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十六节……如选举会长,所投票共得十九:壬君得票十,丙君得票七,乙君得票二,此为壬君得大多数为当选。倘壬君所得少于十票,则为不当-高三历史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十六节……如选举会长,所投票共得十九:壬君得票十,丙君得票七,乙君得票二,此为壬君得大多数为当选。倘壬君所得少于十票,则为不当-高三历史
题目简介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十六节……如选举会长,所投票共得十九:壬君得票十,丙君得票七,乙君得票二,此为壬君得大多数为当选。倘壬君所得少于十票,则为不当-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十六节……如选举会长,所投票共得十九:壬君得票十,丙君得票七,乙君得票二,此为壬君得大多数为当选。倘壬君所得少于十票,则为不当选,必当再投票。
二十五节 会长……凭议则及会章以率众,引导之而不驱策之,至达目的而已。
五十节 一、非待所有会员轮流讲毕之后,一人不能讲二回。二、一人所讲,不能过五分钟之久。
一百四十五节 少数之报告。此为不同意者之报告,读于正式报告之后,而不能与正式报告同效力,会众可以不理者也。但若其确有见地,则可以之代多数之报告耳。
材料二 中华民族,……未能先我东邻而改造一富强之国家者,其故何也?人心涣散,民力不凝结也。……民权何由而发达?则从固结人心、纠合群力始。而欲固结人心、纠合群力,又非从集会不为功。是集会者,实为民权发达之第一步。
——均引自孙中山《民权初步》(1917年2月)
(1)《民权初步》是一本叙述集会程序与规则的小册子。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其所叙述的集会程序与规则体现的民主原则。(8分)
(2)结合时代背景和材料二,简要评述孙中山撰写《民权初步》的用意。(7分)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1)权力在民主程序中产生并受限制;遵守规则;平等公正;服从多数;尊重少数。(8分)
(2)民国初年,民主政治屡遭破坏;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孙中山撰写《民权初步》的用意在于教国民正确使用民权,提高民众凝聚力,富强国家,具有爱国和进步意义。(7分)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概括能力。从材料“倘壬君所得少于十票,则为不当选,必当再投票”“非待所有会员轮流讲毕之后,一人不能讲二回”“少数之报告”中可以得出答案:权力在民主程序中产生并受限制;遵守规则;平等公正;服从多数;尊重少数。
(2)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是集会者,实为民权发达之第一步”“人心涣散,民力不凝结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孙中山撰写《民权初步》的用意:民国初年,民主政治屡遭破坏;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孙中山撰写《民权初步》的用意在于教国民正确使用民权,提高民众凝聚力,富强国家,具有爱国和进步意义。
上一篇 :
1966年,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化学
下一篇 :
以下为历届联合国大会讨论恢复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据《花图新报》载:“中国自设之电(报)线……由福州城内通至制造局,长三十六里,其经费出自中国,操持仍属西国。”这一记载说明中国A.最早出现有线电报是在福州B.最早的电报线出于商-高一历史
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在这方面的一句名言是A.人始终是独立的B.个性自由C.认识你自己D.人与自然是对立的-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15分)材料一:漫画《思想家的话语》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高一历史
社会转型中的创新能给国家带来机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6分)材料一文艺复兴以来,“自然权利”是西方政治和法律思想的一个重要论题……,自然权利在资产阶级的语境中指的-高三历史
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高二历史
元代杂剧《窦娥冤》,通过窦娥含冤而死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剧中窦娥死后,六月飞雪、楚州大旱。这种描写体现了A.佛教的因果循环B.法家的严刑峻法C.道家的无为而-高二历史
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导致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A.中国产品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B.中-高一历史
以下是关于中国近代工业的统计资料(1872一1913年)该材料不能够说明:A.19世纪70年代中国已经出现官僚资本B.近代民族工业技术力量薄弱C.甲午战争后近代民族工业有一定的发展D.-高一历史
下列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B.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C.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D.推动了中国与苏联建交-高一历史
“百货商店频打折,超市购物有赠品;不如网上淘淘宝,鼠标一点廉价美。”这反映了“第四媒介”改变了人们的()A.学习方式B.办公模式C.娱乐途径D.经济生活-高一历史
2013年3月18日上午,安徽首个省级“菜篮子工程”——合肥徽商大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正式对外开门营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政府倡导发动“菜篮子工程”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农村蔬菜-高一历史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指出:1952年至1956年4年间,北京大学的科研项目有100项,1956年至1957年有400项。1958年8月1日开始算起,只用了40天的时间,科研成果就达到了3406项,其中-
