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格物致知,大学之端,始学之事也。一物格则一知至,其功有渐,积久贯通,然后胸中判然不疑所行,而意诚心正矣。”——《朱子文集》七十二材料二“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高二历史
——《朱子文集》七十二
——王守仁:《王文成公书》卷二《答聂文蔚》
——《二十四孝图之戏彩娱亲》
——陈独秀《警告青年》
题目简介
材料一“格物致知,大学之端,始学之事也。一物格则一知至,其功有渐,积久贯通,然后胸中判然不疑所行,而意诚心正矣。”——《朱子文集》七十二材料二“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高二历史
题目详情
——《朱子文集》七十二
——王守仁:《王文成公书》卷二《答聂文蔚》
——《二十四孝图之戏彩娱亲》
——陈独秀《警告青年》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朱熹关于修养成圣的主要途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材料二,指出王阳明所谓“良知”的实质是什么?该“良知”在形成上与朱熹有什么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材料三,对于材料中所说的“孝”应当如何正确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陈独秀认为青年应当怎样才能破除旧道德,真正实现人的解放?他为什么要大力抨击旧道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实质:封建纲常伦理道德思想。不同:朱熹强调要通过学习,或者说通过格物致知,王阳明主张这一“良知”是天生的、人人具备的、不教自能的。
(3)进步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局限性:实质是封建等级制度。
(4)途径:用理性和科学的眼光去衡量一切,提倡民主科学。原因:袁世凯以尊孔复古来抵制共和,以封建伦理纲常来维护专制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