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西安事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蒋介石逼张、杨执行“剿共”计划B.张、杨受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C.中日民族矛盾的激化D.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八年级历史
西安事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蒋介石逼张、杨执行“剿共”计划B.张、杨受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C.中日民族矛盾的激化D.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八年级历史
题目简介
西安事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蒋介石逼张、杨执行“剿共”计划B.张、杨受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C.中日民族矛盾的激化D.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八年级历史
题目详情
西安事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蒋介石逼张、杨执行“剿共”计划
B.张、杨受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
C.中日民族矛盾的激化
D.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题型:读图题
难度:偏易
来源:不详
答案
C
试题分析:1936年12月12日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在西安华清池发动兵变,扣留了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介石,时称“西安兵谏”。这展示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激化中有识之士的爱国表现之一。
上一篇 :
西安事变结束时,美国记者史沫特
下一篇 :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前后坚持了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攘外安内”蒋主张,夜赠领土百万方,金陵城头发乱令,叫尔小民做羔羊······与这首歌谣创作的背景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百团大战B.九一八事变C.卢沟桥事变D.台儿庄战役-九年级历史
“九一八”事变后,知名民主人士何香凝将自己的裙子送给蒋介石,并在裙子上赋诗一首:“妄自称男儿,甘受敌人气。不战送江山,万世同羞耻……”诗中的“江山”是指A.平津地区B.东北地-九年级历史
某旅游团要组织一次重走长征路的“红色旅游”,下列设计的路线正确的是[]A、瑞金、赤水河、遵义、泸定桥B、赤水河、瑞金、遵义、泸定桥C、遵义、瑞金、赤水河、泸定桥D、瑞金、-八年级历史
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开始出现的历史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的爆发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C.卢沟桥事变的爆发D.中共七大的召开-八年级历史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最有利于A.中国国民党B.中国共产党C.中华民族D.日本人-八年级历史
我国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站在南京古城墙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不包括A.中华民国成立B.南京大屠杀C.南-九年级历史
下面是老红军黄镇在的一幅速写。它反映的史实发生在[]A、国民革命运动时期B、十年内战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八年级历史
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某日的夜晚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这一作法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那么这一作法所特选的日子应是()A.1月1日B.7月7日C.8月13日D.9月18日-八年级历史
反思历史,捍卫主权(7分)图一:《马关条约》签订图二:日军无条件投降材料:2014年3月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决不允许-九年级历史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歌中的“从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C.西安事变D.北伐战争-九年级历史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前后坚持了十四年,经历了“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两个阶段。两者开始的标志分别是()A.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B.西安事变和七七事变C.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D-九年级历史
漫画常以特有的艺术形式反映某一时期复杂的政治形势。下图是漫画家张仃的作品,反映下面哪一事件后的国内形势A.甲午战争B.五四运动C.九一八事变D.七七事变-九年级历史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时离开的革命根据地是[]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中央革命根据地C、陕甘革命根据地D、大别山根据地-八年级历史
在民族危亡关头,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发动西安事变,立下了不朽功勋。下列选项中,对他们评价准确的是A.“民族英雄,千古功臣”B.“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七年级历史
据《西北文化日报》报导,1936年12月12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对蒋介石兵谏的两位爱国将领是A.李宗仁张自忠B.佟麟阁赵登禹C.张学良杨虎城D.彭德怀贺龙-八年级历史
电视剧《西安事变》再现了张学良、杨虎城“兵谏”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历史。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最有利于()A.中国国民党B.中国共产党C.中华民族D.日本侵略者-九年级历史
有一同学遇到这样一个问题:有人主张释放蒋介石,有人主张杀掉蒋介石。这位同学研究的是A.南京大屠杀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D.九一八事变-九年级历史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下列有关红军的“远征”说法不正确的有[]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B、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C、保存了党和红军-八年级历史
“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所指A.日本对东北三省殖民统治B.日本占领华南地区C.日本对台湾实施殖民统治D.日本制造南京惨案-七年级历史
漫画常以特有的艺术形式反映某一时期复杂的政治形势。下图是漫画家张仃1946年完成的的作品--《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西安事变发生,蒋介石与张学良反目成仇-九年级历史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D.平津失陷-八年级历史
