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市化率基本情况(部分)——摘编自中国城币化翠课题研究小组研究报告材料二在北京,每年都有300多万来自天南海北的农民工,和这个-高三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市化率基本情况(部分)——摘编自中国城币化翠课题研究小组研究报告材料二在北京,每年都有300多万来自天南海北的农民工,和这个-高三历史
题目简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市化率基本情况(部分)——摘编自中国城币化翠课题研究小组研究报告材料二在北京,每年都有300多万来自天南海北的农民工,和这个-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市化率基本情况(部分)
——摘编自中国城币化翠课题研究小组研究报告
材料二 在北京,每年都有300多万来自天南海北的农民工,和这个城市同在,与这个城市一起成长……在经济发达、进城务工青年最密集的珠江三角洲,进城务工青年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高迭25“以上……据专家估计,农民工每年给城市经济创造1万亿——2万亿元人民币的GDP增量,并为农村增加5000亿——6000亿元人民币的收入……另据北京市统计局的测算,目前北京市农民工的劳动力贡献,在建筑业占83%,在批发零售业占49%,在制造业占29%。
——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
材料三 目前在中国4.8亿多农村劳动力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2%,其中大专以上的只占到2.6%,初中及初中以下的仍占88%,从总体上看,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1994年转向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中,因素质太低而被遣返的占24.2%。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课题组
材料四 2010年春节刚过,珠三角企业出现了新一轮“民工荒”。长三角、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同样面临着“民工荒”的困扰。3月10日上午9点30分,农业部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集体采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提问:现在很多媒体有这样一个报道,很多地方出现了“民工荒”,在我们的报道中,很多农民工也向我们反映,他们到城里找不到工作,您认为这样的矛盾怎样解决?
——人民网
材料五 日本工业经济腾飞过程中一段时间内出现了劳动力供给不足的现象。1961年,日本政府制定了《农业基本法》和《农业现代化资金筹措法》。规定在10年内要将农村中农户总数的60%转移到非农方面,同时计划由国家补贴利息,向农户提供长期低息贷款,促使农业现代化,改变原有的农业结构。20世纪80年代就普及了高中教育,使40%的农村适龄青年跨进了大学校园。同时,日本政府还在农村推行了一套职业训练制度,对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摘自《农民日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阶段中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历史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及农村劳动力自身存在的不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借鉴日本经验解决我国“民工荒”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材料题
难度:偏难
来源:辽宁省模拟题
答案
(1)1950——1957年:“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大量农民进入城镇和工矿就业。1958——1960年:“大跃进”以大炼钢铁为中心,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城镇。1978——1984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乡镇企业的兴起、非农产业比重的不断提高。1985——2006年: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非农业人口增长速度大幅度提高。
(2)贡献:加速城市化进程;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一支重要力量。不足: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就业竞争力弱,就业空间小。
(3)利用国家权力通过立法和政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进行规划和指导。普及高中教育和对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上一篇 :
“一五”计划为我国工业的初步
下一篇 :
新中国成立后初期,毛泽东说:“现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期间,在成都的交通建设成就主要有[]A.宝成铁路建成B.成昆铁路建成C.成渝铁路建成D.兰成铁路建成-高三历史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B.三大改造的完成C.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D.“文化大革命”的结束-高一历史
下列几组词汇,最能准确反映“过渡时期”这一特殊年代的是[]A.工业化抗美援朝三大改造B.一边倒人民公社另起炉灶C.“大跃进”两弹一星和平共处D.合作化求同存异三个面向-高三历史
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体的变化。据统计,以下为1949-1952年各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出现的高频率语汇。其中属于1952年的是[]A.严重、困难、农民、地区、-高一历史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标志这一变革完成的是[]A.解放战争的胜利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高一历史
下表反映的是中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其中,导致从A到B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一五”计划的展开B.“大跃进”的影响C.“文化大革命”的影响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高三历史
中共“八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里“健全法制”的目的不包括[]A.巩固人民民主专政-高三历史
斯大林曾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高三历史
下表反映的是中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其中,导致从A到B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一五”计划的展开B.“大跃进”运动的影响C.“文化大革命”的影响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高三历史
新中国建立后,长江两岸首次实行“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是在[]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B.“一五”计划期间C.“大跃进”时期D.文革时期-高一历史
苏联、新中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而采取的相同措施是[]A.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B.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赎买政策D.将大企-高一历史
工业化一般是指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是在[]A.建国初期B.社会主义过渡时期C.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高一历史
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的部分情况,该图反映了[]A.“一五时期”我国的工业发展非常缓慢B.“二五时期”我国的农业比重明显上升C.中共八大路线的贯彻使工业比重明显-高三历史
1956年全国高考的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下列事件不可能发生在这个“幸福的年代里”的是[]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B、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高三历史
下面四幅图片能够反映我国“三大改造”时期历史现象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通用粮票B.北京郊区农民报名参加农业合作社CD.1952年天津新港建成-高三历史
下表反映了中国华北某地1954年和1957年农村集体和农民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改革的完成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完成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大跃-高一历史
下表主要反映了新中国“一五”计划建设成就[]A.建国初期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B.“一五”计划期间农、轻、重协调发展C.“一五”计划钢产量的增加得益于武汉钢铁公司的建立-高三历史
1929年,河北小张创办小吃店“好再来”,几十年来生意兴旺。1954年,政府开始着手对“好再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你认为小张在改造后的命运有可能是[]A.继续经营他的店铺,并加入-高一历史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对中国哪一阶级的打击最大、最直接[]A.农民阶级B.民族资产阶级C.官僚资产阶级D.手工业者-高一历史
