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从18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出现了三次全球性的科技革命,人们的生产、生活和世界历史面貌发生了十分深刻的变化。结合史实,回答下列问题:(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成果-九年级历史
从18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出现了三次全球性的科技革命,人们的生产、生活和世界历史面貌发生了十分深刻的变化。结合史实,回答下列问题:(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成果-九年级历史
题目简介
从18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出现了三次全球性的科技革命,人们的生产、生活和世界历史面貌发生了十分深刻的变化。结合史实,回答下列问题:(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成果-九年级历史
题目详情
从18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出现了三次全球性的科技革命,人们的生产、生活和世界历史面貌发生了十分深刻的变化。
结合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成果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次工业革命给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带来了什么变化?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产生了怎样的不利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哪一项成果对当今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影响最大?请谈谈它的利与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20世 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党和政府提出了怎样的发展战略?谈谈你对这一发展战略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探究题
难度:中档
来源:湖南省中考真题
答案
(1)瓦特改进蒸汽机 。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对中国的不利影响: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电子计算机的广泛运用。积极方面,极大地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消极方面,网络的不健康现象也给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带来危害。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认识:符合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发展潮流,有利于吸收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促进我国教育科技事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迎接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上一篇 :
动力革命是第一、二次工业革命
下一篇 :
在纺织工业技术革新的推动下,很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着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不因此减弱的变革。”这里的“变革”指的是()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英国工业革命C.英国组织反法-九年级历史
“机械化生产取代古老的手工操作,大工厂把小作坊远远抛在后面;铁路与轮船取代马车和帆船。”这一巨变把人类带入到崭新的[]A.蒸汽时代B.电气时代C.网络时代D.信息时代-九年级历史
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指出:“这一革命性的、纯属英国本土的特征,是煤的应用越来越广,烧煤成为英国经济的主要特征。”“烧煤经济”在英国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煤的储存丰富B.蒸汽-九年级历史
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九年级历史
三次科技革命证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最重要的推动力,由此你得出什么样的结论A.只有在资产阶级掌权的情况下才能发生科技革命B.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C.没有科技革命就没有-九年级历史
下列重大科技成就图片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紧密相关的是[]A、网络长椅B、瓦特的蒸汽机C、本茨的汽车D、莱特兄弟的飞机-九年级历史
下图反映的是[]A.史蒂芬孙和他的火车机车B.瓦特和他发明的蒸汽机C.瓦特和他发明的水力织布机D.哈格里夫斯和他发明的珍妮纺纱机-九年级历史
机器大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过程中,在动力方面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是[]A.爱迪生B.哈格里夫斯C.瓦特D.史蒂芬孙-九年级历史
“珍妮纺纱开先河,蒸汽推动世界波”所反映的是[]A.新航路开辟B.工业革命C.第二次工业革命D.启蒙运动-九年级历史
工业革命期间,有利于减少人类对风力、水力等自然力的依赖,使生产摆脱了地域限制的关键性发明是[]A.B.C.D.-九年级历史
下图的发明家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为了纪念他,在物理中出现了计算功率单位“W”,这位的发明家是[]A.哈格里夫斯B.史蒂芬孙C.瓦特D.牛顿-九年级历史
在两次工业革命过程中具有创造性和标志性的成就是[]A.富尔顿的汽船和马可尼的电报B.瓦特的蒸汽机和电子的广泛应用C.史蒂芬孙的火车机车和贝尔的电话D.哈格里夫斯的珍妮机和莱-九年级历史
第三次科技革命与前两次相比,明显的不同点是A.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B.社会的需要C.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D.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九年级历史
英国工业革命中,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最早开始于[]A、纺织业B、采矿业C、冶金业D、运输业-九年级历史
第一次科技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了[]A、蒸气时代B、电气时代C、信息化时代D、电子化时代-九年级历史
读图:请回答:①上图中的人物是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旁边的是他的什么贡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放“手”的最早发明是[]A.珍妮机B.蒸汽机C.内燃机D.飞梭-九年级历史
我们习惯上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机械特色不同B.通讯工具不同C.主要动力不同D.交通工具不同-九年级历史
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生产力发展的具体表现,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一瓦特的双向蒸汽机示意图图二(1)瓦特制成的改良蒸汽机把-九年级历史
现代家庭中许多家用功率计算是“瓦特”。这是为了纪念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美国机械师瓦特。他的突出成就是[]A.发明“珍妮纺纱机”B.发明火车机车C.改进蒸汽机D.发明汽船-九年级历史
约翰·布恩是一位生活在18世纪40—90年代极富经营头脑的英国某织布厂厂主,1785年后,他把工厂搬迁到交通便利的地方。他搬迁工厂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A.珍妮纺纱机的发明B.瓦特-九年级历史
18世纪以来,世界先后发生了三次科技革命,极大提高了社会的生产能力,促使人类社会各个领域发生着深刻变革。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标志英国工业革命开端的“真正近代意-九年级历史
蒸汽机的广泛运用是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那么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对工业革命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是[]A.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完成B.促进了英国重工业的发展C.标志着手工工场时代的结-九年级历史
广告词:“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瓦特转动世界”是指[]A.研制汽车B.发明电灯C.改良蒸汽机D.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九年级历史
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请结合相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以什么作为机器的动力机,其广泛应用有何重要意义?__________-九年级历史
