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读某区域发展三个阶段略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1)读图Ⅰ,该城市在形成之初,主要区位条件是;读图Ⅱ,该地区在第Ⅱ阶段经济发展迅速,从图中可以看出,影响该阶段经济快速发-高二地理
读某区域发展三个阶段略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1)读图Ⅰ,该城市在形成之初,主要区位条件是;读图Ⅱ,该地区在第Ⅱ阶段经济发展迅速,从图中可以看出,影响该阶段经济快速发-高二地理
题目简介
读某区域发展三个阶段略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1)读图Ⅰ,该城市在形成之初,主要区位条件是;读图Ⅱ,该地区在第Ⅱ阶段经济发展迅速,从图中可以看出,影响该阶段经济快速发-高二地理
题目详情
读某区域发展三个阶段略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读图Ⅰ,该城市在形成之初,主要区位条件是
;读图Ⅱ,该地区在第Ⅱ阶段经济发展迅速,从图中可以看出,影响该阶段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
(2分)。
(2)从第Ⅰ阶段到第Ⅱ阶段,该地区人口迁移的方向主要是
;如果该地是发达国家的某人口密集的区域,分析第Ⅲ阶段城市化过程中导致人口流动方向变化的原因。(4分)
(3)鲁尔工业区通过产业转型,实现了经济再繁荣,其发展经验对该地区第Ⅲ阶段可持续发展措施有哪些借鉴?(4分)
(4)该区域交通运输发展呈现
和
的特点。(2分)
题型:综合读图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1)位于两河汇合处,交通和取水方便 交通
(2)从农村到城市 大城市环境质量差;大城市房价高,居住条件差;私人小汽车的普及和高速公路的出现;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3)调整区域产业结构:改造或淘汰无增长潜力的传统产业部门;大力发展新兴工业、高技术工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②加强环境管理,治理环境污染,绿化美化,改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③加强交通建设;④开展科技创新
(4)多样化 网络化
试题分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城区附近有河流经过,由此判断,在交通便利和取水方便的两河汇合处,城市得到发展;第Ⅱ阶段比第Ⅰ阶段多了几条公路,所以影响该阶段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交通。
(2)从第Ⅰ阶段到第Ⅱ阶段,是城市不断扩大规模,城市人口增多的过程,所以人口迁移主要是从农村到城市,第Ⅲ阶段城市化已经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这时候房价高,人口多,居住条件差,交通拥堵,环境差,私人小汽车的普及和高速公路的出现,加快了一部分人从城市流向郊区,到卫星城生活。
(3)鲁尔工业区制订调整产业结构的指导方案,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对传统产业进行清理改造,并投入大量资金来改善当地的交通基础设施、环境、兴建和扩建高校和科研机构、集中整治土地,为下一步的发展奠定基础。重点通过提供经济和技术方面的援助,逐步在当地发展新兴产业,以掌握结构调整的主动权。德国联邦和各级地方政府充分发挥鲁尔区内不同地区的区域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行业,实现产业结构的多样化。
(4)该区域交通运输方式一开始是河流,然后有公路,再有铁路,运输方式多样化;而交通线路,越来越密集,交流越来越多,形成了网络化。
上一篇 :
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
下一篇 :
(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图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值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小题1:根据图中信息,以经济的增长速度为标准,将珠江三角洲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A.1980~1985年为第一阶段,-高二地理
阅读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产业发展特点与条件的有关图文资料,并回答问题。(9分)2008年12月17日,国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刚要》。这标志着,-高二地理
读“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小题1: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比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具有的优势条件是A.产业基-高二地理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小题1:图例甲、乙代表的主要粮食作物依次应为A.小麦、玉米B.玉米、高粱C.高粱、水稻D.小麦、水稻小题2:立足本地资源,图示地区应建立的工业部门为①化学-高二地理
(10分)了解区域的地理背景和人地关系,是探寻区域因地制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结合鄱阳湖平原区域图(图甲)和南昌气候资料图(图乙),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P地地形类型是-高二地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发展涌现出三种模式:苏南模式、珠江三角洲模式和温州模式。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苏南模式的特征是以集体经济为主要体制,以市场-高一地理
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在外资的推动下不断发展的B.20世纪90年代以来,支撑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的动力在减-高二地理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20世纪80年代初,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的主导因素是:A.交通B.-高二地理
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环境污染较严重,人地矛盾等问题突出,要改变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措施之一是大力发展()A.以传统农业为主的产业B.劳动密集型产业C.资-高二地理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26分)材料一: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地图材料二:马斯达尔位于西亚国家阿联酋的首都阿布扎比(约24°N,54°E)的郊外,是世界上第一座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高三地理
区域发展到工业化阶段,表现为①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②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且比重超过第二产业③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④社会经济表现出不平衡增长态势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高一地理
