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下列材料(17分)材料一政党社团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仅1912年间,大小各种政党团体就曾出现300多个,如自由党、社会党、工党、统一共和党等。在民国建立后的一年左右时间-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17分)材料一政党社团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仅1912年间,大小各种政党团体就曾出现300多个,如自由党、社会党、工党、统一共和党等。在民国建立后的一年左右时间-高二历史
题目简介
阅读下列材料(17分)材料一政党社团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仅1912年间,大小各种政党团体就曾出现300多个,如自由党、社会党、工党、统一共和党等。在民国建立后的一年左右时间-高二历史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17分)
材料一 政党社团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仅1912年间,大小各种政党团体就曾出现300多个,如自由党、社会党、工党、统一共和党等。在民国建立后的一年左右时间中,全国的报纸由清末的约100种,迅速增加至500种,总销数达4200万份,许多报纸以议论时政得失、评说政府官员、监督政府工作为己任。从1912年底到1913年初,中华民国各省进行议员的选举,初选、复选都热闹非凡,各个政党纷纷采取公开发表演说的方式开展竞选活动,使得政治性的演讲、报告会一时蔚然成风。
——郑炳凯《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参与变化的实证研究》
材料二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十七条 一切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经常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倾听、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
第十八条 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效忠人民民主制度,服从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选)
材料三 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并加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民国初年民众积极参与政治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原因。(5分)
(2)材料二反映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如何设计“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5分)
(3)阅读材料三,针对当时“法”出现的问题,邓小平提出了哪些主张?结合所学,简述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成就。(5分)
(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你对我国政治制度发展的认识。(2分)
题型:综合题
难度:偏难
来源:不详
答案
1)表现:组建政党、社团;创办报刊,评说时政;公开的政治性演说;各省议员选举。(答三点即可得3分) 原因:社会发展的要求;资产阶级政治地位的提升;临时约法让人民获得一定的民主权利;民众参政意识增强。(言之成理、答两点即可得2分)
(2)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2分)
设计:民主集中制、人民民主原则、群众监督、服从法律。(3分)
(3)主张:民主制度化、法律化;通过民主程序完善法律制度;加强依法治国。(2分)
成就: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审定并通过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确立了依法治国方略;基本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3分,)
(4)民主政治建设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吸取古今中外的长处;从专制到民主;在探索中不断发展完善;符合本国国情。(2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文字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中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政党社团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全国的报纸由清末的约100种,中华民国各省进行议员的选举,初选、复选都热闹非凡,各个政党纷纷采取公开发表演说的方式开展竞选活动,”等信息不难判读出归纳出答案;第二小问原因从民国初年社会发展、临时约法颁布以及民主意识增强等角度综合分析作答。第(2)问中依据材料二中“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等信息概括答案;第二小问从“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接受群众的监督, 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效忠人民民主制度,服从宪法和法律。”的角度分析作答。 第(3)问对应材料三,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等信息来归纳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宪法典修订以及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等角度作答。第(4)问属于开放题型,接待此类试题要结合所学,本题从上述所给材料围绕依法治国、民主政治建设以及吸取古今中外的长处;从专制到民主;在探索中不断发展完善;符合本国国情等方面去回答。
上一篇 :
(2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
下一篇 :
图所示为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某网友在网贴《帝制的崩溃宪政的破产——从<袁氏当国>看中国宪政的坎坷命运》中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革命党人为袁世凯量身定做的纸制枷锁。”此处的“量身定做”意指《中-高三历史
1912年5月20日,23岁的上海《民权报》记者戴天仇,在报上发表了一篇只有24个字的时评短论《杀》,“熊希龄(财政总长)卖国,杀!唐绍仪(内阁总理)愚民,杀!袁世凯专横,杀!章太炎阿-历史
以下是西方的历史学家对辛亥革命的一些评论,其中与我们的观点相违背的有()①尽管革命以新军中士兵的爆发为开端,革命本身毫无疑问仍然是一个上流阶层的革命②旧制度崩溃了,但-历史
国旗是国家的象征。它通过一定的式样、色彩和图案反映一个国家政治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下图所示国旗使用时期是()A.清政府时期B.湖北军政府时期C.北洋军阀政府时期D.南京国民-历史
“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直接说明了辛亥革命A.彻底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D.推翻了中国两千-高一历史
(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民国元年9-12月预算,中央政府总收入2719万余元,总支出7009万余元……1913年4月北京政府与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借款合-高三历史
史学中评价辛亥革命是失败的,其主要依据是()A.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B.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C.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共-高一历史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高三历史