中国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性事件是指A.蒋介石、汪精卫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B.三大红军主力在会宁胜利会师C.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爆发D.中共派-八年级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12分)材料一: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箕-八年级历史
1934年,张学良为东北大学校刊题词:“现在唯一救国之方,是坚确决心。把我自己无条件的贡献给社会和我的国家。”下列属于张学良实践自已誓言的行动是()A.归顺国民政府B.参加南-八年级历史
西安事变发生后,周恩来到西安调停。针对蒋介石的拒不让步,周对蒋说:“只要蒋先生能够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不但我个人可以听蒋先生的话,就连我-八年级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做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真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八年级历史
右图是沈阳的城市纪念建筑之一,该建筑是为了警示国人勿忘1931年日本侵略者发动的A.四一二事变B.九一八事变C.西安事变D.七七事变-九年级历史
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组织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其主要领导人是()A.贺龙B.陈毅C.叶挺D.杨靖宇-八年级历史
1931年东北沦陷后,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A.抗日救国军B.抗日义勇军C.八路军D.新四军-八年级历史
有一张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西北文化日报》(如右图),图中报道的历史事件是震惊中外的什么事件。(2分)发起这场事件的爱国将领都是谁?(4分)目的是为使蒋介石接受他们早已提出的:“-八年级历史
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是()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D.淞沪会战-八年级历史
我们把每年九月十八日定为国耻日,是因为)①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②我们要不忘历史③不要忘记我们的历史责任④我们不要忘记建设一个独立、富强、民主的新中国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八年级历史
如图是20世纪30年代《西北文化日报》报导的一则消息,(12分)请回答:(1)此消息报导的是什么历史事件?(2分)(2)此事件的策划者是谁?他们策划此事件的目的是什么?(6分)(3)此事件的-八年级历
“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导致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八国联军侵华B.九一八事变C.西安事变D.卢沟桥事变-八年级历史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基础是A.国共两党军队合作B.共产党同各界各民主党派合作C.国共两党合作D.全国各界民族人民的团结合作-八年级历史
“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可也。”其中,“沈阳日军行动”是指A.华北事变B.九一八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八年级历史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A.柳条湖事件B.平型关大捷C.百团大战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八年级历史
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A.红军长征胜利结束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C.“九一八事变”爆发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八年级历史
按因果关系排列下列史实()①中共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②西安事变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④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华,民族矛盾上升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④①②③D.③④①②-八年级历史
假如有一位记者曾经在1933年分别游历了中国、苏联、美国、日本,并发出了以下四篇报道,你认为错误的报道是:A.中国正在进行内战B.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施新政C.苏联的工业-九年级历史
与张学良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D.重庆谈判-八年级历史
下列对“七七事变”前的形势说明,正确的是A.日军已经对北平形成了合围之势B.东北三省已经成为日本帝国主义在华扩大侵略的后方基地C.华北地区大部分已经被日军控制D.西安事变的-八年级历史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促成了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C.国共第一次合作D.国共两党共同执政-八年级历史
江泽民称张学良将军为“伟大的爱国者”,以赞扬他在西安事变中的巨大功绩。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最有利于A.国民党B.共产党C.中华民族D.日本-八年级历史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弱国战胜一个帝国主义强国的光辉典范,全民族团结抗战是胜利的保障。为了团结抗战,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中共中央派周恩来参加了谈-八年级历史
蒋介石在给张学良的一封密电中说:“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这份电报与下列哪一事件直接相关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D.南京大-九年级历史
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促进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出现的事件是()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B.五四运动的爆发C.九一八事变的爆发D.七七事变的爆发-九年级历史
某历史题材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周恩来见到蒋介石后称他为“校长”,并让他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停止内战。该影片再现的是下列哪一历史场景?A.创办黄埔军校B.第一次国共-九年级历史
如果以“勿忘国耻,以史为鉴“为主题出一期板报,下列素材应选择()A.南昌起义B.九一八事变C.西安事变D.重庆谈判-八年级历史
下图是九一八事变纪念馆,以下关于九一八事变说法正确的是A.是日军全面侵华的开始B.张学良擅自退入关内,造成东北沦陷C.造成东北地区被日军占领8年D.又称柳条湖事件-九年级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西安事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蒋介石逼张、杨执行“剿共”计划B.张、杨受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C.中日民族矛盾的激化D.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八年级历史
题目详情
答案
试题分析:1936年12月12日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在西安华清池发动兵变,扣留了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介石,时称“西安兵谏”。这展示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激化中有识之士的爱国表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