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南京见证了风云变幻的中国近代史,今天,南京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97年7月1日,位于南京下关的静海寺内安放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高一历史
南京见证了风云变幻的中国近代史,今天,南京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97年7月1日,位于南京下关的静海寺内安放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高一历史
题目简介
南京见证了风云变幻的中国近代史,今天,南京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97年7月1日,位于南京下关的静海寺内安放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高一历史
题目详情
南京见证了风云变幻的中国近代史,今天,南京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7年7月1日,位于南京下关的静海寺内安放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2米,……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现在,每天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每年8月29日,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组织一次盛大的撞钟仪式,重温历史,警钟长鸣。静海寺因为浓缩着中国近代厚重历史而成为南京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一景。
——《光明日报》
材料二
经过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图为1945年日本向中国政府投降的签字仪式。
材料三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七律·解放南京》(1949年4月)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南京静海寺的大铜钟高1.842米”和“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并选择在1997年7月1日悬挂”,这是指哪一不平等条约的签定?这一历史事件的发生对中国社会产生什么深远影响?(4分)
(2)材料二中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在哪一天?这场战争的胜利有何重要的国内意义?(6分)
(3)材料三中的图文反映的哪一历史事件,有何重大意义?(3分)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1)《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分)
(2) 8月15日(2分);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4分)
(3)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统治被推翻。(3分)
试题分析:
(1)材料一中“南京静海寺的大铜钟高1.842米”寓意是1842年,“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并选择在1997年7月1日悬挂”寓意是1997年7月1日被英国割占的香港回归祖国。由此可以判断,这是指《南京条约》的签订。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转变,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打击下,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小问须注意题干的限制词“国内意义”,抗战胜利的“国际意义”无需回答。
(3)材料三反映的是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解放南京。南京的解放,宣告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南京国民党政权覆灭。
点评:本题通过发生在南京的图文材料考查近代史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中国近代史上在南京发生的重大事件有:
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半殖民地化;1853年太平天国攻占南京,改名天京,成为太平天国的都城;1912年中华民国定都南京;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国民党统治开始;1937.12日军南京大屠杀;1949.4.23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统治覆灭。
上一篇 :
“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是以
下一篇 :
(2008年四川文综)在近代中国,协定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经济上的暴力强制”是近代历史上外国在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这就连外国人也承认在华洋商“个个都是恶棍”,美国公使承认说“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所有流氓”。外国政-高三历史
清朝一位商人从上海运一批货物到汉口,受到各地官吏的百般刁难和重重勒索。他气愤地说:“朝廷有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可以在长江自由通航,不受盘索,而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船为什么-历史
林则徐被称为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要因为他A.编译外国书籍,重新认识世界B.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C.认识到鸦片泛滥的严重危害D.领导了禁烟运动-高二历史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材料中“本大臣”是指A.李鸿章B.康有为C.林则徐D.曾国藩-高一历史
1837年6月,《中国时报》发表文章称,假如设在广州的领事得以立足,“那么一俟机遇来临,如碰上革命或事态逐渐变迁,他就能抓住时机,一举而推开中华帝国的大门。”这里的“机遇”-高三历史
上海,今日中国经济中心,世界大都市之一,有着不平凡的历史。她的近代历史是近代中国屈辱与抗争的缩影。(1)上海是一座饱经风霜的城市。请列举近代史上上海遭受列强侵略的史-高一历史
三元里抗英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反侵略斗争。请问它发生于何次列强侵华战争期间?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略者华战争-高一历史
英法联军在广州实行的殖民统治结束于A.1857年B.1858年C.1859年D.1860年-历史
有一座城市,中国近代历史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在这里签订,30年代日军在此屠杀中国军民30万人。这座城市是A.北京B.上海C.广州D.南京-高一历史
下列条约涉及香港问题的有①《南京条约》②《天津条约》③《北京条约》④《马关条约》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④-高一历史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我国丧失的大片领土主要位于A.东南沿海B.西南地区C.西北地区D.东北地区-高一历史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1500年以来就有一个全球世界经济及其世界范围的劳动分工和多边贸易……直到1800年前后,亚洲至少继续支配世界经济达三个世纪之久。在世界经-高三历史
赴俄谈判经过艰苦斗争终于迫使俄国归还伊犁的中国代表是A.左宗棠B.李鸿章C.张之洞D.曾纪泽-高一历史
中国近代落伍的根本原因是A.外国列强的入侵B.中国封建制度腐朽C.中国缺少外援D.列强相互勾结-高一历史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被委派到世界的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篮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历史
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用干支纪年法记述1842年属于A.辛丑年B.壬寅年C.癸卯年D.甲辰年-高一历史
之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因为战后中国()A.社会性质发生变化B.社会矛盾发生变化C.革命对象发生变化D.思想领域发生变化-高一历史
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虎门销烟北洋舰队“致远号”战舰义和团旗帜A.抗外来侵略B.探索救国之路C.掀起民主革命D.推翻清朝统治-高一历史
近代不平等条约开放的商埠中,涉及到今天我国直辖市的有①《南京条约》②《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③《马关条约》④《辛丑条约》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③-高一历史
如右图一所示:臣子对皇上说:“皇上,居住在这样的国家里,多安全啊,老百姓都丰衣足食呢!”这样的“安全”局面最早被打破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B.甲午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鸦片-高一历史
1880年,薛福成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守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曰,洋人居中国而不归中国官管理也。”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贻害于-高三历史
2014年,南京将承办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为迎接青奥会,某高级中学拟开展“图说近代南京”活动。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高一历史
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规定的条款中,最能反映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的是①割香港岛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协定关税④五口通商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高一历史
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见证”,认为通过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观察下列一组图片,回答问题。(13分)(1)请将上述图像排序,并据图-高三历史