读下图,回答问题:(7分)(1)请从地理位置、工农业基础、自然资源、交通、政策等方面概述图示地区工业基地发展的有利条件。(3分)(2)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和你所了解的情况,简述该地-高一地理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下图是我国四个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读图回答题。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地区依次是()A.苏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高二地理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0分)(1)Y市所在地一月盛行____________风,该盛行风对当地气候的形成有何影响?Y市附近河流主汛期在一月还是七月,为什么?(5分)(2)图中所示棉花产-高三地理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较高,据此完成问题。小题1: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最突出的区位优势是A.产业基-高一地理
(10分)某沿海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过程快速推进,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甲1993~2010年该地区酸雨频率年际变化乙该地区污水排放量变化(1)199-高二地理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①城镇数量猛增,城市交错分布②城市规模迅速扩大③逆城市化现象凸现④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城市分布密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地理
读珠江三角洲地区和苏南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完成下列要求:(9分)(1)简述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2分)(2)读图,近二十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高二地理
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0分)(1)从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说明A城市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8分)(2)鉴于近些年铁矿石进口量和钢材出口量增加很快,-高三地理
下图是广东省城市分布图,读图回答1一2题。小题1:该省北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比南部低,其主要原因是①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②矿产资源短缺,能源匾乏③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低④少-地理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微笑曲线”(如图)是台湾宏基公司董事长施振荣先生最早提出的,它起初被用于说明电脑行业不同环节与所实现的附加价值之间的关系,后来被-高二地理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有学者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发展的三种模式苏南模式、珠江三角洲模式和温州模式(分别对应下面三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3分(1)图a所示地-高三地理
下表为珠江三角洲工业产品产值占广东省总量的比重,读表完成题。行业比重行业比重行业比重电子设备制造96.61仪器仪表97.03专用设备制造77.19化学制品79.92电气制造89.0-高三地理
江苏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较快的省区之一,请根据右图,回答问题。小题1:下图是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其中代表江苏省的是小题2:近年来,外商的投资逐步从珠三角-高一地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4分)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制造业发展迅速。制造业综合竞争力是从产业实力、获利能力、市场竞争力及外部环境等方面进行评价的。材料二1-高三地理
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回答1—2题。1、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B、阶段I工业化进程速度比城市化快C、该-高三地理
读“珠江三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回答问题:小题1:20世纪8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较快的关键因素是A.国际经济背景-高二地理
(28分)京津冀都市圈是指以北京市和天津市为中心,囊括河北省的石家庄、保定、秦皇岛、廊坊、沧州、承德、张家口和唐山八座城市的区域,该区拥有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曾经的-高三地理
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回答1~2题。1、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B、阶段Ⅰ工业化进程速度比城市化快C、该-高三地理
“长三角”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副中心的“长三角”大都市圈城市体系。读图,回答问题。小题1:图中南京都市圈中的城市按等级可分为A.二级B.三级C.四级D-高一地理
关于区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一般而言,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B.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互相促进的力量,推动区域经济发展C.不同区-高二地理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14分)正大集团是泰籍华人创办的知名跨国企业,公司以农业起步,形成了由种子改良——种植业——饲料业——养殖业——农牧产品加工、食品销售、进出口贸-高二地理
右图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次产业的产值构成,读下图完成题。小题1: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A.①B.②C.③D.④小题2:四个地区中工业化程度最低的是()A.①B.②C.③D.④-高二地理
读三种工业化、城市化模式图,回答问题。小题1:下列地区中,其发展模式与相符的是()美国“硅谷”B.德国鲁尔区C.意大利新兴工业区D.长江三角洲小题2:20世纪80年代,影响珠江三-高一地理
分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产业发展特点与条件的有关资料,并回答问题(16分)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简称珠三角)通过大量引进外资、外企,从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的地区发展成-高二地理
