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14分)某中学为活跃校园文化,举办了中外文化展览。现摘录其中的部分展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展览一中外思想集锦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卢梭《社会契约论》古者以天下为主-高三历史
(14分)某中学为活跃校园文化,举办了中外文化展览。现摘录其中的部分展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展览一中外思想集锦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卢梭《社会契约论》古者以天下为主-高三历史
题目简介
(14分)某中学为活跃校园文化,举办了中外文化展览。现摘录其中的部分展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展览一中外思想集锦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卢梭《社会契约论》古者以天下为主-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14分)某中学为活跃校园文化,举办了中外文化展览。现摘录其中的部分展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展览一 中外思想集锦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卢梭《社会契约论》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展览一中的两位思想家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从阶级属性和历史作用两方面谈谈这两种思想的不同之处。(6分)
展览二 中外文学荟萃
(2)下表是展览中体现当时中西文明重要成果的两部著作的介绍,请参考已填充的文字,完成空白部分。(2分)
书名
项目
清朝《红楼梦》
意大利《十日谈》
时代特征
明清时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政治黑暗;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思想文化上的专制统治。
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宗教束缚。
主要思想
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展览三 中外名画欣赏
(3)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鉴赏的基本要求,请你欣赏展览三中上述两幅名画,分别写出这两幅名画的作者、艺术风格或流派。(4分)
(4)通过以上对人类不同文明的探究,我们从中能得到哪些结论?(2分)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1)共同之处: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不同程度的倡导民主思想。(2分)
不同之处:
①阶级属性:法国的卢梭等人属于资产阶级思想家;中国的黄宗羲等人仍属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2分)
②历史作用:法国的启蒙运动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动员;中国的早期启蒙思想并没有打破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也没能引发一场社会革命。(2分)
(2)主要思想:描写了封建贵族大家庭的兴衰变化,深刻地揭露和批判明清封建制度的衰落。(2分)
(3)图1:北宋画家张择端,现实主义城市风俗画。
图2:意大利画家达·芬奇,具有强烈人文主义精神的绘画作品。(4分)
(4)结论:东西方文明都促进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在对待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问题上,要坚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和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性;在对待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问题上,要坚持传承与创新的态度;要把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吸纳优秀的外来文化相结合等。(2分,任答其中2点即可得2分,只要言之有理,也可。)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把握有效信息和比较分析的能力。要归纳两位思想家最主要的共同之处的问题和从阶级属性和历史作用两方面归纳这两种思想的不同之处,关键把握二者大的时代背景,可得出二者共同之处是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不同程度的倡导民主思想;不同之处:阶级属性方面,法国的卢梭等人属于资产阶级思想家,中国的黄宗羲等人仍属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历史作用方面,法国的启蒙运动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动员,中国的早期启蒙思想并没有打破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也没能引发一场社会革命。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材料信息的能力,把握有效信息,并利用已有信息和所学知识推导历史结论的能力。题问中表格是展览中体现当时中西文明重要成果的两部著作的介绍,要参考已填充的文字,完成空白部分,表格要补全清朝《红楼梦》的主要思想,利用所学知识即可得解,具体为描写了封建贵族大家庭的兴衰变化,深刻地揭露和批判明清封建制度的衰落。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画材料信息的能力,把握有效信息,利用已有信息和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问中要求通过欣赏展览三中的两幅名画,分别写出这两幅名画的作者、艺术风格或流派。根据图画,依据所学知识即可得解答,图1的作者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现实主义城市风俗画,图2作者是意大利画家达·芬奇,具有强烈人文主义精神的绘画作品。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把握有效信息,利用已有信息和所学知识推导历史结论的能力,通过上述材料对人类不同文明的探究,从中可归纳出如文明对人类历史的进步的促进作用,在对待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问题上,要坚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和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性,在对待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问题上,要坚持传承与创新的态度,要把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吸纳优秀的外来文化相结合等。
上一篇 :
晚清曾国藩除了推崇理学大师程
下一篇 :
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道学家满口仁义道德,实际上是借道学这块敲门砖,“以欺世获利”,为自己谋取高官厚禄,他们“口谈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巨富”。此言论最有可能出自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历史
“在卢梭民约论前约数十年,有此议论,不能不视为人类文化史最高出品。专著故自负,(顾)亭林亦复推重。乾隆间,此书列入禁书;光绪之季,吾曾私自传印,以为播送民主思想之工-高二历史
顾炎武认为,“王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顾炎武批判“心学”的空谈B.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的学-高二历史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思想家主要思想黄宗羲(1610——1695年)认为“君者,天下之大害也”,主张“君臣平等”,顾炎武(1613——1682年)提-高二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高二历史
