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据《史记》记载,陆贾常常在刘邦面前引述《论语》《尚书》等古代典籍。刘邦呵斥他说:“乃公居马上得之,安事《诗》《书》?”陆贾反唇相讥道:“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据《史记》记载,陆贾常常在刘邦面前引述《论语》《尚书》等古代典籍。刘邦呵斥他说:“乃公居马上得之,安事《诗》《书》?”陆贾反唇相讥道:“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高二历史
题目简介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据《史记》记载,陆贾常常在刘邦面前引述《论语》《尚书》等古代典籍。刘邦呵斥他说:“乃公居马上得之,安事《诗》《书》?”陆贾反唇相讥道:“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高二历史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史记》记载,陆贾常常在刘邦面前引述《论语》《尚书》等古代典籍。刘邦呵斥他说:“乃公居马上得之,安事《诗》《书》?”陆贾反唇相讥道:“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于是,刘邦让他总结秦亡汉兴的经验和历史上治乱的缘故。他便
写下了《新语》十二篇,讨论“行仁义、法先圣”的道理,使得刘邦不得不称善。
——《史记》卷九十七
材料二 “余自幼读圣教,不知圣教;尊孔子,不知孔子何以可尊。所谓矮子观场,随人说妍,和声而已。是余五十以前,真一犬也。因前犬吠形,亦随而吠之。若问以吠声之故,正好哑然自笑而已”。 ——(明)李贽《续焚书》
材料三 中国的思想家对自然科学和玄学都没有兴趣,他们提供讨论的哲学是社会的、政治的和伦理的。从规劝和改良的语气来看,这种哲学无疑反映了一个屡起冲突、政治混乱的时期……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 ——(美)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四 在孔子诞辰二千五百五十七周年祭孔大典前夕,备受世人关注的孔子标准像于孔子故里曲阜揭幕。 ——中国新闻网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说说儒学为什么会受到重视?(3分)
(2)材料二中作者是如何认识儒学的?说明了什么问题?(3分)
(3)结合材料 一、二、四,谈谈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4分)
题型:综合题
难度:偏易
来源:不详
答案
(1)儒学顺应新兴地主阶级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安定。(3分)
(2)儒学已不适合时代的需要了,对儒学进行批判。(说明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怀疑与动摇。)(3分)
(3)从汉到南宋,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逐步确立起统治地位,对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起了重要作用。但自明代起,儒家思想逐渐保守僵化,成为统治者控制人们思想、实行愚民政策、阻碍科学发展的工具。(4分)
略
上一篇 :
著名作家曹聚仁在谈到宋明时期
下一篇 :
下面的材料反映出1958年的中国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1963年11月4日,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在记者招待会上曾说:“如果赤色中国人表示希望同美国,同它周围的国家和平共处,那么很明显,美国会重新估计它的政策。我们并没有和一项敌-高三历史
20世纪90年代,海峡两岸关系取得的进展是①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②实现了两岸直接“三通”③建立两岸间对话机制④达成“一个中国”共识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高三历史
以下属于改革开放时期我国取得的教育和科技方面的成就是A.研制“两弹一星”B.颁布《义务教育法》C.提出“双百”方针D.培育“南优二号”杂交水稻-高三历史
“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提出此思想的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高二历史
那场冲突虽然最终以苏美两国的妥协而告结束,但它对各国政府和人民造成了普遍的震撼,引起了人们对核战争危险的极大关注。研究发现,当事国在冲突前后所作出的决定,都是由于-高三历史
19世纪的蚌埠仅是个隶属于风阳的偏远小镇,虽每逢集市,偶尔也有出售树木或木制家具的,但无人开设木行;1911年津浦铁路修成后,蚌埠一跃成为皖北水陆交通的枢纽,当地的木制-高三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百家争鸣”,这里的“百家”的含义是()A.知识分子中出现一百多个不同的学派B.是泛指,意为数量多,当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C.每个不同学派-高二历史
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A.改革科技体制B.提高劳动者的素质C.改革教育体制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历史
(12分)儒家文明实际上他(汉武帝)和他的近臣们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致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高三历史
儒学以“六经”为基本文献,下列经典不在“六经”之列的是()A.《诗》B.《书》C.《论语》D.《春秋》-高二历史
下表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二五”》的部分主题词摘编:“一五”(1953~1957年)工业增速超英赶美“二五”(1958~1962年)大跃进大倒退“六五”(1981~1985年)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根本不同,在中美两国政府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分歧。但是,这种分歧不应当妨碍中美两国在-高三历史
