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棉纺织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变迁。(17分)材料一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全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半-高一历史
棉纺织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变迁。(17分)材料一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全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半-高一历史
题目简介
棉纺织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变迁。(17分)材料一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全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半-高一历史
题目详情
棉纺织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变迁。(17分)
材料一 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全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半拟偿私债,半拟输官赋。
——[元]《木棉歌》
材料二 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御制棉花图》是清乾隆三十年(1765)直隶总督方观承以乾隆皇帝视察腰山王氏庄园的棉行为背景,主持绘制的一套从植棉、管理到织纺、织染成布的全过程的图谱。
《棉花图》有图十六幅,计有布种、灌溉、耕畦、摘尖、采棉、炼晒、收贩、轧核、弹花、拘节、纺线、挽经、布浆、上机、织布、练染,每图都配有文字说明和七言诗一首,似连环画。书前收录了康熙《木棉赋并序》,是我国仅有的棉花图谱专著。
(1)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关于中国古代棉纺织业的主要信息。
材料三 (松江)纺织不止村落,虽城中亦然……里媪(年老的妇女)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间歇。
——《华亭县志风俗》
材料四 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销减大半。
——包世臣《安吴四种》
(2)与材料三相比,指出材料四反映的经济变化,分析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
材料五 清政府中,一些洋务派官员提出自行设厂进行纺织的建议,以作为富国的一项措施。光绪二年(1876年),李鸿章在致两江总督沈葆桢的信中说:英国洋布入中土,每年售银三千数百万,实为耗财之大端。既已家喻户晓,无从禁制。亟宜购机器纺织,期渐收回利源。
1878年,在李鸿章和沈葆桢的授意下,候补道彭汝琮在上海成立了中国近代的第一个大型的棉纺织厂——上海机器织布局。
结合材料五和所学,分析上海机器织布局创办后发挥的作用。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1)信息:棉纺织业产品除了自用外,还用于还债和交税;棉纺织业分工细;统治者重视棉纺织业。(6分)
(2)变化:家庭手工业逐步破产。(2分)
影响: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4分)
(3)作用:促进近代棉纺织业的发展;为洋务派发展军事企业提供了保障;诱导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有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西方国家垄断中国近代棉纺织业的局面。(5分)
试题分析:(1)从材料一“浑家(全家)指作机中布”“半拟偿私债,半拟输官赋”可知棉纺织业产品除了自用外,还用于还债和交税;由材料二“……乾隆皇帝视察腰山王氏庄园……”“主持绘制的一套从植棉、管理到织纺、织染成布的全过程的图谱”可知棉纺织业分工细;统治者重视棉纺织业。
材料三所讲的是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的忙碌的情况。而材料四“……近闻已无纱可纺”“……销减大半”可知,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业遭到了冲击,逐步破产。这使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从材料“……期渐收回利源”等信息可知,创办民用企业能够促进近代棉纺织业的发展;为洋务派发展军事企业提供了保障;诱导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有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西方国家垄断中国近代棉纺织业的局面。
上一篇 :
1961年3月,中央正式向全国下发
下一篇 :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在西方列强的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材料一“予之定名‘中华民国’者,盖欲于革命之际,在破坏时则行军政,在建设时则行训政。所谓训政者,即训练清朝之遗民而成为民国之主人翁-高二历史
清朝同治至光绪年间,上海县妇女“向称朴素,纺织而外,亦助农作。自通商而后,土布滞销,乡妇不能得利,往往有因此改业者。”引文所述现象说明()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B.洋务运动-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下面是几位思想家的言论:甲.“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乙.“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丙.“以德-高二历史
公元前5世纪前后,在中国、古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繁荣。对下边表格中思想家的观点或名言,理解正确的是国别人物观点或名言古希腊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认识你-高二历史
新中国建立后,社会政治运动经常开展,这在当时人们取名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例如:钱红卫、孙建国、李援朝、周跃进等。一般而言,以上这四人中年龄从大到小排在第三位的应-高三历史
我国从农业宗法社会转化为工业法制社会的进程中,先后出现过一些宪法性质的法律文献。下列法律文献从民主与专制角度划分,其中明显区别与另外三个法律文献的是A.《中华民国临-历史
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农副产品出口不断增长,它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不包括()A.扭转了中国外贸入超的局面B.对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有刺激作用C.有利于农村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D.有利-历史
关于苏格拉底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是智者学派的代表②把人类及其环境作为探究的课题③赞扬过激的民主政治④提出道德即知识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历史
