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浙江省北部平原S市的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6分)材料一下图表示S市三类产业比重变化材料二下表是S市主要产品出口状况(单位:万美元)出口产品2000年2005年出口产品2000年2-高三地理
阅读浙江省北部平原S市的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6分)材料一下图表示S市三类产业比重变化材料二下表是S市主要产品出口状况(单位:万美元)出口产品2000年2005年出口产品2000年2-高三地理
题目简介
阅读浙江省北部平原S市的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6分)材料一下图表示S市三类产业比重变化材料二下表是S市主要产品出口状况(单位:万美元)出口产品2000年2005年出口产品2000年2-高三地理
题目详情
阅读浙江省北部平原S市的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6分)
材料一 下图表示S市三类产业比重变化
材料二 下表是S市主要产品出口状况(单位:万美元)
出口产品
2000年
2005年
出口产品
2000年
2005年
机电产品
16495
108321
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
259
3223
高技术产品
1391
13830
纺织纱线、织物及物品
47465
426685
医药品
6496
15340
服装及衣着附件
39166
157287
汽车零件
162
12176
床垫、寝具及类似品
2211
7250
轴承
1145
3509
茶叶
1309
6528
材料三 开放经济条件下单个企业与企业集群产品价格的决定
(1)分析改革开放以来S市三个产业的变化特点及原因。(12分)
(2)分析S市产品出口情况,并进行简单的评价。(8分)
(3)S市在新城区专门开辟了一个工业区,把分散在各乡镇的企业集中起来,根据材料三及相关知识,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6分)
题型:综合读图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1) 第一产业比重下降(2分),第二产业比重先升后降(2分),第三产业比重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分)。浙北平原,人多地少,农业资源贫乏,农业发展的空间不大(2分)。但交通便利,信息灵通,有经商传统,改革开放后非农产业发展更快(2分)。90年代后期该市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的一部分原因则是第三产业比重的上升。(2分)
(2)各类产品的出口均不断递增(2分),但内部结构仍不平衡(2分)。
产业结构升级总体较好,机电、高技术产品和医药等高端产品增速比较快(2分),但升级过程较慢,原有的主导产业——纺织也保持了高增长率,外贸出口的主导产品仍是纺织业产品(2分)。
(3)可以发挥集群优势:共享基础设施;便于管理(或降低管理费用);相关产业的集聚还便于信息、技术交流;节省运输费用;减轻对环境的污染等。(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
试题分析:
(1)看清图例,分别对比各年数据的大小的变化,使用恰当的语言对其变化进行描述。变化的原因要结合该地区各产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结论。
(2)对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特征。表中每种产品从2000年到2005年出口额都在增加,只是增加量有大小区别。从出口总量对比上又可得出该地主导或者优势的产业部门。
(3)图中有明确的信息,就是若是单个企业,其独享基础设施、技术信息、管理、市场等,若企业集聚,多个企业就可以共享上述生产要素,从而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上一篇 :
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和京津
下一篇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广义的珠江三-高二地理
深圳将成为全国第一个没有农村的城市。深圳宝安、龙岗两区现有的27万农村人口,也是深圳最后的27万农民,将全部“洗脚上田”,完成从“村里人”到“城里人”的身份转换。据此回答题-高二地理
美国五大湖区芝加哥一区兹堡城市群的形成是在区域发展的:A.初期阶段B.成长阶段C.后期阶段D.转型阶段-高二地理
读我国两个重要的三角洲示意图,回答问题。(10分)(1)A图是三角洲地区,城市(填代号)是我国最大城市。B区濒临我国的________海,填写G城市名称:。(2)B图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高二地理
读“我国三大经济圈位置示意图”,完成题。小题1:我国三大经济圈发展的共同区位优势条件是A.矿产资源丰富B.劳动力成本低C.淡水资源充足D.交通运输便捷小题2:与长三角相比,促进-高一地理
下图所示为我国不同地区人均收入与从事制造业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图。回答小题。小题1:中箭头若表示制造业近几年的迁移方向,则其表示A.资金、技术B.劳动力C.工业制成品D.资源-高三地理
下图显示为某国际大都市中心至70千米范围内的近远郊区卫星城昼间与夜间人口数量。该都市与周边区域的铁路运输系统与通勤车站群密集,中心区的地理坐标为35°41′N,139°46′E。读-高三地理
葡萄酒用新鲜葡萄或葡萄汁酿造而成,近年来,我国葡萄酒产量及消费量快速增长,读“我国某地区葡萄酒产业链结构图”,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据图中材料分析,影响葡萄酒产业布局-高三地理
读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1)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其发展条件有哪些?(5分)(2)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珠江三角洲地区出-高二地理
工业化率是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城市化率为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下图是中国和日本的工业化率与城市化率变化曲线,读图回答题。小题1: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高三地理
“钢都”匹兹堡兴起的优势区位条件是:①丰富的煤铁资源②便利的水陆交通运输③丰富的水能资源④优美的环境条件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高二地理
珠江三角洲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化、城市化较快的关键性条件是()A.国际经济环境B.侨乡C.区位D.对外开放政策-高二地理
