京郊区农民报名参加农业合作社CD.1952年天津新港建成-高三历史
下表反映了中国华北某地1954年和1957年农村集体和农民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改革的完成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完成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大跃-高一历史
下表主要反映了新中国“一五”计划建设成就[]A.建国初期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B.“一五”计划期间农、轻、重协调发展C.“一五”计划钢产量的增加得益于武汉钢铁公司的建立-高三历史
1929年,河北小张创办小吃店“好再来”,几十年来生意兴旺。1954年,政府开始着手对“好再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你认为小张在改造后的命运有可能是[]A.继续经营他的店铺,并加入-高一历史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对中国哪一阶级的打击最大、最直接[]A.农民阶级B.民族资产阶级C.官僚资产阶级D.手工业者-高一历史
1953年毛泽东批示:“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特殊”“新式”的原因是[]A.确立社会主义-高三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市化率基本情况(部分)——摘编自中国城市化率课题研究小组研究报告材料二在北京,每年都有300多万来自天南海北的农民工,和这-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模式,在工业化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对外受到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的情况下,通过内部的高积累和优先发展重工业,很快实现了工业化。50年代-高三历史
“鞍山轧钢开红花,‘解放’牌汽车跑中华,喷汽式飞机翔蓝天,长江大桥武汉架”。这首歌谣所歌颂的成果的取得是在[]A.过渡时期B.十年探索时期C.“文革”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高一历史
下图为刘少奇、邓小平、杨尚昆视察沈阳飞机制造厂时拍摄的相片。该厂投产建成应在[]A、建国初恢复发展经济时期B、“一五”计划时期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D、“文革”十年间-高三历史
新中国成立初,中国人民银行组织设计新版人民币(1953版),其中一分币正面图案为民用汽车,其型号为苏制。这可以佐证[]A.“一五”计划成果显著B.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C.“三大改-高三历史
1954年,同仁堂实行公私合营后,工人们干劲十足。他们的感受是:“以前再怎么样也是给东家干活儿,公私合营后,我们就是给自己干活儿了。[]A.变私有制为公有制B.排除资本家的管-高一历史
新中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实行的政策是[]A.无偿收归国有B.成立生产合作社C.公私合营D.利用、限制-高一历史
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根据中国近代社会的特点,指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下列事件属于革命进程第二步的是[]A.-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下列相关问题:材料一1957年工农业产品产量材料二下图是著名漫画家张乐平于1958年画的《跃!跃!跃!》:材料三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过程中,乡镇企业和外资工业-高三历史
针对下列情况,我国采取的相应措施是[]A.没收官僚资本B.土地改革C.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D.掀起“大跃进”运动-高三历史
1953年6月1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的内容作了完整的表述。其突出特点是[]A、发展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并举B、工业化-高一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化出现了根本性的转折。“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标志着我国[]A.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B.实现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大-高二历史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中国“一汽”与“红旗”大事年表(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第一汽车制造厂破土兴建的历史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关于此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状况表述正确的是①优先发展重工业②增强国防力量,维护国家独立③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④轻工业比重下降,重-高三历史
某历史研究小组的同学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卷)》看到这句话:“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引起了‘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之后,各抒已见。下列推理最正确的是[]A.甲:不对,“-高三历史
下列两幅反映同一历史时期社会现象的图片,其共同主题是陕西省关中产棉区妇女互助组在摘棉花安徽省工商界庆祝全行业公私合营[]A.联产承包激发生产积极性B.人民庆祝实施股份制-高三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艰辛探索,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国初期,陈嘉庚说:“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材料一 民国初期,陈嘉庚说:“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耳”。黄炎培业说:“今吾中国至重要,至困难问题,厥惟生计;曰求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厥惟教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材料二“城市到乡村”、“城市领导乡村”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概括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据此说明为什么“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四,分析改革开放与邓小平所阐述的历史经验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背最:三大战役胜利结束;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内涵:解放全中国;开展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建设。
(3)变化:总体上是增长的,50年代神续增长;50年代末60年代初下降;60年代中期恢复。主要原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一五”计划完成等;“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自然灾害等,制定并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原因:经济基础薄弱,缺乏建设经验;任务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4)关系:在总结不同历史时期各种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共产觉制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成为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