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有学者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发展的三种模式苏南模式、珠江三角洲模式和温州模式(分别对应下面三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3分(1)图a所示地-高三地理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有学者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发展的三种模式苏南模式、珠江三角洲模式和温州模式(分别对应下面三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3分(1)图a所示地-高三地理
题目简介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有学者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发展的三种模式苏南模式、珠江三角洲模式和温州模式(分别对应下面三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3分(1)图a所示地-高三地理
题目详情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有学者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发展的三种模式苏南模式、珠江三角洲模式和温州模式(分别对应下面三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3分
(1)图a所示地域乡镇企业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是什么?(3分)
(2)图b所示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的发展条件有何差异?(4分)
(3)近年来,欧美国家多次发起针对我国的反倾销调查,c地区商品出口受到了影响,谈谈该地区的乡镇企业应采取哪些措施以增强其发展的动力? (3分)
(4)乡镇企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乡镇企业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试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加以分析。(3分)
题型:综合读图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小题1:3分 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基础好;紧邻上海等大城市;有人才、资金、技术等优势;水、陆交通便利。
小题2:4分 20世纪90年代前受益于国际产业转移、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和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3分);20世纪90年代后,该地区经济实力增强,技术水平较高(1分)。
小题3:3分 重视团结协作;加大科技投入,实施产业升级改造,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及时把握国际市场信息,积极拓宽国际市场。
小题4:3分 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不高;技术水平较难提高;排放的废弃物较多;环境方面的投资过少;污染、破坏农村的土地资源、水资源;较难形成规模效益等。(任答三点,合理即可)
试题分析:
小题1:图a表示我国长三角地区,影响该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的主要区位条件可从地理位置、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历史基础等方面分析。
小题2:珠三角工业发展的两个阶段,改革开发初期主要得益于改革开发的政策,接受国际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转移,以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而9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经济发展、实施了产业升级,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小题3:c地区受到影响主要是由于技术含量低,故主要从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生产联系和协作等方面分析。
小题4:乡镇企业发展的问题主要从生产粗放、经济效益低、环境污染严重等方面分析。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按一定的思维分析工业区位优势和生产的不利影响;并能调用课本珠三角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相关内容分析。
上一篇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
下一篇 :
下表为珠江三角洲工业产品产值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江苏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较快的省区之一,请根据右图,回答问题。小题1:下图是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其中代表江苏省的是小题2:近年来,外商的投资逐步从珠三角-高一地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4分)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制造业发展迅速。制造业综合竞争力是从产业实力、获利能力、市场竞争力及外部环境等方面进行评价的。材料二1-高三地理
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回答1—2题。1、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B、阶段I工业化进程速度比城市化快C、该-高三地理
读“珠江三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回答问题:小题1:20世纪8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较快的关键因素是A.国际经济背景-高二地理
(28分)京津冀都市圈是指以北京市和天津市为中心,囊括河北省的石家庄、保定、秦皇岛、廊坊、沧州、承德、张家口和唐山八座城市的区域,该区拥有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曾经的-高三地理
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回答1~2题。1、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B、阶段Ⅰ工业化进程速度比城市化快C、该-高三地理
“长三角”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副中心的“长三角”大都市圈城市体系。读图,回答问题。小题1:图中南京都市圈中的城市按等级可分为A.二级B.三级C.四级D-高一地理
关于区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一般而言,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B.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互相促进的力量,推动区域经济发展C.不同区-高二地理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14分)正大集团是泰籍华人创办的知名跨国企业,公司以农业起步,形成了由种子改良——种植业——饲料业——养殖业——农牧产品加工、食品销售、进出口贸-高二地理