匹兹堡在17世纪后期只是一个皮毛贸易站,1758年被英国殖民者夺取,两个多世纪以来,主要职能几经改易,人地关系也由简单变得复杂。读图回答题。小题1:20世纪50年代后,“钢都-高二地理
近些年,“千湖之省”湖北针对省情,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积极推进武汉都市圈建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读“1990~2009年湖北省耕地面积变化的区域差异图”,完成下列问题。小题1:湖-高二地理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长江三角洲a和珠江三角洲b位置示意图材料二:2010年重点监测区域不同用途地价增长率比较-高三地理
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成渝经济开发区资源、交通与城市分布及发展规划图,回答问题。材料:2011年3月1日,《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成渝经济区中的重-高三地理
(18分)下图是2000年--2010年江苏某城市工厂数量增减变化,据此完成下列问题。⑴在①②③④城区中,小学和中学主要分布在区。(3分)⑵简述2000年--2010年该城市工厂数量的空间变化特-高三
继“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后,我国又制订了“实现东部新跨越”的战略方针,环渤海经济圈作为东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加速崛起。读图,完成问题。图12小题1:目前,影响环-高二地理
下图表示某区域四个不同时期三大产业的就业构成情况,读图回答题。小题1:由图判断,区域工业化程度最低的阶段是()A.①B.②C.③D.④小题2:根据图中信息推断,四个阶段中城市化水平-高三地理
湖南工业总产值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东部地形以平原为主,水陆交通发达,人口素质高等B.西部地形以平原为主,水陆交通发达,人口素质高等C.南部地形以平原为主,水陆-高二地理
读某地区三大产业产值和就业结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小题1: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A.产业结构变化以工业化拉动为主B.第一产业产值迅速下降C.第二产业产值比例-高二地理
产业重心是区域产业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下图示意中国三次产业重心的经、纬度变化(不含台湾、香港、澳门的统计资料)。完成题。小题1:图中①、②、③线依次代表A.第一产业、第二-高二地理
读2012年我国某四省(市)的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及人均生产总值表,完成下列各题。地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人均生产总值(元)北京0.823.176.181658浙江4.951.243.95924-高三
阅读以下两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麻涌镇地处珠江入海口,广州市与东莞市的交界处,以麻涌为中心,一小时即可到达珠江三角洲各大城市。麻涌人口约11万,其中外来人口-高三地理
(10分)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和发展速度较快的区域。读图甲、图乙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概括图甲所示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地区差异。(2分)据统计,2010年11月-高三地理
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转型阶较和再生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结合该图,-高二地理
江苏大力推进产业转移,苏南腾笼,苏北引凤。小题1:苏北地区承接苏南产业转移的最大优势是()A.交通便利B.市场广阔C.科技水平高D.劳动力、土地价格低小题2:产业转移对苏南、苏-高二地理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表现在()A.郊区城市化B.城市人口比重逐步降低C.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D.涌现出大量卫星城-高二地理
读“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小题1:下列有关该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变化B.由资源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转变-高二地理
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A.广州、深圳、珠海B.广州、珠海、澳门C.广州、中山、深圳D.广州、香港、深圳-高二地理
材料:中原城市群以郑州为中心,包括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共9个省辖(管)市,14个县级市、33个县、340个建制镇,其土地面积5.87万平方千米,人口-高一地理
设城市化水平为U,工业化水平为I,用I/U的比值和0.5相比较,可以判断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滞后/协调/超前)。读山东省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表,完成题。指标1980198419881992-高三地理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早期外贸工厂生产的一般模式中,不属于外商提供的是:A.资金B.劳动力C.生产设备D.技术指导-高二地理
阅读下列材料和冰岛简图,回答问题。(22分)材料一:冰岛国家统计局2013年3月8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11年减少3。5%,经济继续萎缩,其主要原因是国内需-高三地理
该图中的图甲和图乙表示黑龙江省同江市(位于松花江与黑龙江的交汇处)湿地、耕地及人口的变化。据此完成问题。小题1:关于图甲与图乙关系的正确叙述是()A.1956—1976年,耕地面-高二地理
2012年10月31日,中科院发布《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城市化率为51.3%,首次突破50%。这必将引起未来深刻的社会变革,在中国发展进程中是一个重大的指标性信-高三地理
