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南京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又体现了近代中国奋进求索。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图一南京静海寺图二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图三人民解放-高一历史
南京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又体现了近代中国奋进求索。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图一南京静海寺图二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图三人民解放-高一历史
题目简介
南京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又体现了近代中国奋进求索。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图一南京静海寺图二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图三人民解放-高一历史
题目详情
南京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又体现了近代中国奋进求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 南京静海寺 图二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图三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材料二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也有另一种见解,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人类在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和知识增长方面的急剧变化,它更重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派理论还特别提出“现代性”(mot).ernity)和“传统”(trA.D.ition)两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1)民主化,(2)法制化,(3)工业化,(4)均富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请回答:
(1)分别指出图一、图二、图三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3分)
(2)材料二中“界碑”、“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的含义分别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三中关于现代社会特征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辛亥革命在四个方面的具体表现。(4分)
(4)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意义是什么?(4分)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1)地位:图一: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分)
图二: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分)
图三: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1分)
(2)“界碑”含义:《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
“胜利”含义:是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胜利(或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胜利)。(2分)
(3)表现:在民主化方面: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等;(1分)
在法制化方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1分)
在工业化方面:颁布了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1分)
在均富化方面:提出平均地权等。(1分)
(4)意义: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2分)
为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奠定基础。(2分)
试题分析:第(1)问,图一是当年《南京条约》议约地,由此可以得出其地位:中国进入到就民主主义阶段,开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图二、三可结合所学知识依据该事件的历史意义和地位进行回答。第(2)问,“界碑”含义实际上回答鸦片战争的影响,“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实际上回答两种不同制度的差异。第(3)问,从辛亥革命在政治、法律、经济和防止贫富分化等方面的贡献等角度进行回答。第(4)问图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是解放战争的胜利,其意义可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点评:近代中国革命可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和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开始了半殖民地化的进程,进入到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领导阶级主要有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等;1919年五四运动为标志,中国进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经过了国民革命运动、土地革命阶段、抗战阶段和解放战争阶段,基本实=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上一篇 :
法国历史学家亨利·高第说:“我
下一篇 :
1700—1830年间,广州白银流入的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座右铭的林则徐被后人敬仰,因为他领导了()A.虎门销烟B.义和团运动C.维新变法D.五四运动-高一历史
在近代某条约的第6款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装运进口。”此条约应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高三历史
2007年9月21日,《环球时报》发表了“中华民族复兴,促进世界繁荣”专刊,对民族复兴问题做了比较深入的分析,中国中央电视台也推出系列专题《复兴之路》,指出中国要在发展的过程-高一历史
广州诗人张维屏在一首诗中描述:“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催。……众夷相视忽变色,黑旗死仗难生还。”诗人描述的事件()A.显示了中国人民-高一历史
“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是以下哪个条约的主要条款()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高一历史
南京见证了风云变幻的中国近代史,今天,南京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97年7月1日,位于南京下关的静海寺内安放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高一历史
(2008年四川文综)在近代中国,协定关税特权逐步为西方列强所共享。反映这一过程的条约包括A.《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B.《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C.《望厦条约》《-历史
“经济上的暴力强制”是近代历史上外国在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这就连外国人也承认在华洋商“个个都是恶棍”,美国公使承认说“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所有流氓”。外国政-高三历史
清朝一位商人从上海运一批货物到汉口,受到各地官吏的百般刁难和重重勒索。他气愤地说:“朝廷有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可以在长江自由通航,不受盘索,而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船为什么-历史
林则徐被称为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要因为他A.编译外国书籍,重新认识世界B.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C.认识到鸦片泛滥的严重危害D.领导了禁烟运动-高二历史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材料中“本大臣”是指A.李鸿章B.康有为C.林则徐D.曾国藩-高一历史
1837年6月,《中国时报》发表文章称,假如设在广州的领事得以立足,“那么一俟机遇来临,如碰上革命或事态逐渐变迁,他就能抓住时机,一举而推开中华帝国的大门。”这里的“机遇”-高三历史
上海,今日中国经济中心,世界大都市之一,有着不平凡的历史。她的近代历史是近代中国屈辱与抗争的缩影。(1)上海是一座饱经风霜的城市。请列举近代史上上海遭受列强侵略的史-高一历史
三元里抗英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反侵略斗争。请问它发生于何次列强侵华战争期间?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略者华战争-高一历史
英法联军在广州实行的殖民统治结束于A.1857年B.1858年C.1859年D.1860年-历史
有一座城市,中国近代历史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在这里签订,30年代日军在此屠杀中国军民30万人。这座城市是A.北京B.上海C.广州D.南京-高一历史
下列条约涉及香港问题的有①《南京条约》②《天津条约》③《北京条约》④《马关条约》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④-高一历史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我国丧失的大片领土主要位于A.东南沿海B.西南地区C.西北地区D.东北地区-高一历史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1500年以来就有一个全球世界经济及其世界范围的劳动分工和多边贸易……直到1800年前后,亚洲至少继续支配世界经济达三个世纪之久。在世界经-高三历史
赴俄谈判经过艰苦斗争终于迫使俄国归还伊犁的中国代表是A.左宗棠B.李鸿章C.张之洞D.曾纪泽-高一历史
中国近代落伍的根本原因是A.外国列强的入侵B.中国封建制度腐朽C.中国缺少外援D.列强相互勾结-高一历史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被委派到世界的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篮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历史
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用干支纪年法记述1842年属于A.辛丑年B.壬寅年C.癸卯年D.甲辰年-高一历史
之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因为战后中国()A.社会性质发生变化B.社会矛盾发生变化C.革命对象发生变化D.思想领域发生变化-高一历史
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虎门销烟北洋舰队“致远号”战舰义和团旗帜A.抗外来侵略B.探索救国之路C.掀起民主革命D.推翻清朝统治-高一历史
