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深刻变化,它主要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思想学术领域的自由化和科学化等。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当转型的准备工作完成后-高三历史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深刻变化,它主要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思想学术领域的自由化和科学化等。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当转型的准备工作完成后-高三历史
题目简介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深刻变化,它主要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思想学术领域的自由化和科学化等。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当转型的准备工作完成后-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深刻变化,它主要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思想学术领域的自由化和科学化等。 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转型的准备工作完成后,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这就标志着现代化的开始。……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克服专制王权于是成了继续前进的条件,在这个时候,谁先克服专制王权,谁就先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
——钱乘旦《世界近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是怎样“克服专制王权”的。“克服专制主义王权”又是如何促进英国“继续前进”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在此期间,城镇人口由1843 年的2070 万人,到1893 年增至2350 万人,从占总人口的5 .1% 上升为6 .6% ……从“五口通商”始,至甲午战争前,全国通商口岸34 个,这些口岸一般是被迫开放的……中国各地工厂有外资工厂、官办和官商合办工厂、民族资本主义工厂三大类。
——摘自皮明麻《洋务运动与中国城市化、城市近代化》
材料三 时至今日,农村破产,日益激烈,农民痛苦,日益深刻,各乡村普遍出现了一种杌枸不安的现象。农民莫不纷纷离村,徙居城市。
——摘自董汝舟《中国农民离村问题之检讨》
(2 )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斯大林时期是一个社会发生巨大变革、实现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基本转变的飞跃前进的时代……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工业大国,它的大量的人口从农村流到了城市,一个制度化的由中央全面控制的社会主义体制形成了……苏联经济也一直以较高的速度持续增长。
——布热津斯基《大失败》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
——《世界历史》杂志《苏联的共产主义》
(3 )斯大林时期苏联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形成了有别于资本主义的新型的“社会主义体制”。依据材料四概括这一体制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五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基本思想是只有通过扩大”需求”,才能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促进经济发展。这就需要加强政府的调节,经济衰退时,扩大政府开支、实行减税,甚至搞赤字预算和发行公债,扩大总需求。经济高涨时,紧缩政府开支、增加税收、减少总需求。货币政策则要用以支持财政政策,作相应的调整。
(4 )概述材料五的经济思想;理论的成就在于它指导下的实践成功,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探究题
难度:中档
来源:辽宁省模拟题
答案
(1 )1689 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限制英王的实际统治权,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提供了前提。
(2 )西方列强侵略下,通商口岸被迫开放;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推动;小农经济日益破产,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
(3 )特点: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指令性计划。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
(4 )经济思想:加强政府对经济的调节,通过调节“需求”,促进经济稳定发展。举例: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使50-70 年代资本主义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等。
上一篇 :
1946年,法国政府成立计划总署,莫
下一篇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发达国家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关于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第一种观点认为“它是体面而人道的社会标志”;第二种观点认为“它奖懒罚勤,是公民秩序衰退的原因”。你同意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高一历史
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社会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高三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占领日本,采取削弱日本的政策。1948年,美国改行扶植日本的政策,力图将日本建成冷战的前哨阵地。这一政策转变[]A.成为日本长期推行仇视中国政策-高二历史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里根、克林顿经济政策的相同点是[]A.削减税收,刺激投资B.实行不同程度的国家干预C.倡导自由放任D.大力发展“新经济”-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美国占领日本之后,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会见日本天皇时的合影材料二各国经济增长率(%)比较(1)材料一中的图片形象地反映了美日两国的地位,-高三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体现在[]A.西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B.西方国家废除了垄断组织C.经济危机在西方国家已经消失D.西方国家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高三历史
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的核心内容是[]A.主张经济自由放任B.反对消费C.主张国家干预经济D.反对经济全球化-高一历史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之口,他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批评政府干预市场,公-高三历史
二战后法国与西方其他国家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A.扩大国有经济成分B.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C.实行减税政策D.有明确经济发展计划-高三历史
二战后,法国政府推广国有化运动,国有经济占有重要的地位。到1982年,法国的煤气、铁路、邮政、电信、电视广播等行业的国有化率为100%,电力、煤矿、航空、银行、烟草等行业-高三历史
20世纪20、30年代,西方经济指导思想由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演变为运用国家权力,对经济全面加强干预。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20世纪20、30年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演变?(3分)(2)“二-高一历史
2008年10月,15家主流媒体共同发起的征集一九七八年以10大流行语”揭晓,分别是“下海”“下岗再就业”“农民工”“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上网”.“①”,“北京奥运”“炒股”.②-高三历
下列示意图中正确反映了美国20世纪70年代以后经济发展轨迹的是A.①B.②C.③D.④-高三历史
某班学生在探究学习“社会保障制度与政策”这一问题时,得出以下结论,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罗斯福新政把救济、保险、就业较好地结合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建立“福利国-历史
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认为:“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他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批评政府干预市场,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高三历史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在一则广告中说:“37万个股东把储蓄投资在通用电气公司,这是美国的典型,美国近乎每一个人民都是资本家。”与该广告思想相一致的是A.“混合经济”B.“经营者革命-高二历史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B.福利资金由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国家补贴三部分组成-高二历史
下表是1913-1973年西方各国政府总支出占现价GDP的百分比表。由此推出的结论符合史实的是1913—1973年西方各国政府总支出占现价GDP的百分比1913年1938年1973年法国8.9%23.
