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民国元年9-12月预算,中央政府总收入2719万余元,总支出7009万余元……1913年4月北京政府与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借款合-高三历史
(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民国元年9-12月预算,中央政府总收入2719万余元,总支出7009万余元……1913年4月北京政府与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借款合-高三历史
题目简介
(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民国元年9-12月预算,中央政府总收入2719万余元,总支出7009万余元……1913年4月北京政府与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借款合-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民国元年9 -12月预算,中央政府总收入2719万余元,总支出7009万余元……1913年4月北京政府与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借款合同,借款总额2500万英镑,年息5厘,按84%实交,以关税和盐税为抵押47年偿清,本息共计67893597英镑。
(1)依据材料分析民国初年的财政状况及其影响。(6分)
材料二 20世纪30、40年代的一场侵略与反侵略战争是中华民族遭遇的严峻考验。
(2)结合下图及历史知识,阐释日本侵华行为对中国近代工业的空前破坏。(6分)
材料三 1949-1978年被称为走传统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时期。
(3)概括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工业化的主要特点及形成原因。(8分)
材料四 许多学者提出,应该以更加宽广的视野看对外开放,开放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建设领域。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顺应国际的发展潮流和国内改革的加快加深的需要,走向了对外开放水平的质的飞跃的新阶段。
(4)简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加大全方位开放力度的主要表现。(6分)
题型:综合题
难度:偏难
来源:不详
答案
(1)入不敷出(2分);北洋政府出卖国家利权(2分);列强重利盘剥,对华控制加剧(2分)。(若答出加重人民负担,激化社会矛盾等可得2分)
(2)战争破坏了近代中国东部地区原有工业基础(2分);日军掠夺沦陷区资源,以“军事管理”等方式控制工矿业(2分);控制铁路和大城市,挤压民族工业的生存空间(2分)。
(3)计划经济体制为基础(2分;答出实行单一公有制或高度集中管理体制可得1分);优先发展重工业(2分)。
工业基础薄弱(1分);严峻国际环境(1分);对苏联工业化的借鉴(1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1分)。
(4)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开发开放浦东、加入世贸,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2分);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写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等给1分 )(2分)。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是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的比较。(1)结合材料分析即可,关键是提炼材料信息,从材料“总收入2 719 万余元,总支出7 009 万余元”可以看出民国政府此时处于入不敷出的境地;从材料“84%实交,以关税和盐税为抵押47 年偿清”说明清政府此时的财政经济受到列强的控制。(2)此题考查的是日军侵华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从图片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地区的民族工业受到了严重的摧残,沦陷区日军到处掠夺资源,军事统制,民族工业的发展空间受到了严重的压制。(3)主要是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经济发展特点及原因,特点主要是经济发展模式、所有制结构。我国改革开放前主要是实行计划经济体制,重点发展重工业。这种工业化的原因要结合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来分析。(3)关键是抓住“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全方位开放力度”这两点即可。90年代以来,我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同时加大了对外开放的步伐。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基本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上一篇 :
“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
下一篇 :
史学中评价辛亥革命是失败的,其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高三历史
1912年2月12日颁布的《清帝逊位诏书》曰:“……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该诏书A.标志-高二历史
1908年《天津青年》杂志刊登了一篇文章,提出了著名“奥运三问”的梦想;1932年奥运会,刘长春身着“上白下黑”运动短装,手擎国旗步入会场,美国媒体报道:刘长春,中国4亿人的唯一-高三历史
孙中山在《制定建国大纲宣言》中说:“试观元年临时约法颁布以后,反革命势力不惟不因以消灭,反得凭藉之以肆其恶,终且临时约法而毁之,而大多数人民对于临时约法,初未曾计及于-高三历史
“革命带来了问题,答案却是只能在继续革命中得到解决。……所谓的革命,无非是要借助革命的杠杆,撬起可以使民族翻身的巨石,当无论如何都撬不动的时候,不是换一个杠杆,而是-高三历史
法治是以民主政治为前提和目标,以严格依法办事为理性原则,表现为良好的法律秩序,并包含着内在价值规定的法律精神的一种治国方略,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我们这样辽阔的国-高二历史
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1)对这个问题你是怎样看的?请列举证据证明你的观点。(本题目为开放式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6分)(2)评价“辛亥革命”的-高一历史
有人说“辛亥革命胜利了”,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对辛亥革命正确评价的是()A.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是彻底失败了B.从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和人民悲惨境遇来看,是失败了-高二历史
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兴中会B.华兴会C.光复会D.同盟会-高一历史
辛亥革命最重要的成果是()A.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C.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D.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殖民势力-高一历史