近代不平等条约开放的商埠中,涉及到今天我国直辖市的有①《南京条约》②《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③《马关条约》④《辛丑条约》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③-高一历史
如右图一所示:臣子对皇上说:“皇上,居住在这样的国家里,多安全啊,老百姓都丰衣足食呢!”这样的“安全”局面最早被打破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B.甲午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鸦片-高一历史
1880年,薛福成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守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曰,洋人居中国而不归中国官管理也。”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贻害于-高三历史
2014年,南京将承办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为迎接青奥会,某高级中学拟开展“图说近代南京”活动。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高一历史
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规定的条款中,最能反映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的是①割香港岛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协定关税④五口通商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高一历史
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见证”,认为通过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观察下列一组图片,回答问题。(13分)(1)请将上述图像排序,并据图-高三历史
以下两张图是1860年发生在中国北方的《火烧圆明园》和中国南方的《洋枪队协助清军作战》。图所反映的这种相互矛盾的现象说明外国侵略者①要迫使清朝统治者屈服②要利用清政府镇压人-历史
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高一历史
鸦片战争的名称有中国鸦片战争,磕头战争和英国的通商战争,从全球史观的角度来说哪一名称更符合战争的本质A.鸦片战争B.磕头战争C.通商战争D.都不符合-高一历史
强迫中国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条件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高三历史
下列侵华战争和不平等条约对应不正确的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B.鸦片战争—《北京条约》C.甲午战争—《马关条约》D.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高一历史
与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相比,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被迫开放的口岸具有的特点是①数量增多②开始深入内地③由东部延伸到西部④从东南沿海扩展至整个沿海地区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高一历史
中国近代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B.长期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高一历史
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一系列战争,致使国家主权遭受严重践踏,中华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面对侵略,中国军民奋起抗争,谱写了一曲曲爱国诗篇。请阅读下列四幅图-高一历史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美国取得的在华特权是()A.在通商121岸建立租界B.军舰可出入通商口岸C.军舰可在长江口岸自由航行D.在通商口岸建立教堂-历史
澳大利亚人莫里循曾任《太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居住北京20余年(1897--1920)。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高一历史
合理的历史联系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之一,图空白a、d相对应处,应补填上A.开埠通商、入超B.开埠通商、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C.鸦片走私、自然经济解体D.鸦片走私、出超-高三历史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战事主要集中在A.京津和广东地区B.天津周围地区C.广州周围地区D.长江三角洲地区-历史
右图是外国侵略者在洗劫并焚毁圆明园时掠夺的文物照片。法国佳士得公司于2009年2月25日将这两件文物公开拍卖,引起中国人民的愤慨。该文物被掠夺时在位的清朝皇帝是A.道光帝-历史
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推行的对外政策是A.闭关锁国B.自由通商C.平等往来D.出卖利权-高一历史
19世纪列强一再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是A.近代中国的落后B.列强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C.清政府的腐败D.中国的资源丰富-高一历史
读下图,在A、B、C、D四个地点中,不属于鸦片战争时期中国军民英勇抗击英国侵略军的主要地点的是-高二历史
回首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近百年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几条并行前进、交替发展的历史脉络:列强发动一次又一次的侵略战争,把中国推向灾难的深渊;志士仁人一次又一次地-高一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分)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用大炮打开中国大门,后来又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签订了一个又一个屈辱的不平等条约,-高一历史
如今在圆明园国人看到的是残垣断壁,满目疮痍,警醒国人必须独立自强。与圆明园如此模样相关的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中法战争-高一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南京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又体现了近代中国奋进求索。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图一南京静海寺图二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图三人民解放-高一历史
题目详情
材料一
图一 南京静海寺 图二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图三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材料二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也有另一种见解,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人类在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和知识增长方面的急剧变化,它更重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派理论还特别提出“现代性”(mot).ernity)和“传统”(trA.D.ition)两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1)民主化,(2)法制化,(3)工业化,(4)均富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请回答:
(1)分别指出图一、图二、图三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3分)
(2)材料二中“界碑”、“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的含义分别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三中关于现代社会特征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辛亥革命在四个方面的具体表现。(4分)
(4)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意义是什么?(4分)
答案
图二: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分)
图三: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1分)
(2)“界碑”含义:《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
“胜利”含义:是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胜利(或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胜利)。(2分)
(3)表现:在民主化方面: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等;(1分)
在法制化方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1分)
在工业化方面:颁布了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1分)
在均富化方面:提出平均地权等。(1分)
(4)意义: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2分)
为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奠定基础。(2分)
试题分析:第(1)问,图一是当年《南京条约》议约地,由此可以得出其地位:中国进入到就民主主义阶段,开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图二、三可结合所学知识依据该事件的历史意义和地位进行回答。第(2)问,“界碑”含义实际上回答鸦片战争的影响,“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实际上回答两种不同制度的差异。第(3)问,从辛亥革命在政治、法律、经济和防止贫富分化等方面的贡献等角度进行回答。第(4)问图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是解放战争的胜利,其意义可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点评:近代中国革命可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和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开始了半殖民地化的进程,进入到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领导阶级主要有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等;1919年五四运动为标志,中国进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经过了国民革命运动、土地革命阶段、抗战阶段和解放战争阶段,基本实=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