1912年2月12日颁布的《清帝逊位诏书》曰:“……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该诏书A.标志-高二历史
1908年《天津青年》杂志刊登了一篇文章,提出了著名“奥运三问”的梦想;1932年奥运会,刘长春身着“上白下黑”运动短装,手擎国旗步入会场,美国媒体报道:刘长春,中国4亿人的唯一-高三历史
孙中山在《制定建国大纲宣言》中说:“试观元年临时约法颁布以后,反革命势力不惟不因以消灭,反得凭藉之以肆其恶,终且临时约法而毁之,而大多数人民对于临时约法,初未曾计及于-高三历史
“革命带来了问题,答案却是只能在继续革命中得到解决。……所谓的革命,无非是要借助革命的杠杆,撬起可以使民族翻身的巨石,当无论如何都撬不动的时候,不是换一个杠杆,而是-高三历史
法治是以民主政治为前提和目标,以严格依法办事为理性原则,表现为良好的法律秩序,并包含着内在价值规定的法律精神的一种治国方略,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我们这样辽阔的国-高二历史
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1)对这个问题你是怎样看的?请列举证据证明你的观点。(本题目为开放式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6分)(2)评价“辛亥革命”的-高一历史
有人说“辛亥革命胜利了”,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对辛亥革命正确评价的是()A.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是彻底失败了B.从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和人民悲惨境遇来看,是失败了-高二历史
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兴中会B.华兴会C.光复会D.同盟会-高一历史
辛亥革命最重要的成果是()A.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C.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D.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殖民势力-高一历史
1918年,胡适在《归国杂感》里写道:“不过二十年前,那些老先生们……出了死力去驳康有为,……我们今天也痛骂康有为,但二十年前骂康有为太新,今日骂康有为太旧。”由此可见,胡适-高三历史
“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反映出A.民众的思想觉悟已经提升到了很高的程度B.民众将推翻帝制-高二历史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这三个人的共同目标是A.推翻清政府的统治-高三历史
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晚清时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从一个完全的独立国家变为半殖民地的国家;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民国时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进一步发展成一个半封建-高三历史
20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和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的特别之年。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凤凰网关于“你认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的问卷调查统计图——凤凰网(2010.11.19)材-高三历史
下图为作于1916年名为“水中捞月”的政治漫画,水中月亮上有“帝制”字。通过分析该画能够获得的认识是()A.洋务运动未使中国富强B.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高三历史
胡适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对这段材料的理解正确的-高二历史
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史册!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奋斗和壮烈牺牲的志士们永远值得中国人民尊敬和纪念!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高一历史
下列关于各个时期“民主”一词出现频率相对高或低的说法正确的是①1893年—1898年“民主”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共和”的频率②1905—1913年“共和”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民主”的频率③1940-高
“此后,旧势力要继续实行官僚军阀专制,要保护封建的经济基础,也只能在‘民主共和'的旗子下进行。这就为中国人民高举民主主义旗帜,进一步向封建主义发起进攻打开了一个缺-高一历史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者平等以有参政权。……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材料出自哪一政党的誓词A.中国兴中会B.中国同盟会C.中国国民党D.中国共产党-高一历史
武昌起义后,帝国主义在“严守中立”的伪装下策划“南北议和”,表明A.帝国主义在积蓄力量,准备镇压革命B.革命形势迅猛发展,帝国主义无所适从C.帝国主义对革命派存有希望D.帝国-高一历史
《民报》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兴中会的机关刊物。-高一历史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历史教科书是一般国民普遍历史观的重要来源,代表了一国统治者的史观及立场,是建构民族形象和民族认同的工具。材料一“孝-高三历史
辛亥革命对戊戌变法的继承和发展主要表现在()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②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③采取社会改良的办法达到目的④实行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高三历史
(16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自秦以来二千年,皆专制黑暗政体之历史也”……或告之曰:“我中国自秦以来二千年,皆封建社会之历史耳,虽至今犹然,一-高三历史
(9分)材料一、一些倾向共和的华人组成一个叫“福字敢死队”的团体,在几处热闹的地段大声疾呼,一面痛斥留辫者之奴性不改,一面拦住拖辫人,交与剪刀令其自剪。——王淼《民国初年-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表格:请回答:(1)上述团体的共同特点有哪些?(2)根据表格,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广泛建立的原因有哪些?(3)从上述表格中,你能得出哪些认识?-历史
历史兴趣小组研究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研究的历史事件不包括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D.抗日根据地的创建-高三历史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中国的政局特点是()A.南京临时政府成为实际的统领南北的中央政府B.实现了国家的真正统一C.结束了全国的混乱局面D.包括部分革命党人在内,很多人希望-历史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这里的“新阶段”主要是指:A.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正式形成B.开始与保皇派展开激烈论战C.革命派开始积极发动武装起-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们才-历史
