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严复介绍“世道必进,后胜于今”观点的主要目的是[]A、介绍西方科学技术B、为维新变法提供理论依据C、提高中国的思想水平D、激发人们“自强保种”,救亡图存-八年级历史
严复介绍“世道必进,后胜于今”观点的主要目的是[]A、介绍西方科学技术B、为维新变法提供理论依据C、提高中国的思想水平D、激发人们“自强保种”,救亡图存-八年级历史
题目简介
严复介绍“世道必进,后胜于今”观点的主要目的是[]A、介绍西方科学技术B、为维新变法提供理论依据C、提高中国的思想水平D、激发人们“自强保种”,救亡图存-八年级历史
题目详情
严复介绍“世道必进,后胜于今”观点的主要目的是
[ ]
A、介绍西方科学技术
B、为维新变法提供理论依据
C、提高中国的思想水平
D、激发人们“自强保种”,救亡图存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中档
来源:同步题
答案
D
上一篇 :
清政府建立的新式教育体制包括
下一篇 :
科举制度废除的时间是[]A.1898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八年级历史
你经常使用的《新华字典》,它的出版社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它的名称是()A.三联书店B.上海古籍出版社C.外文出版社D.商务印书馆-八年级历史
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A.近代前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B.近代前期中华民族沉沦史C.近代前期中华民族探索史D.近代前期中华民族抗争史-八年级历史
“师夷长技以制夷”出自于魏源的[]A.《四库全书》B.《新青年》C.《天演论》D.《海国图志》-八年级历史
清末读书人张一山一直以来以参加科举、考取功名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而从哪一年开始他的这个奋斗目标却再也无法实现了?A.1840年B.1895年C.1905年D.1912年-八年级历史
照片是记录历史的方式之一,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素材。图中的照片可以用于考证A.“师夷长技”思想的形成B.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C.大生纱厂的兴衰D.黄埔军校的创建-八年级历史
中国近代新式教育最先出现在[]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新文化运动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八年级历史
“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这是严复在评价[]A.科举制度的废除B.颁布《奏定学堂章程》C.京师大学堂的创办D.《天演论》在中国的出版-八年级历史
新式教育的开端1.原因:学校以四书五经为教材,国家通过____选拔人才,越来越不适应近代中国的需要。2.过程:(1)新式学堂:____________时期创办。(2)京师大学堂:①时期:创办于_-八年
鸦片战争后,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开始睁眼看世界,寻求革新救国的方法。下图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下图人物是谁?他的代表著作是什么?(2)该书的主-八年级历史
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止,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八年级历史
中国近代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A.京师同文馆B.京师大学堂C.福州船政学堂D.北京师范大学-八年级历史
在中国存在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是被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废除的。改正:-八年级历史
材料一:“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秀。”——《及第谣》材料二:“唐太宗私幸端门,见新科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八吾彀中矣’”——王定-九年级历史
我国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开始和结束的朝代分别是[]A.隋朝、清朝B.唐朝、明朝C.隋朝、北洋军阀统治时期D.唐朝、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八年级历史
清政府迫于形势的压力,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是在[]A.1894年B.1895年C.1905年D.1911年-八年级历史
清政府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其局限性主要在[]A.规定儿童七岁才入学,没有认识到学龄前教育的重要性B.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体制C.课程设置方面经学占的比重-八年级历史
中国科举制度宣布废除在[]A、1905年B、1906年C、1911年D、1919年-八年级历史
《天演论》的作者。-八年级历史
下图这一漫画讽刺了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把这一思想介绍到中国,加强了中国人救亡图存的紧迫感的思想家是[]A、严复B、魏源C、梁启超D、龚自珍-八年级历史
我国的新式学堂最早开办于[]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五四运动时期-八年级历史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赵嘏(1)以上诗句反映了唐朝实行的什么制度?这种制度正式创立于哪个朝代?这种制度何时被废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京师大学堂开办以后的一段时期内,科举考试制度仍然存在,一位洋务派大臣奏请停止科举考试,这位大臣的是[]A.李鸿章B.左宗棠C.曾国藩D.张之洞-八年级历史