1918年,胡适在《归国杂感》里写道:“不过二十年前,那些老先生们……出了死力去驳康有为,……我们今天也痛骂康有为,但二十年前骂康有为太新,今日骂康有为太旧。”由此可见,胡适-高三历史
“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反映出A.民众的思想觉悟已经提升到了很高的程度B.民众将推翻帝制-高二历史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这三个人的共同目标是A.推翻清政府的统治-高三历史
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晚清时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从一个完全的独立国家变为半殖民地的国家;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民国时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进一步发展成一个半封建-高三历史
20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和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的特别之年。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凤凰网关于“你认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的问卷调查统计图——凤凰网(2010.11.19)材-高三历史
下图为作于1916年名为“水中捞月”的政治漫画,水中月亮上有“帝制”字。通过分析该画能够获得的认识是()A.洋务运动未使中国富强B.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高三历史
胡适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对这段材料的理解正确的-高二历史
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史册!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奋斗和壮烈牺牲的志士们永远值得中国人民尊敬和纪念!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高一历史
下列关于各个时期“民主”一词出现频率相对高或低的说法正确的是①1893年—1898年“民主”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共和”的频率②1905—1913年“共和”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民主”的频率③1940-高
“此后,旧势力要继续实行官僚军阀专制,要保护封建的经济基础,也只能在‘民主共和'的旗子下进行。这就为中国人民高举民主主义旗帜,进一步向封建主义发起进攻打开了一个缺-高一历史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者平等以有参政权。……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材料出自哪一政党的誓词A.中国兴中会B.中国同盟会C.中国国民党D.中国共产党-高一历史
武昌起义后,帝国主义在“严守中立”的伪装下策划“南北议和”,表明A.帝国主义在积蓄力量,准备镇压革命B.革命形势迅猛发展,帝国主义无所适从C.帝国主义对革命派存有希望D.帝国-高一历史
《民报》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兴中会的机关刊物。-高一历史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历史教科书是一般国民普遍历史观的重要来源,代表了一国统治者的史观及立场,是建构民族形象和民族认同的工具。材料一“孝-高三历史
辛亥革命对戊戌变法的继承和发展主要表现在()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②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③采取社会改良的办法达到目的④实行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高三历史
(16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自秦以来二千年,皆专制黑暗政体之历史也”……或告之曰:“我中国自秦以来二千年,皆封建社会之历史耳,虽至今犹然,一-高三历史
(9分)材料一、一些倾向共和的华人组成一个叫“福字敢死队”的团体,在几处热闹的地段大声疾呼,一面痛斥留辫者之奴性不改,一面拦住拖辫人,交与剪刀令其自剪。——王淼《民国初年-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表格:请回答:(1)上述团体的共同特点有哪些?(2)根据表格,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广泛建立的原因有哪些?(3)从上述表格中,你能得出哪些认识?-历史
历史兴趣小组研究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研究的历史事件不包括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D.抗日根据地的创建-高三历史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中国的政局特点是()A.南京临时政府成为实际的统领南北的中央政府B.实现了国家的真正统一C.结束了全国的混乱局面D.包括部分革命党人在内,很多人希望-历史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这里的“新阶段”主要是指:A.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正式形成B.开始与保皇派展开激烈论战C.革命派开始积极发动武装起-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们才-历史
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的失败说明了A.封建军阀的垮台B.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资产阶级共和国制度适合中国D.帝国主义在华寻找代理人的政策破产-历史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下列思想主张克服了义和团运动局限性的是A“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B用革命手段废除“数千年-历史
“当孙文为维护共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才意识到自己的孤独;当中国工人的斗争一次又一次被军阀镇压,他们才意识到自己的弱小。于是我们的代表可以把急需伙伴的他们叫到一起-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承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令批准不能见诸实行。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粥之,议院不-历史
“武昌起义之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满清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高二历史
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A、兴中会B、华兴会C、光复会D、中国同盟会-高一历史
2009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剑桥大学演讲时说:“我深爱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历经磨难”与“自强不息”的对应组不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三-高三历史