右图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次产业的产值构成,读下图完成题。小题1: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A.①B.②C.③D.④小题2:四个地区中工业化程度最低的是()A.①B.②C.③D.④-高二地理
读三种工业化、城市化模式图,回答问题。小题1:下列地区中,其发展模式与相符的是()美国“硅谷”B.德国鲁尔区C.意大利新兴工业区D.长江三角洲小题2:20世纪80年代,影响珠江三-高一地理
分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产业发展特点与条件的有关资料,并回答问题(16分)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简称珠三角)通过大量引进外资、外企,从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的地区发展成-高二地理
该图是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其中代表江苏省南部的是:-高二地理
(28分)四川省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四川省部分地理事物示意图材料二:攀枝花市地形以山地为-高三地理
读图“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回答问题小题1: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2001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首次超过-高二地理
读图,完成问题。小题1:该地区耕地大量减少的原因是()A.土地的次生盐碱化B.土地沙化C.气候变暖使海平面升高D.建设用地过多小题2: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其他地区吸引外资的特定国-高二地理
下面对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B.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地超过第二产业C.区域发展的内部差异逐渐扩大-高一地理
读长江三角洲部分地区图和右下表,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区域位于我国__________经济地带。(2)太湖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其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_。该地种植此作-高一地理
区域差异是区域合作的基础与前提。材料一:我国部分省区示意图材料二:工业结构关系是指在一个经济区域内各地区工业之间相互联系的紧密程度。根据这种相互联系的紧密程度,工业-高二地理
图12为某区域平均每万元生产总值的碳排放量和该区域产业CO2减排效率示意图。依据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CO2排放总量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②我国CO2减排效率西部高于东部-高一地理
下表为2008年我国四省(区)经济、人口指标。回答题。省(区)GDP(亿元)人均GDP(元)三次产业比重(%)城市人口比重(%)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①21487422l45.153.94157.6
读图,回答问题:(共12分)(1)该区正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核心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3分)(2)分析图示地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________________
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回答问题。小题1: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B.阶段I工业化进程速度比城市化快C.该-高二地理
区域发展到工业化阶段,表现为①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②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且比重超过第二产业③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④社会经济表现出不平衡增长态势[]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高一地理
如图为“珠江三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回答问题:小题1: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2001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首-高一地理
读图18,完成下列各题。(10分,共5题)(1)图示a、b两地中位于珠江三角洲的是(1分)。(2)珠江三角洲基塘生产,将桑蚕、甘蔗、果树和花卉的生产与养鱼有机结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高二地理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经济发展区域差异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有扩大的趋势,其主要影响因素是()①地形及海洋资源的利用条件②国家给予各区域的对外开放政策③原有的社会经济及科学-高一地理
珠江三角洲的经济类型是A.出口导向型经济B.外向型经济C.资源型经济D.市场型经济-高二地理
该图分别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形成的共同优势区位条件有哪些?(4分,4点即可得满分)(2)改革开放初期,珠江-高二地理
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在上海市举行了第41届世界博览会。此次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7分)材料一上海世博园区位于南浦大桥和卢-高一地理
读“珠江三角洲地区产值增长图”,回答题。小题1:在阶段Ⅰ中,珠三角的主导产业是A.劳动密集型产业B.资金密集型产业C.技术密集型产业D.资源密集型产业小题2: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高二地理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的第一阶段,主导产业是[]A、资源密集型B、劳动密集型C、技术密集型D、资金密集型-高二地理
有关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A.珠江三角洲改革开放后有三次产业转移B.第一次产业转移开始于中国改革开放初期C.珠江三角洲的工业目前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D.珠江三-高二地理
上海浦东新区建设,打破了“城市化地区”和“非城市化地区”的概念,绿色与灰色区域并存穿插,把城市绿化与综合农业开发相结合。据此回答1~3题1、上海市建设浦东新区是因为[]A、-高二地理
读该图“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回答问题:小题1: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2001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首-高二地理
广佛同城后,其GDP总量直逼上海,但同上海相比,广佛的不足之处有A.产业体系不够完善,工业门类不全,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薄弱B.人才资源不够雄厚,科技与教育力量相对不足C.-高二地理