李贽说:“商贾亦何鄙之有?挟数万之资,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关吏,忍诟于市易,辛苦万状,所挟者重,所得者末。”明代蒲州商人王文显训诫其子说:“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高二历史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以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也。”这实质上是主张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反对“私天下”的君主专制C.天下为主,君为客D.-高三历史
(15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学者林贤治说:“真正的思想者,就其本质来说都是异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高二历史
材料一“文艺复兴”原意是“再生”“复活”“复兴”。16世纪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基本上承袭此概念,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的古典时期曾高度繁荣,而到中世纪时却衰败湮灭,直到此时才获“再-高二历史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的传播最终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爆发,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了共和国,而17世纪中国思想家的思想影响却远未能达到这一步。产生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思-高二历史
顾炎武说:“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皮肤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A-高二历史
下列表述符合16世纪中后期时代特征的是:A.农耕文明的停滞与工业文明的兴起B.民族危机的深重与瓜分狂潮的掀起C.异端思想的微波与人文主义的巨澜D.巩固旧制的中国与革命狂飙的-高二历史
“世治而民和,志平而气正,则天地之化精,而万物之美起;世乱而民乖,志癖而气逆,则天地之化伤,气生灾害起”。如果以下历史人物看到这句话,所持“态度”合乎逻辑的是A.汉武帝-高二历史
以“异端”自命的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贽,一生屡遭迫害,最后系狱,自刎身死。他屡遭迫害主要是因为()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C.主张吸收佛道思想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高二历史
顾炎武指责李贽“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黄宗羲谴责李贽“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王夫之以“循礼”,“秉礼”为“君子之道”,以“尊其尊、卑其卑、位其位”为理想政治局面,并强烈主张严君-高三历史
“儒者之学全无头脑”,“鄙儒无识,俗儒无识,迂儒未死而臭,名儒死节殉名。”推测说出这番话最有可能是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高二历史
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从根本上体现时代潮流的是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凡为帝王者皆贼也”D.“工商皆本”-高二历史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己,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与此文观点相符的是A.孟子的“仁政”B.黄宗羲的“人民为主”C.王阳明的“心学”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高三历史
(14分)17世纪,明清进步思想家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把欧洲启蒙运动推向高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高三历史
李贽在《藏书》中说:“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该材料表明李贽的基本-高二历史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儒家思想也曾历经沧桑。阅读材料,回答问-高一历史
明末清初学者唐甑在《潜书》中说“二千年来皇帝皆盗贼”,下列思想家中政治主张和他相似的是A徐光启B黄宗羲C郑观应D魏源-高三历史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明末清初批判君主专制的反封建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的是A.封建制度的衰落B.西方殖民者东来C.商品经济的发展D.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历史
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不符的是A.倡导经世致用B.反对君主专制C.提倡以史为鉴D.提倡君主立宪-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漫画《思想家的话语》材料二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高二历史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也是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但明清之际儒学的文化地位和历史价值在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受到质疑。试从儒学自身角度分析:儒学在-高二历史
17世纪中国出现的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位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A、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B、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C、对儒家思想的全面否定和批判D、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高三历史
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B.激发了中华民族社会责任感C.促进了资本主-高二历史
下列哪一项,不可以代表士人的经世致用思想。[]A、“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B、“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C、“出而为帝王师,’处而为-高三历史
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上是[]A.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B.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C.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复兴D.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高二历史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其中一种思想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该思想是[]A.民贵君轻的思想B.君民共主的思想C.经世致-高二历史
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从根本上体现时代潮流的是[]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B、“严以治吏,宽以养民”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工商皆本”-高二历史
“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顾炎武由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高三历史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高二历史
江苏省昆山市亭林公园,是为了纪念一位明清之际的思想家而兴建的。在他雕像后面的墙上写有源于他的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位思想家是[]A、黄宗羲B、李贽C、顾炎武D、王-高二历史
《齐民要术》说:“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缺而不录。”提出与此针锋相对观点的人是[]A.朱熹B.顾炎武C.王夫之D.黄宗羲-高二历史