(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清时期,形成了一个积累大量财富的商人群体——淮扬盐商。康乾年间,“奢靡风习创于盐商,而操他业以致富者群慕效之”,扬州地区物质繁荣、名-历史
右表是1912—1949年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对表中的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A.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在取得了较好发展B.国民政府时期民族工业出现了持续发展C.日本侵华打断了民族工业的-高二历史
右侧漫画《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A.盲目崇尚西洋风尚B.刻意保存传统精华C.旧有观念根深蒂固D.主动破除国人陋俗-历史
属于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并与人们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是()①东方红一号②南京长江大桥通车③秦山核电站建成④京九铁路通车A.③④B.①②C.②③D.①④-历史
目前,不少欧洲人的观念从“我是法国人”或“我是德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从根本上看,这一变化反映了欧洲A.货币一体化B.国家一体化C.经济一体化D.军队一体化-高一历史
假如你是一位生活在19世纪70年代到1949年的民族资本家,你可能的经历是①甲午中日战争前后,你开始创办一家棉纺织企业。发展情况比较好②一战期间,遇到很大困难,经营艰难③20-高一历史
下列关于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表述正确的是A.钢铁机械制造业发展显著B.民族工业持续发展时间长C.发展较快的企业是纺织业D.民族资本超过了外国资本-高一历史
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B.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C.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高一历史
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擅自修筑吴淞口到上海的淞沪铁路,不久就被拆除。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从这段材料可以看出()A.清政府-高一历史
右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其中导致②时期现象的因素是()A.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B.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C.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调整D.社会主义市场经-高一历史
在中共中央书记处的一次会议上,毛泽东谈到:私营工商业的性质也变了,是新式的资本主义,公私合营、加工订货、工人监督、资本公开、技术公开、财务公开。并形象地说:“他们已-高一历史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69年1月尼克松政府上台后,对美国的东亚政策开始做出重大调整主要是从这一地区实行战略收缩。与此同时,却进一步加强了同日本的关系-高二历史
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程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A.促-历史
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历史
1915年3月上海成立“爱用国货会”,4月运动扩大到长江一带,这一运动对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的影响是A.促进了中国商品的对外出口B.推动民族工业黄金时代的到来C.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高一历史
在1953年出版《毛泽东选集》时,毛泽东对其于1945年发表的《论联合政府》的报告进行了大规模修改,其中明确提出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在未来国家政权中的领导地位(而这在原来的报-高三历史
“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该现象对中国经济造成的主要影响A.崇拜洋货风气盛行B.织工、铁匠被-高一历史
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近现代民族服饰是()①长袍马褂②中山装③列宁装④旗袍⑤西装A.①③⑤B.②③④C.②④D.③④-高一历史
五年一规划,是中国经济安排的一大特色。“二五”计划大起大落,历程曲折,各年度的计划数字不断大幅调整变化,最后并无定稿。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建设方针出现偏-高一历史
1939年4月起,英、法、苏三国就缔结同盟条约展开谈判,但最终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结果。这种结局()①使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努力归于失败②不利于遏制法西斯势力的扩张③进一-高二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这一内容最有可能出自()A.《共同纲领》B.1954年宪法C.中共-高一历史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周恩来说:今天的主要问题,是先做到不失业、不饥饿。为此,《共同纲领》规定公私企业目前一般应实行八小时至十小时的工作制。这说明当时最紧迫的问-高一历史
“实业救国”虽然没有达到目的,但它对中国社会的进步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主要表现在①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②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商品的渗入③巩固了资产阶级对政权的控制-历史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A.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高二历史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甲午战败后光绪帝痛感危亡在即,锐意变法,他曾对庆亲王奕劻说:“太后若仍不给我事权,我远退让此位,不甘做亡国之君。”1895年6月,光绪帝读康有-历史