(28分)材料一、河套平原及附近地区示意图。材料二、包头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工业城市,是国家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图左为我国某区域地图,图右为包头市1987~2002年土地利用-高三地理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此时主导产业是A.高新技术产业B.劳动密集型产业C.资金密集型产业D.资源密集型产业-高二地理
如图是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典型模式,据此完成问题。小题1:四个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共同特点是A.工业化带动城市化B.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C.政府投资促进城市化D.人口迁移导致-高一地理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材料1:20世纪末开始,我国重工业加速发展,重工业增长值占工业增长值的比重由1998年的60.22%提高到2004年的67.58%。钢铁、汽车、化工等-高二地理
我国“十一五”规划把推进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放到重要位置。环渤海城市布局由三个都市圈(京津唐、辽中南、山东半岛)构成。“三圈”以特大城市为核心、城市聚合轴为骨架、都市圈-高三地理
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在产业升级中面临的困境表现在()①产业基础差②科技实力薄弱③人才队伍差④南岭的阻隔,使国内的腹地范围较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高二地理
读某区域发展三个阶段略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1)读图Ⅰ,该城市在形成之初,主要区位条件是;读图Ⅱ,该地区在第Ⅱ阶段经济发展迅速,从图中可以看出,影响该阶段经济快速发-高二地理
(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1:进入21世纪后,在我国六大经济区域中,有人这样概括:“珠三角”抢得先机,“长三角”后来居上,“环渤海”潜力巨大,“新东北”重振旗鼓,“大西-高二地理
图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值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小题1:根据图中信息,以经济的增长速度为标准,将珠江三角洲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A.1980~1985年为第一阶段,-高二地理
阅读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产业发展特点与条件的有关图文资料,并回答问题。(9分)2008年12月17日,国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刚要》。这标志着,-高二地理
读“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小题1: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比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具有的优势条件是A.产业基-高二地理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小题1:图例甲、乙代表的主要粮食作物依次应为A.小麦、玉米B.玉米、高粱C.高粱、水稻D.小麦、水稻小题2:立足本地资源,图示地区应建立的工业部门为①化学-高二地理
(10分)了解区域的地理背景和人地关系,是探寻区域因地制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结合鄱阳湖平原区域图(图甲)和南昌气候资料图(图乙),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P地地形类型是-高二地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发展涌现出三种模式:苏南模式、珠江三角洲模式和温州模式。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苏南模式的特征是以集体经济为主要体制,以市场-高一地理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浙江省北部平原S市的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6分)材料一下图表示S市三类产业比重变化材料二下表是S市主要产品出口状况(单位:万美元)出口产品2000年2005年出口产品2000年2-高三地理
题目详情
材料一 下图表示S市三类产业比重变化
材料二 下表是S市主要产品出口状况(单位:万美元)
(1)分析改革开放以来S市三个产业的变化特点及原因。(12分)
(2)分析S市产品出口情况,并进行简单的评价。(8分)
(3)S市在新城区专门开辟了一个工业区,把分散在各乡镇的企业集中起来,根据材料三及相关知识,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6分)
答案
(1) 第一产业比重下降(2分),第二产业比重先升后降(2分),第三产业比重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分)。浙北平原,人多地少,农业资源贫乏,农业发展的空间不大(2分)。但交通便利,信息灵通,有经商传统,改革开放后非农产业发展更快(2分)。90年代后期该市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的一部分原因则是第三产业比重的上升。(2分)
(2)各类产品的出口均不断递增(2分),但内部结构仍不平衡(2分)。
产业结构升级总体较好,机电、高技术产品和医药等高端产品增速比较快(2分),但升级过程较慢,原有的主导产业——纺织也保持了高增长率,外贸出口的主导产品仍是纺织业产品(2分)。
(3)可以发挥集群优势:共享基础设施;便于管理(或降低管理费用);相关产业的集聚还便于信息、技术交流;节省运输费用;减轻对环境的污染等。(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
试题分析:
(1)看清图例,分别对比各年数据的大小的变化,使用恰当的语言对其变化进行描述。变化的原因要结合该地区各产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结论。
(2)对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特征。表中每种产品从2000年到2005年出口额都在增加,只是增加量有大小区别。从出口总量对比上又可得出该地主导或者优势的产业部门。
(3)图中有明确的信息,就是若是单个企业,其独享基础设施、技术信息、管理、市场等,若企业集聚,多个企业就可以共享上述生产要素,从而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