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了明清时期的[]A.经世致用思想-高二历史
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高二历史
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是[]A、民主共和制度B、中央集权制度C、专制主义制度D、君主立宪制度-高二历史
下图所示两位思想家生活的时代基本相同,他们的思想主张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对他们思想相似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①商品经济的发展②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③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④阶-高二历史
顾炎武从清朝的统治中看到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开始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高二历史
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传统的社会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黄宗羲的思想反映了这种变化,下列观点出自黄宗羲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宇宙便是吾心”C.“工商皆民生-高二历史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高二历史
在中国古代随着商业不断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适应商业和市民需要的文化领域也成就非凡,这些成就不包括A.小说的出现和繁荣B.魏晋书法的形成和发展C.宋朝风俗画-高二历史
下列经世致用的思想中,最能体17、18世纪发展潮流的是[]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B.严以治吏,宽以养民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工商皆本-高二历史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段言论出自[]A.黄宗羲B.顾炎武-高二历史
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提倡以史为鉴,将学术研究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由此而形成的思想是[]A、经世致用B、工商皆本C、民主科学D、重农抑商-高三历史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说:“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高二历史
明清之际形成进步思想,最能从根本上体现时代潮流的是[]A、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B、严以治吏,宽以养民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工商皆本-高二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14分)某中学为活跃校园文化,举办了中外文化展览。现摘录其中的部分展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展览一中外思想集锦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卢梭《社会契约论》古者以天下为主-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展览一 中外思想集锦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展览二 中外文学荟萃
(2)下表是展览中体现当时中西文明重要成果的两部著作的介绍,请参考已填充的文字,完成空白部分。(2分)
项目
(3)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鉴赏的基本要求,请你欣赏展览三中上述两幅名画,分别写出这两幅名画的作者、艺术风格或流派。(4分)
(4)通过以上对人类不同文明的探究,我们从中能得到哪些结论?(2分)
答案
(1)共同之处: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不同程度的倡导民主思想。(2分)
不同之处:
①阶级属性:法国的卢梭等人属于资产阶级思想家;中国的黄宗羲等人仍属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2分)
②历史作用:法国的启蒙运动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动员;中国的早期启蒙思想并没有打破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也没能引发一场社会革命。(2分)
(2)主要思想:描写了封建贵族大家庭的兴衰变化,深刻地揭露和批判明清封建制度的衰落。(2分)
(3)图1:北宋画家张择端,现实主义城市风俗画。
图2:意大利画家达·芬奇,具有强烈人文主义精神的绘画作品。(4分)
(4)结论:东西方文明都促进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在对待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问题上,要坚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和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性;在对待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问题上,要坚持传承与创新的态度;要把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吸纳优秀的外来文化相结合等。(2分,任答其中2点即可得2分,只要言之有理,也可。)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把握有效信息和比较分析的能力。要归纳两位思想家最主要的共同之处的问题和从阶级属性和历史作用两方面归纳这两种思想的不同之处,关键把握二者大的时代背景,可得出二者共同之处是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不同程度的倡导民主思想;不同之处:阶级属性方面,法国的卢梭等人属于资产阶级思想家,中国的黄宗羲等人仍属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历史作用方面,法国的启蒙运动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动员,中国的早期启蒙思想并没有打破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也没能引发一场社会革命。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材料信息的能力,把握有效信息,并利用已有信息和所学知识推导历史结论的能力。题问中表格是展览中体现当时中西文明重要成果的两部著作的介绍,要参考已填充的文字,完成空白部分,表格要补全清朝《红楼梦》的主要思想,利用所学知识即可得解,具体为描写了封建贵族大家庭的兴衰变化,深刻地揭露和批判明清封建制度的衰落。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画材料信息的能力,把握有效信息,利用已有信息和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问中要求通过欣赏展览三中的两幅名画,分别写出这两幅名画的作者、艺术风格或流派。根据图画,依据所学知识即可得解答,图1的作者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现实主义城市风俗画,图2作者是意大利画家达·芬奇,具有强烈人文主义精神的绘画作品。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把握有效信息,利用已有信息和所学知识推导历史结论的能力,通过上述材料对人类不同文明的探究,从中可归纳出如文明对人类历史的进步的促进作用,在对待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问题上,要坚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和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性,在对待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问题上,要坚持传承与创新的态度,要把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吸纳优秀的外来文化相结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