(25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茶叶在欧洲最初被视为药物放在药店出售,茶价相当昂贵。17世纪,饮茶在欧洲逐步盛行并传至北美,饮茶成为一种高尚的消遣。查理二世的专职牧师-高三历史
(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二父止-高二历史
维基百科上说:“博尔顿和瓦特成为合伙人后,博尔顿倾其精力和财力使瓦特的蒸汽机梦想成为现实,并在1775年通过国会将瓦特的专利保护从1769年延长到1799年。”这本质上体现了()-高二历史
冯天谕等著作的《中华文化史》指出:“董仲舒是自汉代以来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其表述的观点是A.否定董仲-高三历史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苏格拉底说,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既然正义的事和其他美而好-高二历史
佛教宣扬“心外无佛,即心是佛”的思想;王阳明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据此判断,佛教和心学的关系是A.心学是对佛教的继承发展B.佛教与心学本质一样C.佛教之中包含了-高二历史
当生产力向工业化时代迈进时,必须冲破小农经济的桎梏,以下史实属这一范畴的是①英国圈地运动②中国1952年底完成土地改革③苏联的农业集体化④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A.②③④B.①③-高三历史
表为中美贸易的相关资料。关于资料的解读,正确的是A.中美对抗造成1972年以前两国没有贸易往来B.中美建交促成1975年中美贸易额的急速攀升C.中国大量引进美国资金造成了1980年-高三历史
1933年《申报》上登载了这样一段时事评论:“在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底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材料说明当时中国①面临内忧外-高三历史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以下各项对这一时期外交形势叙述正确的是A.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改变了东西方国家间的外交格局C.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高三历史
下列文艺作品、电影作品、戏剧作品出现于“双百”方针提出后的是①《青春之歌》②《创业史》③《中华儿女》④《茶馆》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北宋开始,门第已不存在,和尚寺也衰落了,搜罗不到人才。禅宗的新宗教,不啻叫人回头,由真返俗。而进士轻薄,终于担当不了天下大事。-高三历史
下列史实中,所列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史实发生在下图所示时期的是A.儒家思想成为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B.出现了进步的民主启蒙思想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者推崇的官方哲学D.儒家学-高三历史
(19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由于东西方历史和文化以及社会现状的差异使其文明各具特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高三历史
为了吸取苏联经济建设中的教训,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拿工人讲,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就需要逐步有所改进。……同时我们也历来提倡关心群-高三历史
《汉书·元帝纪》载:“三月壬戌,日有蚀之。诏曰:‘朕战战栗栗,夙夜思过失,不敢荒宁。惟阴阳不调,未烛其咎。’”材料中的思想被称为()A.大一统B.天人感应C.罢黜百家D.表彰六经-高二历史
先秦儒家学派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A.从培养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B.人不分贫富贵贱,所有的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C.人皆有“恻隐之心-高二历史
下列哪些是孔子的思想主张①“仁者,爱人”②“克己复礼,以为仁”③提倡“民贵君轻”④“制天命而用之”A.①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④-高二历史
在婚丧等传统风俗革除旧习日趋简化之际,清末通商口岸地区的饮食风气却越来越崇尚奢侈,其主要原因是:A.人们生活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B.民主平等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C.近代以来-高三历史
有外国记者报道:“(中国)……有选举权的公民都集中在会场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投自己最信任的人一票,选出领导者。选举结果公布后,人们欢呼雀跃,燃放鞭炮,场面让人仿佛回到了古-高三历史
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国家统计局公布:“迄至一九五三年六月三十日二十四时的全国人口总数为六亿零一百九十三万八千零三十五人。”当时首次进行大规模人口普查的主要目的是A.为-高三历史
时代精神凝结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新中国成立后,从大庆精神到“两弹一星”精神到特区精神再到载人航天精神,其说明了A.我国工业化建设成就B.“双百”方针的执行情况C.改革开-高三历史
读下图,分析造成图示现象的原因有①欧、美、日放松对华经济侵略②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③“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④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④-高三历史
韩非把为学者(儒家)、言议者(纵横家)、带剑者(墨家侠者与侠客)、患御者(怕被征调作战的人)、工商买卖者等称为“五蠹”,这是因为他们A.不利于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B.无益于百姓生-高二历史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以下各项是我国古代思想家的言论、主张,其中与普罗泰格拉这一哲学思想相似的-高二历史