该图是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其中代表江苏省南部的是:-高二地理
(28分)四川省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四川省部分地理事物示意图材料二:攀枝花市地形以山地为-高三地理
读图“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回答问题小题1: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2001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首次超过-高二地理
读图,完成问题。小题1:该地区耕地大量减少的原因是()A.土地的次生盐碱化B.土地沙化C.气候变暖使海平面升高D.建设用地过多小题2: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其他地区吸引外资的特定国-高二地理
下面对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B.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地超过第二产业C.区域发展的内部差异逐渐扩大-高一地理
读长江三角洲部分地区图和右下表,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区域位于我国__________经济地带。(2)太湖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其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_。该地种植此作-高一地理
区域差异是区域合作的基础与前提。材料一:我国部分省区示意图材料二:工业结构关系是指在一个经济区域内各地区工业之间相互联系的紧密程度。根据这种相互联系的紧密程度,工业-高二地理
图12为某区域平均每万元生产总值的碳排放量和该区域产业CO2减排效率示意图。依据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CO2排放总量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②我国CO2减排效率西部高于东部-高一地理
下表为2008年我国四省(区)经济、人口指标。回答题。省(区)GDP(亿元)人均GDP(元)三次产业比重(%)城市人口比重(%)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①21487422l45.153.94157.6
读图,回答问题:(共12分)(1)该区正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核心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3分)(2)分析图示地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________________
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回答问题。小题1: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B.阶段I工业化进程速度比城市化快C.该-高二地理
区域发展到工业化阶段,表现为①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②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且比重超过第二产业③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④社会经济表现出不平衡增长态势[]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高一地理
如图为“珠江三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回答问题:小题1: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2001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首-高一地理
读图18,完成下列各题。(10分,共5题)(1)图示a、b两地中位于珠江三角洲的是(1分)。(2)珠江三角洲基塘生产,将桑蚕、甘蔗、果树和花卉的生产与养鱼有机结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高二地理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经济发展区域差异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有扩大的趋势,其主要影响因素是()①地形及海洋资源的利用条件②国家给予各区域的对外开放政策③原有的社会经济及科学-高一地理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读某区域发展三个阶段略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1)读图Ⅰ,该城市在形成之初,主要区位条件是;读图Ⅱ,该地区在第Ⅱ阶段经济发展迅速,从图中可以看出,影响该阶段经济快速发-高二地理
题目详情
(1)读图Ⅰ,该城市在形成之初,主要区位条件是 ;读图Ⅱ,该地区在第Ⅱ阶段经济发展迅速,从图中可以看出,影响该阶段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 (2分)。
(2)从第Ⅰ阶段到第Ⅱ阶段,该地区人口迁移的方向主要是 ;如果该地是发达国家的某人口密集的区域,分析第Ⅲ阶段城市化过程中导致人口流动方向变化的原因。(4分)
(3)鲁尔工业区通过产业转型,实现了经济再繁荣,其发展经验对该地区第Ⅲ阶段可持续发展措施有哪些借鉴?(4分)
(4)该区域交通运输发展呈现 和 的特点。(2分)
答案
(1)位于两河汇合处,交通和取水方便 交通
(2)从农村到城市 大城市环境质量差;大城市房价高,居住条件差;私人小汽车的普及和高速公路的出现;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3)调整区域产业结构:改造或淘汰无增长潜力的传统产业部门;大力发展新兴工业、高技术工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②加强环境管理,治理环境污染,绿化美化,改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③加强交通建设;④开展科技创新
(4)多样化 网络化
试题分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城区附近有河流经过,由此判断,在交通便利和取水方便的两河汇合处,城市得到发展;第Ⅱ阶段比第Ⅰ阶段多了几条公路,所以影响该阶段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交通。
(2)从第Ⅰ阶段到第Ⅱ阶段,是城市不断扩大规模,城市人口增多的过程,所以人口迁移主要是从农村到城市,第Ⅲ阶段城市化已经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这时候房价高,人口多,居住条件差,交通拥堵,环境差,私人小汽车的普及和高速公路的出现,加快了一部分人从城市流向郊区,到卫星城生活。
(3)鲁尔工业区制订调整产业结构的指导方案,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对传统产业进行清理改造,并投入大量资金来改善当地的交通基础设施、环境、兴建和扩建高校和科研机构、集中整治土地,为下一步的发展奠定基础。重点通过提供经济和技术方面的援助,逐步在当地发展新兴产业,以掌握结构调整的主动权。德国联邦和各级地方政府充分发挥鲁尔区内不同地区的区域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行业,实现产业结构的多样化。
(4)该区域交通运输方式一开始是河流,然后有公路,再有铁路,运输方式多样化;而交通线路,越来越密集,交流越来越多,形成了网络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