现在人们出行越来越方便,主要得益于科技的不断发展。下列与此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瓦特改良蒸汽机为人类进入火车时代奠定了基础B、19世纪美国人发明的汽船是以电作动力-九年级历史
工业革命时期,有一位发明家功勋卓著。为了纪念他,他的名字作为单位首先在1889年被英国科学促进协会第2次会议采用。1960年,国际计量大会第11次会议又采用他的名字为国际单-九年级历史
近年来世界各国倡导低碳经济,人民认识到全球因焚烧矿物燃料而释放出的以二氧化碳形式存在的碳排放量节节攀升,产生的温室效应必然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这种现象的出现起始于[-九年级历史
18世纪后期的工业革命的标志性事件是[]A、蒸汽机的制成B、发电机的问世C、煤的大量开采D、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九年级历史
在瓦特制成的改进蒸汽机被用来带动纺织机器之前,若英国人要开办棉纺织厂,那么厂址最好选在[]A、临近铁路的地方B、临近煤矿的地方C、临近油田的地方D、临近河流的地方-九年级历史
低碳生活是当今很时髦的话语,这主要是因为生活中碳的排放量很大,环境污染严重。在人类工业化进程中,碳排放迅速增加,环境污染日益加重开始于[]A.改良蒸汽机的使用B.内燃机-九年级历史
科技改变生活,改变世界面貌。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机器生产代替手工操作,不但实现了人类生产技术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而且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由传统的农业文明-九年级历史
一位历史学家说:血腥和暴烈的悲剧时,在英国正在发生着一个变化。这一变化,归根结底使得围攻巴士底狱和滑铁卢战役在相形之下似乎无足轻重了。“这一变化”是[]A、光荣革命B、-九年级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1800~1870年英国煤产量(单位:万吨)(1)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在动力方面的哪一重大技术进步显著地促进材料一这一趋势的出现?材料二:(见下图-九年级历史
下列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哪项不是英国人完成的[]A.珍妮机B.蒸汽机C.汽船D.火车-九年级历史
工业革命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原因有①西方的生产力水平高于东方②西方的地理位置条件优越③西方的社会制度先进④西方对东方的殖民掠夺[]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九年级历史
请根据所学,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1)工业革命是用手工劳动取代机器生产的过程。[](2)哥伦布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美洲大陆。[](3)工业革命主要的发明基本都-九年级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工业革命的主角——蒸汽机,是经验和科学相结合的产物。科学为工业革命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材料二: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它-九年级历史
世界博览会是经济、科技与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也是举办国充分展示综合实力的盛会。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英国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雏多利亚女王发出外-九年级历史
18世纪60年代,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最早发生在[]A.棉纺织业B.冶金业C.交通运输业D.采矿业-九年级历史
下图是1770—1821年英国农业和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推动英国经济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新航路的开辟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C.英国工业革命D.-九年级历史
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和探究《“蒸汽时代”的到来》一课之后,有四人分别写出了历史小论文,他们立论的题目是:甲:《工业革命是从蒸汽机的投入使用开始的》;乙:《美国人在交通-九年级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出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马克思《共产党宣言》请回答:①这段材料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九年级历史
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A.英国B.美国C.法国D.意大利-九年级历史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A.意大利B.英国C.法国D.美国-九年级历史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A、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B、革命的整个过程缩短C、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D、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并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九年级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第一届世博会于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办,在展会期间,最受参观者瞩目的是如下新产品:图一图二图三材料二:如图四,自由女神的右手高举着火炬,左手拿着一部-九年级历史
黄冈市华英学校九(4)班刘斌同学准备举办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图片展览,他从网上下载了下列图片,不应该选人他展台的是[]A.火车B.电灯C.飞机D.电脑-九年级历史
下列发明和创造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有①珍妮纺纱机②蒸汽机③飞机④汽船⑤火车[]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⑤D.③④⑤-九年级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689年,议会通过了一部重要文献,规定不经议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同时,还规定国王既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九年级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从18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出现了三次全球性的科技革命,人们的生产、生活和世界历史面貌发生了十分深刻的变化。结合史实,回答下列问题:(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成果-九年级历史
题目详情
结合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成果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次工业革命给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带来了什么变化?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产生了怎样的不利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哪一项成果对当今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影响最大?请谈谈它的利与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20世 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党和政府提出了怎样的发展战略?谈谈你对这一发展战略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对中国的不利影响: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电子计算机的广泛运用。积极方面,极大地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消极方面,网络的不健康现象也给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带来危害。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认识:符合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发展潮流,有利于吸收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促进我国教育科技事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迎接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