2004年美国联邦政府的预算开支:19.9%军费;21.6%社会保障;19.5%用于资助穷人、老人、残疾人的医疗保险项目……4.1%用于退休金和扶持残疾人的开支……9%用于失业补助、给穷人-高三历史
“马克思认为革命将会首先发生在工业化国家而不是殖民地。……然而,西方,而是在如今被称为第三世界的前殖民地国家。因此可以说历史颠覆了马克思主义。”革命首先没有发生在西方-高三历史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推行了社会福利政策,主要结果是A.促进了社会和谐B.强化了国家机器C.阶级矛盾基本消除D.消除了社会不公现象-高二历史
有人以“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照顾”来形容1948年以来的英国国民所享有的福利政策。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以下对“福利国家”的认识-高一历史
从漫画《福利制度没用好》中获取到的信息不包括()A.滋养“懒汉”B.苦了财政C.降低工作积极性D.实现共同富裕-高三历史
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的核心内容是A.主张国家干预经济B.反对消费C.主张经济自由放任D.反对全球化-历史
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的比重表(%上述数据反映出的实质是A.社会主义制度影响的扩大B.发达国家大力发展国有经济C.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整D.国有经济、私有经济并存-高三历史
20世纪50至70年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变化主要是A.西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B.西方国家废除了垄断组织C.经济危机在西方国家已经消失D.西方国家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高二历史
1945年7月英国举行大选,被视为反法西斯战争英雄的在任首相丘吉尔及其所在的保守党惨败,工党获胜组阁。导致这一结果最有可能的原因是A.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丘吉尔魅力不-高三历史
下列经济措施中,西欧与日本相比并不相同的是()A.大规模国有化B.发展市场经济C.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完善社会福利制度-高一历史
下面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A.a段时期是美国政府把自由主义作为主要经济政策时期B.b段时期出现的经济问题表明执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必要C.c段经-历史
“当西方和平降临之时,却是中国内战爆发之际;当西方开始重建之际,却正是中国内战加剧之时;当西方经济恢复发展之时,中国经济却走向崩溃。”西方“重建”和“恢复发展”的有利因-历史
美国《商业周刊》曾把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长达l0年的经济持续增长称之为“新经济的胜利”。“新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是()A.农业B.高新技术产业C.工业D.服务业-高一历史
“德意志帝国哪怕从1866年击败奥地利算起,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崩溃,不过半个世纪;日本帝国从开始明治维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到8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日在废墟上-高三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创新和调整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材料一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高二历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里根在他任期(1981-1989)的开始阶段,……国家正面临着一场“经济上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日益迫近这场灾难的主要标志就是预算赤字估计要扩大,利息率-高三历史
到现在为止,发端于罗斯福新政的现代资本主义较之传统资本主义正在发生着一些新变化。下面对“新变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国家对经济实行系统调控和干预B.政府成为各项事务的-高三历史
关于下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发达国家的福利政策消除了社会矛盾,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B.发达国家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C.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己成为公民的社会-高一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9年上台的阿登纳政府废除以行政控制为特征的中央统制经济,建立“社会市场经济”,其理论依据是路德维希·艾哈德的理论,即“在现有条件下,国家必须有计划-历史
“大多数英国政治家对自由贸易的信念坚信不疑……长期指导英国政策的帕尔默森勋爵称自由贸易是‘一项伟大的、永恒不变的自然法则’。”(《剑桥大英帝国史》)文中帕尔默森勋爵的名言-历史
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安全网”是指()A.拓展经济活动的领域-高一历史
据统计,从1980年到1986年,英国共有100万套地方当局的住房卖给了个人,私房在全国住房中的比例上升到了65%。英国政府的这一举措在当时主要目的在于A.摆脱“滞涨”困局B.实现英-高三历史
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到福利国家制度时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撒切尔夫人所说的-高一历史
某同学在学习《历史》必修二后,为巩固所学知识,概括里根政府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作诗一首。后发现其中有一句不妥,它是A.亦滞亦胀凯失灵(凯,指凯恩斯主义)B.紧缩货币出新招-历史
1990年,“欧共体12国在养老金和医疗保健方面的亏空就高达7.5万亿欧洲货币单位,相当于同年欧共体国内生产总值的14.5%”。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推行“福利国家”制度B.西欧经-高一历史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福利制度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第一步第二步甲提出英国是“福利国-高三历史
“经营者革命”指的是A.企业经营者改革管理制度B.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企业经营C.企业所有权发生变化D.企业经营者改造生产技术-高一历史
18世纪初,一个名叫蒙迪维尔的英国医生写了一首题为“蜜蜂的寓言”的讽喻诗。这首诗叙述了一个蜂群的兴衰史。最初,蜜蜂们追求奢侈的生活,大肆挥霍浪费,整个蜂群兴旺发达。后-高三历史
资本主义发展在早期是自由放任,一战后特别是二战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越来越多。可以说:A.早期自由主义政策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国家干预经济是必然B.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是必然-高二历史
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纷纷调整经济政策,形成不同的发展模式,推动本国经济发展。相关认识不正确的有A.加强国家干预是这些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共同之处B.英国形成混合市场经济,-高一历史
“撒切尔夫人的上台预示着崇尚自由市场和货币作用的撒切尔主义政治哲学登上历史舞台。在西方集体向右转,东方集体偏左的特殊历史时代,撒切尔主义与其在大洋彼岸的另一版本——-高三历史
20世纪50—7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A.充分利用先进科技成果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采取措施调整产业结构D.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高一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深刻变化,它主要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思想学术领域的自由化和科学化等。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当转型的准备工作完成后-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材料一:当转型的准备工作完成后,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这就标志着现代化的开始。……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克服专制王权于是成了继续前进的条件,在这个时候,谁先克服专制王权,谁就先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 )西方列强侵略下,通商口岸被迫开放;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推动;小农经济日益破产,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
(3 )特点: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指令性计划。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
(4 )经济思想:加强政府对经济的调节,通过调节“需求”,促进经济稳定发展。举例: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使50-70 年代资本主义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