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的失败说明了A.封建军阀的垮台B.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资产阶级共和国制度适合中国D.帝国主义在华寻找代理人的政策破产-历史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下列思想主张克服了义和团运动局限性的是A“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B用革命手段废除“数千年-历史
“当孙文为维护共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才意识到自己的孤独;当中国工人的斗争一次又一次被军阀镇压,他们才意识到自己的弱小。于是我们的代表可以把急需伙伴的他们叫到一起-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承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令批准不能见诸实行。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粥之,议院不-历史
“武昌起义之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满清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高二历史
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A、兴中会B、华兴会C、光复会D、中国同盟会-高一历史
2009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剑桥大学演讲时说:“我深爱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历经磨难”与“自强不息”的对应组不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三-高三历史
下图反映的是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清政府就像木偶一样任人摆布。清政府最终彻底成为任人摆布的木偶是在下面哪个条约签订之后[]A.《辛丑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南京-高二历史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辛丑条约》中最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内容是[]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B.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C.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D.总理衙门改为-高一历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1900年10月16日英国和德国就中国问题签订《英德协定》,相约遵守下列原则:“第一,将中国之江河及沿海各口岸各国贸易及其他正当经济活动-高三历史
观察下面四幅图片:请思考:(1)图1到图3的变化记载了八国联军侵华的历史,其主要侵略国有哪些?图4对中国有什么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下列材料(17分)材料一政党社团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仅1912年间,大小各种政党团体就曾出现300多个,如自由党、社会党、工党、统一共和党等。在民国建立后的一年左右时间-高二历史
题目详情
材料一 政党社团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仅1912年间,大小各种政党团体就曾出现300多个,如自由党、社会党、工党、统一共和党等。在民国建立后的一年左右时间中,全国的报纸由清末的约100种,迅速增加至500种,总销数达4200万份,许多报纸以议论时政得失、评说政府官员、监督政府工作为己任。从1912年底到1913年初,中华民国各省进行议员的选举,初选、复选都热闹非凡,各个政党纷纷采取公开发表演说的方式开展竞选活动,使得政治性的演讲、报告会一时蔚然成风。
——郑炳凯《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参与变化的实证研究》
材料二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十七条 一切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经常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倾听、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
第十八条 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效忠人民民主制度,服从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选)
材料三 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并加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民国初年民众积极参与政治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原因。(5分)
(2)材料二反映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如何设计“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5分)
(3)阅读材料三,针对当时“法”出现的问题,邓小平提出了哪些主张?结合所学,简述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成就。(5分)
(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你对我国政治制度发展的认识。(2分)
答案
(2)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2分)
设计:民主集中制、人民民主原则、群众监督、服从法律。(3分)
(3)主张:民主制度化、法律化;通过民主程序完善法律制度;加强依法治国。(2分)
成就: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审定并通过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确立了依法治国方略;基本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3分,)
(4)民主政治建设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吸取古今中外的长处;从专制到民主;在探索中不断发展完善;符合本国国情。(2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文字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中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政党社团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全国的报纸由清末的约100种,中华民国各省进行议员的选举,初选、复选都热闹非凡,各个政党纷纷采取公开发表演说的方式开展竞选活动,”等信息不难判读出归纳出答案;第二小问原因从民国初年社会发展、临时约法颁布以及民主意识增强等角度综合分析作答。第(2)问中依据材料二中“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等信息概括答案;第二小问从“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接受群众的监督, 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效忠人民民主制度,服从宪法和法律。”的角度分析作答。 第(3)问对应材料三,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等信息来归纳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宪法典修订以及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等角度作答。第(4)问属于开放题型,接待此类试题要结合所学,本题从上述所给材料围绕依法治国、民主政治建设以及吸取古今中外的长处;从专制到民主;在探索中不断发展完善;符合本国国情等方面去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