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A.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主要靠外资推动,形成“遍地开花,分散发展”的局面B.各个城市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共同发展-高二地理
读图“某省城市、工业相关数据统计图”,完成问题。小题1:图中可以看出该省城市化的主要表现是A.城市工业产值增加B.城市人口总量增加C.城市面积扩大D.城市数量增加小题2:图中反-高二地理
某沿海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过程快速推进,环境问题日益突出。(10分)资料:见图10。根据所给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1)1998年以后,该地区酸雨出现频率的变化趋势-高三地理
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出现了热岛效应、咸潮侵袭、滩涂冲刷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回答1~3题。1.长江三角洲区域性热岛效应比较明显的主要原因是①能源消耗加大②城-高三地理
读珠江三角洲示意图,完成题。小题1:港澳地区产业多向该地扩散,原因有()①劳动力丰富②地价低廉③资金雄厚④国家的优惠政策⑤技术力量雄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③④⑤小题2:目前,珠江-高二地
图12中甲为1978年各省工业GDP份额比重分布图,乙为2001年各省工业GDP份额比重分布图。回答问题。小题1:东北地区工业增长与东部沿海相比变化明显,主要是A.劳动力短缺,工资成-高一地理
据深圳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深圳市GDP达7806.54亿元,比上年增长12.1%。三大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据此并结合下面两图,完成问题。小题1:结合上图判断,下列说法正-高二地理
读“我国乡镇企业三种发展模式的源地图”,回答题。小题1:近年来B、C两地企业发展暴露出来的问题分别是()A.“民工荒”现象严重水污染严重B.改革开放迟缓资金严重短缺C.投资过多,-高二地理
20世纪80年代深圳的迅速崛起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毗邻香港的优越经济地理区位。()-高二地理
广佛同城对下列哪些方面影响较大()A.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地域结构B.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水平C.广州和佛山的城市用地规模D.广州和佛山之间的经济联系-高二地理
读“工业化阶段表”及“长江流域各省级经济发展水平与阶段”图,回答4~5题。工业化阶段人均GDP(美元)第一产业比重第二、三产业比重初期<2000>20%<80%中期>2000<20%80%~90%后期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出现的问题不包括A.产业升级面临困难B.城市建设相对落后C.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D.产业转移日渐加强-高二地理
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的特定国内背景是A.良好的区位条件B.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C.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D.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高二地理
读“1985年与2008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变化图”,完成问题。小题1:肇庆、东莞和惠州三城市分布的共同特点主要是A.沿海分布B.沿山麓分布C.沿河分布D.沿经线分布小题2:珠江三-高一地理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有学者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发展的三种模式苏南模式、珠江三角洲模式和温州模式(分别对应下面三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3分(1)图a所示地-高三地理
题目详情
(1)图a所示地域乡镇企业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是什么?(3分)
(2)图b所示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的发展条件有何差异?(4分)
(3)近年来,欧美国家多次发起针对我国的反倾销调查,c地区商品出口受到了影响,谈谈该地区的乡镇企业应采取哪些措施以增强其发展的动力? (3分)
(4)乡镇企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乡镇企业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试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加以分析。(3分)
答案
小题1:3分 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基础好;紧邻上海等大城市;有人才、资金、技术等优势;水、陆交通便利。
小题2:4分 20世纪90年代前受益于国际产业转移、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和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3分);20世纪90年代后,该地区经济实力增强,技术水平较高(1分)。
小题3:3分 重视团结协作;加大科技投入,实施产业升级改造,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及时把握国际市场信息,积极拓宽国际市场。
小题4:3分 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不高;技术水平较难提高;排放的废弃物较多;环境方面的投资过少;污染、破坏农村的土地资源、水资源;较难形成规模效益等。(任答三点,合理即可)
试题分析:
小题1:图a表示我国长三角地区,影响该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的主要区位条件可从地理位置、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历史基础等方面分析。
小题2:珠三角工业发展的两个阶段,改革开发初期主要得益于改革开发的政策,接受国际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转移,以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而9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经济发展、实施了产业升级,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小题3:c地区受到影响主要是由于技术含量低,故主要从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生产联系和协作等方面分析。
小题4:乡镇企业发展的问题主要从生产粗放、经济效益低、环境污染严重等方面分析。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按一定的思维分析工业区位优势和生产的不利影响;并能调用课本珠三角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相关内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