有人从人性解放的角度概述中西历史区别时说:“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唯独禁人的本能。”如果你同意上述观点,从下列选项中找出主要论据A.-高二历史
《朱子语类》道:“天得之(理)而为天,地得之(理)而为地,凡生于天地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他的主要目的是A.维护封建道德B.阐述自然本心C.主张君-高二历史
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美德在春秋战国时形成,宋明时期这一思想进一步强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传统美德的是A.“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B.“富贵不能淫,-高二历史
唐太宗晚年在回顾自己治国经验时说:“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损欲,克己自励耳。”请你判断唐太宗的治国-高二历史
史学家徐中达说:“一个时代的思想不够活跃,创新就不可能有多大成就,社会发展的后劲就会不足。”依照这种观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历史的最大影响是A.直接促进经济的迅-高二历史
下图所示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中国1930—1936年的货币供给(年终总量)单位:100万元年份银币铜币纸币银行存款总货币19302200287.7956.33392.16836.11931227128
汉武帝时,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其“养士”的主要目的是A.教授诸子经典,以求“通经致用”B.培养政府官员,扩大统治基础C.统一-高三历史
一般认为史学研究分为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和历史解释等环节。下列表格属于史学研究的:年代商办外国人办设厂数资本(千元)资本所占比重设厂数资本(千元)资本所占比重-高三历史
1881年12月《花图新报》载:“中国之设电线(电报线)也,始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由上海达吴淞……至中国自设之电线,则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由福州城内通至制造局。其经费出自中国,-高三历
我国在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先后通过宪法修正案,调整、充实1982年宪法的内容,使这部国家根本大法能够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情况”,这说明中国A.现代化发展使宪-高三历史
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远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传统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高二历史
(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史记·太史公自序》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高二历史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极不寻常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5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高二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据《史记》记载,陆贾常常在刘邦面前引述《论语》《尚书》等古代典籍。刘邦呵斥他说:“乃公居马上得之,安事《诗》《书》?”陆贾反唇相讥道:“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高二历史
题目详情
材料一 据《史记》记载,陆贾常常在刘邦面前引述《论语》《尚书》等古代典籍。刘邦呵斥他说:“乃公居马上得之,安事《诗》《书》?”陆贾反唇相讥道:“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于是,刘邦让他总结秦亡汉兴的经验和历史上治乱的缘故。他便
写下了《新语》十二篇,讨论“行仁义、法先圣”的道理,使得刘邦不得不称善。
——《史记》卷九十七
材料二 “余自幼读圣教,不知圣教;尊孔子,不知孔子何以可尊。所谓矮子观场,随人说妍,和声而已。是余五十以前,真一犬也。因前犬吠形,亦随而吠之。若问以吠声之故,正好哑然自笑而已”。 ——(明)李贽《续焚书》
材料三 中国的思想家对自然科学和玄学都没有兴趣,他们提供讨论的哲学是社会的、政治的和伦理的。从规劝和改良的语气来看,这种哲学无疑反映了一个屡起冲突、政治混乱的时期……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 ——(美)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四 在孔子诞辰二千五百五十七周年祭孔大典前夕,备受世人关注的孔子标准像于孔子故里曲阜揭幕。 ——中国新闻网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说说儒学为什么会受到重视?(3分)
(2)材料二中作者是如何认识儒学的?说明了什么问题?(3分)
(3)结合材料 一、二、四,谈谈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4分)
答案
(2)儒学已不适合时代的需要了,对儒学进行批判。(说明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怀疑与动摇。)(3分)
(3)从汉到南宋,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逐步确立起统治地位,对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起了重要作用。但自明代起,儒家思想逐渐保守僵化,成为统治者控制人们思想、实行愚民政策、阻碍科学发展的工具。(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