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1946年2月,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代办的乔治o凯南给美国国务院发回一份长达8000字的电报,首次提出对苏联采取“遏制”战略的构想,其建议被美国政府采纳并长期奉行,影响世界达半-高一历史
1946年2月,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代办的乔治o凯南给美国国务院发回一份长达8000字的电报,首次提出对苏联采取“遏制”战略的构想,其建议被美国政府采纳并长期奉行,影响世界达半-高一历史
题目简介
1946年2月,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代办的乔治o凯南给美国国务院发回一份长达8000字的电报,首次提出对苏联采取“遏制”战略的构想,其建议被美国政府采纳并长期奉行,影响世界达半-高一历史
题目详情
1946年2月,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代办的乔治o凯南给美国国务院发回一份长达8000字的电报,首次提出对苏联采取“遏制”战略的构想,其建议被美国政府采纳并长期奉行,影响世界达半个世纪,即
[ ]
A、马歇尔计划
B、与苏联争霸
C、“冷战”政策
D、朝鲜战争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中档
来源:0106 月考题
答案
C
上一篇 :
1971年,苏、美、英、法四国签署
下一篇 :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在进行研究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二战结束后,丘吉尔把一项举措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这一举措A.表明美国开始放弃与苏联合作的政策,向共产主义进行反击B.使战后世界出现了两大对立的经济体系C.最初-高三历史
20世纪50年代,视中华帝国为“专制政体”成为西方学界的流行观点(引自候旭东《中国古代专制说的知识考古》)。这反映了A.建国初,中国封建思想根深蒂固B.建国初,中国实行“一边倒-高三历史
下图是载于1947年4月苏联报纸上的一幅漫画。一个因战争而奄奄一息的伤者,躺在星条旗铺就的棺材上,一名外科医生正在紧张施救,但仅仅是把一张一张的美元贴到伤者身上而已。-高三历史
20世纪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三次大的变动。指出这三次变动发生的时间及标志,结合史实说明每次变动发生后中国的国际地位是怎样的。-历史
冷战既是一种对外政策,又是一种双方对抗的手段,还是一种国际格局态势。下列与之对应正确的是A.杜鲁门主义柏林墙北约华约对峙B.雅尔塔体制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C.一边倒越南-高三历史
雅尔塔体系形成时,国际关系的突出特征是A.美苏抗衡,争夺世界霸权B.由于意识形态的分歧,两大阵营对立C.美苏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势均力敌D.美国居霸主地位,苏联在政治、军-历史
赫鲁晓夫曾强烈反感甲壳虫乐队,他说“苏联青年不需要这种刺耳的垃圾”,甚至宣称:“从萨克斯管到弹簧刀仅有一步之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良知复兴”运动在苏联受挫B.苏联拒-历史
战后,苏联等国签订的某条约规定:“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每一缔约国应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在-高三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国凭借雄厚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加强了对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援助。这些受援国家能够得到美国援助主要得益于A.与美国同为资本主义国家B.都属于-高三历史
二战后以苏联和美国为首的东西方长达半个世纪的对峙的实质是[]A.两种文化传统的竞争B.两种军事力量的较量C.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D.两种政治势力的争夺-高三历史
“我无须对诸位说:世界局势很是严重……我们的政策是不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美国政府应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与材料直接相-高一历史
“柏林墙被掘开了,但是,这并没有伴随着胜利的凯歌,只有沉重的记忆带来的苦涩思索”,这堵墙曾经()A.巩固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B.防止了法西斯残余势力的进攻C.是德国由分-高三历史
关于“马歇尔计划”的说法,错误的是[]A.用经济手段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B.是“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C.是“杜鲁门主义”一次大规模的运用D.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完成-高三历史
关于漫画所反映的对外政策,在美国国内也有不少批评意见,认为它“开了使用本国纳税人金钱援助他国的先例”。批评者的理由是A.无视欧共体力量的壮B.主观上排斥东欧国家加入C.公-高三历史
下面图片反映了某一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它们的出现都是由于()A.两极格局框架的奠定B.北约与华约的激烈对抗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D.美国与苏联的冷战对峙-历史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高三历史
2013年12月1日,为纪念70年前一份文件的发表,海峡两岸都举行了盛大的活动,这份文件被认为是当今亚太秩序的基石。该文件是A.苏、中、美、英签署的《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B.中-高三历史
二战后初期,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杜鲁门在这里把世界分成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A.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C.在国际-高一历史
关于“马歇尔计划”的说法,错误的是[]A.用经济手段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B.是“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C.是“杜鲁门主义”一次大规模的运用D.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完成-高三历史
“从波罗的海边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撕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丘吉尔的这一演说[]A.揭开了“冷战”的序幕B.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C.标-高一历史
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在堪萨斯城发表演讲,指出:“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对抗……”美国政府将这一外交-高三历史
1948年,在一批运往希腊的物资上印有这样的标志,标志以美国国旗为基础,形状如同盾牌般的纹章,正中写有“为了欧洲的复兴,由美国所援助”的标语。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一现象与-高一历史
2013年是朝鲜战争结束60周年。关于这场战争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爆发于两极格局正式形成之后B.实质上是华约与北约的较量C.是美苏冷战背景下的“热战”D.导致朝鲜半岛分裂-高三历史