中国近代第一部教育法是[]A.《奏定学堂章程》B.《钦定学堂章程》C.“明定国是”诏书D.以上都不是-八年级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冯桂芬、郑观应等就先后抨击科举之弊。戊戌变法中废八股被列为维新措施之一。梁启超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这兴在开学校,-八年级历史
新式学校与旧式学堂教育相比,其主要“新”在[]A.允许民间办学B.普遍聘任外国教习C.改变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向D.废止科举考试-八年级历史
中国近代,改变报纸不发表评论的传统,始于()的创办A.《时务报》B.《民报》C.《新青年》D.《申报》-八年级历史
中国科举制度开始及结束于[]A.隋朝开始,结束于1905年B.明朝开始,结束于1905年C.隋朝开始,结束于1915年D.宋朝开始,结束于1915年-八年级历史
康有为以西学理论鼓吹变法,震动了当时的思想界。错误:理由:-八年级历史
在我国沿用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的时间是[]A.1898年B.1905年C.1912年D.1915年-八年级历史
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且根据它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的文件是[]A.《钦定学堂章程》B.《奏定学堂章程》C.《重订学堂章程》-八年级历史
请排列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①创办京师同文馆②设立京师大学堂③废除科举④京张铁路通车[]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①③②④D.③①②④-八年级历史
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提倡兴办学校的是下列哪一位[]A.李鸿章B.张之洞C.魏源D.严复-八年级历史
20世纪初,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奏定学堂章程》把整个学程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个阶段,规定儿童7岁入学。对普通中学的培养目标确定为三个-八年级历史
沿用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废除于[]A.1901年B.1905年C.1908年D.1911年-八年级历史
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地介绍世界各国情况的著作是[]A、《四洲志》B、《天演论》C、《海国图志》D、《故事新编》-八年级历史
“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这是严复对下列哪个事件的评价()A.设立京师大学堂B.颁布《奏定学堂章程》C.废除科举制D.《申报》的创办-八年级历史
中国近代进行教育变革的最根本的原因是[]A.西方先进科技文化大量涌入B.传统教育与科学制度存在着危害C.顺应世界的潮流D.统治阶级想收买人心-八年级历史
思想文化的交流、碰撞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向题。材料一:自1843年至1860年,传教士在广州央出版中文书籍、刊物42种,其中29为宗-八年级历史
下列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京师大学堂的创办②科举制度的废除③《申报》的创办④《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A.③①④②B.③④①②C.④③①②D.③②④①-八年级历史
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普遍兴办学校的洋务大臣是[]A.李鸿章B.左宗棠C.张之洞D.曾国藩-八年级历史
沿用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是在[]A.1911年B.1912年C.1905年D.1919年-八年级历史
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提出的观点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C、实行君主立宪制D、提倡民主和科学-九年级历史
科举制的废除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科举制废除于什么时候A.1900B.1904C.1905D.1912-八年级历史
在近代,许多有识之士猛烈抨击科举制度,呼吁废除科举制度,其原因是[]A.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教育的进步和人才的培养B.科举制度在用人制度上存在着弊端C.科举制度一无事处D.科-八年级历史
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颁布,其意义不包括A.打破儒家经典一统天下的局面B.极大推动戊戌变法的顺利进行C.为结束科举制创造了有利条件D.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八年级历史
它设立于戊戌年间,它是近代中国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这里的“它”指的是[]A.京师大学堂B.燕京大学C.东吴大学D.哈佛大学-八年级历史
下列各项内容,属于中国近代化起步在教育方面的体现的有①京师大学堂②安庆内军械所③江南制造总局④废除科举制度⑤兴办新式学堂[]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⑤D.③④⑤-八年级历史
下列关于科举制和京师大学堂的叙述,正确的是[]A.京师大学堂创办之日就是科举制退出舞台之时B.京师大学堂和科举制是同一教育目的下的两种教育形式C.京师大学堂和科举制培养对-八年级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20世纪初)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奏定学堂章程》把整个学程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个阶段,规定儿童七岁入学,学堂开设的科目有-八年级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严复介绍“世道必进,后胜于今”观点的主要目的是[]A、介绍西方科学技术B、为维新变法提供理论依据C、提高中国的思想水平D、激发人们“自强保种”,救亡图存-八年级历史
题目详情
B、为维新变法提供理论依据
C、提高中国的思想水平
D、激发人们“自强保种”,救亡图存
答案