(广东粤东四校200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14)对目前中学生学习和生活影响最大的高新科技是()A.投影技术的发展B.电脑多媒体技术C.电灯的使用D.电话的普及-历史
对党和政府加大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增加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费②国家出资支持西部20所高校建设③在西部80多个县建立职业教育中心④进一步实施东西部对口支援A.①②③B.-历史
(14分)东西方的民主政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到19世纪中期,英国民主政治制度有何变化?(6分)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历史
中国打破美国和苏联的核垄断的标志性事件是()A.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B.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C.1966年,成功进行导弹核武器试验D.1970年,我-历史
(15分)简述西汉至唐中期赋役制度的演变,分析这种演变的主要趋势及其原因。-高三历史
(2009年3月南京市高三第一次调研)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发现:中共中央驻地有着“上海一瑞金—延安一西柏坡一北平’的变化,它也反映了中国革命的进程。下列相关表述中,错误-历史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和标志,国旗的变迁记载着历史的演变历程,从下列中国国旗的演变中,能深刻体现的是A.中国领土的变化B.人民地位的变化C.思想文化的变化D.国家观念的变化-历史
下列历史现象体现了外来文化对中华文明影响的是①洛阳白马寺的建造②敦煌莫高窟的开凿③唐朝长安城的布局④《农政全书》的编写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高三历史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下表是台湾作家高阳在《清朝的皇帝》一书末尾,对清朝的九位皇帝作出的打分评价。资质本性体格教育责任感统驭应变私生活机遇得分名次顺治上中-高三历史
(2009海南历史)《独立宣言》曾被马克思称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与法国《人权宣言》不同,《独立宣言》还提出A.生命权B.自由权C.财产权D.反抗压迫权-历史
2011年美国为了以南海问题为突破口加强对中国的牵制,高调宣称“重返亚洲”。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美国最希望加强联系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是[]A.“非盟”B.“欧盟”C.“阿盟”D.“东盟”-高三历史
2010年1月7日,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论坛开幕式上,中国与东盟国家领导人共同转动“金钥匙”,自贸区“合作大门”缓缓开启,中国和东盟国家开始步入“零关税”时代。这反映了当代-高一历史
欧盟建立的背景是[]A.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日益加剧B.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加强且相互间消除了贸易障碍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使欧洲国家感受到竞争压力D.上海合作-高一历史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相继问世。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①在欧洲经济一体化加快的背景下建立②由发达国家和发-高二历史
各种区域性国际组织的主要职能虽有差别,但也有一些共同之处。美洲国家组织、欧洲经济共同体和上海合作组织职能的共同之处是A.加强成员国军事合作B.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C.对抗-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安德森说,“……前现代的帝国与王国竞能够轻易地维系他们对极度多样而异质并且经常是居住在不相连的领土上的臣民的长期统治。”各地人民效忠的通-高三历史
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感慨地说:“今天,欧洲终于圆了欧元梦!”欧洲媒体将2002年1月1日这一天称为“E日”,与1944年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的“D日”相提并论,欧盟的成立和欧元的正-高一历史
二战后,美国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发展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是多个国际性和区域性组织的领导者。美国未参加的组织有A.联合国B.世界贸易组织C.欧洲联盟D.国际货币基-高一历史
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组委会主席张雪倩曾表示:“APEC的21个成员占了全球贸易总量的54%,还包括了美国、日本和中国这三个全世界最大经济体。APEC可以发出一致和统一的声音来推动-高一历史
在西欧有人将一体化进程形象地比喻为顶风骑自行车爬坡,越往上越吃力,必须奋力向前,稍一松弛便会倒下。下列不属于“顶风”的是A.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差异B.成员国之间的政治差异-高三历史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两极格局的解体,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空前突出,北美、亚太、西欧经济区域化的发展,形成三大区域组织。以下阐述合理的是()①欧盟是目前最有成-高一历史
2009年3月11日,法国总统萨科齐宣布法国将重返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事一体化机构,降下了“戴高乐主义”外交理念最张扬的一面旗帜。“戴高乐主义”外交理念最张扬的一面旗帜主要指-高三历史
下图货币的发行,说明A.欧洲一体化开始B.欧洲联盟建立C.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形成D.“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高一历史
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区域经济集团诞生在[]A、1988年北美B、1994年北美C、1967年西欧D、1993年欧洲-高三历史
下表是二战后历次战争中,西欧对美国战争政策态度的变化,从中归纳出1950年——2003年西欧与美国关系变化的基本脉络是战争国际力量朝鲜战争(1950—1953)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年)-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91年12月,欧共体12国正式签订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建立“欧洲联盟”。材料二:1992年,美国、加拿大、圣西哥三国政府首脑签署了《北美-高一历史
下列各项图标所代表的区域经济组织中,有中国参加的是()。-历史
欧元区成员国财政部长2010年4月11日同意今年向希腊提供300亿欧元(约合400亿美元)备用贷款,利率为5%左右,低于希腊眼下在资本市场的融资利率。欧洲联盟先前虽表态愿意救助希-高一历史