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开幕。一百年前,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可能:①脚穿塑料胶鞋出现在赛场上②乘坐轮船或汽车赶往比赛城市③通过手机询问比赛时况④在比赛地-高一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曾经出现了许多词汇,并在人们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下列哪一组词汇表明当时中国尚未进入改革开放时期()A.身份证、个体户、移动电话、豪华住宅区B.银行卡、私-高一历史
(30分)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1(1)经济全球化呈现出“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参照图3,结合所学知识叙-历史
下列对巴黎公社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巴黎公社的成立反映了当时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B.是世界历史上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C.在民主制度建设上有许多创新D.丰富和发展了马-历史
(18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但它也影响到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100)年-历史
1932年国民政府成立国防设计委员会,调查全国的资源和工业情况,在此基础上,1934年9月到1935年4月制定了《重工业建设计划》、《战时燃料及石油统制计划》、《四川水力建设计划》、-高一历史
张謇创办大生纱厂,不仅在筹建期间曾借用公款,而且开厂以后还依仗清政府,取得了“二十年之中,百里之内,不准别家设立纱厂”的垄断权。1904年,上海纺织业资本家朱畴拟在祟明-高一历史
“我们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我们不能接受其意识形态观点,或者共产主义中国必然施展霸权的理念,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这段文字-高二历史
1758年发生了一次“霾灾”,数日雾霾不散,导致通惠河上的漕运停止,京城多处粮仓告急。乾隆皇帝除了派官员到天坛祭天外,还亲自率王公大臣在紫禁城太和殿前焚香祭天。乾隆应对-高二历史
据1928-1933年的统计,中国城市的离婚案件日益增多,《离婚法论》、《中华民国民法·第四编·亲属》等法律书籍销量增长。不少主动提出离婚的女性,都聘请律师,通过诉讼请求增加赡-高二历史
下列关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A.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新民主主义制度的建立B.“大跃进”期间国民经济协调发展C.1956~1966年经济建设在曲折中前进D.经济体制改革首-高一历史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194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强调敌后政权在性质上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指示规定,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历史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秦汉时期山林属国家所有,不允许私家占有山林湖泊。东晋以后,世室大族在南方擅占山泽。晋城帝颁布了“占山护泽,强盗律论”的禁令,但难以执行。-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十六节……如选举会长,所投票共得十九:壬君得票十,丙君得票七,乙君得票二,此为壬君得大多数为当选。倘壬君所得少于十票,则为不当-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材料一 十六节……如选举会长,所投票共得十九:壬君得票十,丙君得票七,乙君得票二,此为壬君得大多数为当选。倘壬君所得少于十票,则为不当选,必当再投票。
二十五节 会长……凭议则及会章以率众,引导之而不驱策之,至达目的而已。
五十节 一、非待所有会员轮流讲毕之后,一人不能讲二回。二、一人所讲,不能过五分钟之久。
一百四十五节 少数之报告。此为不同意者之报告,读于正式报告之后,而不能与正式报告同效力,会众可以不理者也。但若其确有见地,则可以之代多数之报告耳。
材料二 中华民族,……未能先我东邻而改造一富强之国家者,其故何也?人心涣散,民力不凝结也。……民权何由而发达?则从固结人心、纠合群力始。而欲固结人心、纠合群力,又非从集会不为功。是集会者,实为民权发达之第一步。
——均引自孙中山《民权初步》(1917年2月)
(1)《民权初步》是一本叙述集会程序与规则的小册子。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其所叙述的集会程序与规则体现的民主原则。(8分)
(2)结合时代背景和材料二,简要评述孙中山撰写《民权初步》的用意。(7分)
答案
(2)民国初年,民主政治屡遭破坏;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孙中山撰写《民权初步》的用意在于教国民正确使用民权,提高民众凝聚力,富强国家,具有爱国和进步意义。(7分)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概括能力。从材料“倘壬君所得少于十票,则为不当选,必当再投票”“非待所有会员轮流讲毕之后,一人不能讲二回”“少数之报告”中可以得出答案:权力在民主程序中产生并受限制;遵守规则;平等公正;服从多数;尊重少数。
(2)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是集会者,实为民权发达之第一步”“人心涣散,民力不凝结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孙中山撰写《民权初步》的用意:民国初年,民主政治屡遭破坏;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孙中山撰写《民权初步》的用意在于教国民正确使用民权,提高民众凝聚力,富强国家,具有爱国和进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