以下两张图是1860年发生在中国北方的《火烧圆明园》和中国南方的《洋枪队协助清军作战》。图所反映的这种相互矛盾的现象说明外国侵略者①要迫使清朝统治者屈服②要利用清政府镇压人-历史
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高一历史
鸦片战争的名称有中国鸦片战争,磕头战争和英国的通商战争,从全球史观的角度来说哪一名称更符合战争的本质A.鸦片战争B.磕头战争C.通商战争D.都不符合-高一历史
强迫中国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条件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高三历史
下列侵华战争和不平等条约对应不正确的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B.鸦片战争—《北京条约》C.甲午战争—《马关条约》D.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高一历史
与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相比,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被迫开放的口岸具有的特点是①数量增多②开始深入内地③由东部延伸到西部④从东南沿海扩展至整个沿海地区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高一历史
中国近代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B.长期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高一历史
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一系列战争,致使国家主权遭受严重践踏,中华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面对侵略,中国军民奋起抗争,谱写了一曲曲爱国诗篇。请阅读下列四幅图-高一历史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美国取得的在华特权是()A.在通商121岸建立租界B.军舰可出入通商口岸C.军舰可在长江口岸自由航行D.在通商口岸建立教堂-历史
澳大利亚人莫里循曾任《太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居住北京20余年(1897--1920)。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高一历史
合理的历史联系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之一,图空白a、d相对应处,应补填上A.开埠通商、入超B.开埠通商、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C.鸦片走私、自然经济解体D.鸦片走私、出超-高三历史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战事主要集中在A.京津和广东地区B.天津周围地区C.广州周围地区D.长江三角洲地区-历史
右图是外国侵略者在洗劫并焚毁圆明园时掠夺的文物照片。法国佳士得公司于2009年2月25日将这两件文物公开拍卖,引起中国人民的愤慨。该文物被掠夺时在位的清朝皇帝是A.道光帝-历史
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推行的对外政策是A.闭关锁国B.自由通商C.平等往来D.出卖利权-高一历史
19世纪列强一再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是A.近代中国的落后B.列强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C.清政府的腐败D.中国的资源丰富-高一历史
读下图,在A、B、C、D四个地点中,不属于鸦片战争时期中国军民英勇抗击英国侵略军的主要地点的是-高二历史
回首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近百年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几条并行前进、交替发展的历史脉络:列强发动一次又一次的侵略战争,把中国推向灾难的深渊;志士仁人一次又一次地-高一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分)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用大炮打开中国大门,后来又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签订了一个又一个屈辱的不平等条约,-高一历史
如今在圆明园国人看到的是残垣断壁,满目疮痍,警醒国人必须独立自强。与圆明园如此模样相关的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中法战争-高一历史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的第一幅浮雕是虎门销烟,镌刻这一历史事件的主要目的应该是A.指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B.纪念林则徐“开眼看世界”C.铭记中华民族反侵略的精神传统D.明示中国近-高二历史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内河航运权遭到破坏,主要表现在A.更多的沿海城市被开辟为通商口岸B.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C.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高三历史
英国外相巴麦尊在议会上发表讲话:“(虎门销烟)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商品,全部销毁!这是我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高一历史
图所示与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斗争密切相关?A.人民群众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反侵略斗争B.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C.义和团反帝斗争D.国民革命运动中的反帝斗争-高一历史
《南京条约》规定: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应缴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此条款侵害了中国的A.司法主权B.关税自主权C.领土主权D.内河航运权-高一历史
近代中国丧失下列主权的先后顺序是①中国海关管理权②内河航运权③关税自主权④司法主权A.③④②①B.②①④③C.④③②①D.①②③④-历史
如图,两幅图片中的情景应出现在哪两次战争期间()坐在清朝皇帝宝座上的侵略者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④-高一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南京见证了风云变幻的中国近代史,今天,南京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97年7月1日,位于南京下关的静海寺内安放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高一历史
题目详情
材料一 1997年7月1日,位于南京下关的静海寺内安放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2米,……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现在,每天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每年8月29日,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组织一次盛大的撞钟仪式,重温历史,警钟长鸣。静海寺因为浓缩着中国近代厚重历史而成为南京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一景。
——《光明日报》
材料二
经过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图为1945年日本向中国政府投降的签字仪式。
材料三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七律·解放南京》(1949年4月)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南京静海寺的大铜钟高1.842米”和“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并选择在1997年7月1日悬挂”,这是指哪一不平等条约的签定?这一历史事件的发生对中国社会产生什么深远影响?(4分)
(2)材料二中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在哪一天?这场战争的胜利有何重要的国内意义?(6分)
(3)材料三中的图文反映的哪一历史事件,有何重大意义?(3分)
答案
(1)《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分)
(2) 8月15日(2分);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4分)
(3)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统治被推翻。(3分)
试题分析:
(1)材料一中“南京静海寺的大铜钟高1.842米”寓意是1842年,“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并选择在1997年7月1日悬挂”寓意是1997年7月1日被英国割占的香港回归祖国。由此可以判断,这是指《南京条约》的签订。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转变,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打击下,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小问须注意题干的限制词“国内意义”,抗战胜利的“国际意义”无需回答。
(3)材料三反映的是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解放南京。南京的解放,宣告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南京国民党政权覆灭。
点评:本题通过发生在南京的图文材料考查近代史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中国近代史上在南京发生的重大事件有:
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半殖民地化;1853年太平天国攻占南京,改名天京,成为太平天国的都城;1912年中华民国定都南京;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国民党统治开始;1937.12日军南京大屠杀;1949.4.23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统治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