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1966年戴高乐在访苏期间,曾经由衷地对勃烈日涅夫表示,“有你们帮助我们抵抗美国的压力,我们很高兴”。但是他发现苏联领袖趾高气扬时,便话锋一转,“当然我们也很高兴有美国-高三历史
1966年戴高乐在访苏期间,曾经由衷地对勃烈日涅夫表示,“有你们帮助我们抵抗美国的压力,我们很高兴”。但是他发现苏联领袖趾高气扬时,便话锋一转,“当然我们也很高兴有美国-高三历史
题目简介
1966年戴高乐在访苏期间,曾经由衷地对勃烈日涅夫表示,“有你们帮助我们抵抗美国的压力,我们很高兴”。但是他发现苏联领袖趾高气扬时,便话锋一转,“当然我们也很高兴有美国-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1966年戴高乐在访苏期间,曾经由衷地对勃烈日涅夫表示,“有你们帮助我们抵抗美国的压力,我们很高兴”。但是他发现苏联领袖趾高气扬时,便话锋一转,“当然我们也很高兴有美国来帮助我们抵抗苏联的压力”。这说明戴高乐在外交上( )
A.既反对美国又反对苏联
B.采取现实主义的态度
C.摇摆于美苏两国之间
D.处于非常困难的境地
题型:单选题
难度:偏易
来源:不详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有你们帮助我们抵抗美国的压力,我们很高兴”可以看出,法国利用苏联来制衡美国;从“当然我们也很高兴有美国来帮助我们抵抗苏联的压力”这说明,法国利用美国来制衡苏联,法国的这种态度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故其采取的是现实主义的态度。故此题应选B项
点评:欧洲联合的影响:(1)经济:促进了西欧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2)政治: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加强政治的联合。
(3)国际关系:大大增强与美苏抗衡的实力,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上一篇 :
欧盟的普通老百姓从每天都看得
下一篇 :
如图,以下两个常见的图片反映当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1967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它由哪三个机构合并而成①欧洲煤钢联营②欧洲经济共同体③欧洲国家联盟④欧洲原子能联营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高一历史
欧洲联盟的宗旨是:“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促进成员国经济和社会的均衡发展……通过实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高二历史
美国经济对比表对表中信息分析错误的是A.欧洲各国实行经济联合,发挥整体优势B.美国忙于越南战争,经济发展缓慢C.欧洲各国放弃了依靠美国的外交政策D.美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开-高三历史
下图是某一组织的图标,下列有关此组织信息错误的是()A.两极格局终结对它的组建有没有影响B.《马约》生效,标志着它的成立C.这是一个具有强大经济实力并执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高一历史
由欧洲煤钢联营到欧洲经济共同体,再到欧盟,反映了欧洲各国的合作①由单一经济部门扩展到多个经济领域②由经济一体化到政治一体化③由区域集团化到经济一体化④由追随美国到要求-高一历史
英国的考文垂大教堂是考文垂地区最著名的标志性建筑。修建于14世纪的原教堂在二战中被德国空袭所摧毁,只剩下外墙和尖顶。1962年,它的重新开放,被视为西欧复兴的象征。二战-高一历史
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它是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其前身是欧洲共同体。它的形成和发展,体现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请回答:(1)欧洲共同体组建的目的是什么?-高二历史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两极格局瓦解B.军事力量出现多极化C.各国联系加强D.经济中心多极化-历史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说:“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他主张欧洲联合的目的是()A.恢复欧洲在世界上的中心地位B.恢复欧-历史
西欧国家走向联合的主要原因是A.欧洲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B.欧洲国家之间冲突和战争不断的教训C.发展西欧资本主义,抵制苏联的影响D.欧洲国际地位下降,联合有利于-历史
欧盟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经过了长期的发展。下列哪项是欧盟最早的起步()A.欧洲煤钢联营的建立B.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成立C.《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订D.欧元的诞生-历史
欧洲共同体的实质是A.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国际联盟B.摆脱国际霸权主义的政治联盟C.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D.资本主义生产力再发展的产物-历史
英国一家杂志评论说:“多年以来,我们都被一个精心的阴谋所操纵,目的是建立一涵盖全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将有一个傀儡议会,一支联盟军队,一种货币。联盟总统取代我们的立宪-历史
下列对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影响下建立的B.是地跨五大洲的区域组织C.成员国之间文化和历史差异较大D.中国是其重要的成员国-高一历史
西欧国家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的主要目的是[]A.建立军事强大、政治稳定的统一欧洲B.联合起来与美苏争夺世界霸权C.抵制美苏,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D.抵制英国的势力均衡政策-高一历史
观察下图,说法不正确的是[]A.欧元的英文名是EUROB.欧元的设计特点是多门窗、走廊和桥梁的图案C.其象征意义是欧盟成员国开放、团结与协作的精神D.欧元的启用是世界经济一体化-高一历史
由于成员国之间经济实力存在较大差距,各成员国之间既存在“水平形态的经济合作与竞争”,义存在“垂直形态的经济合作与竞争”,开创了一种有别于其他区域经济集团的“另类”合作新-高一历史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相继问世。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①在欧洲经济一体化加快的背景下建立②由发达国家和发-高三历史
下图,欧元诞生是欧洲一体化的重要里程碑。1999年欧元问世,2002年元旦,欧元正式进入现金流通。排列下列欧洲一体化进程中重大事件的先后顺序:①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建立②欧洲煤-高三历史
关于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战后世界经济中出现的一种新趋势B.经济区域集团化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C.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区域集团是北-高一历史
下列是关于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APEC摒弃了意识形态的组成模式B.APEC是世界上第一个自由贸易区C.欧盟成立标志着欧共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D.北美自由贸易区并-高一历史
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的基础是[]A.三大区域经济集团的形成B.“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C.西欧、日本的经济崛起D.知识经济的兴起-高三历史
下列关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的典范②由经济实体向政治实体过渡③推动了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④美国希望借此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美洲-高一历史