下图反映的是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清政府就像木偶一样任人摆布。清政府最终彻底成为任人摆布的木偶是在下面哪个条约签订之后[]A.《辛丑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南京-高二历史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辛丑条约》中最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内容是[]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B.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C.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D.总理衙门改为-高一历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1900年10月16日英国和德国就中国问题签订《英德协定》,相约遵守下列原则:“第一,将中国之江河及沿海各口岸各国贸易及其他正当经济活动-高三历史
观察下面四幅图片:请思考:(1)图1到图3的变化记载了八国联军侵华的历史,其主要侵略国有哪些?图4对中国有什么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同一个理由(保护使馆)下,中国被迫撤除了大沽炮台以及从北京到海口(山海关)之间的军事据点,取而代之的是各国酌定数处留兵驻守'”。据材料信息,与这一现象出现有关的是[-高一历史
19世纪末2O世纪初,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变革。以下变革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②学习西方制度,变法迅速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③青年-高三历史
你见过扯线木偶吗?木偶被线扯着,任人摆布。下图反映的就是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清政府就像木偶一样任人摆布,请问清政府最终成为完全任人摆布的木偶是在下面哪个条约签订之-高一历史
“西方人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来祝贺中国进入了20世纪”。这里的“礼物”指的是[]A、火烧圆明园B、割占宝岛台湾C、签订《辛丑条约》D、九·一八事变-高一历史
有人曾评价说:“人们通常说中国从此觉醒,这是中国第一次发现自己落后于若干国家。他们也认识到了必须打开国门,实现现代化。”促使“中国从此觉醒”的事件是()A.鸦片战争B.中法-高一历史
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已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种状况应出现于[]A.《南京条约》签订之后B.《北京条-高三历史
1900年以后,在天津老城南门外(南市一带)出现了租界与天津地方当局均不实施。管理并一度畸形繁荣的地区,俗称“三不管”,这本质上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的[]A、封建落后性B、治安-高三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民国元年9-12月预算,中央政府总收入2719万余元,总支出7009万余元……1913年4月北京政府与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借款合-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材料一 民国元年9 -12月预算,中央政府总收入2719万余元,总支出7009万余元……1913年4月北京政府与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借款合同,借款总额2500万英镑,年息5厘,按84%实交,以关税和盐税为抵押47年偿清,本息共计67893597英镑。
(1)依据材料分析民国初年的财政状况及其影响。(6分)
材料二 20世纪30、40年代的一场侵略与反侵略战争是中华民族遭遇的严峻考验。
(2)结合下图及历史知识,阐释日本侵华行为对中国近代工业的空前破坏。(6分)
材料三 1949-1978年被称为走传统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时期。
(3)概括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工业化的主要特点及形成原因。(8分)
材料四 许多学者提出,应该以更加宽广的视野看对外开放,开放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建设领域。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顺应国际的发展潮流和国内改革的加快加深的需要,走向了对外开放水平的质的飞跃的新阶段。
(4)简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加大全方位开放力度的主要表现。(6分)
答案
(1)入不敷出(2分);北洋政府出卖国家利权(2分);列强重利盘剥,对华控制加剧(2分)。(若答出加重人民负担,激化社会矛盾等可得2分)
(2)战争破坏了近代中国东部地区原有工业基础(2分);日军掠夺沦陷区资源,以“军事管理”等方式控制工矿业(2分);控制铁路和大城市,挤压民族工业的生存空间(2分)。
(3)计划经济体制为基础(2分;答出实行单一公有制或高度集中管理体制可得1分);优先发展重工业(2分)。
工业基础薄弱(1分);严峻国际环境(1分);对苏联工业化的借鉴(1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1分)。
(4)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开发开放浦东、加入世贸,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2分);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写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等给1分 )(2分)。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是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的比较。(1)结合材料分析即可,关键是提炼材料信息,从材料“总收入2 719 万余元,总支出7 009 万余元”可以看出民国政府此时处于入不敷出的境地;从材料“84%实交,以关税和盐税为抵押47 年偿清”说明清政府此时的财政经济受到列强的控制。(2)此题考查的是日军侵华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从图片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地区的民族工业受到了严重的摧残,沦陷区日军到处掠夺资源,军事统制,民族工业的发展空间受到了严重的压制。(3)主要是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经济发展特点及原因,特点主要是经济发展模式、所有制结构。我国改革开放前主要是实行计划经济体制,重点发展重工业。这种工业化的原因要结合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来分析。(3)关键是抓住“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全方位开放力度”这两点即可。90年代以来,我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同时加大了对外开放的步伐。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基本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