2011年11月26日,韩国民众在首尔举行集会,要求韩美自由贸易协定(FTA)的批准无效化,甚至与警方发生冲突。假如你是一位韩国官员,你劝说人们退出示威和抗议活动的理由有①区域-历史
在亚太经合组织《温哥华宣言》中,承认多样性,强调灵活性,自愿而不是强制的“APEC方式”被形容为“当今国际经济合作的全新方式”。亚太经合组织实行“APEC方式”的依据是A.团结一致-历史
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经济集团是[]ABCD-高一历史
1989年,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经济合作组织成立;1992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1993年,欧洲联盟诞生。这表明A.世界经济的制度化趋势加强B.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C.世界经济-高一历史
美国著名零售企业沃尔玛公司20世纪90年代进入墨西哥时非常困难,今天沃尔玛公司在墨西哥的分店超过600家。沃尔玛公司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是()A.沃尔玛公司的商品不适合墨西哥人-高一历史
欧洲媒体将2002年1月1日这一天称为“E日”,与1944年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的“D日”相提并论,欧盟的成立和欧元的正式启动说明了[]A.欧元已完全成为广为流通的世界货币B.欧洲经-高一历史
“从组织形式上看,它只是一种松散的论坛.但政府间对话也促进了自愿基础上的经济合作,其中涉及的领域很广。”材料直接体现了A.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B.经济全球化的发展C.政治-高三历史
作为典型的南北双方为共同发展与繁荣而组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南北合作和大国主导是其最显著的特征。“水平形态的经济合作”和“垂直形态的经济合作”取得的成果主要有:促进-高三历史
二战后,欧洲出现了经济互助委员会和欧洲共同体。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二者都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表现B.二者内部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C.二者的出现都强化了两极格局D.二者都随着两-高三历史
下列标志属于“目前世界经济中最为成功的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是-高一历史
图为波兰开放边境线时的情景,它反映的是A.冷战结束B.华约解体C.北约东扩D.欧盟扩大-历史
下表为美国1950——1973年的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为顺差,“-”为逆差)下列对该表格数据解读正确的是A.美国对日本与西欧的贸易总额逐渐减少B.美国的正经济逐渐走向-高三历史
1989年,美国发起成立亚太经合组织;1994年,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3国组建的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目前,美国极力推动“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的整合。美国-历史
下表是《全世界区域性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组织地区分布统计表》(1996年),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欧洲南、北美洲亚洲非洲大洋洲跨地区39个40个6个8个1个7个A.区域集团化是战后世-高一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棉纺织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变迁。(17分)材料一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全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半-高一历史
题目详情
材料一 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全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半拟偿私债,半拟输官赋。
——[元]《木棉歌》
材料二 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御制棉花图》是清乾隆三十年(1765)直隶总督方观承以乾隆皇帝视察腰山王氏庄园的棉行为背景,主持绘制的一套从植棉、管理到织纺、织染成布的全过程的图谱。
《棉花图》有图十六幅,计有布种、灌溉、耕畦、摘尖、采棉、炼晒、收贩、轧核、弹花、拘节、纺线、挽经、布浆、上机、织布、练染,每图都配有文字说明和七言诗一首,似连环画。书前收录了康熙《木棉赋并序》,是我国仅有的棉花图谱专著。
(1)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关于中国古代棉纺织业的主要信息。
材料三 (松江)纺织不止村落,虽城中亦然……里媪(年老的妇女)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间歇。
——《华亭县志风俗》
材料四 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销减大半。
——包世臣《安吴四种》
(2)与材料三相比,指出材料四反映的经济变化,分析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
材料五 清政府中,一些洋务派官员提出自行设厂进行纺织的建议,以作为富国的一项措施。光绪二年(1876年),李鸿章在致两江总督沈葆桢的信中说:英国洋布入中土,每年售银三千数百万,实为耗财之大端。既已家喻户晓,无从禁制。亟宜购机器纺织,期渐收回利源。
1878年,在李鸿章和沈葆桢的授意下,候补道彭汝琮在上海成立了中国近代的第一个大型的棉纺织厂——上海机器织布局。
结合材料五和所学,分析上海机器织布局创办后发挥的作用。
答案
(2)变化:家庭手工业逐步破产。(2分)
影响: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4分)
(3)作用:促进近代棉纺织业的发展;为洋务派发展军事企业提供了保障;诱导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有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西方国家垄断中国近代棉纺织业的局面。(5分)
试题分析:(1)从材料一“浑家(全家)指作机中布”“半拟偿私债,半拟输官赋”可知棉纺织业产品除了自用外,还用于还债和交税;由材料二“……乾隆皇帝视察腰山王氏庄园……”“主持绘制的一套从植棉、管理到织纺、织染成布的全过程的图谱”可知棉纺织业分工细;统治者重视棉纺织业。
材料三所讲的是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的忙碌的情况。而材料四“……近闻已无纱可纺”“……销减大半”可知,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业遭到了冲击,逐步破产。这使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从材料“……期渐收回利源”等信息可知,创办民用企业能够促进近代棉纺织业的发展;为洋务派发展军事企业提供了保障;诱导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有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西方国家垄断中国近代棉纺织业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