1953年毛泽东批示:“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特殊”“新式”的原因是[]A.确立社会主义-高三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市化率基本情况(部分)——摘编自中国城市化率课题研究小组研究报告材料二在北京,每年都有300多万来自天南海北的农民工,和这-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模式,在工业化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对外受到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的情况下,通过内部的高积累和优先发展重工业,很快实现了工业化。50年代-高三历史
“鞍山轧钢开红花,‘解放’牌汽车跑中华,喷汽式飞机翔蓝天,长江大桥武汉架”。这首歌谣所歌颂的成果的取得是在[]A.过渡时期B.十年探索时期C.“文革”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高一历史
下图为刘少奇、邓小平、杨尚昆视察沈阳飞机制造厂时拍摄的相片。该厂投产建成应在[]A、建国初恢复发展经济时期B、“一五”计划时期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D、“文革”十年间-高三历史
新中国成立初,中国人民银行组织设计新版人民币(1953版),其中一分币正面图案为民用汽车,其型号为苏制。这可以佐证[]A.“一五”计划成果显著B.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C.“三大改-高三历史
1954年,同仁堂实行公私合营后,工人们干劲十足。他们的感受是:“以前再怎么样也是给东家干活儿,公私合营后,我们就是给自己干活儿了。[]A.变私有制为公有制B.排除资本家的管-高一历史
新中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实行的政策是[]A.无偿收归国有B.成立生产合作社C.公私合营D.利用、限制-高一历史
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根据中国近代社会的特点,指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下列事件属于革命进程第二步的是[]A.-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下列相关问题:材料一1957年工农业产品产量材料二下图是著名漫画家张乐平于1958年画的《跃!跃!跃!》:材料三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过程中,乡镇企业和外资工业-高三历史
针对下列情况,我国采取的相应措施是[]A.没收官僚资本B.土地改革C.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D.掀起“大跃进”运动-高三历史
1953年6月1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的内容作了完整的表述。其突出特点是[]A、发展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并举B、工业化-高一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化出现了根本性的转折。“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标志着我国[]A.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B.实现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大-高二历史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中国“一汽”与“红旗”大事年表(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第一汽车制造厂破土兴建的历史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关于此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状况表述正确的是①优先发展重工业②增强国防力量,维护国家独立③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④轻工业比重下降,重-高三历史
某历史研究小组的同学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卷)》看到这句话:“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引起了‘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之后,各抒已见。下列推理最正确的是[]A.甲:不对,“-高三历史
下列两幅反映同一历史时期社会现象的图片,其共同主题是陕西省关中产棉区妇女互助组在摘棉花安徽省工商界庆祝全行业公私合营[]A.联产承包激发生产积极性B.人民庆祝实施股份制-高三历史
1949——1956年,中国农村生产关系变化的趋势是[]A.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B.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封建剥削制度→个-高三历史
造成下图所示的公私经济成分比例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三大改造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国营企业改革-高三历史
1959年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制订了下表。从下表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工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B.工业生产基础比较雄厚C.中国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高三历史
以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这组数据反映了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A.国民经济全面恢复国际地位迅速提升B.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迅速成就巨大-高三历史
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其中“一化”是指[]A.社会主义现代化B.农业合作化C.社会主义工业化D.科学技术现代化-高二历史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市化率基本情况(部分)——摘编自中国城市化率课题研究小组研究报告材料二在北京,每年都有300多万来自天南海北的农民工,和这-高三历史
建国六十周年庆典上,天安门广场以复兴之路为主题,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打头的游行方阵分别命名为:开天辟地、艰苦创业、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下列史实与“艰苦-高二历史
建国以来,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经济也得到迅速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表表明了1956年各经济成分较1952年的变化材料二下表为1952年、195-高一历史
为非公有制经济“正名”,在新中国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由“合理调整工商业”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再到“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最终发展为今天“成-高三历史
某电视剧有一庆典场景:市领导宣布“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所说的“伟大胜利”指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高三历史
在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创举有①用逐步过渡的形式改造个体农业和手工业②用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与和平赎买的政策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③实行-高二历史
贴春联是中国一项文化习俗,春联的内容往往和社会的历史变迁相联系。以下春联中能反映新中国成立后过渡时期历史情景的是[]A.“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B.“食堂巧-高三历史
《建国以来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改革》一书中指出:“从1953——1956年底,我国广大农村基本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在这期间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具有历史的-高三历史
下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我国制造的第一批喷气式飞机[]A.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社会主义经济体系-高三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市化率基本情况(部分)——摘编自中国城币化翠课题研究小组研究报告材料二在北京,每年都有300多万来自天南海北的农民工,和这个-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贡献:加速城市化进程;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一支重要力量。不足: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就业竞争力弱,就业空间小。
(3)利用国家权力通过立法和政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进行规划和指导。普及高中教育和对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