目前,不少欧洲人的观念从“我是法国人”或“我是德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这一变化反映了欧洲[]A.货币一体化B.国家一体化C.经济一体化D.军队一体化-高一历史
1987年《欧洲一体化文件》正式生效后,美国明确表示这“对美国构成了威胁”,认为这将是“拒美国商品于国门之外的欧洲堡垒”。美国商务部副部长莫尔说:“如果欧洲共同体的计划成为保-高三历史
1950年,法国外交部长舒曼针对法、德即将开展的合作说,今后“在法、德之问发生战争是不可想像的,而且在物质上不再可能”。舒曼在此所说的合作主要是指[]A.矿业资源互补B.人力-高一历史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相继问世。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①在欧洲经济一体化加快的背景下建立②由发达国家和发-高三历史
由于成员国之间经济实力存在较大差距,之间既存在“水平形态的经济合作与竞争”,又存在“垂直形态的经济合作与竞争”,开创了一种有别于其他区域经济集团的“另类”合作新模式。该-高三历史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挤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相继问世。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①在欧洲经济一体化加快的背景下建立②由发达国家和发-高三历史
世界上第一个民族国家走向超国家共同体的是[]A.欧盟B.石油输出组织C.东盟D.北美自由贸易区-高一历史
某西方学者指出“幸福就是心灵合于完全德性的现实活动。”这一言论最有可能来自:A.启蒙运动时期B.宗教改革时期C.人文精神的起源时期D.文艺复兴时期-高三历史
1954年宪法是对《共同纲领》的继承和发展,其中的“发展”表现在()①正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④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高二历史
1961年3月,中央正式向全国下发《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第40条规定:“要保障社员个人所有的一切生活资料,包括房屋、家具、衣被、自行车、缝纫机等,和在银行、信用社-高一历史
棉纺织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变迁。(17分)材料一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全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半-高一历史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在西方列强的强烈抗议下,清政府规定今后“夷人”均称为“洋人”,“夷务”均叫“洋务”。这表明A.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B.列强对中国政治侵略加剧C.清政府被-高一历史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材料一“予之定名‘中华民国’者,盖欲于革命之际,在破坏时则行军政,在建设时则行训政。所谓训政者,即训练清朝之遗民而成为民国之主人翁-高二历史
清朝同治至光绪年间,上海县妇女“向称朴素,纺织而外,亦助农作。自通商而后,土布滞销,乡妇不能得利,往往有因此改业者。”引文所述现象说明()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B.洋务运动-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下面是几位思想家的言论:甲.“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乙.“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丙.“以德-高二历史
公元前5世纪前后,在中国、古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繁荣。对下边表格中思想家的观点或名言,理解正确的是国别人物观点或名言古希腊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认识你-高二历史
新中国建立后,社会政治运动经常开展,这在当时人们取名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例如:钱红卫、孙建国、李援朝、周跃进等。一般而言,以上这四人中年龄从大到小排在第三位的应-高三历史
我国从农业宗法社会转化为工业法制社会的进程中,先后出现过一些宪法性质的法律文献。下列法律文献从民主与专制角度划分,其中明显区别与另外三个法律文献的是A.《中华民国临-历史
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农副产品出口不断增长,它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不包括()A.扭转了中国外贸入超的局面B.对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有刺激作用C.有利于农村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D.有利-历史
关于苏格拉底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是智者学派的代表②把人类及其环境作为探究的课题③赞扬过激的民主政治④提出道德即知识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历史
(广东粤东四校200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14)对目前中学生学习和生活影响最大的高新科技是()A.投影技术的发展B.电脑多媒体技术C.电灯的使用D.电话的普及-历史
对党和政府加大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增加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费②国家出资支持西部20所高校建设③在西部80多个县建立职业教育中心④进一步实施东西部对口支援A.①②③B.-历史
(14分)东西方的民主政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到19世纪中期,英国民主政治制度有何变化?(6分)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历史
中国打破美国和苏联的核垄断的标志性事件是()A.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B.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C.1966年,成功进行导弹核武器试验D.1970年,我-历史
(15分)简述西汉至唐中期赋役制度的演变,分析这种演变的主要趋势及其原因。-高三历史
(2009年3月南京市高三第一次调研)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发现:中共中央驻地有着“上海一瑞金—延安一西柏坡一北平’的变化,它也反映了中国革命的进程。下列相关表述中,错误-历史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和标志,国旗的变迁记载着历史的演变历程,从下列中国国旗的演变中,能深刻体现的是A.中国领土的变化B.人民地位的变化C.思想文化的变化D.国家观念的变化-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1966年戴高乐在访苏期间,曾经由衷地对勃烈日涅夫表示,“有你们帮助我们抵抗美国的压力,我们很高兴”。但是他发现苏联领袖趾高气扬时,便话锋一转,“当然我们也很高兴有美国-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答案
试题分析:从“有你们帮助我们抵抗美国的压力,我们很高兴”可以看出,法国利用苏联来制衡美国;从“当然我们也很高兴有美国来帮助我们抵抗苏联的压力”这说明,法国利用美国来制衡苏联,法国的这种态度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故其采取的是现实主义的态度。故此题应选B项
点评:欧洲联合的影响:(1)经济:促进了西欧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2)政治: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加强政治的联合。
(3)国际关系:大大增强与美苏抗衡的实力,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