下表为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A.美苏两国完全控制了世界B.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阵营对峙局面出现C.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正式-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总结起来说,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它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的妥协办法。它坚信,如果苏维埃政权要得到巩固,那么,搞乱-高三历史
1947年,杜鲁门在美国国会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营垒:一个是“自由制度”,一个是“极权政权”。其中后者是指:A.君主专制制度B.法西斯主义残余C.君主立宪制度D.社会主义国家-高二历史
一战后到二战后英美关系的发展趋势是A.由相互争夺世界霸权到英国追随美国B.由互不干涉到积极争夺世界霸权C.由相互争夺世界霸权到美英共同反共D.由互不干涉到共同掌握世界霸权-高二历史
“1945年春,美国和苏联军队在欧洲大陆遭到战争摧残最严重的地区汇合。比德国战败这个马上就要成为现实更重要的是,对未来世界而言,这具有某种程度上十分重要的象征意义”。这-高三历史
马歇尔计划使美国得到的经济利益主要是A.控制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命脉B.使欧洲成为美国的原料产地C.扩大了美国的海外销售市场D.收回了战争中在欧洲的贷款-高二历史
揭开美苏“冷战”序幕的标志是()A.丘吉尔的“铁幕”演说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D.德国的分裂-高一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当前趋势的继续:苏联在经济上衰退,在政治上僵化如故,但在军事上保持强大;它小心翼翼地保卫其正在衰落的东欧帝国;它与美国的关系没有重大变化,并与美-高三历史
战后对德国的处置符合历史事实的是①对德国的审判是根据德黑兰会议内容进行的②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③纳粹党被宣布为非法组织④体现了大国的意志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历史
有学者指出:“在二战后的格局下,虽然西方仍时时存在颠覆苏联之心,但巴黎和会时的那种明目张胆的武装干涉却没有再现。”这说明战后新格局A.主要体现苏联等国家的意志B.便利于-高三历史
2008年,美国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初曾建议西欧盟国出手相助,但西欧盟国反应冷淡。美国有人因此指责西欧盟国忘恩负义,他们最主要的依据是[]A.二战中美国帮助西欧盟国打败法西斯-高三历史
在20世纪近一半的时间里,冷战不仅塑造了当时的国际关系格局,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卷入冷战国家的发展。阅读以下材料:1993年年末,比尔·克林顿曾脱口而出地说:“啊,我想念-高三历史
美国驻苏大使乔治·凯南在致华盛顿的“八千字电报”中指出:“就像一个烂苹果会引起一桶苹果都烂掉一样,希腊的腐烂会传染给伊朗以东的国家,他还会通过小亚细亚和埃及传染欧洲,-高三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种对立的世界经济体系出现的标志是()A.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B.北约组织的建立C.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D.华约组织的成立-历史
下表列举的各强国是按照它们在工业生产方面的次序排列的,它表明了在世界的工业均势方面所发生的变化。1860年1870年1900年1970年大不列大不列颠美国美国法国美国德国苏联美国-高三历史
下图为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中的一页。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A.美苏两国完全控制了世界B.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出现C.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高三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A.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削弱C.社会主义越出一国的范围,形成一个世界体系D.中国人民-高三历史
英国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提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出发点是[]A.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国欧洲-高一历史
关于二战后的国际形势,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朝鲜战争是二战后以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B.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政治经济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C.19-高三历史
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苏联-高三历史
英国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提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出发点是[]A.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高三历史
1918年初,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了被称为“世界和平纲领”的“十四点原则”;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对欧洲的经济援助计划,但两者实施的结果却大相径庭。请回答:上述“原则”-历史
二战后美国外交官凯南形容美国是鲨鱼,前苏联是老虎,二者虽然都很凶猛,却生活在截然不同的环境里,暂时不会兵戎相见。凯南评述的是美苏[]A.都成为超级大国B.进行“冷战”对峙-高三历史
二战后,美国驻苏联代办凯南认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水火不相容的,美国必须把苏联看成是政治上的敌手。美国若拥有足够的武力并准备使用它,那就用不着真正动武,便可遏制-高一历史
(15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45年后,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都需要安全保障,但是,它们对此的解释各不相同。1945年后,苏联仍是一个地区性强国,“安全”-高三历史
李明同学在撰写历史小论文时引用了如下材料:“1961年,苏联成功发射载人飞船,加加林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美国政府十分震惊,马上着手制定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1969年,美-高三历史
有人提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耳目一新的。上述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出发点是A.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C-高三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1946年2月,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代办的乔治o凯南给美国国务院发回一份长达8000字的电报,首次提出对苏联采取“遏制”战略的构想,其建议被美国政府采纳并长期奉行,影响世界达半-高一历史
题目详情
[ ]
B、与苏联争霸
C、“冷战”政策
D、朝鲜战争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