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题中的事例可以发现:要维持物体的运动,就必须给物体施加力,不受力而一直运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因此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从实验中可以看出,三次实验用到了三种接触面,分别是毛巾、纸板和玻璃板;并且根据自己的认识和容易得出:摩擦力最大的是毛巾,摩擦力最小的是玻璃板;它们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分别是0.09m、0.15m和0.22m.表格如下:
(4) 这样做是使小车每次刚进入水平面时就具有相同速度,便于比较由于受到阻力作用; (5)这个实验采用了控制小车质量及在运动到水平面时初速度一样,比较在不同水平面上运动距离的方法(控制变量法),前面学过的探究“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也采用过这种方法. 故答案为:(1)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水平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小车滑行的距离越远; (4)使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初速度相同; (5)控制变量法,探究摩擦力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
题目简介
人推桌子,桌子前进;停止用力,桌子也停止前进.对类似生活中的现象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______.接触面小车受到摩擦力大小的较小车运行的距离s/m这个观点是否科学呢?一组同学-物理
题目详情
通过对收集的证据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______.
想一想,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______;
想一想这个实验采用的研究方法,请举出我们学习过的哪个内容也采用了这种研究方法.
答: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